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4.22KB ,
资源ID:96687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687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德的开题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德的开题报告.docx

1、德的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 学 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系 经济学 专 业: 经济学 班 级: 经济学131班 学 号: 11001913011 姓 名: 刘冠德 指导教师: 郭有钦 填表日期: 2014 年 12 月 01 日一、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调节作用。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

2、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市场利率化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使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加入WTO后,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国外银行的现代管理水平和资金技术实力必然会对我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尽快实现国内金融业的转轨,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效对接,客观上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再者促进金融创新。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赋予银行金融产品定价

3、权,客观上为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这在客观上又对金融创新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才能规避利率风险,为资产增值、保值提供机会。颇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每年需解决大量人口的新增就业,解决新增就业的最主要贡献来自于城镇中、小企业;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是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不断改善的过程。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会促进金融市场主体的发育和充分竞争,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

4、本设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了纲领性的论述,“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至此,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目标得以确立,强调了市场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

5、了政府(中央银行)作为间接调控者的定位。历史经验表明,大多数国家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几年间都出现过金融不稳定。例如,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在完成利率市场化的五年之后,银行机构倒闭数量急剧上升。日本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出现了众所周知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银行危机。韩国第一次利率市场化失败,第二次利率市场化迎来了东亚危机。而我国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就多次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维护金融稳定。所以在这时,我们则需要综合考虑利率市场化给经济和市场带来的利与弊。本论文的选题基于当今宏观政策走向的基础上,在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选择当今市场上受利率市场影响最大的商业银行业和企业个人以及整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宏观金融结构作

6、为分析的三个重点,结合实际,分析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受益和遇到的问题。根据当前政策走向,判断利率市场化对它们的未来带来的利与弊,并在最后综合政策对三者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1、前言利率是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它包括存贷款利率、拆借利率、回购利率、再贴现利率、票据市场利率、证券收益率、债券收益率、债券回购利率等等。世界上的利率管理体制有三种:1、市场型,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利率水平;2、限制型,由货币当局限定利率的上下限,在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市场在上下限的范围内决定利率水平;3、管制型,完全由货币当局来决定利率水平。从广义上来说,管制型利率体制的

7、概念有时包括了上述的管制型和限制型利率管理体制。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逐步放松和取消对利率的直接管制,由市场资金供求双方自主确定利率,以达到资金优化配置的目的。其基本含义如下:第一,利率水平由市场决定;第二,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第三,市场主体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自主决定资金交易对象、规模、价格、期限和融资条件。20世纪,世界各国曾经掀起一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热潮,成功国家不少,而失败的国家则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些都是对理论的实践。国外的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中,有的是在成熟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理论,如弗里德曼、凯恩斯的理论;有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研究的成果,如著名的麦金农、肖的“金融抑制论”和“

8、金融深化论”;另外,现在国外关于利率市场化又有一些新的理论研究,但往往从动态或静态角度研究不同利率制度下的效率问题,没有涉及具体国家经济制度环境的具体研究,不能解决具体国家利率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问题。事实上利率市场化是一种制度的变迁,我们应该更多的从制度变迁的有关理论中汲取营养,才能理解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变迁逻辑。这也是本文的三个分析重点之一。2、国外利率自由化的研究1)国外理论背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两种学说是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中产生的,因此理论成立的隐含假设是成熟市场经济环境。而中国正处在转轨时期,是中间过渡的状态,意味着资源配置形式的高度不稳定,市场分割、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经济主体对

9、一些市场信号的不敏感等问题,使得模型中涉及的资本和商品的价格变化(即利率和物价变化),不一定导出理论模型中描述的数量变化,中国的经济并不能完全按照这两种学说所描述的那样运作。2).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理论(1)凯恩斯利率理论按照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利率是调节整个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变量。利率高低对于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率对经济作用的机制是:利率由对货币的供求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导致利率变动,利率变动改变投资和消费的成本,改变储蓄的报酬,进而影响总支出,最后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凯恩斯把经济的萧条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而利率是连接货币供给和有效需求的纽带,因而利率可用作启动经济的杠

10、杆。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扩大货币供给的政策效应为: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水平下降投资水平上升,消费水平上升总支出增加(有效需求增加)经济复苏(2)货币学派的利率理论货币学派认为,利率与货币供求的关系并非如凯恩斯所认为的那样:货币增加使得利率下降、货币减少时利率上升。他们认为这只有在短期分析中是正确的,但在长期分析中则并不对。因为:(1)价格水平的提高将使降低了的利率回升(2)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的存在与价格上涨形成合力推动利率的进一步上扬(3)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1973年,美国有两位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在大约同一年先后出版的两部著作中,不约而同的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模型。虽然

