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61.46KB ,
资源ID:96709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709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

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纲考点(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主干排查一、梭伦改革1背景: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激化;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2措施(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2)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3)实行财产等级制度。(4)国家机构: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设立新的政府机关。3特点(1)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2)性质:奴隶制性质的改革。4影响:梭

2、伦改革将国家引上了民主政治的轨道,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史论归纳】 梭伦改革的实质是在雅典社会文明体制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对雅典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根本改造的革新运动,是雅典平民反对奴隶主旧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二、商鞅变法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的崩溃,社会处于转型期。(2)春秋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改革针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3)秦国落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2措施(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2)经济: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3)政治:废除分封制,建立县

3、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和轻罪重罚。(4)思想: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3性质:商鞅变法是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变法。4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论归纳】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一次成功的改革,从领导阶级、目的、措施及结果等方面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2)北魏面临危机:经济落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4、、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3)掌握实权的冯太后和孝文帝积极推动北魏改革。2措施(1)实行均田制,增加收入,缓和矛盾,促使游牧民族农耕化,对后代田制影响深远。(2)实行三长制,健全行政体制,国家控制编户农民,加强中央集权。(3)整顿吏治,为改革提供有利的政治局面,推动北魏王朝走向兴盛。(4)迁都洛阳,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推动了改革的深入,促进了民族融合。(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3性质:少数民族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封建化的改革。4评价: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史论归纳】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背

5、景下接受中原地区先进思想文化的一次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改革。其采取的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汉化措施,既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又促进了北方民族间的融合。四、王安石变法1背景(1)“三冗”:分化事权形成“冗官”;“养兵”政策造成“冗兵”;“冗官”“冗兵”和岁币造成“冗费”。(2)“两积”:三冗造成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军队战斗力下降,对外战争连年失败,导致积弱。(3)庆历新政失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2措施(1)理财措施: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减轻农民的负担,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增加了国家的收入。(2)整顿军队:实行“省兵”措施,实行保甲法

6、、保马法、将兵法等,节省了军费开支,使军队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3)改革科举:改试经义策论,为变法造就人才;改革选官制度,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病。3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4评价(1)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2)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加上用人不当导致的人民反对,导致变法失败。(3)新法的变质:成为党争和聚敛钱财的工具,变法的精神被完全改变。【史论归纳】 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而进行的意在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其富国、强兵、取士之法的实施主要是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但变法

7、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以根本的解决,最终失败。五、宗教改革1背景(1)中世纪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且威势一度超过世俗王权。(2)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教会的专制形成的尖锐矛盾成为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3)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也推动了宗教改革。2过程: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随后加尔文在瑞士、亨利八世在英国也进行改革。3内容(1)马丁路德:核心思想“因信称义”。(2)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3)亨利八世: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4实质和作用(1)实质: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

8、解放和社会运动。(2)宗教改革是继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3)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解放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4)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得以迅速发展,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史论归纳】 西欧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为了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迫切要求没收罗马教会的财产和土地,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廉俭教会”的情况下,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斗争,促进了西欧近代化的发展。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背景(1)政局动荡:马木路克、帕夏和近卫军争权夺利,战乱频繁。(2)经济落后:盛行的包税制导致生产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3)外部危机:法、

9、英先后侵略埃及,埃及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2措施(1)经济上:创办近代工业以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加快埃及近代化进程。(2)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使埃及出现了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3)军事上:发展步兵海军,军事实力增强,获得民族独立。3性质:有利于近代化发展的封建改革。4评价(1)积极性:改革使埃及发生了数百年来未有的变化,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2)局限性:经济改革的困难和不断的对外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史论归纳】 穆罕默德阿里在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埃及引进了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人才,发展了农业和近代工商业,客观上促进了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改

10、变了埃及落后的社会面貌,揭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七、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2)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4)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2内容(1)“二一九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仍受“村社”的管理。(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3评价(1)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2)局限性:自上而下的形式导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3)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11、(4)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史论归纳】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发展。八、日本的明治维新1背景(1)国内危机:幕府专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危机:黑船来航,民族危机加深。(3)独立改革派的形成;武装倒幕的成功;成立新政府。2措施(1)政治上: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上:确立新兴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3)文化教育: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思想解放;社会生活西化。(4

12、)政治体制:建立近代天皇体制。3评价(1)积极性: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的强国;为邻国提供重要的启迪和经验。(2)局限性: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史论归纳】 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九、戊戌变法1背景(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4)康、梁的准备:创办学堂,聚

13、徒讲学;著书立说,力倡维新;上书皇帝,恳请变法;创办报刊,传播维新;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展开论战,挑战顽固。2内容(1)政治:允许官民参政,打击旧官僚。(2)经济:采取措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军事:增强军事力量。(4)文化教育:促进西学传播,废除八股。3结果(1)矛盾激化:旧势力强烈反对;慈禧太后控制大权并逐步着手镇压。(2)戊戌政变:变法失败。4评价(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2)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3)思想上: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4)社会生活: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史论归纳】 戊戌变法

14、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层面发展的表现,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难以行通。考向一古代中外重要的社会改革视角1考查某一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典例1】 (2013山东文综,35)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

