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7.23KB ,
资源ID:96307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307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无锡新区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无锡新区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docx

1、无锡新区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无锡新区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征求意见稿)一、前言介绍无锡新区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光伏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产业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高度,现已成为无锡市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的窗口、科技创新基地及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行列中的排名位居前列,承担国家、省、市发展战略的功能作用日益突出。当前,新区进入了一个“发展平台高、资源约束紧、优惠政策无”的发展阶段,比过去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并且已经“率先”碰到了一些瓶颈和约束,土地和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不高,投入和产出的强度不高,制造业高端化不足,产业链不完善,服务业比重偏低,创

2、新驱动的增长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等问题日益凸显。在2012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努力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牢牢抓住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的契机,新区迫切需要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寻求产业发展模式突破。这是应对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和国内产业政策新导向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举措;是拓展生存空间,扩大对外辐射力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同时,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新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带来了“二大挑战”。经济大环境和宏观政策方面的挑战。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处在不稳定状态,各种产业发展不确

3、定因素明显增多,对外向依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产业发展依然受到极大冲击,迫使我们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步伐。国家开发区的特殊优惠政策不断弱化,在公平的规则条件下,对开发区构筑竞争新优势提出了新的挑战。宏观层面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要求日趋刚性,必然带来商务投资成本的上升,加上开发区节能降耗的任务十分繁重,加大了扩大招商引资深化国际竞争合作的难度。开发区自身发展面临的挑战。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新区产生和积累了一定制约因素。由于制造业比重过高,导致发展空间、生态资源、能源消耗的直接限制。面对日益高涨的区域物质生活需要,如何协调处理好区域功能服务滞后于产业经济发展、区域生活设施滞后于生产设施

4、建设,现代社会管理滞后于经济管理的矛盾问题,是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更是打破瓶颈、后发超越、营造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与国内外先进科技园区相比,新区有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压力,新区要把美国硅谷、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等一流园区作为学习赶超的标杆。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先进园区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路,为新区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与经济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二、国内外产业园区发展经验的启示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印度班加罗尔软件技术园、新竹科学工业园、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都是国内外著名的科技园区,其成功经验对无锡新区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要素集成

5、创新:高度密集的研究机构、科技人才与科技型企业相互作用、有机联系,构建起技术创新的完整生态链条班加罗尔是整个印度的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之都,大量高水平研究机构和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是班加罗尔软件产业崛起于世界的关键要素。新竹科学工业园1980年12月正式成立,拥有台湾地区最著名的高校和重点实验室,实力雄厚的科学技术研究力量是新竹科学工业园崛起的有力支撑。园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入驻约13万工作人员,园区经济总量占台湾地区5%以上,工业产值约占10%,岛内IT产业的四分之一都集中在园区内。据统计,新竹贡献着全世界70%的芯片,92%的笔记本电脑,70%的LCD面板,35%的服务器和34%的数码相

6、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始建于1988年,已经发展成为“一区多园多基地”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汇集了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9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院所200多家,其科教、人才、信息三大资源的集中度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实属罕见。它们发展经验表明,研发机构、科技人才简单地聚集在一起并不能产生创新裂变效应,必须构筑完备的集成创新网络,使产学研有效结合,使创新要素与科技企业紧密互动,培育形成技术创新的完整生态链条。人才的聚集强化了班加罗尔的自主创新能力,众多优秀的软件公司聚集在一起又产生了族群效应,使人才、资金和创新成果等要素在族群的互动效应中得到更好的重组和优化配置,提

7、高了整个族群的创新能力。新竹的企业与国立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政府和中介组织也形成了一种积极的相对稳定的互动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新竹科学工业园的科技创新活动。(二)市场配置资源:资本市场是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的催化剂,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结合成为创新活力的源泉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面临巨大的市场不确定性,风险规避型资本投资于高技术产业的动力往往不高,导致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成果缺乏转化资本。风险投资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是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发动机,它对硅谷、班加罗尔、张江高科等园区的高技术企业和产业的高速发展发挥了引擎和促进作用,苹果、微软、Lotus等硅谷高科技企业巨头都曾受惠于风险投资。硅谷既是美国微电子

8、工业的发祥地,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产业基地,拥有世界最领先的科技产业集群,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接近一半在硅谷,使得硅谷具有十分活跃的风险投融资机制,各种风险基金、资本市场、投资银行不断给硅谷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印度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总部大都设在班加罗尔,便于选择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这些风险资金基本上是私人资本,因此具有很强的利润追逐动机。上述产业园的经验表明,高科技产业的壮大离不开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最集中的体现和最有效的机制。(三)政府营造环境:法律保障、优惠政策、完善服务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是高新科技产业成长的肥沃土壤,吸引大批创新型企业扎根成长科技企业孵

