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5.97KB ,
资源ID:96873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873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理趣诗的鉴赏.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理趣诗的鉴赏.docx

1、理趣诗的鉴赏谈谈理趣诗的鉴赏 我国古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在诗歌的国度里,有一部分是以“理趣”独领风骚的。所谓理趣诗,是指诗歌中含有一定的哲理。一些理趣诗因富含深刻的哲理而流传千古,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诗句人们很小就耳熟能详。以下谈谈理趣诗的鉴赏途径:一,直陈式说理即通过议论直接阐明一个道理。例如: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陶渊明杂诗这首诗直接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光阴易逝,时不我待,要惜时勤奋。诗歌直接说理,语言浅显,却寓意深刻。再如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

2、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却见解独到,直陈做学问、求知识真挚经验,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二,借用修辞说理借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把抽象的哲理于形象的修辞表达中。例如: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这两首诗是以喻说理最成功的

3、作品。第一首是说:水塘虽然不大,但因为有活水不断地充实,就能清澈细微地映照出大千世界中不断变幻的天地万物。诗人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保持充实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路,认识社会的新事物,适应社会的新发展。第二首以水涨船行喻出这样一个道理:要善于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在事物的变化过程中,依靠其有利条件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再如: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采用拟人手法,是说山水景胜、花柳姿倩,他们无私心,等待着人们去欣赏,从而引发出大自然是毫无私心的道理;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杜甫秋野仍用拟人,水深,鱼儿自然感到快乐;林茂,鸟儿愿意回来安栖。

4、从中体会到环境影响的重要,说明只有清明政治,百姓方能安居乐业。 三,以物象象征说理以物象来象征哲理,寓哲理于物境,使意象与哲理融为一体。例如: 翟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此诗借瞿塘峡的艰险,抒发对人世的感慨。妙在比兴的运用,用瞿塘之险象征人心之恶,并层层深入,揭示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再如“请君莫奏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等,均是把深刻的哲理溶于诗句中的物象中,表达了新生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道理。四,在生动的景事描写中寄托事理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景物事件进行

5、艺术捕捉,在诗歌中纯写某种意向意境,再展现某种哲理。例如: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江上此诗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在秋江帆影中获得精神启悟而作。在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中,面对秋阴不散的江景,诗人的视野虽然遇到“青山缭绕疑无路”的阻塞,却又在“忽见千帆隐映来”中,变得豁然畅通了。诗人由山光水色的变化体验到某种人生哲学,人们常用它形容由困境步入佳境的一种人生境界,它鼓舞人们在逆境中要自强不息,从而改变人生的际遇,给人以奋进不止的精神力量。因此,此诗是以富有辨证法的思理取胜。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表达的也是这一道理。再

6、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不仅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暗示了以春光为代表的一切美好的有生命力的事物是任何力量阻拦不了的。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叶刚刚露出水面一个小小叶角,早有蜻蜓立在上边。用来比喻新生事物一出现,就为目光敏锐者所发观。谈诗歌鉴赏的方法 黄永武先生着中国诗学鉴赏篇,为大、中学生建立一套诗歌鉴赏的初学入门方法,以读者的悟境、作品的诗境、作者的心境三方面兼顾并重作标准,深入浅出,很可借镜。现在就依这个尺度,尝试将国文教材中的诗歌选(本

7、文所指的诗歌,泛指诗词曲),作个鸟瞰式的鉴赏。 首先谈读者必须具备的学养与能力,学养越深,能力越强,则读者对作品的领悟体会亦愈高,这是可以靠后天努力达到的,其法有四;其次谈知人论世,最后谈艺术技巧。 一、增广学识,可以提高鉴赏眼光 李白长干行: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渲染刻画舟船经过瞿塘峡的惊险,以表现少妇对丈夫安危的关怀。这个滟滪堆,是位于瞿塘峡口的一块礁石,字或作犹豫堆、犹与堆,较切合原始命名的本意。蜀外纪称:瞿塘,即峡内江水深沉处,滟滪乃一石笋树两峡之中,若青螺盘于波中,宝剑插于镜面。另外南史、唐国史补、一统志、太平寰宇记等书对于此处之险象万生也都有记载,尤以太平

8、寰宇记描述最为生动详尽,读之可深入对这四句诗的了解:滟滪堆周回二十丈,在夔州西南二百步蜀江中心瞿塘峡口。冬水浅,屹然露百余尺;夏水涨,没数十丈。其状如马,舟人不敢近。谚曰: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鳌,瞿塘行舟绝。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滪大如扑,瞿塘不可触。又曰犹与,言舟子取途不决水脉,故犹与也。瞿塘峡水流湍急,到滟滪堆由于马蹄形礁石的地势影响,自然形成一股漩涡及乱流。在流速湍急的水面上航行,又遇到漩涡及乱流,舟人到底要走哪条水道才能安全渡过难关,往往因为缺乏把握而犹豫不决,所以叫做犹豫堆。后来传说诸葛亮在滟滪石壁上镌刻对我来三字,当作导航秘诀:提醒舟船必须对准礁石航行,那么舟船就逐

