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48.04KB ,
资源ID:96761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761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块四选修部分专题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块四选修部分专题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docx

1、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块四选修部分专题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专题十五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纲要求(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一、商鞅变法1背景(1)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2)法家学说成为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4)秦国落后,客观上要求变法。(5)秦孝公的支持。2措施(1)经济: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

2、器。(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等爵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3)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4)文化习俗:烧毁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儒家和其他学派的诗书;推行秦律及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3历史作用和局限(1)历史作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历史局限: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北魏政治腐败,徭役赋税繁重,人民起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因经济、文化差异导致矛盾尖锐。(2)有利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冯太后的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条件。2内容和意义措施内容意义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抑制了土地兼并,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依据政绩决定官吏任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了政权三长制设邻、里、党

4、三长,直属州郡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保障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迁都洛阳493年,迁都洛阳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更便于经略南方;经济上,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军事上,远离了北方强敌的骚扰,稳固了政权汉化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促进了北魏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3评价(1)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盾。(2)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3)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安定。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社会危机:财政危

5、机: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对辽和西夏的“岁币”使北宋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边防危机:辽、西夏在边境侵扰,民族矛盾尖锐;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2)有利条件: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2内容(1)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2)取士之法:改革科举、整顿太学、唯才用人。(3)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3作用(1)理财: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2)军事: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减少军费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3)教育:培养、选拔人才;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病。四、俄国农奴制改革

6、1背景(1)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2)农奴制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也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制。(4)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亲自主持和推动了改革。2“二一九法令”(1)农奴无条件地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2)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3评价(1)进步性: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2)局限性: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

7、前提下进行的。五、明治维新1背景(1)国内因素:政治上,天皇没有实权,实行幕藩体制,等级制度森严;经济、外交上,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发展受阻。(2)国际因素:民族危机出现。1853年起,美英等西方国家入侵。(3)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要求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推翻幕府统治,1868年建立了以天皇为核心的新政府。2内容(1)政治:废除旧体制,建立新的社会体制;“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2)经济:发展新经济,改革币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3)文教生活: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8、生活习俗推行西化。(4)军事: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3评价(1)积极作用:推动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使日本变成工业国,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世界强国。(2)局限性:制约工业发展,形成带有封建专制色彩的天皇制,也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六、戊戌变法1历史根源(1)社会根源: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济根源: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变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3)阶级根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根源:19世纪70年代,以王韬等人为代表的

9、早期改良思潮出现,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2内容(1)政治方面:广开言路,精简机构等。(2)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3)文化教育方面:提倡西学,废除八股,培养人才等。(4)军事方面: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等。3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缺乏群众基础,只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改革范围过大,树敌太多,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封建顽固派等反动势力强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2)历史意义: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

10、烈的爱国热情;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这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考向一古代吏治及其改革1中国古代吏治的完备与严整性(1)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重视官员的“德”,也就是官员的教育。教育包括学校,主要是教授儒家经书中的政治思想和德行操守,选官要依此标准,考试也依此。而且官员还负有“教化”百姓的职责。(2)有为官的具体规范和标准先秦典籍左传里就讲到当官的不明、贪赃、滥施刑法的杀头。反过来,清明、廉洁、公正执法,就是做官的基本要求。此后,做官的具体规范、要求

11、越来越多。(3)有法令的详细规定中国法律,主要是刑法,这是中华法系的一个特点,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官员执法和犯法的处罚规定。(4)对吏治有专门机构负责其中尤其是相对独立的强有力的御史制度,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2吏治方面的制度(1)科举制度。它始自隋唐,亡于清末,应当说我国古代科举制度还是比较客观和公道的,凭着真才实学加以应试,道道关坎,极其严格,实行的是公平竞争。(2)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时代,又经历代的不断发展,完善而成熟于明清时代。中国古代的封建监察机构,是维护皇权专制统治的御用工具,它从一开始就注重完备法律法规,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察法律体系,成为独具中国古代文明特色的