9、化器和加速器是政府营造创新环境的集中载体。剑桥科技园是一个集成政府服务和各种优惠政策、功能完备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体现在:一是帮助企业与大学等高技术研发中心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使园区内的企业优先获得先进技术;二是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市场信息、产品开发、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服务;三是帮助园区企业开拓融资渠道和建立企业联系网络;四是以非常灵活的方式向企业提供办公、研发和生产场所,以及会议中心、宾馆、餐饮等服务。加州政府的创新政策和法律制度,也为硅谷高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州投资政策与指南提供了包括鼓励政策、企业保护区、金融援助等各方面的完整政府支持体系。硅谷地方政府一直强调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管理

10、政府机构,尽快满足高科技公司产业发展的各种需要,改善基础实施优化生活环境,尽可能地为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创造良好条件。日本筑波科学城把法律法规和政府服务作为科学城发展建设的必要保障,先后制定了筑波科学城建设法、技术城促进税法、小企业新技术振兴法等法律法规,构建了世界上最完善的高新科技园区法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筑波科学城的建设与发展。(四)规划引领未来:高瞻远瞩对接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潮流,开阔思路推进园区实现高端规划建设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和日本筑波科学城是政府主导规划建设运营的典型,充分体现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国际一流标准、注重综合功能集成的发展理念。新竹科学工业园设立之初就

11、坚持与国际产业前沿相对接,重点选择台湾地区有优势的电子计算机精密仪器机械、生物工程、集成电路、通讯光电等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发展方向,将工业园发展坐标定位为亚太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制造中心,实行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提供更为专业的创业服务,配置更为完善的综合功能,使新竹科技工业园成为一个融研发、生产、生活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国际高端科技园区。日本为筑波科学城设定的未来发展目标是成为全日本的科学研究中心和功能齐全、自成体系的中心城市,实现与周边自然和乡村环境共存的生态模范城市。将科学城分为研究教育区和周边开发区进行建设,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达成综合和统一风格,研究教育区根据不同区域特征进行功能安排,周边

12、开发区则与研究教育区形成协调和互补。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成后的筑波科学城,成为日本功能最为完善的科学城。三、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水平新区弘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新文化,以开放创新引领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无锡乃至江苏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一)发展成绩1、规模效益大幅提升近年来,新区产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总量持续攀升,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011年物联网、光伏新能源、集成电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50亿元,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为XX万元/亩,比全市平均水平高XX万元/亩;工业产出均值为XX万元/亩

1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XX万元/亩,两项指标均大幅领先江阴、宜兴、锡山等县(市、区),在全市九大板块中位列第一。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区产业在保持总量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新区光伏产业规模、产业水平全国第一,大规模集成电路产能和制造技术全国第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率先突破千亿级规模,逐步形成了国家微电子高技术产业基地、江苏省光伏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物联网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其中新区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已成为全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风向标。3、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新区企业规模不断上升,竞争力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全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14、2010年全区5000万以上产值企业478家,占全区工业产值的80%,10亿元以上企业45家,50亿元以上企业7家,100亿元以上企业3家。2006-2010年,新区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完成874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5%,涌现了无锡尚德、海力士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4、新兴产业逐渐兴起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能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尽管现有优势产业仍担当主要角色,但物联网、生命科技、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正在逐渐成为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发展问题尽管新区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

15、,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四大突出矛盾”。一是传统企业与竞争规模的矛盾。我区传统工业比重较大,在国际制造业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产业链低端,制造业的增长主要靠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来推动,超百亿规模的企业数量不多。2010年统计反映,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9家,平均每家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7937.6万元,平均每家企业年利税总额2139.3万元,客观表现出企业经济对外扩张的动能不足,对内规模支撑的力度不强。大力培育发展壮大骨干企业,成为我区提升全球竞争力的“突破口”。二是产业资源约束与发展模式的矛盾。新区经过行政区划调整扩大,虽然减缓了资源要素的局限,但随着未来发展强度的不断加大,生态

16、资源必然对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形成强大的约束。特别是无锡地区开始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和水处理标准,刚性要求摒弃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正确处理生态与产业的关系,确立生态优化产业发展理念,探索实践生态促进产业发展行动,加快构建现代生态发展模式,成为我区提升全球竞争力的“主轴线”。三是产业发展外在推动与内源创新的矛盾。相比而言,新区总体上呈现外源型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强、内源型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弱的现象,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一般加工生产水平。决定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比重较小,缺乏科教资源的有效支撑,品牌和知识产权竞争能力相对薄弱。重视全社会人员素质的

