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毕业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浅谈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毕业论文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 业 论 文题 目: 浅谈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入 学 年 月_2009 年 11_月_ 姓 名_ _ _ 学 号_ _专 业_ _护理_ 学 习 中 心_河北工大 _ 指 导 教 师_ _完成时间_2012年2月19日浅谈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摘要:针对外科护士在工作中面对的多数是外伤患者,而其病情存在复杂多变性,且必须要接触患者的伤口
2、、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这些因素对外科护士的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存在着被感染的危险,各种理化因素也对外科护士的健康存在着潜在影响。如今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院感染认识的不断提高,外科护士工作环境中的特殊性导致的多重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存在的现状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个人增强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防护,尽量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做好日常防护工作,最大限度的保护外科护士的身心安全是避免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关键所在。关键词:外科护理工作 防护意识 危险因素 安全防护措施绪论 1本论 2一、护理职业安全的概念2二、外科护士最常见的危害因素2 1接触与污染
3、22机械性损伤 23化学性损伤 34物理因素 45心理社会危害 5三、职业危害现状 5四、外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措施71 接触和污染的防护72 机械性损伤的防护 83 化学性损伤的防护 94 物理因素的防护 105 心理社会危害的防护 11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7 绪论众所周知医院是病人聚集的地方,各种病毒细菌及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地方。由于外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接触病人的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而且工作繁忙、任务繁重,长期处于快节奏紧张状态,极易导致疲劳。因此,外科护士应提高自我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自我安全防护的能力。如何做好自我安全防护已成为医院及护理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问题。现就外科
4、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进行讨论,大致来说可以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几方面来划分护士职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另外相对于其他科室还有遭受暴力攻击的行为伤害。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因素,必须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和防止职业性损伤的发生,让护士在为人类抢救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同时,维护和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本论一、护理职业安全的概念护理职业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来看,护理职业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护理工作工程
5、中保护护士不受伤害,保护护士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护理安全文化是一种护理管理思路2。二、外科护士最常见的危害因素1接触与污染:由于外科护士的专业特点,要直接接触外伤患者的伤口、血液,及各种术后的分泌物等各种体液,护士在接触病人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极易造成自身感染,并可引起血液、体液感染,引起疾病。目前,血液传播疾病对医护人员造成的威胁已被重视,血液传播疾病并不单指血液,也包括有其他具有传染潜力的体液,比如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关节囊液、伤口分泌物、唾液、胃液等,外科护士每天频繁接触病人以上的各种污染物,感染的几率大为增加3。通过调查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外科护士接触感染性液体1
6、8人,原因是在未知情的情况下,在抢救外伤患者及倾倒引流液和更换引流袋时未带手套而接触了感染性体液。另外,在插胃管时受到患者呕吐物的污染。由于护士的职业特点,护士最容易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发生暴露。有研究指出:一般通过粘膜接触暴露累计起来危险性是不接触者的倍。而外科护士长年累月接触患者血液、体液、胆汁等,所以其危险性也随之升高。2机械性损伤:是指被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刺伤是很常见的,?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损伤,以及各种锐利器械如刀、剪、玻璃药瓶割伤等,多种血液传播性疾病均能经此途径传播4。特别是已经污染的器械或创伤病人使用过的器械上附着大量致病菌,通过破损的皮肤而被传染5。我
