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9.08KB ,
资源ID:96701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701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文学史总结1.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文学史总结1.docx

1、古代文学史总结1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三曹风格比较:1、曹操:古直悲凉古四言体及杂言体的诗歌形式 不假雕琢的语言 古朴的仁爱思想直不假修饰的情感、坦率无忌的表达悲凉英雄志意与人生短暂的深切体认2、曹丕:清绮婉秀清:诗思有一种理性的节制;情多悲哀;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惟取昭晰之能。(文心雕龙明诗)绮:注重词采婉秀:情思细腻深幽或跌宕起伏,表达方式曲折蕴藉3、曹植: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奇:强烈的儒家用世之志与道家简易之思及行的奇妙结合(志士与才子)高:高远执着的功业理想、超群绝伦的才华、不为世俗之礼所拘执之见识奇高:个性、情感的丰富性华茂:词采丰瞻、音韵声调上的创新、由五古到五律的先声、艺

2、术表现的多样化三曹对其它文学影响: 曹操:对文学的倡导;四言诗 曹丕:典论论文;七言歌行;文学自觉的表现 曹植:五言诗;乐府诗文人化(文采、技巧,开向上一路);辞赋大家建安七子及蔡琰: 一、建安七子 “七子”之称,始见于曹丕典论论文。 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他们都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因此在创作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 实际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文学活动。(孔融) 七子中王粲、刘桢成就最为突出。 王粲,字仲宣,今存诗23首。 七哀诗三首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 王粲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壮志未酬的心境,在建安抒情小赋中,与曹植洛神赋并为双美。七哀诗

3、 继承汉乐府现实主义精神,表现了汉末北中国的社会现实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最独特精彩的是“饥妇人弃子”场面的的描写,诗人用了背逆常理的情节,意在突显惨烈的现实。 叙事的艺术:首尾;大小;事与情蔡琰: 五言悲愤诗: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自传体的叙事诗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风骨 所谓“建安风骨”,即建安文学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格、气骨。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 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 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 准确地说: (1)政治理想的高扬。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见教材33页)。 (3)强烈的个性表现。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

4、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 (4)浓郁的悲剧色彩。以曹植诗最有代表性。正始文学 正始时期,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魏晋风度与正始之音。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是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竹林七贤 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 七贤在价值观上并不完全一致,面对社会政治七人亦有不同选择。 阮籍: 咏怀诗八十二首,是阮籍的代表作。 艺术风格: “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阮旨遥深”就是指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

5、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 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就其精神而言,阮籍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严羽沧浪诗话) 咏怀开创了我国五言政治抒情组诗的体例,自此之后,作者代不乏人。唐代陈子昂、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嵇康: 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 诗歌幽愤诗;赠秀才入军十八首 四言居大半,成就也最高 风格清峻两晋诗坛:西晋文学主流派: “三张”:张载、张协、张亢; “二陆”:陆机、陆云; “两潘” :潘岳、潘尼; 非主流派: 左思:“左思风力”(诗品) 刘琨:“雅壮而多风”(文心雕龙

6、1、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太康诗风总的特点:繁缛。 主要体现在: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2、左思、刘琨左思: 现存作品有诗、赋数种,诗仅14首,都堪称一流佳作。尤其8首咏史诗,雄迈高旷,最为杰出,被诗品列为上品。 艺术特色: 文典以怨:多引史实,故曰典;借古喻今,故曰怨 左思风力:豪迈的情调和劲健的语言风格刘琨: 其诗: 代表作扶风歌重赠卢谌。 诗风呈现出格调悲壮、刚劲清拔的特色。 四言五言扶风歌、重赠卢谌写志士的艰危处境,英雄的末路悲哀,慷慨悲凉,皆有为而发者。 刘琨写的诗,正如

7、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所说,是“英雄失路,万感悲凉”。陶渊明: 陶诗题材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田园诗。一、田园诗: 陶渊明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 作为田园诗的开创者,是他第一个将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 其艺术魅力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陶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二、咏怀、咏史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与咏史诗内容相近,咏史亦是咏怀,它既继承了阮籍咏怀与左思咏史诗歌的传统,又融入了自己出仕与归隐的思想,显示出自己的特点。艺术特征: 陶总体艺术特征是自然,田园诗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

8、色。陶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 具体地说,陶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1、情、景、事、理的浑融。 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 4、豪迈雄健“金刚怒目”的一面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散文: 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最著名的散文。 五柳先生传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 ,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 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世外仙界,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辞赋:归去来兮辞 1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家时所作,写他辞官归隐、迷途知返的愉快心情和隐居田园的生活乐趣。 2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陶渊明对后世文学及文人的

9、典型意义: (1)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2)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3)酒与菊的象征。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的分类:1吴歌2西曲南朝民歌兴盛的原因:一是江南幽秀的自然地理环境。二是经济的发展。三是社会思想观念的改变。四是帝王贵族的好尚。 这类情歌表现的感情真挚细腻,情调艳丽柔弱,哀怨缠绵。南朝民歌的特点: 1、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 2、大量运用双关隐语。 3、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北朝民歌:北朝民歌反映的内容和情调:一是描写了北方的壮丽山川和游牧生活。如敕勒歌二是表现了北方民族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如折杨柳歌辞三是反映了北方频繁的战争以及由此给人民带来的离乡背井

10、、流离失所的痛苦。如陇头歌三首四是反映了婚姻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在感情表现上,北朝民歌以直率粗犷为特征,少有南方民歌那种婉转缠绵的情调。 2、在语言风格上,北朝民歌以质朴刚健、富有力感见长,没有南方民歌那样华美的文辞、精致的手法,更不用双关隐语的技巧。 3、在诗歌形式上,也以五言四句体式占优势,数量约为百分之六十。此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较单调。四、北朝民歌的代表作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南曲与北歌的比较 地域上,南朝民歌主要是南方汉族人民的民歌,以江南为背景;北朝民歌主要是北方少数人民的作品,以北方广阔的草原为背景。 内容上,南曲几乎清一色的是情歌,写男女之事;而北歌除写男女情爱之外,还写了大漠风光、征战行役、羁旅乡思等内容。 风格上,南曲婉约旖旎,缠绵哀怨;而北歌豪放粗犷,坦率爽朗。 手法上,南曲多用双关、象征暗示等,细腻地表达情感;而北歌多坦露直率。 形式上,南曲多为整齐的四言或五言的歌诗;而北歌则于四、五、七言和杂言的灵活运用。 用语上,南曲多绮丽精工,而北歌多质朴刚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