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5.48KB ,
资源ID:96842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842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文学1第二次作业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文学1第二次作业答案.docx

1、中国文学1第二次作业答案中国文学(1)作业第一章 建安和正始文学一、填空1、“建安七子”是指七人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 刘桢 。“七子”这一名称出于曹丕的 典论论文 。2、王粲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龙才略称他为“ 七子之冠冕 ”。3、徐干是学者,曾著 中论 。4、蔡琰字 又姬 。5、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和大胆的反抗思想的散文,山巨源即 山涛 ,与嵇康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6、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要算是曹丕的 燕歌行 。二、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

2、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2、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三、简述题简述蔡琰五言悲愤诗的成就。悲愤诗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它长达五百四十字,象这样的长篇叙事诗,是前此文人诗歌中所没有的。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悲惨遭遇。这首诗虽然是写诗人自身的遭遇,但是它通过一个人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女的共同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悲愤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现实主义,它善于

3、通过细节的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各种场面,使人有如身临其境,目睹其人。汉乐府中开始大量出现叙事诗,象十五从军征、孤儿行等都是以诗中人物自叙身世遭遇。悲愤诗正是从精神到艺术手法都受到这一传统的影响。它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北征等诗显然受到它的影响。四、问答题1、 试论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选作题) 其内容一是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情;二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艺术特色一是长于抒情,二是工于比兴;三是精于用典;四是善于曲笔。具体手法一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

4、;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2、 试论正始文学的特点。(选作题)正始时期,代表世族大地主利益的司马氏,在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之后,与曹魏统治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政权的斗争,政治异常黑暗。阮籍、嵇康都有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不满现实的腐朽。他们看到司马氏假“名教”以达到自私的目的,便以老庄的“自然”与之对抗。他们的创作虽然贯串着老庄思想,与建安文学有明显的不同,但仍然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3、 为什么说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建安文学对汉代文学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5、提高题)?汉末建安时期,我国文学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会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时期的到来。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中,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他们继汉乐府之后同,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地位。在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了新的面貌。曹操的全部诗歌都是乐府歌辞,虽然沿用乐府古题,但并不因袭古

6、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曹丕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且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曹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

7、意义。建安七子和女诗人蔡琰都有诗作表现了他们身处乱世的忧愤和对现实的关注。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时期的文学能形成一种传统而被接受下来是不多的。钟嵘在反对晋以后的形式主义诗风时,曾慨叹“建安风力尽矣”!初唐诗人陈子昂在进行诗歌革新时,也高举“汉魏风骨”的旗帜,这说明“建安风骨”的传统对后世的文学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4、 略论曹植的诗歌的前后期的变化,他的诗歌在艺术上有何成就?(提高题)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的生活,但却具有建立功业的伟大抱负。他一生追求的是 “勠力上国,流惠

8、下民,建永世这业,流金石之功”。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曹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当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去京师朝会,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返回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赠诗。全诗共七章,表现了复杂的感情。诗

9、中痛斥了迫使他们分行的有司,表达了对任城王暴亡的哀悼,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在艺术上,诗人通过章章蝉联的轳辘体的形式,一步步地将复杂的感情抒发出来,极有层次。此外,诗人往往通过叙事、写景来抒写内心悲愤的感情,使得感情的表达显得沈著浓厚,而不是一味地渲泻。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的艺术风格。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在遭遇挫折后,也壮志不衰,更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是

10、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他的诗歌虽然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于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建安诗歌从乐府诗出来逐渐文人化,到了曹植手中、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善用比喻,讲究对偶、炼字和声色,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但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第二章 两晋文学一、 填空题1、 陆机 被称为“太康之英”。2、西晋太康、元康时期,文坛上出现了更多的作家,有三张( 张载 、 张协 、 张亢 )、二陆(陆机、 陆云 )、两潘( 潘岳 、 潘尼

11、 )、一左(左思)之称。3、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是模仿 古诗十九首 的。4、潘岳与陆机齐名,是当时 形式 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5、 左思 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他的咏史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诗品称之为“ 左思风力 ”,这显然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6、扶风歌是 刘琨 的代表作。7、郭璞的代表作是 游仙诗 十四首。二、名词解释1、田园诗这一诗体是因其题材得名的,内容以歌咏农村景物或农民、牧人、渔父的生活为主,格调恬静悠然。东晋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被称作“田园诗”的代表作。其形成主要是诗人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抗争,从而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