7、们对外科6个病区近3年的针刺伤的特点做了分析,了解到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是针头帽回套和废弃针头处置不当,当然操作不熟练和操作不规范也是针刺伤的另一原因,尤其是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要比高年资护士更易发生针刺伤6。外科病种节奏快应急性多,实施抢救多,护士难免忙中出乱,是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发生概率较高,据调查报告,每年护士发生机械性损伤发生概率为80%。传播常见的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概率是最高的7。3化学性损伤:化学性的因素是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如碘伏、乙醇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它们主要用于病房地面、操作台的消毒、外科各种设施如吸痰机、呼吸机、监护仪、雾化器都要经常进行消毒擦拭,它们虽然
8、效果可靠,但对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8。其中高浓度含氯消毒剂是引起职业性哮喘和职业性皮炎的主要原因。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消毒剂,轻着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有些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应可在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药时遇到,医学的进步使得许多癌症患者得以治愈或寿命延长,但它属于危险药品,一些化疗药物不但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而且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因此,护士在接触这些药物时所造成的损害是无法估量的9。许多肿瘤患者术中或术后使用5-Fu、顺铂等化疗药物冲洗创面或腹腔灌注及介入治疗等,其中顺铂的排泄,大部分清除于第一个24小时之内10。当
9、护士为病人处置尿液或接触患者伤口时均有被污染的危险。例如,麻醉废气,能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对护士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11。还有些药物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还会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12。例如,有位同事在工作中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虽然及时抢救挽回了生命,但她却因此流产,给她和她的家人造成了极大的身心伤害,病人在使用易过敏药物前,需做过敏实验,以保障病人的用药安全,可是,护士工作中的这种意外,也应提防。4物理因素:病人进行床边摄片或护送危重病人做CT、MRI或其他检查时需要护士在旁边护理,护士不可避免第要接触X线,一些手术需要在X线下进行,不进行有效的保护,可通过皮肤
10、、黏膜、呼吸道进入人体,易造成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甚至诱发肿瘤。也可造成自然流产、死胎、先天性畸形和发育障碍。由于外科有频繁使用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这些设备会产生很大的噪音,据测各类报警噪音在53-73dB、呼吸机在65dB,而医院环境噪音应小于45dB,长期在噪音下工作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听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容易出现偏差。噪音严重超标时,会引起护士心理、生理的应急反应,进而降低忽视的工作效率,使护士产生厌烦、焦虑的感觉。常见的对护士可能造成危害的光污染有激光、紫外线光等。紫外线消毒是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眼及皮肤的损害。
11、紫外线可使皮肤产生红斑,剂量较大可引起紫外线眼炎,同时产生的臭可是人出现呼吸加快、变浅、胸闷、恶心、呕吐症状,还可出现肺水肿,甚至死亡。激光可致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层温度迅速升高,致使感光细胞凝固变性,坏死而失去感光作用。损伤与激光的功率、受照时间,瞳孔的大小激光的入射角度相关。激光对皮肤的损害与剂量、波长、肤色、组织水分及皮肤的厚薄相关。受照皮肤随着剂量的增大会依次出现红斑、水泡、凝固及热致碳化等。5心理社会危害工作压力 主要压力源是专业及工作本身。如社会地位有限、晋升受限及工作疲劳感,均影响着护士心身健康、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外科护士工作强度大,护士工作特殊作息,如频繁的夜班、节假日加班。问卷
12、调查还表明,护士的最大压力是护患关系压力。原因是小儿外科主要是输液带来的护患关系压力,输液一次未成功就会引起家属的不满甚至谩骂。其他如重危患者多的科室,由于重大手术后并发症也较多,一旦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家属往往会迁怒于护士。患者投诉机制使用不当,加剧了工作负荷,在了解了患者权利时,忽略了应该遵守的规定和应尽的义务,忽视了护士在工作中的专业权利和人格权利,从而更增强了护士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来自患者和家属的暴力 国家职业安全研究所定义工作场所暴力是“工作或上班时直接对人的暴力行为,范围从攻击性或威胁性语言直至杀人,包括欺骗、胁迫、恐吓、排斥、散布无端言论、侵犯的姿态、侮辱性的手势、敌对行为、
13、阻碍、身体撞击、踢、打、强奸等伤害直至杀人”。许多暴力攻击目标直指护士。外科护士由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更易受到暴力攻击。问卷调查显示,外科护士大部分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暴力攻击,只是有许多事情当事人根本就没意识到这就是暴力,比如受到患者排斥、欺骗、敌对行为等。综其发生的原因,护士自身的服务意识、法律意识不强;医院的完全开放式结构,使任何人可以自由出入;护士的缺编、病房拥挤、设施缺乏,都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并进而威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三、职业危害现状:1职业防护法落实不到位,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近年来,我国虽然公布了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方面的法规,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法规落实不到位或滞后,没有
