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9 ,大小:592.48KB ,
资源ID:96632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632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经济学基础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经济学基础知识.docx

1、精品经济学基础知识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第一节需求分析一需求与需求法则1.定义:需求是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可以用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表示。图1-1需求曲线图1-1上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3.需求法则(定律)需求曲线斜率为负,表明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即商品的价格水平越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越少;反之,商品的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负相关的关系被称之为需求法则或需求定律。之所以存在需求法则,原因:一是收入效应,在收入一定时,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上升,货币的购买力将降低,购买的

2、商品数量会减少;二是替代效应,即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上升,而其他商品价格保持不变,人们会将其用其他同类商品来替代,这样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二需求法则的例外吉芬商品(Giffengoods)就属于需求法则的例外。吉芬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就越大;吉芬商品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就越小。成为吉芬商品应同时具备的条件:“是劣等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三需求量的变动以及需求的变动1.需求与需求量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需求量: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和某一特定的价格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由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来表示。如果需求曲线是既定的,那么需求量的变动

3、就表现为沿着既定需求曲线的位移。如图1-4所示。图14需求量的变动在图14中,当商品价格从Pa下降到Pb时,需求量从Qa增加到Qb,或沿着D线由a点移动到b点;当商品价格从Pb上升到Pa时,需求量便相应地从Qb减少到Qa,或沿着D线由a点移动到b点。(2)需求与需求量不同。需求不是指某一特定的需求量,而是指所有的特定的需求量的总和,即是说,它是一个完整的需求表。因此,需求的变动是指整个需求表的变化,在坐标上,它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见图15。在图l一5中,需求曲线由D线左移至D1线表示需求的减少,反之,需求曲线由D线右移至D2线则表示需求的增加。显然,需求的变动不是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

4、引起的。因为在价格水平为Po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商品的销售量伴随着需求的减少,相应地从Q。减少到了Q1,或者商品的销售量伴随着需求的增加,相应地从Q0增加到了Q2。四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1.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是指消费中可以相互替代并满足消费者同一种需求的商品。替代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需求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互补品是消费中必须相互补充才能满足消费者同一种需要的商品。互补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需求按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未来会上升即需求增加除上述因素外,诸如消费信贷条

5、件的改变、厂商推销费用的变化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2.需求函数表示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价格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关系的函数,叫做需求函数3.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即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映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品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或不易保管商品。2供给表与供给曲线供给可以用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表示。图17中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供给曲线都

6、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斜率为正。这表明供给量和商品的价格是正相关的。3.供给法则: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市场价格越高,卖方愿意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数量越多:即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供给量与商品价格正相关的关系被称为供给定律或供给法则。之所以存在供给法则,是因为经济学假定:在市场经济中,厂商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二供给法则的例外在产品市场中,历史文物、古董那些绝对稀缺的、不可再生的商品了。在生产要素市场,比如,土地。由于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其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垂线。垂直的供给曲线表明,无论土地的价格上升还是下降,其供给量都可能是不变的。如图18所示

7、。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劳动的供给曲线在一定的价格水平即工资水平(W)上也可能成为供给法则的例外。一般认为,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三供给量的变动以及供给的变动供给与供给量供给和供给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供给的定义,供给是指整个供给表或整条供给曲线。而供给量则是指供给表中的某一个特定的PQ组合或供给曲线上的某一个PQ组合点。因此,定义供给量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某一特定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与此相联系,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也是不同的。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条件的变化,即外生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坐标上,供给的变动

8、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的左右移动。如果供给曲线右移,这意味着供给增加,而供给曲线左移则表示供给减少。如图110(A)所示。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坐标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一条特定的供给曲线的点的位移。如果PQ组合点沿着S线向右上方移动,表示供给量增加;反之,PQ组合点向左下方移动,则表示供给量减少。如图110(B)所示A B图ll0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在图l10(A)中,供给曲线由S1线移至S2线,从而引起了供给数量从Q1增加到Q2,这意味着供给的增加;反之,当供给曲线由S2线移至S1线时,供给数量从Q2减少到Q1,这意味着

9、供给的减少。在图110(B)中,PQ组合点从点a移至点b,这表示供给量增加;反之,从点b移至点a,则表示供给量减少。四.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1.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投入要素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就某种商品的替代品而言,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替代品的价格水平越高,该商品的供给就会越多,反之则越少;就某种商品的互补品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互补品的价格水平越高,该商品的供给就会越少,反之则越多。厂商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厂商对商品的价格水平有较高的预期,该商品的供给就会增加;相反,如果厂商预期商品的价格水平下

10、降,该商品的供给就会减少。2.供给函数表示厂商向市场供给的商品数量与商品的价格、投入生产要素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以及相关商品的价格等因素的关系的函数,叫做供给函数第三节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商品市场的均衡需求和供给分别代表着产品市场上两种不同的力量:买方力量和卖方力量。买方和卖方之间的竞争必然会使商品的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1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恰好相等,能够使市场出清的价格。它是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可以用图112来说明。图l-12均衡价格的形成在图l一12中,我们把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都整合在同一个坐标中。从图112可以看出,当商品的