11、他们论述的角度和问题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讲却得出了颇为近似的结论:主张发展中国家要实行金融深化、利率市场化。麦金农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一书中提出了“金融抑制论”。他发现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金融抑制现象,而且程度很深。金融抑制两个基本特征是低的实际利率水平和有选择的信贷分配。政府管制的过低的实际利率水平导致低水平储蓄和过高的资金需求,这种供求矛盾又导致政府更多的干预,如强制储蓄、有选择性的信贷配给、差别利率,以及发放营业许可证、财政补贴等各种各样的财政的、货币当局的其他形式的干预。金融抑制经济中金融市场被分割成两个市场:一个是被政府管制的有组织的市场,另一个是没有正规管制的自由市场,其利率水平

12、高于前者,中小私人企业和家庭的投资或依靠内部积累,或通过这一市场进行高成本的融资。这降低了资金配置的效率,使市场行为扭曲。在麦金农看来要使这些国家摆脱贫困就必须解除“金融抑制”,实施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爱德华萧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书中阐述金融深化论。爱德华萧指出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是两个意义相对的概念,它们带给经济完全相反的结果。金融抑制主要是人为的低利率政策,金融业内的垄断和信贷的硬性配给等。金融抑制的后果是减少金融资产总量、降低国内的私人储蓄率、导致高的投资一产出比率和低的生产要素产出率以及腐败现象的滋生;进一步的效应是有组织的金融市场萎缩,而地下金融市场膨胀,金融市场的无序竞

13、争加剧,导致“金融短浅”。因而要实现金融深化,就必须消除金融抑制,放开利率管制,取消信贷配给制,实行金融的自由化,因此,利率自由化是金融自由化的关键和核心。与凯恩斯的廉价货币政策相反,他们认为在落后国家,较高的实际利率水平才有助于经济发展。他们认为高利率有助于吸引储蓄,会促使企业改善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实际利率的关键在于放松对利率尤其是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金融自由化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70年代和8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实践,掀起了一股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的热潮,有一些国家获得了成功,但对于发展中国来说,有很多却很惨痛的失败了。人们批评他们的理论存在很大缺陷。吉

14、布森等(Gibson,1994)认为,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是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制度作用是以何种方式发挥的,金融自由化的战略应与发展已有的金融机构和创建新的金融机构结合起来。Demetriades等(1996)指出,在金融抑制的各种模型中,金融机构的作用要么被忽略,要么是完全被动的,除少数例外,金融机构被视为是完全竞争者,存款转为贷款是没有成本的,但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通常是为少数银行所垄断的,加上信息的不对称,银行业并不是完全竞争的。3、国内利率自由化的研究1)国内理论背景改革,或者说制度变迁,有“外生推动型改革”和“内生演进型改革”之分,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中国的大多数

15、改革一样,属于政府推动的“外生推动型改革”,不是完全由市场内生演进的。当前国内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很多是对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时,要如何兼顾宏观经济的稳定、市场机制的培育、监管能力的提高,以及合格微观主体的培育等等的研究,涉及一系列指标和数量关系的研究。虽然国内也有一些质量较高的关于“制度性条件”的分析研究(虽然没有用这种提法),但是有许多较为深入的研究没有最终抽象出一个统一的框架或者模型来实现逻辑的抽象一致性。2)国内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关于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效果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存款利率之间的关系如何?王国松(2001)、张孝岩,梁琪(2010)通过实证检验发现,

16、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存款利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王国松(2001)还认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面临着财政赤字货币化、商业银行风险水平和投资与消费等的约束。易纲(2009)在回顾我国历次利率调控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利率政策有效性的问题,认为实际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周期。姜再勇,钟正生(2010)使用MS一vAR模型考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的体制转换特征。从实证的结果认为1978年至2009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管制利率渠道发生了两次体制转换都使得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效应都降低了;1996年1月至2009年7月期间的第二次体制转换后,同

17、业拆借利率变动对平抑产出和物价波动的效果增强了。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停滞不前的原因分析王元龙(200 1)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之所以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或忧虑:利率市场化造成利率上升、导致通货膨胀;企业对利率市场化承受能力不足;利率市场化可能加剧银行业在存贷款方面的恶性竞争;金融市场还不完善等等。杨俊斌(2010)指出除了以上几点以外,我国还存在的基准利率缺失的问题。而丁军(2013)指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难以有效推进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对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形成了共识,但还有许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利率市场化的确切含义,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二:是既得利

18、益集团的阻碍。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及路径选择根据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王元龙(2001)、周素彦(2006)提出了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首先是完善货币市场利率,形成一个可靠的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等)信号,完善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以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导向,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直至完全市场化,并在建立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协调机制的基础上,逐步放开存款利率;扩大再贴现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业务,为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调整同业拆借市场等利率创造条件,最终建立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引导下的市场利率体系。同时指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扩大浮动的范围入手,但在步骤安排上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9、:先外后内,即先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后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是扩大外币利率浮动范围,目前外币贷款利率已经放开,各家商业银行参照中国银行的利率制定;外币存款利率由于受贷款利率国际水平的约束,为了维护金融秩序,中央银行具有协调和指导权;其次,先市场后银行,也就是先放开金融市场利率,然后放开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再次,先贷后存,即先放开贷款利率,然后放开存款利率;第四,先农村后城市,即先放开农村的存贷款利率(农村信用社),后放开城市的存贷款利率;第五,先大后小,即先放开大额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存款利率,因为小额存款多为居民储蓄,涉及面广泛,理应作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最后阶段。而非利

