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40.87KB ,
资源ID:96494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494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态系统结构练习题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态系统结构练习题附答案.docx

1、生态系统结构练习题附答案1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统计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2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动物类群样地跳虫类蜱螨

2、类线蚓类线虫类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有机肥田1016738304012019339化肥田47916411832752A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B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D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3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1年乌鸦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D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4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

3、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大豆B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C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Db点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且食物增加5下图左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得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部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

4、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6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及其无机环境B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7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 D第二营养级8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来源(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处于生态系统中的同一种

5、营养级9与下列几种微生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酵母菌 乳酸菌 硝化细菌 蓝藻 烟草花叶病毒A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是分解者,是生产者B从同化作用类型看,是厌氧型,是需氧型C从异化作用类型看,异养型,是自养型D从结构和成分看,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腚10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11某海滨浅水区生长着各种海藻,还有海星、岩螺、藤壶、蛤蜊等。藤壶和蛤蜊以海藻为食,岩螺以藤壶和蛤蜊为食,海星可以捕食藤壶、蛤蜊、岩螺等,其天敌是海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海水深度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6、不同B海星和岩螺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C海藻与藤壶之间存在着能量与物质循环D海鸥和海星在食物网中均有两个营养级12下面是某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 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是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B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

7、用C动物不能成为分解者 D在分解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14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A.第二营养 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 D.初级消费者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图像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图1大、小草履虫的关系是捕食,因为曲线表现出此消彼长B.图2中,a、b、c三个地域中,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是aC.图3中,假设丙、丁、甲、乙构成一条食物链,甲增加,则丁减少、乙增多D.图4中,昆虫与鸟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鸟属于第二、三营养级16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 )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

8、者 D.生产者和人17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18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光合细菌、酵母菌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C.乳酸菌、酵母菌D.硝化细菌、乳酸菌1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20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b可表示一个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Bc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

9、消费者和分解者Da、b、c、d依次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21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某地红树林的食物网见图,据图可知A.水生植物是主要生产者B.该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C.该食物网共有3个营养级D.过度捕捞鱼会影响鸟类的数量22在某鱼塘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和B的关系是_,若向鱼塘中投放专门食用C的鱼E,则A和B的总数量在短期内的变化是_。当鱼E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刺激_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垂体,促使其释放_,该物质促进_,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图乙为C、D

10、两种鱼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t2t3时间内C种群出生率_(大于/小于)死亡率,此时间段内,C和D种群的年龄组成_(是/否)相同。为获得较多的D种群个体,且不影响种群的可持续发展,需捕捞后维持在_时对应的种群数量。(3)图丙曲线所示为种群B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增长,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年,2030年中种群的增长率为_。若B为自然界的某濒危物种,保护其最有效的措施是_。23某陆地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三叶草、蜗牛、鸫和雀鹰等生物,其中雀鹰捕食鸫,鸫吃蜗牛,蜗牛吃三叶草。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蜗牛属于 ;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分析,三叶草处于第 营养级

11、。(2)研究雀鹰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24下面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稻鱼蛙农业生态系统和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 。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较低。上述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 。鱼和蛙在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积极作用是鱼、蛙是消费者,加速生态系统的_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建立甲生态系统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为了使稻获得高产,稻田乙需要经常使用农药,而甲则不需要,原因是某同学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杂草蚯蚓鸡,该食物链_(填“”、“”)。1D【解析】

12、试题分析:分析曲线可知,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cd段,增长速率接近0,A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正确;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C正确;本实验中属于时间上的自身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知识。2D【解析】试题分析:有机肥和土壤肥中的动物数量有的增加了,有的减少了,这个没有一定的规律性,A错误;蜱螨类在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小于化肥田,B错误;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有点增加了,例如跳虫类,C错误;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D

13、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物种数和密度的相关知识,本题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信息,信息量较大,意在考查学生读图,提炼信息,并运用所提炼的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3A【解析】试题分析:后一年的种群数量/前一年的种群数量。图示显示:第一年内的值大于1,说明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其年龄结构是增长型,A项正确;在第3年和第9年的值等于1,但在第3年之后至第9年之前的值一直小于1,说明从第3年到第9年期间,乌鸦种群的数量在持续地减少,至第9年时,乌鸦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B、C项错误;6年以前,值由大于1逐渐降至小于1,说明乌鸦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不可能呈现“J”型增长,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

14、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5C【解析】试题分析:大豆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大豆,A正确;猛禽捕食田鼠,二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正确;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大,田鼠的种群密度更小,C错误;b点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且食物增加,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及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6D【解析】试题分析:旅鼠和植物、旅鼠的天敌与旅鼠

15、均为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故A正确;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生物的种群数量会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故B正确;旅鼠种群数量主要受外界环境条件及种间关系等的影响,故C正确;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依赖于负反馈调节,负反馈维持稳态,正反馈更加偏离稳态,故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D【解析】试题分析: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D正确。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及其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群落

16、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空间特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8B【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9C【解析】试题分析:有些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故A错误;有些细菌属于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故B错误;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故C错误;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