11、价格水平较高,例如为P1时,需求量只有Q1,供给量却为Q2,Q1Q2,商品出现了过剩。如果商品出现过剩,卖方之间的竞争必然会导致价格下降。反之,如果价格水平较低为P2,此时需求量为Q3,供给量为Q4,Q4Q3,商品就出现了短缺。如果商品出现短缺,买方之间的竞争必然会驱使价格上升。价格、供求和竞争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即为市场机制。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代表买方和卖方这两种力量的需求和供给最终会稳定在E点上,这时的价格为PE,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均为QE,即商品既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叫做市场出清。经济学把这种市场出清的状态称为市场均衡。能够实现市场出清的价格PE为均衡价

12、格,供给量或需求量QE为均衡数量。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竞争性市场中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结果。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商品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会发生改变。如图113所示。图113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在图113(A)中,假定供给不变,如果需求从D1减少到D2,均衡点就会从E1点移动到E2点,于是,均衡价格下降到P2,均衡数量减少到Q2;反之,如果需求从D1增加到D3,均衡点就会从E1点移动到E3点,于是,均衡价格上升到P3,均衡数量增加到Q3。在图1-13(B)中,假定需求不变,如果供给从S1,增加到S2,均衡点就会从E1点移动到E2点,于是,均衡价格下降到P2

13、,均衡数量增加到Q2;反之,如果供给从S1减少到S3,均衡点就会从E1点移动到E3点,于是,均衡价格上升到P3,均衡数量减少到Q3。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按相同方向发生变动;供给的变动则会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需求、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即为供求法则或供求定律。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主要表现为对商品价格的干预,即价格控制。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是通过制定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两种方式进行的。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制定的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当政府认为由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决定

14、的某种产品的价格过低而不利于该行业的发展时,通常就要对该种产品实行支持价格。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的政策,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防止价格水平过高而制定的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对某种产品实行限制价格的原因是很多的。例如,为了防止物价水平的过快上涨,政府有时会对某些原材料或关键产品实行限制价格;为了限制某一行业的发展,也会对该行业的产品实行限制价格;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对于垄断性很强的公用事业的产品或服务,政府通常也要实行限制价格;在战争时期或出现饥荒的时候,为了稳定市场,政府也要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实行限制价格,等等。对产品实行限制价格会导致该种产品的短缺,同时还可能引发黑市交易。

15、在此情况下,为了维持产品的限制价格,政府通常会采取产品配给的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打击黑市交易。如上述分析表明,无论政府是实行支持价格的政策,还是实行限制价格的政策,都是对市场机制作用的一种破坏,从而造成经济效率低下的局面。第二章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状态一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在其他商品的价格假定不变时,仅仅某一种产品实现了均衡或某一种市场(例如,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实现了均衡。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能够使:(1)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从而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2)每个企业都能在给定的价格下决定其

16、产量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从而达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3)每个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能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则称市场达到了一般均衡,此时的价格体系即为一般均衡价格。从理论上说,一般均衡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才有可能实现。二帕累托最优状态和经济效率在经济学中,将实现了一般均衡的资源配置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对于一个既定的资源配置进行改变,其结果将会使至少一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并且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差,称为帕累托改进,或者说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可能。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任何资源的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任何人的福利有所增加,也不可能使任

17、何人的福利减少,社会即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一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被称为帕累托标准,资源最优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另一种定义。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经济效率的代名词。一个经济社会如果能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这个经济社会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经济社会就一定是缺乏经济效率的。只有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一个经济社会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而上述三个条件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才有可能具备。第二节市场失灵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和一系列假定的条件下,经济的一般均衡和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才有可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条件通常是不具备的。假如市场机制不能有效

18、地实现经济的一般均衡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即为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在经济中存在着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充分。一外部性或外部影响1.“外部性”或“外部影响”:市场主体的活动对社会其他成员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却没有计入市场交易的价格和成本之中。2.外部性分类:正外部性(外部经济)和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当某一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使其他市场主体或社会成员受益,而他自己却又不能由此得到补偿,那么这种行为所导致的外部结果就是“正外部性”,亦称“外部经济”。例如,受训的雇员却“跳槽”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当某一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使其他市场主体或社会成员的利益受损,而又

19、并不为此进行相应的赔偿,那么这种活动所导致的外部影响就是“负外部性”,亦称“外部不经济”。例如,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排放大量的烟尘和污水。3.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外部不经济,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并给其他经济主体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损失。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表明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帕累托标准未能实现。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产权不清晰有关,而对产权的明确界定,市场机制通常是无能为力的。显然,市场机制在外部性面前失去了或部分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市场失灵就是难免的。

