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45.30KB ,
资源ID:96677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677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docx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美国的内政与外交杜鲁门的“公平施政”“公平施政”是杜鲁门国内政策的施政纲领。二战结束后,军队复员和中止采购军需品合同,给美国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困难。在此形势下,杜鲁门提出了“公平施政”纲领。其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5-1947年)的重点,是在经济复原中实行补偿性财政政策和着重解决就业问题;第二阶段(1948-1950年)的重点在于改革,即扩大社会福利,但收效不大。1945年9月以后,杜鲁门向国会递交的几份咨文中包含了“公平施政”纲领的一些内容。1946年2月,杜鲁门签署了充分就业法,基本形

2、成了“公平施政”的政策体系。其主要内容有:(l)冻结物价和房租,继续实行战时经济管制;(2)增加最低工资,公平雇用工人,失业补助由联邦政府承担;(3)实行国民医疗保险,把房屋建筑业收归国有,扩大公共住宅计划;(4)扩大自然资源开发,制定充分就业法等。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加上战后欧洲各国都在恢复经济,使美国工业设备出口激增;国内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等,都有力地刺激了经济发展。到1947至1948年的经济繁荣,既为“公平施政”第二阶段的社会福利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杜鲁门1949年的连任奠定了民意基础。1949年1月,杜鲁门在向国会提交的年度咨文中,更加完善了“公平施政”纲领,开始了“公平施政”

3、的第二阶段,即扩大罗斯福新政时期社会保障法的适用范围,提高工人养老金和最低工资限额。杜鲁门还否决了1947年共和党控制下的国会通过的限制工会权利的塔夫脱一哈特莱法。这项法案企图从根本上修改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的劳资关系法。“公平施政”在一定程度上是“罗斯福新政”的延续,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共和党控制参众两院多数,没有全部通过杜鲁门提出的法案,使许多保障人民权益的政策只停留在口头上。麦卡锡主义的猖獗二战后,随着国际上反苏反共浪潮的兴起,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反劳工、反共产主义的逆流。1947年3月,杜鲁门借口“国内共产主义威胁”,颁布了第9835号行政命令,即所谓“忠诚调查法令”,开始对所有联邦政府雇员

4、进行全面调查。在这种形势下,麦卡锡主义应运而生。1950年2月9日,威斯康星州参议员麦卡锡在演说时宣称他已掌握了多名渗透到国务院的共产党人名单,而且这些人现在还在草拟和制定国务院政策。从此,开始了他的诽谤活动。他利用其身份和职权,对美国各级政府机构进行所谓“共产主义渗透”的调查,并到处搜集和制造黑名单,攻击和迫害国内一切民主进步人士。朝鲜战争爆发后,东西方关系极度紧张,麦卡锡利用这个机会,全力进行反共宣传。1950年下半年,麦卡锡在全国巧个州进行了30多次反共演说。麦卡锡在国内横行的凡年里,美国处于黑暗的“麦卡锡时代”。成千上万的民主人士遭受迫害。1953年艾森豪威尔任总统后,麦卡锡又把攻击矛

5、头指向共和党政府,变本加厉地干预政府和军队事务,极大地妨碍了政府内外政策的执行。为此,艾森豪威尔联合军队和国会中的反麦卡锡派,于1954年12月在参议院通过了谴责麦卡锡的决议案,麦卡锡主义从此衰落。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他根据自己的责任标准和原则,组成了一届“富豪内阁”。尽管艾森豪威尔政府具有强烈的保守主义色彩,但在主要社会经济政策上并没有完全回到传统的共和党政策上去,而是走了一条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兼而有之的中间道路。有人把这条道路称为“新共和党主义”,而艾森豪威尔则喜欢自称为“现代共和党主义”。经济政策上,艾森豪威尔政府与民主党政府差别不大。在发展公共

6、事业上,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基本精神是尽量减少联邦政府的控制,扶植私人企业发展公共事业,以减少政府花费,并造成“自由”市场。但对于风险大、利润低的公共工程,政府却乐于出资兴建。1956年通过了联邦公路法。在社会福利政策上,艾森豪威尔曾是社会保障的坚决反对者,但上台后态度改变,表示要维护并扩大社会保险系统。艾森豪威尔的中间道路政策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美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共和党政府即使在主观上希望恢复传统的保守政策,在实践上也不得不顺应这一历史潮流。50年代美国经济曾两次出现危机(1953-1954年、1957-1958年),但总的趋势还是向前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的2850亿