9、水旁流,可以避祸得安;如果躲避礁石,则被漩涡卷去,触石立碎。我们欣赏长干行,如果对于上列书籍知识有充分了解,那么对于诗中那位少妇对丈夫牵挂、担忧、关心、叮咛的情绪,自然会更加体会深刻;同时对李白选择诗材,把握住最富于孕育性顷刻,来状写行经船只的惊险,也深致佩服。这些,都必须先储备相当的学养,才可以使自己欣赏的眼光更上一层楼。 又如沈佺期古意呈乔补阙知之: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要懂得这位卢家少妇的相思心态与离愁情结,就必须深入探索九月寒砧四个字。尤其对于唐代府兵的出身和制度,必须稍有了解;对于冬衣裁制的时间、过程,征衣送达前线的时限、步骤,也能够确实认知。这就得参考唐朝兵制、唐代张萱捣

10、练图(宋徽宗摹本)、北宋熨练图壁画、杜甫捣衣诗,以及黄永武先生珍珠船与君同赏捣衣声,与其它相关学术数据。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说得好: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作诗如此,鉴赏诗歌亦然;多储备学识,绝对有助于鉴赏诗歌。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读得多,是杜甫妙绝古今,成百代之宗的重要原因。作诗如此,赏诗亦然。 二、丰富历练,可以深切体会诗境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主要藉塞外漫天盖地的飞雪,来诉说边塞的苦寒。岑参担任边塞幕府多年,以亲身经历、切身体验为基础,从事创作,写胡天风光,自然历历如在眼前。如果我们也跟岑参一样,有塞外大漠生活的经验

11、,那么吟读白雪歌,对于诗中所写雪的早、雪的猛、雪的冰、雪的冻、雪的厚(黄永武先生唐诗三百首鉴赏),必定比常人更加感受真切、体会深刻。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五称:大抵读古人之书,又必身经其地,身历其险,而后知心惊魄动者,实由于耳闻目见得之,非妄语也。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如果你曾经出游在外,经历过一段寥落的旅况,那么就有助于你欣赏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的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佩服他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如果你生长在三十年前的乡野,挥别过夕阳,注目过炊烟,那么来欣赏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的颈联: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你将会赞叹王维描写晚村风光,真的是曲肖此景,妙极自然。

12、如果你会弹琵琶,或者会弹奏乐器,那么欣赏白居易琵琶行中,描绘弹奏琵琶的姿态和指法,绘声绘影形容音乐旋律的高下疾徐,对如闻其声的艺术表现,将更体味深切。我们欣赏马致远的题西湖套曲,对于西湖止于心向往之,如果我们有多次游览西湖的经验,那么对于马致远所描绘西湖的湖光山色胜迹,春夏秋冬美景,不仅是感同身受,而且是深得我心。清人树(方方土)书画所见录说:不读万卷书,不知道理之渊博;不行万里路,不知天地之广大。行万里路指的是接触实际生活,说的虽然是绘画艺术的创作,其实作诗赏诗何尝不是如此呢? 三、熟谙规律,可以进窥艺术匠心 黄永武先生说:中国的诗歌,沿袭性特别显著,在用字造意方面,用典脱化,视为当然;在诗

13、法方面,也遵循前人,奉为圭臬。在因革损益之中,就形成一种创作方面的艺术规律,只要熟谙这些规律,以一例百,触类旁通,自然能透彻了解匠心独运的美妙。 白居易琵琶行诗的写作旨趣,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七以为乐天之意,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尔。白居易是否借题发挥,以发泄其迁谪之慨?这可以从本诗的篇法着重详宾略主、藉宾形主加以探究:琵琶行全篇详写琵琶女的音乐造诣与不幸遭遇,对于乐天政治失意的哀怨,一点于诗序: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再点而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点而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此篇是白乐天与琵琶女之间,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移情外射,主宾俱化的咏怀之作,殆无可疑。杜甫观

14、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篇法经营也是如此,王安石的明妃曲的篇法设计亦然。推而至于古文义法:欧阳修泷冈阡表详记母言以彰父德,史记淮阴侯列传详述蒯通之说辞而略写韩信之心迹,李斯谏逐客书详论色乐珠玉而略言宾客,左传声子说楚复伍举,亦详论楚材晋用之四实例而略点伍举之归晋,这种详宾略主,烘云托月之法,不仅是诗法,也是文法,更是填词作曲之法,读者识悟其中三昧,触类而引申之,思过半矣。 又如崔颢黄鹤楼诗,严羽沧浪诗话推许为唐人七律之第一;辛文房唐才子传也载李白登楼见诗搁笔叹赏,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赞其所以为压卷之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称本诗:意得象先,神行语外。方东树评今体诗钞谓:以文笔行之,一