20、息收费,像管理费、提前还款的承诺费等,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就最好取消管制。这样,在慢慢地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我国的利率体系将是统一利率、有限浮动利率和自由浮动利率三个层次并存,不同的金融工具适用不同层次的利率,最终存贷款利率将彻底放开,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曹诚等(2012)以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例,分析了美国在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背景、进程、特点以及对金融运行的影响,提出一是要培育合理基准利率,疏通利率传导渠道;二是加强中间业务创新,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三是严控利率风险,建立高效利率管理运行机制。戴宏(2012)力指出一个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际上是对这个国家包括货币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本币

21、汇率、证券市场、产权制度、监管制度等整个金融体系的全方位改革。不拘泥于一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和完成的形式,重要的是结合本国的国情来推进该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并确保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通过总结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教训,剖析金融发展理论的局限性,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关注的风险因素,对金融约束理论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探析,为未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战术的制定,提出我国应加大力度,优先培育和发展短期国债市场和票据市场,完善金融法制体系,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在制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优先确保对我国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保护。

22、利率市场化的宏观条件和微观条件褚思翔,王静(2008)研究发现,要真正有效地实现利率市场化,不仅要将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而且要有相应地条件保障。总结了宏观经济条件的三个定量标准:一是经济运行稳定性定量标准,一国利率市场化的时点应该选择在宏观经济近三年稳定增长,GDP增长率的变异系数在0.6以下、平均通过膨胀率在5%以下;二是资金市场规模与金融深化定量标准,一国实行利率市场化一般应选择在最近五年的真实金融深化率达到60%以上、银行信贷占GDP比重达到80%以上的时点上;三是财政赤字规模的定量标准,在实行利率市场化前应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财政赤字应控制在GDP的3%5从并且财政赤字要通过发行国债

23、等非通胀的方式来弥补,中央银行不应为财政透支。微观条件一是要实行银行体制改革,国有银行民营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二是促使企业建立良好的产权制度,形成合力的资产负债率等。国利率市场化相关问题的建议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后,有的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挫折,经受了不同程度金融危机,甚至出现了向利率管制的倒退。泰翰菲兹罗等(2010)一方面通过模型研究指出放松利率管制可能带来的影响,认为利率市场化会提高资金成本和效率,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会加剧;另一方面通过对一系列案例的研究,认为那些利率市场化改革出现问题的国家,问题不在改革本身,而在于监管。陈晨(2012)力通过国际案例研究发现一国利率市场化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明

24、显增加。通过厘清利率市场化诱发金融危机的逻辑机理,分析北欧金融危机等国际案例,发现除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审慎有效的微观监管和成熟的货币市场等条件外,利率市场化成功推进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各种宏观政策要有弹性,留有余地,避免顺周期效应;二 是市场竞争环境要充分公平,以防范过度竞争;三 是利率市场化的配套政策要稳步推进,并防范政策的叠加风险效应。总的来说尽管我国在2013年7月20日开始,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但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关键而非实质性一步,我们距离实现真正的利率市场化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如何稳健的推行利率市场化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理顺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复杂矛盾还面

25、临着艰难的选择。随着混业经营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主流趋势的情况下,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各监管机构的职能界定,如何快速有效的各行其责的同时提高共同的协调监管,这也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上文通过总结我国学者近几年来对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以及遇到的问题等的分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总之,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我国如何能有效快速实施利率市场化,使之能够匹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一个焦点问题。三、 本课题研究内容四、 本课题研究方案五、 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六、参考文献中国人民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是什

26、么?,2013.08周小川,2010年,关于推进利率改革市场化的若干思考,金融研究2011.2爱德华肖.1988.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罗得里克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罗得里克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控制.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张东奎.2012.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王国松2001.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经济研究(6)13-20张孝岩,梁琪.2010.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效果研究基于我国农村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6)35一45.

27、王元龙.200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问题.兰州商学院学报27(2)10-16杨俊斌.2010.浅谈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难点及对策分析.企业家天地(7)242一242.丁军.201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难以有效推进的根本原因分析、改革与战略(1)49一51.周素彦.2006.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分析.金融教学与研究(5)14一巧.褚思翔,王静.2008.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分析.经济研究导刊(19)86一87.易纲.2009.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研究(1)1一24.泰翰菲兹罗等.2010.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比较与借鉴.新金融(20)4一9.姜再勇,钟正生.2010.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体制转换特征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考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4)62一77.戴宏.2012.金融约束理论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现路径.新金融(9)35一58.陈晨.2012.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危机:诱发机理、国际案例与政策启示.上海金融(7)31一36.曹诚,王彦东,朱琳.2012.美国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及对我国的启示.西部金融,(12)38一40.吴琨.罗荣华.刘晓玲 .2014.我国利率市场化研究综述.时代金融.NO5-NO55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