14、制定医护人员安全防护的规章制度,有法不依,但制度形同虚设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管理欠缺,护士发生职业暴漏后得不到及时处理,导致护士身体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13。有调查显示:1499名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上报率仅有%,更谈不上采取及时科学的救助措施14。2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对于外科职业病损伤及职业防护情况的调查显示:外科护士认为外科病传染病较少故对发生针刺伤后大多数持有无所谓的态度,简单处理伤口。北京市8所医院外科的调查显示:临床护士有%曾经发生过针刺伤,而只有%的护士在针刺伤后报告,这与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薄弱有一定关系15。3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存在漏洞,职业安全防护
15、知识欠缺:据调查,有%的医护人员认为我国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不到位16。中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尚无有关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课程17,毛秀英等调查26所护士学校、学院(北京19所,外省市7所)均未开设职业安全防护课程,也无相应教材。范舒洁等调查结果显示:%的护士在学校时没有学习过外科专科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护士没有接受过职业安全防护的专科岗前培训18。因此,造成护生在校学习时未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未能掌握相关的职业安全防护及技能。此外,医院对于在岗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也存在疏漏,是导致毕业后暂无职业防护知识的外科临床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更容易遭遇职业危险因素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证明%外科护
16、士不知道或部分知道针刺伤后伤口的正确处理程序;%外科护士不知道或部分知道针刺伤后应采取的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 12%外科护士发生针刺伤后感到紧张、害怕,部分知道或不知道处理程序19。据调查结果表明临床护士对危害因素的理解和防护问题的回答只有50%的正确率,而他们的防护知识的来源有58%来源于书本,38%来源于经验,只有4%来源于社会宣教20。4 职业安全防护设施滞后,职业范防护用具不到位,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防护用具,是防护护士职业伤害的重要用具。但是,据对全国167家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研究现状的结果分析表明:防护用具不到位的占95%,究其原因是大多数医院实施成本核算后,医院没能按
17、规定购进和提供安全防护用具,部分医院更难为护士提供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盒,以及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器材,甚至连防漏、耐刺、密封收集箱都很难被使用21。在职业防护用具不到位的情况下,护士会有更多的机会暴露于职业不安全因素下。四、外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护士在工作中诸多的职业危害因素,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保护护士自身的安全。1 接触和污染的防护接触各种感染性体液或血液是主要的感染途径。本组接触感染性液体18人,原因是在未知情的情况下,在抢救外伤患者及倾倒引流液和更换引流袋时未带手套而接触了感染性体液。另外,在插胃管时受到患者呕吐物的污染。由于外科护士的职业特点,
18、护士最容易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发生暴露。有研究22指出:一般通过粘膜接触暴露累计起来危险性是不接触者的倍。而外科护士长年累月接触患者血液、体液、胆汁等,所以其危险性也随之升高。在接触病人具有传染性分泌物、血液、体液时,应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科学洗手并进行消毒、抽血,给传染病人配药注射时戴手套操作,严守操作规程,如不慎被污染,应立即彻底清洗、消毒处理。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上下班之前脱隔离衣之后、便前便后要用流水肥皂认真洗手,简单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部90%以上的微生物,重要环节可用75%酒精或%碘伏等消毒液浸泡23。实验证明洗手后用手帕或共用毛巾擦手会导致重新污染,应让手自然干燥或消毒纸巾擦干
19、,最好用烘干器。使用个人防护用具,手套,眼罩,口罩、帽子、隔离衣等用于防护血液或其他污染物接触护士的身体和衣服。其中手套和口罩最常用,当预料到手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时,要戴手套进行;护士手上有伤口时更应戴手套;如预料血液或痰液可能飞溅到操作者的眼和口腔,要戴口罩和眼罩。在处理污染物品时,用过的换药器械在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浸泡1小时,然后流水冲洗净高压蒸汽消毒,所用废弃的医疗器械,包括一次性的用物、污染的敷料、坏死组织、引流条等应装袋后扎进袋口,明确标识,送往规定地点进行焚烧。特殊污染的床单单独处理。地面、家具、墙壁上的血液应用1:10的漂白水浸泡在血渍上15-30分钟
