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6.26KB ,
资源ID:96718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718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如何培养创新能力DOC.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DOC.docx

1、如何培养创新能力DOC首先,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牛顿少年时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星星和月亮为什么挂在天上?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运转着,它们为什么不相撞呢?这些疑问激发着他的探索欲望。后来,经过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能提出问题,说明在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好奇心是包含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谁想在茫茫学海获取成功,就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正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其次,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怀疑态度,不要认为被人验证过的都是真理。许多科学家对旧知识的扬弃,

2、对谬误的否定,无不自怀疑开始的。伽利略则始于对亚里士多德“物体依本身的轻重而下落有快有慢”的结论的怀疑,发现了自由落体规律。怀疑是发自内在的创造潜能,它激发人们去钻研,去探索。对课本我们不要总认为是专家教授们写的,不可能有误?专家教授们专业知识渊博精深,我们是应该认真地学习。但是,事物在不断地变化,有些知识现在适用,将来不一定适用。再说,现在的知识不一定没有缺陷和疏漏。老师不是万能的,任何老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不能说全部都是绝对准确的。对待我们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我们应做到:不要迷信任何权威,应大胆地怀疑。这是我们创新的出发点。第三,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追求创新的欲望。如果没有强烈的追求创新欲

3、望,那么无论怎样谦虚和好学,最终都是模仿或抄袭,只能在前人划定的圈子里周旋。要创新,我们就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勇敢面对困难,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要怕失败,相信一点,失败乃成功之母。第四,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求异的观念,不要“人云亦云”。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必须要有求异的观念。求异实质上就是换个角度思考,从多个角度思考。并把将结果进行比较。求异者往往要比常人看问题更深刻,更全面。第五,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冒险精神。创造实质上是一种冒险,因为否定人们习惯了的旧思想可能会遭致公众的反对。冒险不是那些危及生命和肢体安全的冒险。而是一种合理性冒险。大多数人都不会成为伟人,

4、但我们至少要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第六,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做到永不自满。一个有很多创造性思想的人如果就此停止,害怕去想另一种可能比这种思想更好的思想,或已习惯了一种成功的思想而不能产生新思想,结果这个人变得自满,停止了创造。浅析课程改革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新日期:2006-12-22来源:于敏点击: 721 【摘要】创新教育是历史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必须选择。未来需要创新性的人才,教育领域是教师发挥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领域。时代要求我们构建一个创新性的教育体系,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而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在这样的时代,“

5、新的英雄不再是某个蓝领工人、金融家或经理,而是把想象力丰富的知识同行为结合起来的创新者。”国际二十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民对教育作用的看法。扩大了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能,也应该有助于挖掘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这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纵观全世界,美国80年代的教育已经把创新性教育与教学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还设有“创造基金会”,为中小学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提供援助。前苏联60年代开始,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反映论为指导,提出了创造教育体系,并且将学生创造力写入了宪法。在科技

6、发达的日本,早在80年代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引入创新教育,并将其列入21世纪新教育的目标。在我国,虽然20年代陶行之先生就曾提出并实施过创新教育,但迄今为止,我国的创新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也曾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创新教育实验,但都是微不足道的。我们的传统教育是“主知”的教育,也是一种“应试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强调学习结果的唯一等,都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心慌子性的发展。相反,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强点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属于人本性的教育。创新教育既是促进个体发展的选择,又是社会和时代所需。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

7、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们的教育要与时俱进,要实现三个面向,就不得不重视与发展创新教育。一、创新教育的有关认识创新教育是相对以往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而言的,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重新组织以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思维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教育活动。具有以下特征:敏锐性,即容易接受新现象,发现新我问题;灵活性,即对于特殊的问题情景能顺利的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一)改变传统狭隘的创新认识创新现实地存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之中。有的人会说,科学家

8、的重大发明,大文豪的优秀作品,艺术家的完美作品才是创新嘛。这种观念就是狭隘的。创新不仅仅是体现在创造重大社会价值上,对于有生命的个体来说,问题解决中的自我超越,改变习惯、陈规、权威的限制,以一种新的能力来灵活的分析、解决问题,也是创新能力的表现。在学生学习中,创新性表现就更多了:如找到一题多解的办法,实验课上新的实验方案,课外兴趣活动中自己做的新奇的模型、小制作(二)创新能力人人具有,并且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达到开发和培养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中的极小的一部分。我们的创造潜力宛如浮在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冰山。我们看到它浮出水面的那隐隐约约的极小部分,而它的绝大

9、部分却被我们忽视,被我们的自卑的海水所淹没。”创造力是一个正常人都具有的属性,只不过对于没有形成稳定的创造性人格的人来说,它表现为潜在的状态。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人格,就有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三)对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特征要有全面的认识。有关学者认为,人的创造力是一个综合的结构,不只是知识因素,也不只是一种思维方式或技能。而是包含知识、经验、技能、能力、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多种心理成分在内的复合体,是智力和非智力在最高水平上切合的整体功能的体现。创新教育不仅是创造技法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创造素质的教育,是我们提倡的

10、素质教育的最高形式。它的特征如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育,它是学生知识、能力与个性教育的主体精神。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的,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对自我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等。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题地位。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创新教育的一个信念是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造性人才。因此,创新教育不是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二、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呢?受传统教育的约束,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转变观念,夯实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与素养基础上的特殊能力,是人在后天学习中形成的一种个性或情感倾向性表现。1、让学生树立“我有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创新能力主要由响应领域的技能、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倾向构成。这种能力每个学生都有。然而创新精神却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12、,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创设激发、鼓励质疑、批判、反思、求异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三,持之以恒地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个有创新意义的成就,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学科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树立学生的创新自信心。2、让学生认识到必要的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知识面越广,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越强,思维的迁移及产生独创见解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储备对于创新的重要,从而有意识的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二)改进教法,提高技能,突出主题性,营造民主学习氛围,培养思维的各种特性。培养学生