12、,隐逸避世的思想情绪。其诗在当时虽然并无多少人追随,却直接影响到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兴盛繁荣。2、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三、简述题为什么说左思的诗歌创作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传统?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他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

13、,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情怀,使咏史有了新的飞跃。建安风骨是后人对建安文学特征的一种概括,“风”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感受及对读者的感染力,“骨”指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及与之相应的刚健文辞。建安文学的风骨,具体地说,即真切的感受,炽热的情怀,深刻地反映了战乱的现实,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太平的渴望,对人民疾苦寄予同情。语言刚健清峻,质朴有力。左思继承了建安风骨,笔力矫健,气势高昂,在当时独树一帜,直接影响了百余年后的鲍照。四、问答题1、 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类举出代表作品。(选作题)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脱离污浊的官场,走上归因道路后写下的。所以他在诗中尽情抒发了对淳朴幽美的田园风光和

14、田园生活的喜爱,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自由恬静的心境。并通过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来映衬官场的黑暗。例如饮酒其五。2、 试论傅玄、张华乐府诗。(选作题)傅玄、张华是晋初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风表现了由魏到晋的过渡。傅玄以乐府诗见长。他虽然在晋武帝制礼作乐时,写了不少歌功颂德的宗庙乐章,但一部分乐府却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了社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其中尤以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为最突出。如豫章行苦相篇描写了女子从出生、成长到嫁人以至婚后生活的整个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低下。豫章行是汉乐府旧题,傅玄却用它来写当时事情,接受了曹操乐府诗的影响。此外,傅玄故事性很强的乐府秋胡行表现了秋

15、胡妻忠于爱情的贞烈行为;秦女休行描写了庞烈妇的正义复仇举动,都从正面歌颂了妇女的高贵品质。张华,出身寒微而官至显位,是一位较正直的官僚。西晋继正始之后,名士多崇尚玄虚,张华在壮士篇中表达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游猎篇通过对游猎生活的描写,暴露了士族生活的放荡。轻薄篇用铺张的笔法揭露了士族生活的骄奢淫逸。以上这些诗在内容上都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精神。但他的不少诗往往内容单薄,而在形式上喜用铺排对偶、堆砌典故和词藻,显得繁縟乏味。3、 试举例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提高题)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

16、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意味隽永,淡而有味。二是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地刻画景物,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诗人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将兴寄与自然美融为一体。但陶诗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的作品,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含微木)等。4、 论陆机、潘岳诗的艺术特点。(提高题)陆机,是太康文坛著名的作家,其文风对当时有深刻的影响。陆机诗的特点是追求词藻和对偶,机械地模拟前人。比如乐府,曹氏父子是“用乐府题目自作诗”,而陆机却是因袭旧题,敷衍成篇。他的拟

17、古诗十二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的,曾名重一时。陆机诗的这些特点使他成为当时诗风的代表作家。陆机的赴洛道中作,能比较形象地写出诗人去国远行途中的一些亲身感受。他的诗,往往有些名句,如孙绰所说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世说新语文学)陆机文赋是精心结撰的论文名作。潘岳与陆机齐名,也是当时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艺术表现特点之一是词采华艳,所以孙绰说“潘文烂若披锦”;其次是铺叙过多,往往平缓繁冗而缺乏含蓄。不过他的诗间有真挚的感情,比陆机的诗要高一筹,特别是他的名作悼亡诗三首,写得很感人,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也都用“悼亡”为题,是受了他的影响。第三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一、填空题1、宋 郭茂倩

18、 乐府诗集中的南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保存在清商曲辞中,北朝乐府民歌保存在 梁鼓角横吹曲 中。2、乐府诗集一百卷,分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歌辞,(4)横吹曲辞,(5) 相和歌辞 ,(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 杂曲歌辞 ,(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3、南朝乐府民歌见于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中的 吴声歌 和 西曲歌 。4、南朝民歌主要是表现爱情的情歌和反映婚姻问题,诗歌以巧用 双关 、 谐声 、隐语见称,工于 抒情 。5、北朝民歌主要是反映北方民族 尚武 精神和反映恋爱、婚姻的诗篇,风格粗犷。6、南朝抒情长诗 西洲

19、曲 收入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全篇通过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歌辞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宛转动人,呈现出成熟的艺术技巧。7、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木兰诗 。8、古今乐录为陈 释智匠 所著。二、名词解释1、乐府诗集总集名。宋郭茂倩编。书凡一百卷,分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歌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其中相和、清商、杂曲、新乐府诸类