15、气转折;俞陛云诗境浅说则以为:神气流注,格高意高、托想空灵,寄情高远;这些评论大致是就意境、作法上说的,虽然略嫌抽象笼统,也提示欣赏的一些线索。另外有一些批评家,别从声律对偶上去评论本诗,元方回瀛奎律髓就说:此诗前四句不拘对偶,气势雄大。李白读之,不敢再题此楼,乃去而赋登金陵凤凰台也。清冯舒也说:不拘平仄,何况对偶?许印芳说得更详尽切要: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盛唐人有此格此诗前半虽属古体,却是古律参半崔诗首联次联上句皆用古调,下句皆配以拗调。古律相配,方合拗律体裁。前半古律参半,格调甚高。后半若遽接以平调,不能相称,是以三联仍配以拗调。律诗多用拗调,又参用古调,是为变体。

16、作变体诗,须束归正格,变而不失其正,方合体裁,故尾联以平调作收。唐人变体律诗,古法如是。(并见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所引)方、冯、许三家认为:黄鹤楼诗上半完全打破了律诗的格律,极尽错综变化之能事,从而丰富了诗歌的缺陷美:而下半又保存了律诗的整齐美,使两美互相辉映调和。李白看了黄鹤楼诗而不肯留题,就因为崔颢已先李白作了破格破律的拗体诗,欲再另作变体律诗以出奇制胜,势已不能,故为之搁笔叹赏而去(参考谢崧诗词指要)。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所谓:偶尔得之,自成绝调。然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再一临摹,便成窠臼。所以难能可贵。我们懂得近体诗的格律,才知道什么是变体律诗、破格破律、拗救,也才知道诗句经过拗救破律,可以使

17、声调悦耳动听,句法灵活不板。 以前馆编本高中国文第三册七言律诗选曾选了四首所谓的律诗,但黄鹤楼是破格破律的变体律诗,说已见上;古意呈乔补阙知之是乐府诗,因为平仄不协,而且辽阳不能对寒砧;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则中间两联都失粘,但无损于全诗的整齐美,反而增强了本身声调的谐和美妙,故论者以为足与黄鹤楼诗相颉颃,要皆古风,非律诗。王琦注李太白文集引田子艺说:人知李白凤凰台鹦鹉州出于黄鹤楼,不知崔颢又出于龙池篇:沈诗五龙二池四天,崔诗三黄鹤二去二空二人二悠悠历历萋萋,李诗三凤三凰二台,又三鹦鹉二江三洲二青,四篇机杼一轴,天锦灿然,各用迭字成章,尤奇绝也。从比较使用迭字的情形,去论述各家诗法的来龙去脉,有

18、助于了解诗人师古点化或别裁创新的艺术匠心。语云:鸳鸯绣出从他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这是自私的落伍观念!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只要懂得艺术创作的规律,不仅可以自度,而且可以度人,一起抵达诗国的彼岸。 四、知人论世,以探测作者的心境 清代章学诚曾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遽论其文也。(文史通义内篇二文德)的确,作品为作者平生得失毁誉的反映,更是个人性情襟抱的表现,是诗人繁复的心灵世界的缩影,因此要鉴赏作品,必须先知人论世。孟子说: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欣赏文学作品,当以孟子此语为座右铭。 黄永武先生认为:要体察作者繁复心境,当从历史知识中去注意时、地、

19、人三个要素。就时而言,考察作品的年代,可以推测当时的时事;就地而言,考察作品的地点,可以省察当地的情况;就人而言,考察作者的性向,可以窥见其风格与内心的志趣;考察作者的交游,可以印证其指称及相互的影响。而且,时有穷通,地有广隘,位有荣辱,综合这三者的浮沉冷暖,便是作者一生的际遇,考察这际遇,又可以明白作品整个的思想背景。(中国诗学鉴赏篇)现在就依据这个观点,鉴赏高中国文的诗词曲选: 一般欣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或称扬他的雄奇豪放,流宕深沉;或赞赏他的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或肯定他挣脱了情词艳科的束缚,树立了宋词的新风貌。这是美学的鉴赏,自有可取。若要探讨东坡写作这阕词的深微旨趣,就要别从知人论世