20、二垄断1.垄断的定义:垄断,一般是指一个厂商或少数厂商对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完全的或某种程度的控制。2.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对关键性资源或关键性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第二,专利制度。第三,规模经济。第四,准入制度。第五,生产集中。3.垄断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的影响不利影响:垄断一旦形成,市场的竞争性就会被削弱,从而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垄断的产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从而导致市场失灵。有利的影响:垄断者可以投入雄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科技创新;垄断者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有更强的竞争力。三公共物品1.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产品可以分为私人物

21、品和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是指那些物品数量将随任何人增加对它的消费而相应减少,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产品。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如果增加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产品。私人物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所谓竞争性或抗争性(rival),是指如果要增加一个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就必须增加产量,从而增加产品的成本;所谓排他性(exclusive),是指只要一个人消费了某一产品,另一个人就不能同时消费这种产品。两个人不能同时穿一件衣服,开同一辆汽车,就是指产品的排他性。对于具有排他性特点的私人物品,可以采取收费的方式对消费者的消费进行调节,这意味着

22、,只有对产品支付了价格的人才能消费该产品,而其他未支付价格的人则不能消费。公共物品又分为:纯公共物品和一般公共物品。一种产品或服务,如果在同一时间内既具有严格的非竞争性,又具有严格的非排他性,即为纯公共物品。例如国防和公海上的航标灯就是纯公共物品。如果某种产品只具备其中的某一特点,或只具备部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例如,高速公路就是只具有非竞争性,而不具有非排他性的物品。2.市场机制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作用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因此,市场机制对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能够起到调节作用。对于公共物品来说,由于它失去了竞争性和排他性,增加消费并

23、不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消费者对其支付的价格往往是不完全的,甚至根本无需付费,在此情况下,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的调节作用就是有限的,甚至是无效的。四.信息不完全1.信息不完全即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充分既包括绝对意义上的不充分,也包括相对意义上的不充分。绝对意义上的不充分是指由于受认识能力的局限使人们无法获得完全的信息,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相对意义上的不充分则是指市场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也包括信息供求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无论是何种性质的信息不充分,都会对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使资源不能实现最优配置。2.信息不充

24、分或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如果存在信息不充分或非对称信息,通常会导致产品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1)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导致在市场上出现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的现象。如,旧货市场(2)道德风险也称败德行为(moralhazard)是指消费者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不采取预防行动,甚至采取更为冒险的行动,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大增。如,车险市场(3)如果信息的不对称表现在实行公司制的委托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即股东)和代理人(企业的经营者如董事会和经理)之间,还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所谓委托代理问题,就是指委托人不能确切地知道代理人的行为而产生的问题。产生委托代

25、理问题的条件是:(1)委托人利益的实现取决于代理人工作的努力程度;(2)委托人所要实现的目标不同于代理人所要追求的目标;(3)委托人掌握的信息少于代理人掌握的信息,即存在信息不对称。在所有者即委托人不能确切地知道经营者即代理人的情况下,容易使企业所有者即委托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出现异化,使代理人在经营活动中更多地追求有利于自己利益的目标,因为利润最大化只对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更为有利。在此情况下,如果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能实现,就不能实现生产者均衡,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无法实现。此外,市场信息的不完全还会使生产者无法选择最优的资源进行生产,并根据消费者偏好选择最优的市场,当然也就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

26、配置。可见,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消费者难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厂商也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作为微观市场主体的消费者和厂商不能采取最优化行为,就不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也是不充分的,在上述许多场合它都无法对资源进行最为有效的配置,因此也就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出现市场失灵。在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客观上就要求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进行适当的干预。第三节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一.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微观经济政策1.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是一种重要的管制措施。2.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

27、进行管制,也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对垄断企业进行税收调节也是对垄断行为进行限制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5.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也是一种反垄断的选择。二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1.政府可以使用税收和补贴的手段。2.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3.消除外部性的另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是明晰产权。三公共物品供给的微观经济政策由于公共物品的消费存在免费搭便车的问题,并且每个理性的消费者都会利用这一点,在不支付费用的情况下就可以消费产品和享受服务,因此,不可能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来解决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在此情况下,由政府来

28、生产公共物品应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采用非市场化的决策方式,比如,用投票的方法决定公共物品的支出方案仍然是调节公共产品生产的较好方法。四规范市场信息的微观经济政策政府对市场信息的调控方式有:规范和经常检查企业发布的广告信息和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信息,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依法进行严厉的打击,或者采用各种方式增加市场的透明度等等。政府规范市场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比如,通过建立汽车、耐用消费品等产品的质量保证制度,建立投保人自我约束的制度,设计合理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例如利润分享制度,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五市场与政府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作用范围和程度,实际上就是界定政府的经济作用,而不是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干预微观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是,一方面要保证市场机制能够正常运转,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消除市场失灵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从这一根本目的出发,一般而言,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作用的一般原则是:在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就应当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才需要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市场”和“小政府”应是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合理的选择。第三章宏观经济运行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