17、提高,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端人才优势,加大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与科技成果运用的激励,成为我区打造“智慧新区”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动力源”。四是产业发展完善功能与优化结构的矛盾。按照国际化标准衡量,我区各类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产业单体总量不大,对区域贡献度不够高,产业化的促进机制亟需增强,总部经济的数量与效应有待扩大释放。全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等生活类服务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较大,综合保税区的缺失,弱化了外向发展的影响力。国际化的服务功能不够完善,与区域发展定位相匹配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资源配置程度有待完善。高起点、高水平、高品质建设一流公共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功能强大、辐射宽

18、广、体系完备的服务产业,成为我区提升全球竞争力的“着力点”。(三)优势差距高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通常朝着前沿性、国际化的趋势发展,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的差别,各地区产业发展也出现了差距。通过与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等一些产业发展先进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新区在产业发展上的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差距。比较优势具有科技研发的优势,R&D投入占比和研发机构高于苏州工业园和青岛开发区,表现在高端人才引进产生积极促进效应,有利于品牌创建,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其次,具有产业集群的优势。总部经济数量多于苏州工业园和青岛开发区,表现在先进制造业产生基地发展效应,有利于扩大经济规模,提升

19、对外扩张力。再次,具有投资推动的优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接近苏州水平,表现在招商引资产生项目拉动效应。竞争差距服务业“短腿”现象突出,制造业对资源依赖和消耗较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化人才的到来或定居。高品质城市功能建设亟待完善,尤其是CBD中心商务区域建设有待完善。四、产业发展模式探究当前,加快转型发展就是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围绕重点企业和核心技术,完善健全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速度增长战略向质量增长战略转变;由加工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由生产就业型向投资创业型转变;由提高生产能力向完善产业体系转变。(一)产业“点”模式。一个新的

20、产业的诞生,往往以“点”式呈现,进而以点带面,新区光伏产业发展壮大就印证了这一规律。从尚德一家企业发展到一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为新区新兴产业以“点”的突破带动“面”上发展,通过单个企业“点”的积累逐步发展壮大成一个产业树立了标杆。2002年9月,无锡尚德第一条1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随后,拉棒企业冠德光电,硅片企业隆基、昌盛光伏,电池及组件企业施朗德,光伏设备及原辅材料等配套企业尚导光伏、尊太逆变器等企业陆续进入新区。目前,新区已经集聚了30余家光伏生产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形成了“拉棒硅片电池组件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呈现了“上游企业有所发展,中游企业迅速壮大,下游企业不断涌

21、现”的特点。新区目前还有不少企业具备以“点”突破的潜质,完全有可能通过对这些 “点”的培育,发展成为一个个大的“面”(产业),无锡尚德和新区光伏产业发展的经验,为这些企业以“点”突破带动“面”上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要组织实施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促进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骨干企业作为突破“点”。从资金支持、土地利用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促使企业尽快成长,以“点”的突破带动“面”上扩展,通过单个企业“点”的积累逐步发展壮大整个产业。(二)产业“链”模式。张江园区在发展集成电路的过程中,率先实践“产业链”发展思路,紧抓设计与制造两个关键环节,实现对产业链的整合控

22、制,逐步形成了“设计+代工”的产业整合发展模式,涌现以展讯“多通信整合模式”、锐迪科“射频多业务平台整合模式”为代表的企业整合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国内最集中、技术水平最高、产业能级最优的集成电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产业基地。新区可充分借助海力士、夏普、三星等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和自身特色产业优势,坚持纵向打通、横向协同的原则,创新商业发展模式,探索产业链多元化发展道路。以液晶产业为例,可借助三星康宁玻璃基板项目落户新区为开端,招引更多的半导体、OLED设备、显示器、模组、彩电整机等产业链较前端、技术含量高的环节投资无锡,加快推进LCD光电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进而提升产业层次

23、、完善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生产环节的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研究与开发,构造销售网络,培育自主品牌,探索产业链一体、上下游结合的发展新模式,打造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品牌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三)产业“面”模式。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以内生发展基础、外部引进、产学研合作、产业链互动、创新发展,这一发展模式为新区发展物联网、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重点突破目前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经济技术联系较少,处于相对独立分散以及“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发展模式,深化企业的产业链联系,引导企业由扎堆发展向产业集群转变,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价值