7、美元上升到1960年的5000亿美元。同期国民个人收入由2000亿美元上升到3500亿美元。因此,这一时期的美国社会被称为“丰裕社会”。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在1960年的总统选举中,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民主党参议员约翰一肯尼迪获胜,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上台时,美国在国内外正面另一系列新的挑战,如经济发展缓慢,贫困问题加剧,种族问题突出,空间技术上落后于苏联,等等。肯尼迪认为,这些新挑战既具有危险性和威胁性,又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和希望,他将其称为“美国的新边疆”,并提出了一套迎接挑战的所谓“新边疆”政策。“新边疆”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繁荣经济,使美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率由原来的3.6提高

8、到5左右,赶上西欧的发展速度。这方面政府采取的主要是措施是减税,以便刺激消费和企业投资。在“新边疆”政策中,有许多社会改良立法体现出肯尼迪政府为消除贫困所做的努力。鉴于黑人争取民权运动风起云涌,同时也是为了兑现竞选中肯尼迪为黑人选民所作的承诺,他积极采取了一些消除种族歧视的措施。总体上看,肯尼迪的“”改革政策只取得为数不多的成就,许多提案因受到国会保守派联盟的反对而被否决。1963年H月肯尼迪遇刺身亡,也使他的一些计划未及实施。但是,“新边疆”政策不仅为肯尼迪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也开启了其后继者约翰逊的“伟大社会”。约翰逊的“伟大社会”纲领肯尼迪死后,副总统林登一约翰逊继任总统。约翰逊一上台就宣

9、布要完成“新边疆”的未竟事业,使美国走向一个“人人生活富裕并享有自由”,“结束贫穷与种族歧视”的“伟大社会”。1964年大选获胜后,约翰逊进一步提出了“伟大社会”的具体计划,要求国会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住房、反贫困和民权等领域采取广泛立法行动。在执政第一年,约翰逊即利用肯尼迪死后的声望和他本人多年来在国会的关系网,使肯尼迪遗留的52项立法提案中的45项在国会通过。其中重要的是1964年2月国会通过的减税法。该法规定,大幅度降低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以减税取代兴办公共工程,促进经济增长。由于该法对大公司和高收入阶层更为有利,因而约翰逊政府不但得到中下层群众的支持,也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前所未有的拥

10、护。在这种形势下,约翰逊即着手推行比“新边疆”更为广泛的社会改革计划,即“伟大社会”的纲领。“向贫困宣战”是“伟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儿童与青年教育计划、职业训练计划、社区行动计划与改善落后地区状况计划。在所有立法中,影响较大的是保障黑人平等权利的三个民权立法。“伟大社会”计划是自新政以来规模最大,也最为成功的社会改革计划。约翰逊任内,国会共通过435项立法,基本实现了“伟大社会”的主要目标。政府的减税措施扩大了私人企业内部资金来源,刺激了经济增长。1967年以后,随着美国侵越战争的升级,美国社会日益动荡,国会保守派联盟重新抬头,围绕“伟大社会”纲领所进行的宣传声势逐渐减弱以至停息,

11、约翰逊政府既无精力,也无财力继续建设“伟大社会”了。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新联邦主义”和“尼克松主义”1969年1月,共和党人理查德一尼克松出任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就任时,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严重的转折时期。特别是经济上、战后以联邦政府干预、调节为主要特点,以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为主要手段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危机,凯恩斯主义失灵,持续二十多年的稳定发展已告结束,加之侵越战争造成的严重财政负担,美国经济呈现出衰退的征兆。60年代后期,由于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和西欧、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构成了对美国世界贸易地位的严重挑战,美国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美元信用不断下降,引起了西欧和日本

12、的不安。1971年5月,在听到美国国际贸易出现22亿美元逆差的消息后,国际上再次出现了用美元抢购黄金的浪潮。尼克松总统被迫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夕,规定停止向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冻结物价和工资90天。尼克松政府的新经济政策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不满,认为它违背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原则,要求美元正式贬值。12月,美国最终作出让步,决定改变近40年一直未变的黄金兑换率,美元贬值8.57%,1盎司黄金从35美元上涨为38美元。1973年2月,美元危机再次爆发,尼克松决定把美元再贬值10%,而在自由市场上,黄金价格已涨到100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尼克松政府的一系列措施,