20、,然后戴手套用抹布擦净,然后立即彻底洗手。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根本途径与主要手段,有效率为9699%,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护士均可接种,医院可为护士免费提供。2机械性损伤的防护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损伤,多种血液传播性疾病能经此途径传播24。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是针头帽回套和废弃针头处置不当,当然操作不熟练和操作不规范也是针刺伤的另一原因。其中医护人员对针刺伤认识不足是导致针刺上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25。锐器损伤包含针刺伤,锐器割伤或划伤。如,手术中传递剪刀,手术刀及锐利器具,操作中玻璃器具割伤或划伤。在锐器损伤中,针刺伤的发生率最高可达80%,针剌伤可引起20余种血源
21、性疾病的传播,当针刺伤时只需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伤者感染HBV.因此,强化护理人员对阵刺伤防护的认识,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在操作时安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用单手技术,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损坏或减割针器,禁止徒手去掉注射器针头,注射后针头应立即放入利器盒内。提倡护士在处理锐器时动作要慢,在收集整理医疗,锐器盒时戴手套,不要将手指伸入容器内;针头用过后用特制的锐器盒收集,及时处理,一旦发生针刺伤,应产即挤出少量血液,用流动自来水清洗,用碘酒、酒精、双氧水消毒后包扎伤口,及时采用相关减毒血清检查,若确定被感染病人血清污染的针头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同时上报院感科、护理部、护
22、士长。由医院感染科进行锐器(针刺)伤登记、监测、风险评估工作。并随访现实,注射乙肝疫苗,做到早期预防。发生真刺伤后,在及时处理的同时护士长要了解分析发生针刺伤的经过和原因,对违反操作规程者予以批评警告,并在科内通报,使他人引以为戒。3 化学性损伤的防护化学性的因素是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如碘伏、乙醇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器械及标本时均应加盖,避免洒到外面,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过氧乙酸进行空气熏蒸消毒时将电源插销接到室外,封严门窗。皮肤或眼内被化学药物污染,应立即进行反复、多次的冲洗。除菌消毒空气洁净器对环境微生物、烟雾、CO、NO2、SO2等有害气体均有净化作用。消毒
23、剂的配制应严格按照使用要求,勿浓度过高,明确各种消毒剂的注意事项,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换气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浸泡物品时,为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消毒液,可戴手套进行。对于手术病人,护士要明确病人术中麻醉类型,回病房后加强通风,护士进行操作时戴口罩。护士接触细胞毒性药物时,对这类药品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特别要掌握化疗病人污物的处理及防护。应建立完善的化疗管理体系。2002年印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化疗药物配置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医院要成立化疗药物中心配药室,有专职人员配药。如:化疗药物专门配药间由于操作台内形成负压状循环,不会将沾染化疗药药物的空气吹向室内和
24、操作者,既保证了操作区域的洁净度又避免了操作人员受到伤害26。配备护理人员配置化疗药物操作时使用的防护用具如:防护服、防目镜、口罩、及内外两层手套,内层为聚氯乙烯-PE手套,外层套乳胶手套27。添置化疗废弃物专用容器,将废弃物放置于厚塑料袋内在装入带盖的专用废物桶内,并在废弃物专用容器张贴醒目的标记。我国卫生部于化疗病人的排泄物应装在密闭尿袋及容器内,在清除48小时内的排泄物时戴手套、口罩,穿专用长袖隔离衣,弃入马桶时要冲洗两次,操作完毕,应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近年来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抗肿瘤化学疗法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受到重视28。国内外均采取了一些药物干预的方式来减轻其对患者的副
25、作用,并用物理隔离的方式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护。但在国内大部分医院对化疗药物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措施不完善。应从管理层面和医务人员本身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完善、落实各项防范规章制度,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开辟预防和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危害的新途径。4 物理因素的防护 凡需在X线透视下的病人、激光手术最好固定手术间,门外有明显的标识。护士上台前穿好铅衣,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尽量远离放射源。合理安排手术人员,避免个人在短期内接受大剂量X线。激光手术应关闭门窗,挂黑色窗帘,工作人员戴专门配置的防护镜。在有可能的前提下远离辐射,必需暴露在辐射下进缩短受照射时间,采用屏蔽防护,穿戴铅衣,铅围脖。对科室仪器设备定期进
26、行普查、检修,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及更新,尽量减少其接触的次数,减少异常噪声。对新建病室应采用隔音材料,建立闭路电视,减少参观人员的进入。限制不必要的交谈,工作中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轻、护理操作轻。对科室的设备进行检修、淘汰。车轱辘处的车轴易缠绕丝线等杂物,应定期清理、上油,同时尽量减少推拉次数。最好使用中央吸引装置,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进入激光操作环境后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戴防护镜,操作人员须穿白色工作服戴白色工作帽。操作人员应做定期健康检查,特别是眼底视网膜的检查。所有激光操作人员须经过培训,激光须合理放置,一般必须在密闭的室内空间,激光工全地点的门口和室内有警示标志,工作环境开