12、一项政治制度。(3)治吏策略。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大都扬弃古代方法,借鉴前朝经验教训,洞察底蕴,以国事为重,改革时弊,整顿吏治。从所具备的德、才、学、识四方面来选贤任能,选良相、用忠臣来达到国家的大治,朝朝更迭,代代相传。(4)精简机构。汰黜冗吏、严惩贪污、整顿官风的举措是我国古代常有的事。虽然他们多是为了集皇权于一身,但对推动历史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尽管有些做法有始无终,但也在短时期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历史上精简机构规模最大又最彻底的一次就是东汉光武帝时期,他裁并了全国四百多县,相当于西汉时县、邑、道、侯国数的四分之一。随后的如隋文帝废除郡级机构,并州、县,裁简冗员。唐玄宗开元年间

13、宣布敕令罢免所有的员外试、检校官,规定没有战功及别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裁汰冗员,一次简掉了十分之九。这对我们当代极具借鉴意义。(5)用人问题。用德才兼备之人,是古代吏治的突出特点,并在德与才的关系上,把“德”放在首位。为此,用人就要用那些既有学识专长,又不求名、不避罪、讲忠贞、讲诚挚的品德高尚之人。当然,历朝历代都有忠臣和奸佞,而明君大都能做到养忠避奸,以及到各级的大臣们也是宁可用虽言词激烈,却有安邦报国之心的刚正耿直之士,也不用巧言令色谄媚宠幸之人。总之,从严治吏是封建吏治留给后人的经验和教训。吏治不严,腐败丛生,必然造成人亡政息,特别是惩治贪官污吏。古代刑法中早就有“赃罪”条款。从秦代

14、称“赃”到唐代细化为“四赃”都是针对贪赃枉法官吏们的刑法要件,以后就更加具体化了。汉武帝时期还有一条特殊的法律规定,那就是官吏间不准互相宴请,特别是各诸侯国之间不准随意往来,否则将撤职查办,严重者处以极刑。古代的刑法是极其严酷的,但是只有治贪必以重典,才能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否则,姑息养奸,必乱其国,这也是历史的教训。典例1(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太后不满意旧的用人制度,坚持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拔称职的官吏,而重用汉族官僚则是其改革用人制度的核心所在。她以战略家的眼光,决心改变只有耶律氏、萧氏两族共议国事的贵族统治格局,大胆任用一批才智过人的汉官,像韩德

15、让、张俭使他们积极为契丹社会的封建化改革献计出力,其中韩德让(赐姓耶律,名隆运)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集团中极为重要的人物。当时,辽朝守旧派势力“雄强”,他们“拥兵握政,盈布朝廷。内外震恐”,是当时契丹社会发展的逆流。萧太后利用汉官韩德让“易置大臣夺其兵权”,排除了守旧派贵族势力对新政的阻挠。以法治吏,推进廉政建设,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摘编自张宏等浅析辽朝萧太后的治国方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作用。答案(1)措施:多方选拔人才,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官;重用汉族

16、官吏;排除守旧派贵族的阻挠;以法治吏。(2)作用:增强国力,为辽朝强盛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契丹社会封建化进程;使辽朝在与北宋王朝的对峙中占据主动。考向二中国古代货币政策及其改革1中国古代货币的主要形态是铜钱,但也出现过类似现代的纸币流通制度,古代纸币流通制度持续了413年,跨越了宋、金、元、明四个朝代。南宋王朝的纸币流通规模保持在数百亿文,远超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人均持币量水平。2古代货币主要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职能,很少发挥资金融通的职能。由于中国古代货币和现代货币发挥的职能不同,导致古今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不同。3中国古代货币政策的目标比较狭隘,主要集中在稳定物价和调节

17、国民收入再分配两个方面,手段主要是调整货币供应量,而非调整利率。例如古代王朝曾采取抛售白银、绢布等实物来回笼货币,保持物价稳定。4中国古代的货币可以分为法定货币和非法定货币。法定货币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信用货币,例如纸币和铜钱,交易时不需要称量,按照其面文价值使用即可;另一类是非信用货币,例如黄金和白银,交易时都需要按其金属价值使用。5古代铜钱作为信用货币的原因有三:其一,古代铜钱经常处于不足值状态,因而具备信用货币的属性;其二,古代小钱与大钱代表同等价值等价流通;其三,古代的货币立法,赋予铜钱作为信用货币流通的能力。6秦、汉初期以及明中、清末的法定货币是黄金和白银,因为是称量货币,所以各王朝不