13、使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彻底崩溃。尼克松把美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归咎于过去数十年中,权力和责任过于集中于华盛顿,造成了一个运转不灵、效率低下的庞大的官僚机构,于是提出了“还权于州”、“还政于民”的口号,主张实行“新联邦主义”。主要措施是税收分享,即通过让州和地方政府分享联邦收入,以扩大州和地方政府的职权和干预经济的作用。从实施效果看,以税收分享形式拨给州和地方政府的岁入,只相当于同期州和地方政府开支的5%,可说是杯水车薪,在解决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的政府间关系失调问题上,未取得多大进展。由于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退,面对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和苏联势力在全球的增长,美国已感力不从心,再加上战后

14、美国在世界各地到处承担海外“义务”,美国终于认识到自己力量的不足。收缩伸展过度的全球战略态势,以确保美国在世界上的主要利益,已成为美国决策集团优先考虑的问题。1969年7月25日,刚上台的尼克松总统在关岛发表了有关美国亚洲政策的重要讲话,称:第一,美国烙守条约义务;第二,军事防卫问题逐渐由亚洲国家自己来负责。这一讲话立即被称之为“关岛主义”或“尼克松主义”。根据这种收缩亚洲力量,确保在欧洲和中东地区与苏联对抗的原则,尼克松一方面设法从越战中抽身,另一方面亲自访华,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积极改善美中关系。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正式宣布辞职,由福特接任总统。福特上台后,面对70年

15、代的经济危机束手无策,政绩平平,在1976年大选中输给了民主党人吉米一卡特。卡特上台后,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国际上,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苏联全球战略攻势;国内,要解决经济滞涨所带来的众多问题和能源危机。但在这两个问题上,卡特政府都显得软弱无力。1980年大选中,卡特败给了共和党候选人罗纳德-里根。“里根经济学”和“星球大战计划”里根上台时,政治苏联力量处于顶峰时期,美国却因经济危机和滞涨的困扰,显得软弱无力。因此,他在1981年1月的就职演说中提出:他的政府要对内振兴经济,对外重振国威。里根采用孟德尔的供应学派和部分货币学派的主张,把调节需求转向调节供应,即从扩大消费转为减税、鼓励投资来刺激生

16、产。里根这一做法被称为“里根经济学”,有人称之为“里根革命”。里根的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果,1983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率先摆脱危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3.5。1984年,美国经济出现强劲复苏势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6.8%,居于资本主义世界之冠。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美国并没有出现高通货膨胀。在里根的第二任期内,美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增长,但财政赤字问题变得日趋严重。在对外关系上,自越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苏联的挑战。里根政府在经济日益好转的背景下,提出了“以实力求和平”的口号,大肆扩军备战,实施“星球大战计划”。美国逐渐在实力对比上压倒了苏联,形成了咄咄逼人的战略攻势。1989年布什

17、上台后,继续推行“里根经济学”,初期虽稍有效果,但从1990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再次衰退,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还出现了负增长。1991年初,海湾战争的胜利曾一度使布什的支持率上升至历史最高点的90%,但战争结束后,由于经济状况恶化,布什的支持率逐渐下降。1992年4月29日,洛杉矶发生大规模暴力冲突,布什政府动用军队平息了洛杉矶事件,但布什的支持率下降至30%,使布什在大选中输给了民主党候选人比尔-克林顿。克林顿时代的美国克林顿上台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力图振兴日渐衰落的美国经济。他摒弃里根经济学,重新奉行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宏观调控,特别是联邦储备局的调控作用,推行了一

18、套发展经济的新政策。新政策的中心是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克林顿政府纠正了里根时期片面发展军事技术的偏向,注重开发民用技术,同时政府加强了对科技事业的指导。1993年9月,政府制订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夕,该计划的实施,极大促进了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90年代以来美国高科技经济的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在西方被认为是“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到来的标志,并把这种经济称为“新经济”。新政策的其他重要措施有:(l)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美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2)强调经济安全,把对外政策从以军事为中心转向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中心。(3)平衡预算,消灭赤字,顺利实施了“零点方案”。新政策有力

19、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走出谷底,连续10年持续攀升,是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繁荣时期,也是美国经济史上宏观经济运行最佳时期之一。但是,新经济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泡沫成分,自2000年10月以来,随着这些泡沫的破灭,美国股市几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预示着克林顿繁荣即将结束。同里根的保守的社会政策相比,克林顿政府的社会政策要开明一些。政府对就业、教育以及种族歧视等问题给予较多的关注,并调整了某些政策。2.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二战后的英国第三届工党政府二战结束前夕,工党与保守党之间的矛盾表面化,战时联合内阁解体。1945年7月,英国举行议会选举,丘吉尔和他的保守党遭到惨败,工