20、的角度入手。东坡经历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官到黄州,接受监管,精神上十分苦闷,于是出游黄冈城西的赤鼻矶,此时为宋神宗元丰五年,东坡四十七岁。东坡自幼就胸怀大志,要以书剑报国,期望致君尧舜,所以安边、御敌、爱国、泽民、经世、济时的思想,时时表现在他的诗文奏议中。虽然遭到变法浪潮的冲击,以及乌台诗案的影响,郁愤感慨之余,仍执意不改其志。作念奴娇的前一年秋天,宋廷命高遵裕等兵分五路攻伐西夏,由于骄纵轻敌,故灵州之役损兵折将达三十万人。张舜民因随高遵裕西征败归,遭贬州,元丰五年六月,绕道黄州谒见苏轼,详述宋师败退灵武,一军皆溃的始末(张舜民诗所谓:十去从军九不回,白骨似沙沙似骨)。东坡悲愤填膺,感慨万千

21、,于是借景抒情而有赤壁赋,借题发挥而有念奴娇之作。东坡向来关心边防敌患,目睹宋廷将帅萎靡庸懦,于是憧憬英雄豪杰,以斡旋乾坤,扭转世局,三国时代的周瑜,正符合他理想中的英雄形象。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谋,志在靖难图强的豪杰;赤壁之战中,他更是雄姿英发,闲雅从容地就大破了曹军的英雄。宋朝需要有这样的英雄豪杰,来扭转当前的颓势。因此,东坡在词中的下半阕,用概括、提炼、加工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气势磅礡,指挥若定的英雄周瑜形象。词中的周瑜,不仅是他仰慕的偶像,简直就是安边御敌的救星。借着这阕词,可以看出东坡报国救世之志,不因贬谪而稍改,功名事业之念依然横梗于胸中。晁补之变离骚叙下说:曹操气吞宇内,楼船浮江,以

22、谓遂无吴矣;而周瑜少年一炬以焚之。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下观江涛汹涌,慨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云。说的虽是赤壁赋,移来解说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也许更为恰当。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纯从诗学结契上来叙写两人之交情。李白大杜甫十一岁,李白盛享诗名时,杜甫还很年轻。两人志趣相投,行迹和经验也多方面类似,杜甫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明显的受到李白的影响和启迪。杜甫对这位作诗的长辈不仅感情深挚,而且表现无比的欣赏与倾服。现在一千四百四十余首杜诗中,与李白相关的近二十首,其中专门寄赠或怀念李白的有十首:即赠李白二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首、冬日有怀李白一首、春日忆李白一首、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23、一首、不见一首,于此可以寻绎李杜交往的讯息。其中如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是友情真挚的素描: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是对才情的惺惺相惜;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是对才华的推崇与遭遇的同情;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对进退得失,成败荣枯的同情了解。我们读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如果能多方参考李杜交游的诗篇,懂的层次自然提升。 五、讲究技巧,有助鉴赏作品的诗境 最后谈谈作品所呈现的诗境,即如何通过艺术技巧来鉴赏作品的问题。 艺术技巧,是创造优秀作品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如果没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就不可能有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的诗;也不会有苏东坡、辛弃疾的词;关汉卿、马致远的戏剧;

24、更绝不会产生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伟构。艺术技巧分为内容和形式,如果作品不讲究技巧,假如是疏忽格律声色的讲求,那么文学作品的结构、辞采、声律、神韵美,将乏善可陈,不见精彩。艺术的形式美既落空,那就很难将最生动、最圆满的艺术内容表现出来。姚鼐所谓: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如此,作品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魅力将会大大削弱。所以作品的优劣成败,跟艺术技巧很有关系,是可以断言的。 历来流传的诗话、词话、曲话中,对古代诗词曲家的艺术成就、文学风格,常有精湛的品评,对于各篇佳句也常有贴切深刻的赏鉴,很值得参考。不过,传统的诗词曲话,属于笔记式的杂录,对于作品缺乏系统性的赏析评鉴,而且数据散漫,检寻不易,

25、初学者往往望书兴叹。民国以来,由于西方文学批评的冲击,学者专家逐渐跳脱了传统的方法,而趋向客观分析的美学批评。其中,黄永武先生的中国诗学,较受瞩目。对于艺术技巧的欣赏方法,黄先生有中国诗学鉴赏篇、中国诗学设计篇二书,条分缕析,举证翔实,纲举目张,体例大备,而且用专家的材料,写通俗的文字,最便初学,有志鉴赏诗歌者(包括诗词曲),应该参阅。笔者曾参考黄先生诗歌鉴赏的方法与理论,与黄先生合写一部唐诗三百首鉴赏(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如果读者对读唐诗有兴趣,不妨翻阅翻阅。 关于鉴赏作品的方法,黄先生已经指出许多途径:内容上大致注重时空的设计、情景的安排,以及情理的调配;形式上则分结构美、辞采美、声律美,以及神韵美的鉴赏。由于条例繁多,举证论说将不胜其烦,此处从略。读者欲知其详,可以参阅黄先生鉴赏篇、设计篇、诗与美诸大作,必定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