13、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把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发现学习,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行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议论、交流等活动,教师不应作过多的限制;对问题的争论,不可随便的否定,要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用“标准答案”,要善于发现学生见解中的亮点,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火花。多采用启发法、点拨法,通过巧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多以自由讨论与课堂操作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打破常规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从书本和课堂中解放出来,多参加实践,多接触实际

14、问题。在经历实践、解决问题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各种创新思维。(1)扩展延伸,培养创新思维的敏锐力创新思维的敏锐力,也就是指学生对问题的敏感程度。教材中就有这样不少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

15、、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2)选点激辩,培养创新思维的变通力创新思维的变通力,是指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新方法去看一个问题。是指要能适应各种状况,意味着不要以僵化的方式去看问题。语文学习中的许多问题是不能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或是有一种答案的。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作者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不存在生

16、命”,就这一问题的两个分歧观点,我让学生举手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把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课前了解的资料为依据,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又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问:“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同学们总结出二者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这样既揭示了主题又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随机应变的能力。(3)同中求异,培养创新思维的独创力创新思维的独创力,主要指反应的独特新颖性,即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念。狐假虎威一课,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得出“狐狸很

17、狡猾,仰仗别人的势力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喻意)也就行了。这个喻意大家也是认同的。而现在新的理论应同中求异,激发同学谈出新的看法。老师说:“你们看过有关狐狸的动画片吗?想想他们对狐狸是怎么看的?”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纷纷说:“狐狸很聪明。”“这篇寓言把狐狸说成很狡猾,我觉得不公平,其实狐狸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个巧妙的办法,既没伤害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不是很聪明吗?它这个机灵劲还真值得我们学习呢?”同样的一篇课文、同样的一个事物,能够谈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无疑培养了思维的独创力。(三)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积极的性格特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现代教

18、育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同时,也要高度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使它们相互促进,和谐结合,协调发展。例如:勤奋、自信、勇敢、谦虚、细心、进去心、责任感、顽强的毅力等。刺激和鼓励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克服困难,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正确评价自己,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等,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校教育教学应“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要求,最终就是要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

19、展。时代要求我们构建一个创造性的教育体系,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未来需要创造性的人才。该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编辑本段启动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

20、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 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 编辑本段特点“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编辑本段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1、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三是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工程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

22、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为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明确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是要更加重视工程教

23、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二是要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 三是要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四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简要内容:“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简要内容:“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

24、培养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人民网天津视窗6月24日电:昨日(23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天津大学启动。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后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这项旨在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改革,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破冰之举。而其中,学校与企业、行业的亲密合作,则是这项改革中的极重要一环。相关新闻: 教育部启

25、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天津启动 张高丽会见嘉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 张高丽会见嘉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津启动 天津大学跻身首批“卓越计划”高校 十年培养“卓越工程师”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并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

26、培养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将适度超前培养人才。“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企业参与是核心内容“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

27、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部在五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该计划的实施:一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二是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三是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师晋升时要有

28、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四是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国家留学基金优先支持师生开展国际交流和海外企业实习。五是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制订通用标准,与行业部门联合制订行业专业标准,高校按标准培养人才。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评价“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卓越计划释疑1问:“卓越计划”是否只是重点校学生的特权?“卓越计划”鼓励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可从校内各专业、各年级中遴选,举办普通专科起点升本科教育的参与高校也可少量招收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职学生。2问:“卓越计划”的师资从哪里来?参与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29、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参与高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作1至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3 问:教育部有何支持政策?对具有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的参与高校,教育部增加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名额。参与高校可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获得免试推荐

30、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可以先到企业就业,工作1-3年,再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同时,教育部支持参与高校按照实施“卓越计划”的需求,改革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入职标准及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的相关办法。设立国家级和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企业,可择优推荐一定名额的符合条件的在职工程师,参加高校组织的单独考试招收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研究生考试,以支持参与企业的工程师继续教育。卓越计划专访高层次创新型设计人才紧缺“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后,行业主管部门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的工作机制不健全,积极性下降,企业受生产、安全压力和市场化导向影响,没有认识到也不愿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高校实践教学环节难以保证,毕业生工程意识和

31、工程能力弱化,就业适应期延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赵琦在启动会现场指出,对建设行业来说,目前最迫切需要高校提供的是两类人才:一类是从事研究设计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一类是从事施工现场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近几年,教育部在高职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现场高中级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开始有所缓解,但高层次创新型设计人才紧缺问题依旧突出。必须打牢人才综合素质基础天津大学校长龚克集合天大经验指出,培养“卓越工程师”,首先,必须明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要使今天的大学生成为将来的“卓越工程师”,必须打牢综合素质基础。所谓“卓越”就是素质高,要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中结合工程人才的

32、特殊要求来确定“培养要求”;其次,必须形成开放的培养体系,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2008年以来,天津大学破格聘用来自企业的教师11人,逐步建立起开放的师资队伍;最后,必须突破评价瓶颈。评价是引导师生的指挥棒,要培养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必须超越目前以掌握“知识点”为本的评价体系,形成以素质提升为本、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评价体系,并使之渗入整个培养过程。本报北京6月23日专电 (驻京记者王乐)为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今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旨在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据了解,为科学评价“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将与中国工程院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联合制订通用标准,并与行业部门联合制订行业专业标准。“卓越计划”要求各高校按照通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