18、能随意调整黄金和白银的供应量,进而也就不能通过调整黄金和白银的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的目标。7古代王朝通过调整铜钱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具体措施有:放民铸钱、货币回笼、打击毁钱、限制外流、铜钱减重等。8中国古代成功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经典案例就是汉文帝的放民铸钱,通过实施放民铸钱达到了三个效果:首先,铜钱质量大幅提高;其次,形成货币供应量市场自动调节机制;最后,有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失败教训的典型案例是西汉末期王莽铸行虚币大钱。王莽用虚币大钱将有钱人手中的钱财收缴到朝廷,这一政策不仅打击了富人,也打击了穷人,其结果是搞得“农商失业、食货居废、民人至涕、泣与市道”。9古代王朝通过对货

19、币危机的治理,积累了三个宝贵经验值得现代人借鉴:其一,通过控制货币流通量来稳定物价;其二,不同的历史时期应该有不同的货币政策取向;其三,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相同的货币政策会由于客观情况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后果。典例2(2018宣城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初经过严重的战争创伤,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百业凋敝,民生艰难。政府将铸币权下放到私人手里,借助民间和市场力量自行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些钱币没有统一的标准、样式和重量,信用度很差。还有一部分人借铸币牟利,在造币过程中掺杂造假,任意减重,大量滥造,导致恶钱泛滥,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在汉朝开国时的62个郡中,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的只有

20、区区15个郡,盛产铜矿的地区很少,反而是南方的吴楚两大藩国铜山盛布,中央政府铜料缺乏,也大量铸造耗用铜材量少的轻钱,更使货币市场混乱不堪。汉武帝凭着文景时期的积蓄,开始了对匈奴的长期战争,造成国家财政支出大增,经济陷入严重困难的险境。汉武帝不得不进行币制改革。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废除所有旧币,销毁各郡国铸钱,由政府统一铸造新的“三官五铢”钱。通过这次彻底的货币改革,汉朝的币值稳定下来了。摘编自张金一最美的中国文化:汉半两到五铢钱的变迁(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作用。答案(1)原因:汉初政府允许民间私铸铜钱,没有统一形制

21、,信用度差;钱币粗制滥造,通货膨胀严重,货币市场混乱不堪;对外战争引发财政危机,国家经济陷入困境。(2)作用:有助于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打击了富商大贾和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五铢钱的币制和币值长期保持稳定,沿用了七百余年,影响深远。(任答3点即可)解析第(1)问据材料“政府将铸币权下放到私人手里,借助民间和市场力量自行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些钱币没有统一的标准、样式和重量,信用度很差”“还有一部分人借铸币牟利,在造币过程中掺杂造假,任意减重,大量滥造,导致恶钱泛滥,引发严重通货膨胀”“中央政府铜料缺乏,也大量铸造耗用铜材量少的轻钱,更使货币市场混乱不堪”“汉武帝凭

22、着文景时期的积蓄,开始了对匈奴的长期战争,造成国家财政支出大增,经济陷入严重困难的险境”,进行概括提炼信息。第(2)问从币制改革的背景、内容、成果等方面说明。考向三民国时期的税收改革1民国时期税收制度的发展民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击,以及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形成和发展,税收制度逐渐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先是对城市工商业课征的间接税超过历史上的田赋,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税收。国民党政府的间接税,除了关税、盐税以外,于1928年又创立了统税,对卷烟、面粉、棉纱、火柴、水泥等各种商品征收。据统计,30年代国民党政府的关、盐、统三大间接税占当时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达到60%70%左右。比较重要的是,这一时期从外国引