20、,颇多优秀作品。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及歌辞的起源和发展,都有考订。每题以古辞居前,后人仿作列后,资料丰富。2、梁鼓角横吹曲所谓横吹曲,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做“鼓角横吹曲”。这些歌词的作者也主要是鲜卑族和其他北方民族的人民。北朝的鼓角横吹曲曾先后输入齐、梁,并由梁乐府保存,陈释智匠著古今乐录因冠以“梁”字,后人遂沿用不改。三、简述题分别说明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南朝民歌多数表现男女恋情。吴歌和西曲因产生的地域不同,情调和风格略有不同(见基本知识部分)。北朝民歌虽数量不多,题材却比较广泛。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描写北方的壮丽山川和游牧

21、生活;二是表现了北方民族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三是反映了北方频繁的战争以及由此给人民带来的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痛苦;四是反映了爱情婚姻生活。四、问答题1、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选作题)其一、南北朝乐府民歌继承了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北朝民歌,尤其突出。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南北朝时期,这种“刚健清新”的民歌的出现,就显得特别可贵。给文坛带来了一种新的力量和新的血液。其二、在诗的体裁方面,南北朝民歌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这就是五、七言绝句体。象木兰诗这样长达三百多字的长诗,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也起了示范性的推动作用。其三、在表现手法,南北朝民歌对唐代诗

22、人也有许多启发。如排句、口语、双关语,尤其是双关语,唐以后,诗人们由于处境的险恶,往往利用双关语写作政治讽刺诗,来曲折地表达他们那种难以明言的家国深衷,这一发展也是基于南朝民歌的影响。其四、南朝民歌对唐五代以后的许多男女艳情的小词,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南朝乐府民歌为何均是情歌?(选作题)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这些民歌并不是来自广大的农村,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二是由于统治阶级有意识地采集。南朝统治阶级是腐朽透顶的士族地主,他们采集民歌,丝毫也没有“观风俗,知厚薄”的意味,而只是按照他们的阶级趣味、享乐的要求,来加以选择和集中。3、试述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提高题

23、)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功之后不慕富贵退居乡里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她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艺术上的成就:一是富于传奇色彩,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范例;二是出色地运用了民歌常用的复叠、铺陈排比等艺术技巧,比喻、对偶、反衬、顶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三是笔墨凝练,繁简得宜,句式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九言,错落有致,声韵铿锵,富有音乐美。4、北朝乐府民歌与南朝乐府民歌有何不同?(提高题)其一,从上题材上看,南朝乐府民歌与男女爱情;北朝乐府民歌则充满发批判精神,视野开阔

24、,凡战争惨景、贫富对立、民风土俗、恐龙人物等有所涉及,老女、孤儿、穷汉、战虏、骑射称雄的健儿、背井离乡的游子,种种人物都在诗中出现,歌辞描写的也正是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其二,从风格上看,南北乐府民歌的风格同样显著不同。南歌专写缠绵婉约的情爱,风格委婉细腻;北歌则抒发了一种慷慨悲凉的情绪,风格直率粗犷。其三,从语言上看,南歌清丽,多用双关、谐音隐语;北歌质朴中带有粗野的气息。其四,从声调上看,“梁陈尽吴楚之音,周齐皆胡虏之曲”,吴声西曲是侑酒佐饮的女乐,声调软;而鼓角横吹曲则是军中马上的武乐,声调以雄浑悲忼为特色。其五,从艺术形式上看,南北乐府民歌的形式体制相对说比较接近,北歌也大都是短小的抒

25、情诗,五言四句的最多。北歌有一部分本用外族语言写成,曾经过汉译;一部分则直接用汉语写,南北朝同是五言诗的昌盛时期,民间歌辞也多五言本是不难理解的。加上北方民歌在由北入南时经过南方作家的翻译润色,在体制上更容易同南方民歌接受。不过南歌有五言三句、五句、六句者,为北歌所无;而北歌的七言二句、四句体也不见于吴声西曲。至于叙事诗,更是北歌独擅。第四章 南北朝诗人一、填空题1、 拟行路难 十八首,是鲍照诗歌杰出的代表作。2、齐永明年间,周顒发现汉字的 平 、 上 、 去 、 入 四种声调,始著 四声切韵 。3、著名诗人沈约,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 平头 、 上尾 、 蜂腰