17、可以处于多个营养级,故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D【解析】试题分析: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是分解者,是生产者,是消费者,A错误;从同化作用类型看,是异养型,是自养型,B错误;从异化作用类型看,是兼性厌氧型,厌氧型,是需氧型,C错误;从结构和成分看,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的遗传物质RNA中不含胸腺嘧腚,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12D【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选D考点:本

18、题考查生态系统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13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可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同海水深度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A正确;海星和岩螺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B正确;物质可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海鸥和海星在食物网中均有4、5两个营养级,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4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所以尽管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但它们不属于一个种群,故A错误;图1中的戊是生产者,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故B错误;当

19、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由于资源充足、缺少天敌,所以呈J型曲线生长,故C正确;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1 时刻,此时增长率最大,故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种群的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5AB【解析】试题分析:有的细菌不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属于生产者,故A正确;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故B正确;有的动物如蚯蚓和蜣螂等属于分解者,故C错误;分解者能够分解动

20、植物遗体,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释放出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利用,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6C【解析】试题分析: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选C考点:本题考查食物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7A【解析】图1中大、小草履虫为竞争关系,并不是所有竞争的结果都是一个物种排挤掉另一个物种,也可能是两种生物此消彼长。18C【解析】生产者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化

21、学能,流入生态系统中,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提供生态系统能量的保证,缺少生产者,生态系统将无法存在。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缺少消费者,也可维持平衡。19A【解析】试题分析:第一营养级永远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是植食性动物,称为初级消费者,选A。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0B【解析】试题分析:生产者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

22、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或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给自身的发育生长,也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其中光合细菌、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自满自身的物质和能量,属于生产者,选B。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1A【解析】试题分析:每条食物链都要从最低营养级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食物网由6 条食物链构成,A错误;野兔、鹿及昆虫均为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B正确;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第三营养级,即同一营养级,C正确;由生物富集现象可知,污染物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随

23、营养级的升高而增加,鹰为最高营养级,其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22B【解析】试题分析:b种群,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一个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不属于种群,A错误;c为群落,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d为生态系统,主要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a、b、c、d依次表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23ABD【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可知

24、,水生植物是大部分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所以是主要生产者,另外浮游植物也属于生产者,A项正确;图示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B项正确;同一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不同,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中最多有4个环节(营养级),C项错误;鱼是鸟类的食物,过度捕捞鱼会使鸟的食物减少,进而影响鸟类的数量,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4(1)竞争 减少 下丘脑 升高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2)大于 是 t4(3)J型 10 0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解析】试题分析:(1)图甲中A和B有相同的食物来源,两者

25、的关系是竞争,若向鱼塘中投放专门食用C的鱼E,则浮游动物的数量会大幅增加并捕食更多的浮游藻类,因此A和B的总数量在短期内的变化是减少。当鱼E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垂体,促使其释放抗利尿激素,该物质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图乙中t2t3时间内C种群的增长速率虽然在下降,但其数量仍在增加,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间段内,C和D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为获得较多的D种群个体,且不影响种群的可持续发展,需捕捞后维持在K/2水平,即图中t4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3)图丙曲线所示为种群B

26、在前5年因1,故其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增长,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10年,2030年中种群的增长率为0,保持不变。若B为自然界的某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好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即在原生态环境中加以保护。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种间关系等知识。25(1)消费者 一个(2)标志重捕法 生物放大(3)太阳能 热【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写成食物链三叶草蜗牛鸫雀鹰。所以,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蜗牛属于消费者;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分析,三叶草处于第一个营养级。(2)雀鹰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故研究雀鹰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

27、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生物放大)。(3)生态系统的根本能源是太阳能,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能;太阳能被生产者固定后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有机物中,最终经各级生物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周围空间。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6次生演替 抵抗力太阳(太阳光能)物质循环持续高效引入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信息传递【解析】试题分析:(1)废弃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由于甲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

28、,自动调节能力较大,故甲和乙两个生态系统相比较,甲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各种生物所需的有机物都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光能。(3)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设置生态农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5)由于甲生态系统引入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因而不需要经常使用农药。(6)蚯蚓属于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组成成

29、分。(7)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这些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考点:本题考查了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1)C和E;D和F;D、E和F (2)D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b+d(或d+c+e)(3)样方 增加(4)右图(起点、曲线走势正确1分,正确标注B、D点1分,共2分)【解析】试题分析:(1)图甲中存在竞争关系

30、的几组生物有C和E;D和F;D、E和F。(2)图乙中字母c表示D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a为摄入量,b为同化量,d为粪便中包含的能量,故a=b+d。(3)对于吸附在岩石上的小型海洋动物,其活动范围不大,宜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C的数量大量减少,由于食物相对较为充足,短期内E的数量变化是增加。(4)图中B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1时,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与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等知识。28(1)生产者(2)S环境容纳量(K值)竞争 垂直结构两种藻类的初始细胞数 硅酸盐的浓度对硅酸盐的利用(3)水体中硅酸盐含量较高导致硅藻大量繁殖【解析】试题分析:(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两种藻类均为植物,故都属于生产者(2)据图示可知,单独培养星杆藻时,由于受环境限制,前20天内该种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