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1.25MB ,
资源ID:96691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691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高考导航第十二章第24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高考导航第十二章第24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1、高中地理高考导航第十二章第24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4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重点)2.区域发展过程图的判读。(重点)3.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分析。(难点)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考点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用书P1781区域(1)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2)特点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每一个区域都具

2、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何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提示:可从纬度位置(高中低纬、寒温热带)、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大陆东岸、大陆西岸等)、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分析。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北纬30附近北纬4348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条件贫乏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

3、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特色产业水产业西部的畜牧业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区域特征分析1区域的位置特征2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3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2014高考北京卷)“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回答问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解析川渝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但在土地面积、资源、能源、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具有优势。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

4、较大。区域差异分析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地理位置差异地理位置差异可从纬度位置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半球位置差异、相对位置差异等方面分析。(2)气候差异的形成(3)地貌差异的形成(4)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5)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

5、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城市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高考江苏卷)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材料二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1)试

6、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_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_河流河流少,水量小_矿产资源丰富,以_为主较少(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解析(1)结合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2)由材料一中的“有效风能密度”信息,分析两省区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点。(3)由材料二,分析两省区的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4)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强,但矿产资源缺乏;而新疆位于我国

7、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江苏的相互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答案(1)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气候类型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区域特征分析(2014高考安徽卷)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

8、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题。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 B、C、 D、2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区迁往区B铁路建设成本区一般大于区C商业网点密度区一般大于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区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图中显示了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第1题,图中显示,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和南部,且有山峰,表明该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带,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区面积较小,且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湖地区,尤以长江沿岸分布最广,应为城市化地区;区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长江以

9、北的广大平原地区,应为农产品主产区。第2题,安徽省当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主要由区迁往区,故A项正确;一般来说,铁路建设成本平原小于山区,区成本小于区,故B项错误;商业网点的密度城市大于乡村,平原大于山区,区密度小于区,故C项错误;安徽省承接的省外转移产业主要为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城市化地区,即区,故D项错误。答案:1.D2.A区域差异分析3(2015高考江苏卷)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人口稠

10、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解析:选B。“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东亚)和西部沿海(西欧)都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故A错。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慢,但城市化水平高。东部位于中国的沿海地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西部位于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因此选B。东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西部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达,故C错。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西部乳畜业发达,故D错。考点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用书P180区域不

11、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的自然条件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同。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3工商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如何变化?提示: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中期: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后期: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比重很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活动和人地关系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

12、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二、三或一、三、二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在此过程中,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高考山东卷)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1)

13、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分别对应的是()A、 B、C、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从两幅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水循环知识加以判断。第(1)题,该流域开发从到再到的过程中,居民点不断增多,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植被不断减少,影响了水循环的环节,导致该地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多,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故选C项。第(2)题,植被覆盖率越高,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就越强大。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那么,植被覆盖率最高的第阶段河流流量曲线应最平缓,出

14、现洪峰的时间最晚,对应b图中的曲线;植被覆盖率最低的第阶段河流流量曲线起伏最大,出现洪峰的时间最早,对应b图中的曲线,故选C项。答案(1)C(2)C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2016山西考前质检)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12题。1影响产业结构由M向N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政策 C人才D市场2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解析:第1题,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第2题,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

15、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工业部门的种类会日趋多元化。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会有所降低。答案:1.C2.B学生用书P181区域图的判读区域图是高考命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图像,主要有宏观区域图和微观区域图,都侧重考查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自然灾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图1某国位置示意图图2“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图3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1读图名,明确图示内容一幅图的图名往往反映出该图的内容,能体现出图示的主要地理事象。如图2为

16、“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由此可知本图内容是“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穿过的地区。2根据图中信息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理事物及轮廓、重要标记和图例等信息,可以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如图3根据经纬度和地形分布可知,该图为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地区。3区域特征分析(1)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可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2)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可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分析。(3)结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内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分析原因,找出措施。4区域差异比较在区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两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出两区域的差异。(2014

17、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问题探究(1)富塔贾隆高原年降水量大的原因有哪些?提示:纬度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北半球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此偏转为西南风,富塔贾隆高原位

18、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几内亚暖流,增温增湿,水汽充足。(2)西非西海岸的洋流名称是什么?大致流向怎样?提示:加那利寒流,自北向南流。(3)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两大措施是什么?提示:开源、节流。2信息解读(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从“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可知,解决下游水资源短缺要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2)从图中获取信息标准答案(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2)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于通航。(3)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2016漳州毕业班质