27、灯,不要对人员发射激光,不要对镜面等反射物发射激光。防止紫外线损伤,照射时护士应避开,不要来回走动取拿物品,照射完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紫外线对眼的损伤主要是角膜和晶状体,有可能致晶状体及角膜混浊。对皮肤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对表皮细胞的灼伤,可致皮肤红斑色素沉着,长时间照射可提高皮肤癌发发病率。紫外线危害的防护措施有:进行紫外线照射及紫外线强度测时应戴防护眼镜帽子,口罩,避免皮肤黏膜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下。5 心理社会危害的防护对于外科护士心理防护应做到合理安排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疲劳。关心容易被忽视的身心健康,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减轻心理紧张,放松情绪将心理性职业损伤
28、降到最低限度。医院和科室尽量为护士提供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舒适典雅的工作和休息场所。根据本科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机动地调动人员结构,灵活安排排班,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备。同时注意外科护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鼓励护士参加积极有益的文娱、休闲活动,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调节自己的身心。外科护士应积极主动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经常与同事、朋友沟通交流,以驱除心中的郁闷及工作中的不快,努力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让我们的外科护士在为病人抢救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同时,维护和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加强对暴力行为的防护 护理人员自身应加强服务意识,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
29、的护患关系。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规范护理行为。我们邀请了一些知名专家作了护患沟通的培训,也邀请了法学专家做了法律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从中受益匪浅。医院应加强护士应对暴力能力的培训,教会护士保护方法。门卫和保安有义务限制探访者的数量,甄别和阻止有暴力和不良动机的人员进入医院。医院和护理行政管理部门应制定预防、报警、报告暴力的书面流程。建立登记和记录暴力事件的制度,鼓励和帮助护理人员在人身受到伤害时寻求帮助。结论本论文对外科护士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危害因素及给予了具体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让我们认识到今后医院及外科科室管理者应该对外科护理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和重视,建立健全防护制度及具体措施,完善与
30、改进防护措施,使职业安全防护更加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医院和科室努力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对外科护士定期体检,统计分析,总结经验,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既保证工作质量,又保证外科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医院和科室应积极组织和广泛开展各项职业安全防护方法和技能的学习,以促进外科护士职业安全工作更快、更好、更高的发展。参考文献【1】韩青萍.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护理学报,2006,13(9):83.【2】申玉云,刘胜娟.护理人员如何搞好护理安全和护理管理,中国冶金医学杂志,2005,22(4):490491.【3】马淑华,仲彦.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相关知识的掌握现状调查,临
31、床军医杂志,2006,34(2):209-211.【4】许乐,林冰心.护理人员针刺伤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福建医药杂志,2005,27(1):142-143.?【5】王小刚,腾军,刘芳,等.153名吸毒人员HIV、HBV、HCV、梅毒感染状况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6,13(5):1210-1211.【6】毛秀英.金德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199. 【7】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7.【8】徐同梅.医院工勤人员标准预防知识和行为的调查,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8-9.【9】周春花,邹碧荣,喻谦.浅议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职业危害因素,护理学杂志,2004,19(20):65.【10】段世明,杨晓丽.麻醉药理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24.【11】周旦云,王爱梅.妇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护理研究,2004,18(7):1293-1294.【12】景华.实用外科重症监护与治疗,第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0,442.【13】李六亿.我国护士职业安全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中国护理管理,2008,8(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