20、党赢得议会多数,工党领袖克莱门德一艾德礼出任首相,英国历史上第三届工党政府成立。在1945-1%1年的6年执政期间,工党主要推行了国有化改革和社会福利改革。1945年底,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并将银行股票换成了国家股票。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并建立煤炭工业管理局统筹经营。1947年8月以后,政府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先后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在这些部门推行国有化政策时,工党政府并没有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但是在冶金工业实行国有化时,政府遇到很大阻力。实施国有化后,英国经济逐渐摆脱了困境,出现了较长时期的低速

21、稳定增长。同时,它促进了战后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和进步,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强了英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但国有化也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随着经济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使英国民主社会主义政策遇到严重挑战。工党上台后,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福利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1946年通过的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健康服务法。前一个法令规定,投保职工在失业、退休、工伤、怀孕、疾病和死亡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补助金;后一项法令规定,建立统一的国家保健制度,使全民享受免费医疗保险。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英国历来存在的严重分配不公、突出的经济不平等问题基本消除,社会矛盾大为缓和,在战后经济相当窘迫的条件下

22、,仍能保持稳定而祥和的局面。145年以后的时代被“普遍看作是维多利亚后期鼎盛以来的最好时期”。保守党重新执政1951年10月,英国大选,工党以微弱劣势败给了保守党。此后至1964年,保守党人丘吉尔、艾登、麦克米伦和道格拉斯一霍姆相继上台执政,这四届保守党政府都一直执行社会安定政策。工会被允许自由发展,福利国家政策继续执行,并且因又添加了几项新条例而进一步巩固。全面就业仍然是政府最关注的社会问题。即使在国有化问题上,保守党也仅限于停止实行工党的钢铁工业和国内运输业国有化计划,对其他行业的国有化未作改变。保守党国内政策的这种变化,实际上是战后英国社会改革潮流不可逆转的反映。保守党执政时期,英国经济

23、缓慢发展。保守党的外交重点首先是保持英美特殊关系。在50年代前期,两国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大致保持了立场的一致。5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被迫放弃英美特殊关系,而把外交政策的重点转移到西欧。轮流执政1964年大选中,工党以微弱优势击败保守党,工党领袖哈罗德一威尔逊组阁。威尔逊上台后,把85一90的钢铁企业国有化,并扩大社会服务,兴建公共住房,增加养老金和疾病失业救济金等,但造成财政赤字激增,导致工党在1970年大选中失败,由保守党领袖希思组阁。希思上台后,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力图平衡政府开支,但因涉及民众福利,各界反应强烈,希思改革被迫中止,并在1974年大选中下台。1974-1979年,工党先后

24、组织了威尔逊内阁和卡拉汉内阁,但由于挽救经济衰落乏术,在1979年大选中,再次把政权交给了保守党。撒切尔主义1970年代,保守党和工党的轮流执政,未能挽救英国江河日下的颓势。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正是在英国经济处于谷底时出任英国首相的。她上台后,依据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说,对英国经济进行了全面改革。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主要内容包括:宏观调控货币投放量,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政策,限制工会权利等。经过凡年调整改革,英国的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由于撒切尔经济政策的成功,保守党在1983年和1987年两次大选中都战胜了工党,撒切尔夫人3次连任英国首相,创下英国首相任期时间的新

25、纪录。撒切尔夫人在对外政策方面,既保持了强硬姿态,又不失灵活性。1985年11月15日,英国与爱尔兰签署了有关和平解决北爱尔兰问题的协议。1982年6月,取得马岛战争的胜利。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英国将在1997年7月1日把香港归还中国。梅杰政府1990年11月,撒切尔夫人被迫辞职,由约翰-梅杰接任首相。梅杰上台后,立即取消了人头税,代之以地方财产税。为降低撒切尔夫人执政后期出现反弹的通货膨胀,政府提高了利率,降低工资,并让英格兰银行负责监督货币运行情况,及时向政府发出通货膨胀的警告。为了改善经济,梅杰政府违背竞选时不增税的许诺,大幅度增税,同时

26、实行紧缩货币、职业培训、减少失业等政策。这些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虽然遭到富人的强烈反对,但却取得了明显效果。到1997年初,英国出现了连续4年的经济稳定增长。但是由于保守党过去连续18年执政期间,英国整体竞争能力下降,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加之梅杰在欧洲联合问题上举止失措,经常失言,使保守党内亲欧派与疑欧派之间矛盾加剧。这些问题导致保守党在1997年5月大选中失败,工党领袖切尼一布莱尔成为新首相。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布莱尔的工党政府试图超越传统的左右分野,在新右派奉行的撒切尔主义和老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之间,寻求一条中间性的治国道路。布莱尔本人称其为“第三条道路”。在经济方面,新政府主张推行一种新型