15、,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解析本题以宋人话本中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故事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理解史料价值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归纳概括回答即可。第(2)问,认识文学作品类的史料价值时,要理解两点:任何文学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状况,因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文学作品艺术加工的成分较多,因而其史料价值的大小与真伪,必须要结合其他的史料来相互印证。答案(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

16、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深化提升】 综合分析中国古代改革特点(1)从政治角度看,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都涉及了政治制度改革。商鞅变法更侧重于制度的重建,如废分封,推行县制,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而孝文帝改革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和考核制度,任用汉族地主为官,更侧重于接受汉族先进政治制度,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王安石变法很少涉及政治制度变革,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2)从经济角度看,三次改革都涉及经济举措。商鞅变法涉及土地制度、农业商业政策以及经济衡量计算单位等,从本质上

17、反映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特点,有助于政治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涉及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体现了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耕作方式的特征;而王安石变法从富国角度出发,改革赋役制度,重视农业,兴办水利工程,加强市场流通管理等,目的是限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农民阶级与封建国家的矛盾,以达到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3)从军事角度看,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进行了军事改革,商鞅变法军事改革本质目的是为了强兵,达到争雄优势、称霸天下的目的;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虽然也是为了强兵,但更侧重于防范人民的反抗和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4)从思想文化及生活习俗方面,三次改革都有所涉及。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

18、法令”,强调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北魏孝文帝的措施是汉化政策的体现;王安石变法对教育进行改革,从科举制度入手,达到整顿吏治的目的。视角2考查相似或不同改革的分析比较【典例2】 (2013福建文综,41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

19、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分析比较认识。第(1)问,依据材料可以比较容易得出重农抑商和农商并重;第(2)问,“事商贾”即重商带来的危害,从材料“众力不足”“粟得无少,兵得无

20、弱也国之无富。”可以归纳出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材料二中“农业高利贷、土地集中受到节制”可以看出是原来的旧贵族。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深化提升】 分析比较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梭伦改革商鞅变法不同点时代背景奴隶制上升时期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性质奴隶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目的调和社会矛盾,发展雅典经济富国强兵,称雄天下特点调和、折中,平衡各阶级利益坚决彻底,打击

21、奴隶主旧贵族势力,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改革结果与影响改革并没有缓和社会矛盾,激起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但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成功,确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为秦国灭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相同点(1)两次改革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2)都涉及了对权贵利益的限制(3)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盛考向二近代中外重要的社会改革视角1从社会近代化角度考查对某一社会改革的理解【典例3】 (2014山东文综,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光绪帝宣示诸臣

22、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解析第(1)问,据材料“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可以看出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第(2)问,根据材料一,光绪帝呼吁“大小诸臣”“以圣

23、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可知,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康有为认为洋务派、洋务运动“根本不净,百事皆非”“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可以看出他主张进行根本变革,变革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这种不同的目的,也是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重要原因。答案(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深化提升】 近代中、俄、日三次改革成败的原因俄国日本中国背景国际环境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进步潮流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列强侵略中国帝国

24、主义阶段,瓜分世界、资本输出潮流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受工业革命影响,一些部门出现机器生产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但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弱封建专制势力强大封建专制不强,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封建专制势力强大准备较充分较充分不够充分改革者的实力有实权的亚历山大二世西南大名、中下级武士等实力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没有实权的皇帝措施的有效性有效可行有效可行一纸空文,无法实施群众基础广泛广泛缺乏群众基础视角2考查相似或在不同时期的中外改革的比较【典例4】 (2013课标全国,45)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

25、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据清德宗实录等

26、(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解析本题以清德宗实录记载的清末新政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史料阅读,最大限度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第(1)问,都是自上而下的学习西方,都侧重于制度改革。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领导者、中央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具体执行情况、结果等方面分析差异;然后要突出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措施,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的实质。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2)原因

27、: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深化提升】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下五次改革的不同特点(1)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形式上是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组织,实际上是对现有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反抗,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的要求。它为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建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教,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2)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以沙皇为代表的统治集团迫于形

28、势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继彼得一世改革后,俄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特别是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俄国改革后,步履艰难,矛盾重重。(3)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阿里改革是殖民地国家的改革,改革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进行。阿里改革从性质上看属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改革。改革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虽然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但是主要侧重于军事工业。改革使埃及迅速崛起,摆脱殖民统治。但是由于专制独裁、对外扩张,埃及改革最终失去群众基础而失败。(4)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力量的改革派进行的武装倒幕运动。是在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的

29、前提下进行的,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并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5)中国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救亡图存的改革运动。改革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进行。由于民族危机的严重和资产阶级力量的相对薄弱,改革昙花一现。但改革所起的社会启蒙作用是深刻的,戊戌文化遗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考向三运用改革的原则及规律性评价改革【典例5】 (2014课标全国,45)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 000多条,

30、“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 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

31、晋时期法律的影响。解析第(1)问,把两段材料前后对比,逐句解析第二段魏晋重大改革的后三句材料内容。与第一段体现的魏晋前法律繁杂界限模糊相比,魏晋后则删繁就简,“行政法”和“刑法”分离等,最后一句则表明新律突出了等级伦理的内容。第(2)问,结合材料关键语句即可。如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表明儒家思想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反映儒家伦理观念明显法制化的特征。答案(1)特点: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2)影响:“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