23、进了近代直接税。近代直接税于18世纪末的英国首先创立,19世纪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推行。在我国,则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开始实行,当时国民党政府财政部曾经为此专设了直接税署,起先是于1936年10月首次开征所得税,继之于1939年1月开征过分利得税,后来又于1940年7月开征遗产税。2税制改革中政府职能的发挥民国时期的税制改革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进行的,政府在推动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一是以法律形式推行税制改革,保障了税制的合法性。如为推行盐税,国民政府就先后出台了盐法国内食盐运输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二是成立了专业机构推进税制改革,强化了税改的组织领导。国民政府财政部为推

24、进财政改革的需要,曾先后成立了设计委员会、固定税则委员会、会计委员会,税务整理研究委员会、整理地方捐税委员会、财政整理会等附属机构,而且还设立了一系列税收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税收的征收及其他各项相关工作,如根据国民政府财政部组织法,在财政部下面设立了赋税、总务、公债、钱币、国库、会计等六司,印花税、烟酒税、卷烟煤油税三处,构建了现代税收组织的雏形。三是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为建立现代税收队伍奠定了基础。典例3(2018青岛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首先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

25、继续发行新钞票;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其次,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限期交由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再次,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为使法币对外汇比价稳定,规定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的价值用外汇率来表示;法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当时规定法币1元合英镑1先令2.5便士。为此引起美国的争夺,同年12月美国变更购银办法,迫使世界银价猛跌,影响中国外汇基金的稳定。摘编自再论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

26、府币制改革的影响。答案(1)内容:统一货币权,法币为唯一流通货币;白银国有,禁止流通;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与国际接轨。(2)积极:改变了中国货币混乱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国财富的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局限:掠夺了民间财富;强化了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控制;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财政提供了条件。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首先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其次,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再次,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法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得出:统一货币权,法币为唯一流通货币;白银国有,禁止流通;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与国际接轨。第(2)问的第一

27、小问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分析,积极:改变了中国货币混乱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国财富的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二小问局限,掠夺了民间财富;强化了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控制;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财政提供了条件。考向四现代户籍制度改革1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1)自由迁移阶段: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对人口迁移管制较为宽松,允许人口的自由迁徙。(2)严格控制阶段:19581977年,国家以城乡户籍制度为基础,建立了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结构,人口迁移受到严格控制。(3)调整松动阶段:19781994年,为户籍制度的调整松动阶段。(4)全面推进户籍

28、改革阶段:19952001年,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5)逐步推行城乡户口一体化阶段:进入21世纪,城乡户口一体化成为户籍改革的主导。2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总体框架一个目标:以人为本,自由迁徙,公平待遇。三大机制:统筹协调机制,成本分担机制,法制保障机制。三项改革:户籍登记迁移制度改革,城市福利和保障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1)户籍登记迁移制度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制度内容。改革的重点就是要逐步建立以居民常住地为户籍登记标准,进一步放宽各级城镇的户籍准入条件,使城镇非户籍常住人口完成居住地市民化身份的转变。(2)城市福利和保障制度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制度内容。改革的重点就是

29、要将户籍与附加利益进行有效剥离,推进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领域自身改革,形成不以户籍为管理依据的社会管理体制。(3)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明确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建立转移人口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快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要紧紧围绕三大改革,构建户籍制度改革的三大工作推进机制,即构建户籍制度改革的统筹协调机制、成本分担机制和法制保障机制,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和法制保障。典例4(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材料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

30、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1997年6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根据此方案,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主要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志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落户。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据黄匡时、王书慧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北京市流动人口政策演变等(1)根据

31、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受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户籍制度逐渐松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体现关注民生;逐渐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任意3点即可)(2)意义:使户籍制度趋向合理;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城乡经济交流;推动城市化进程;适应建立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其他国家的户籍管理提供了经验借鉴。(任意4点即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户籍制度改革的时间是1984年,“从1984年10月到1997年6月再到1998年8月”“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志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集镇城镇城市”概括。第(2)问从户籍制度趋向、劳动力流动、城乡经济交流、城市化进程、建立市场经济、稳定社会局势、他国借鉴等方面归纳。1(2018新课标全国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