27、“混合经济”模式,即既强调自由竞争,鼓励企业精神,又坚持政府的积极干预。在社会政策方面,布莱尔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内容广泛的社会改革计划。改革的目标是创建以权责结合为基础,以实现社会和经济包容为重要目标的市民社会。在政治生活方面,布莱尔倡导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主张公开政治,还政于民,进行宪政改革。在国际方面,布莱尔提出了指导英国对外关系的四项原则,即谋求恢复英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同美国建立强有力的关系;建立强大的防务能力;强调道德准则、人权、环境和自由贸易。二战后的法国戴高乐与法国重建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建立1945年10月,法国举行战后第一次大选,法国共产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新议会推选戴高乐为法兰

28、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鉴于历史原因,戴高乐反对多党制政治,主张建立超党派的总统制共和国,这使戴高乐与各政党的关系日趋紧张。1946年1月,当议会一致通过一项由社会党人提出的裁减军备预算20的提案后,戴高乐愤然辞职。1946年10月,法国举行公民投票,通过了由立宪会议制定的第四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员组成,总统由两院联合选出,任期7年,不掌实权,总理是执掌行政权的政府首脑。1946年H月,组成由社会党勃鲁姆为首的第一届内阁,此后法国政局动荡不安。从1947年至1954年7月间,法国政府更换了13届,这对法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十分不利。企业国有化和国家经济计划化法国解放后,以戴高乐

29、为首的临时政府,立即把战时与法西斯勾结或合作的企业收归国有。1946年5月,临时政府正式颁布了大规模“国有化”法令,对煤炭、电力和运输等基础工业实行国有化。法国政府除实行企业国有化政策外,还加强了国家队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1946年成立计划总署,制定了第一个七年计划。从1947年开始,法国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大量援助。此外,法国在战后也实行了福利国家政策。戴高乐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46年10月,戴高乐辞职后建立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政局动荡不安,在此后的H年里,一共更换了20届内阁,政党联合执政和长期殖民战争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1958年6月,戴高乐接管政权。9月28日,全民公决通过了新宪法

30、。1958年10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新宪法在扩大总统权力的同时,削减了议会权力,弱化了总理的地位和作用。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他提名德勃雷为政府总理,并逐渐由技术人员和文职人员担任各部部长,戴高乐的个人权力急剧膨胀。根据1962年3月签订的埃维昂协议,7月1日,阿尔及利亚举行公民投票,大多数人主张独立。法国遂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结束了长达8年之久的殖民战争。戴高乐主义1959年1月,戴高乐东山再起,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此时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超过英、美,又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内处于主导地位,再加上国内新政治体制的建立所赋予总统的权力,就使戴高乐

31、具备了向美国霸权挑战的国内资本,而冷战的缓和,也使他有可能实行更为灵活的对苏对华政策。于是戴高乐审时度势,从战略的高度为法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可以大致表述为: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和维护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逐渐打破美苏两极格局。其具体体现是法国在国际事务中执行独立于美国的政策。这种政策又被称为“戴高乐主义”。戴高乐主义主要包括以下凡个方面:(1)建立独立的防务体系。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其二是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2)建立法德轴心。戴高乐决定进一步发展法德和解与合作,并以条约的形式将其固定

32、下来,使之成为西欧联合的基石与核心。(3)实现中法建交。1964年1月,两国同时发表建交公报。法国成为当时西方主要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4)发展独立的对苏关系。1966年,法苏发表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两国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没有戴高乐的戴高乐主义戴高乐执政前期,由于结束了殖民战争和政局稳定,再加上科技革命的影响,法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60年代后期,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高通胀率也日趋严重,法国城市居民、农民和青年学生的不满情绪增长,戴高乐的支持率明显下降。1968年,法国巴黎大学生为抗议教育制度的弊病和社会不公,举行了罢课和游行示威,揭开了五月风暴的序幕。此后,工人、市民和农民也加入游行行列。5月30日,戴高乐发表声明,宣布解散议会,将最低工资提高35%,并许诺进行教育改革。6月中旬,事态逐渐平息,但法国社会潜在的矛盾依然存在。1969年4月28日,戴高乐宣布辞职,次年去世。1969年6月,蓬皮杜当选为总统(1969-1974),他使法国社会平稳地渡过了“五月风暴”后的困难时期,重新恢复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稳定和繁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