24、链为纽带,鼓励引导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加快建设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生命科技园等产业能级大、产业集中度高、产业链完善的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高、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新区可采取“点链面”产业发展模式,有选择地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优质项目,优化调整投资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鼓励支持企业突破关键性技术与工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分工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五、产业发展模式创新路径(一)优势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同步,增强区域竞争力坚持提升技术层次和发展规模经济并

25、举,立足产业链高端不断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帮助企业顺利度过发展的“空窗期”和转型的“阵痛期”。以“优存量抓增量”为核心,鼓励企业做大规模,加快企业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步伐,带动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以“装心、延链、拓面”为主要抓手,积极拓展研发和销售以及高端产品制造环节,运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产业,推进两化融合等先进技术成果试点,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经营能力,推动产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提升产业发展质量。鼓励制造业企业用高新技术及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由加工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全球产业分工地位。

26、引导产业组织形态和企业功能创新,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转变,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加工制造、资金筹措与运用、创新创业等复合功能拓展,引导企业在新区建立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地区总部。依托新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与新兴产业寻找结合点,积极培育和发展物联网、新能源、微电子、软件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引进高产出、高附加值的环节,实现错位式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按行业领域注重上下游衔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做大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企业。大规模推动科技人才创业,大规模承接国外新

27、兴产业和技术转移,努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数量和新兴产业规模的爆发式增长。(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步,优化产业结构适应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先进制造业高端突破的战略重点,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优先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等与制造业融合的生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向“两端延伸”,实施制造业的“主辅分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依托现有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鼓励企业通过产业链重组,逐渐将企业的经营重心从加工制造转向提供流程控制、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客户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从制造企业转型为服务提供企业

28、。瞄准产业前沿,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战略转型,鼓励企业主营业务多元化,不断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新兴高增长业务,逐渐萎缩并退出原有主营业务。推行服务业模块化、网络化步伐,用现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制造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增长速度快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实现从“新区制造”向“新区服务”的跨越。(三)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同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瞄准国际技术发展趋势,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同步,重视技术引进在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新区产业发展模式创新进程。抓住跨国公司加速向中国转移高端产业环节和建

29、立区域研发中心的趋势,鼓励跨国公司在园区建立研发中心,加大在新区的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攻关,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强化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弱化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打造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再到企业创新的自主创新链,催生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构建以本土大企业(集团)为主导、跨国公司为支撑、中小企业为依托的自主创新体系,实现由“新区制造”向“新区创造”的转型。把握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实施自主创新工程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30、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推进一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以技术优势抢占产业制高点。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和高端突破,鼓励龙头企业在研发投入占比、研发机构规模等方面增加投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行业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引导龙头企业实施“双包战略”产业链结构,鼓励龙头企业走出国门,通过直接投资、战略联盟等方式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综合布局产业环节,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四)要素拉动与创新驱动同步,助推产业发展与硅谷等国际创新区域相比,中国高新区尚未成为原发性的创新中心,无锡高新区科研经费占GDP比重远低于硅谷,产

31、业发展尚未与科研创新体系实现有机结合。需要转变产业发展思路,紧跟国际国内技术和产业进步动态,以吸引高层次人才、聚集高新技术、发展高端产业为目标,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为重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能力、创新平台支撑能力、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三大能力建设,以物联网与云计算、光伏新能源、生命科技、微电子等产业为重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优化技术结构,提升生产工艺的技术复杂程度,全面提高创新的驱动和辐射带动能力,将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本、土地、劳动力,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上来,积极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

32、业和知名品牌,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借助芬兰VTT技术转移中心、张江“创新十条”的成功经验,加强科技创新的服务方式,结合运用公共技术平台、科技金融、政府采购、主推应用示范项目等手段,在制度上给予创新主体有力的支持,最大程度激发原发性创新,推进产业从无到有、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区域性创新中心。强化光伏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比较优势,增强物联网、微电子等产业的竞争优势,提升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实现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产品)的渗透,在发展物联网、光伏新能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千亿元级特色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和新型显示、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等百亿级新型产业。(五)服务提升与环境优化同步,支撑产业模式创新进一步优化产业支撑环境,完善各项行政审批制度,简化行政手续,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提升公开服务水平,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性服务业成长,为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配套产业支撑。探索建立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辅的多元产业投入体系,充分运用资本市场的风险投资、金融信贷、吸引外资、政府财政支持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筹措发展资金,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本需求。积极构建科技服务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和研发机构之间的战略合作,有效整合各个专业园区的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