19、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中M国铀矿资源丰富,2008年该国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6.18%。材料二下表示意M国能源消费结构(单位:%)。1973年1992年1994年煤炭15.28.16.1石油69.141.239天然气7.312.811.9电力(核能和水电)7.33640新能源1.11.93合计100100100自给率22.549.351.8(1)分别说明两地地貌差异的成因。(2)图示地区内河航运发达,试分析该地区修建运河的有利自然条件。(3)指出M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并说明该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法国的地貌特征、水运条件、能源消费等知识。第(1)问,从内力

20、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图示运河的分布、河流水系状况及等高线分布状况分析即可。第(3)问,读材料二即可分析出M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该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可从经济、核电技术、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答案:(1)地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地由河流侵蚀和地壳抬升作用形成。(2)地势相对平坦,河流众多;河流之间的分水岭海拔较低,便于修建运河;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而平稳。(3)特点:该国1973年以来,大量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费;核能与新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能源自给率上升很快。原因: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铀矿资源丰富,污染小,技术力量雄厚

21、。学生用书P183(2016河南适应性测试)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区划图,读图回答12题。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A气候 B土壤C市场 D水源2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弱 B降水少C多大风 D低温冻害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第2题,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答案:1.A2.D(2016浙江模拟)

22、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回答34题。3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4下列关于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北方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

23、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A B C D解析:第3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网稠密,应该是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地区,故饮食为“饭稻羹鱼”;图示该区域临海,又因区域界线一般为山地,故饮食又有“山珍海味”。注意甲区域为多条河流的源头,应该是山地地形而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乙区域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而应发展水稻种植。第4题,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物产,而物产会影响饮食习惯,故、正确。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水硬”(碱性强)有关,重庆人喜辣与气候潮湿有关。答案:3.D4.D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 B宁夏平原C长江三角洲 D三江

24、平原6从第阶段到第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 B交通运输C劳动力 D市场解析:第5题,油菜、水稻种植区主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而油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由此可知该地区最可能位于长江三角洲。第6题,发展到第阶段时,农业生产以蔬菜和花卉为主,而蔬菜和花卉主要是面向市场的农产品,说明市场是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答案:5.C6.D(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6上海市徐汇区一模)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分别示意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13题。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

25、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2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3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线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A BC D解析:第1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及其周边地区。山东纬度显著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优越。第2题,三地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故

26、A正确;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B错误;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C错误;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D错误。第3题,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正确;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错误;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答案:1.B2.A3.D读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和高速公路分布比较图(2012年),完成45题。4东、中、西部和甲、乙、丙的正确对应是()A东部甲 B中部乙C西部丙 D西部甲 5图中信息反映出()A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高速公路里程长B东、中、西部地区之间高速公路发展梯级差异明显C我国东部地区的高速公路运输效率最高D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缩小和东部地区的差异解析:第4题

27、,甲、乙、丙分别为中部、东部和西部人口和高速公路分布。第5题,东部地区虽然高速公路里程最长,但人口稠密,人均高速公路里程并不长;东部和中部地区高速公路发展差距不是很明显,和西部地区差距较大。运输效率决定于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和高速公路状况,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高速公路路网完备,路面等级高,交通运输水平和运输效率最高。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高速公路运输需求较少,大力发展高速公路不可取。答案:4.C5.C(2016东北三校二模)国家创新指数是通过评估制度和政策、基础设施、商业和市场的成熟度以及人力技能来衡量一个经济体广泛的经济创新能力。读“世界部分国家创新指数与人均GDP”图,回答67题。6国家

28、创新指数高于冰岛而人均GDP低于冰岛的是()A瑞士 B加拿大C巴西 D以色列7图中A、B、C、D代表的国家分别为()A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B澳大利亚、美国、印度、中国C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D澳大利亚、印度、美国、中国解析:第6题,读纵坐标可知,四个选项中国家创新指数高于冰岛的有瑞士和以色列,读横坐标可知,这两个国家中人均GDP低于冰岛的只有以色列,故选D项。第7题,图中B、D两个国家人均GDP低,为发展中国家,且D国家人均GDP更低,为印度,故选C项。答案:6.D7.C(2016广东六校联考三模)下表是我国某平原农业区的气候资料,读表,回答89题。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1.09.013.018.022.025.027.527.523.018.013.52.0降水量(mm)1113203411815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