26、 、 鹤膝 、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必须避免。力求作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4、谢灵运登池上楼有曰: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5、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有曰: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6、梁简文帝 萧纲 是“宫体”诗派的核心。二、名词解释1、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开创于南朝宋谢灵运,经过谢朓的发展,何逊、阴铿等人的创作实践,成为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诗派。唐代王维、孟浩然都是山水诗杰出的代表作家。2、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年号,从公元483年始,至公元493止,共十一年。“永明体”就是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新诗体。“永明体”的形式特点是利

27、用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将四声音调不同的文字按一定规则组织排列起来,使文章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永明体”主要指五言诗,要求讲格律对偶,“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具体运用时应避免犯“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等声病。“永明体”的声律特点同样适用于骈文及其他各类文章。三、简述题试述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七言诗发展上的贡献。最能显示鲍照反抗现实的精神和艺术上的独创性的,是他的七言和杂言的乐府诗。拟行路难十八首,尤其是他杰出的代表作。这一组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内容非常丰富。首先,他在这里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如“泻水置平地”及“对案不能食”两

28、首。在这一组诗里,对爱情不自由的妇女也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如“璇闺玉墀上椒阁”一首。此外,还写到了边塞戍卒的生活以及思妇寡居的悲叹,如“君不见少壮从军去”一首,唱出了稽留边塞的士卒还乡绝望的哀音。“中庭五株桃”、“今年阳春花满林”等篇,则深刻细腻地描写了思妇寡居的悲叹。这些篇章显然又是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现实主义的传统精神。当然,这组诗中也有少数篇章,流露了听天由命、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总的说来,拟行路难是一组成就非常杰出的乐府诗。思想内容既丰富深刻,感情也强烈奔放。所用的七言、杂言诗体,章节激昂顿挫,富于变化,南朝文人读他的诗感到“发唱惊挺”、“倾炫心魂”。七言诗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比五言更为

29、漫长。鲍照所拟的行路难,本来也是北方牧竖的歌曲。但是,鲍照不仅大胆地采用了这种一般文人视为鄙俗的形式,而且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这种形式,以革新的精神改造了这种形式,变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并且可以自由转韵。这就为七言诗的进一步发展树立了榜样,开拓了宽广的道路。自他以后,七言体在南北朝文人诗歌中日益繁荣起来了。四、问答题1、“二谢”的山水诗在艺术表现上各有什么特点(选做题)?谢灵运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其诗多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山水诗一派。但有句无篇,并带“玄言”尾巴,又“颇以繁芜为累”(钟嵘诗品)。谢朓曾仕宦宣城太守,其诗句多描写自然景色,善

30、于熔裁,时出警句,清俊,颇为李白所推许。2、试论庾信的诗歌创作。(选作题)庾信前期完全是一个宫廷的文学侍臣。他前期保留下来的少数诗中,如咏舞、奉和示内人等,都是色情内容的作品。他到北朝,出使被留而屈节于敌国,是他的生活、思想变化转折点,也是他诗赋内容风格发生变化的转折点。他的名作拟咏怀二十七首,反映了他后期的生活、思想、感情。这些诗并非一时之作,内容相当丰富深刻。在第一首(步兵未饮酒)中,说明了他失去故国的处境以及悲凉沉痛的心情。在第二十首(在死犹可忍)里,他更以无比沉痛的诗笔解剖了自己的痛苦。这种因屈身事敌而感到的面热心寒的心情,经常折磨着他,在他的拟咏怀及其他感慨身世的诗里经常流露出来。反

31、复倾诉对故国的深沉怀念,也是他拟咏怀的中心主题。庾信的诗,初步融合南北诗风,是南北朝最后的一个优秀诗人,也是唐诗的先驱,对唐人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深受唐代诗人的重视。3、如何理解沈约“声律论”和“永明体”产生?(提高题)“永明体”名称源出南史陆厥传:“永明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顒,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其一,“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是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沈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朓、琅琊临沂(今属山

32、东)王融等诗人。其二,“永明体”的形式特点是利用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将四声音调不同的文字按一定规则组织排列起来,使文章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其三,“永明体”主要指五言诗,要求讲格律对偶,“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具体运用时应避免犯“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等声病。“永明体”的声律特点同样适用于骈文及其他各类文章。由于“永明体”是第一次将四声原则运用到诗歌领域的五言新诗体,不仅与参差错落、句式长短不一的古诗歌谣不同,也与汉魏平衡整齐的五言古诗也不同,所以又称“新体诗”。永明新体诗是由汉魏古诗发展到唐代近体诗的一种过渡形式,对唐代格律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