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53.07KB ,
资源ID:96293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293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卷二原卷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卷二原卷版.docx

1、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卷二原卷版三明一中高二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卷二一选择题1. 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 宗法制B. 中央集权制C. 分封制D. 君主专制2.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A. 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 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 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D.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3. 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

2、”;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A. 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 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 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D. 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4.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A. 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B. 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C. 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D. 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5. 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

3、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反映了A. 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B. 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 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D. 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6.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所反映的生产方式属于A. 集体劳动B. 小农经济C. 封建庄园经济D. 个体农业经济7. 春秋时期的管子轻重乙记载:“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锥、一铚,然后成为农。”其中并未提到犁,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 井田制已经瓦解B. 铁器牛耕尚未普及C. 土地私有成为主

4、流D. 青铜农具仍在大量使用8. 荀子富国篇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这反映出古代农民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方法是A. 种植五谷B. 精耕细作C. 铁犁牛耕D. 男耕女织9. 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锜夺夷阳五田”“犨与长鱼矫争田”(注:“”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贵族间的争权夺利B. 土地日渐私有化C. 地主土地兼并严重D. 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10.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两种思潮:一是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甲)大事业官营;(乙)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

5、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11.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 君主专制被颠覆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 君权至上的后果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12.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D

6、. 行省制13. 严耕望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中提到:“汉代前期的制度可称为集权的信托制度,皇帝虽掌握最高权力,但一般政务原则上完全交付丞相全权处理”。此种政治后来发生了变化,与这种变化相关的是A. 颁布推恩令B. 设置中朝C. 设转运使D. 设立内阁14.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诏征(任延)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 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 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 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 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15. 在四川新繁和成都出土的汉代市井画像砖上

7、有汉代“市”的景象:市列分明,商肆整齐,“市楼”矗立于市井中央,在其上可以“俯察百隧”。这反映出A. 汉代政府对市场贸易进行垄断B. 四川的商品经济相对发达C. 市井画像的景象与史实不符D. 汉代的市场监管较为严密16. 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服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对“三服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皇室消费B. 其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C. 其产品可以进入流通领域D. 其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17. 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此评价的依据不包括A. 张衡是东

8、汉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有二京赋B. 张衡在地震学方面贡献卓著,制作了地动仪C. 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D. 张衡改进了天文仪器,创制了我国的农历18. 廖凤林在中国通史要略中说:“盖战国之世,平民已代贵族而执政,草泽之徒,易生觊觎富贵之思。史称项羽年少时,观秦始皇帝渡江,曰,彼可取而代也。刘邦繇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为解决这种现象,西汉政府A. 分封同姓为王,确保刘姓江山B. 察举征辟,扩大选官范围C. 设置刺史,监察地方郡国长官D. 确定新儒学思想主流地位19. 汉代贾谊新书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属,士庶各爱其家。失爱不仁,过爱不义。故礼者

9、,所以守尊卑之经,强弱之称也。”材料表明孔子的“仁爱”思想“仁爱”只能是天子和诸侯的施恩“仁爱”是有界限的贾谊倡导尊卑有序的“仁爱”A. B. C. D. 20.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资料显示,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A. 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B. 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C. 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D. 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21. 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且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

10、。此材料反映A. 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B. 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C. 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D. 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干政府评价22.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3.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

11、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造成这种文化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A.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精神领域普遍出现了危机B. 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大发展C. 新兴门阀士族生存环境险恶,不得不依附某个政治集团D. 魏晋时期佛、道盛行24. 唐初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都是宰相。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以后逐渐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亦为宰相。该做法的作用是A. 提高了行政效率B. 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C. 限制了皇帝特权D. 解决了皇权与相权

12、矛盾25. 唐太宗贞观三年正式确立史馆修史制度。据载在武后、中宗之前,史馆“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然今馆中作者,多士如林,皆愿长喙”,导致“傥(同倘)有五始初成,一字加贬,言未绝口,而朝野具知”。由此可知,当时A. 史官个人才能得到发挥B. 史书修撰管理严格C. 史官与大臣间矛盾尖锐D. 修史制度需要改革26. 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牌等,均无权参加。材料表明唐代科举A. 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B. 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C. 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D. 具有严格的参与标准27. 历史学家武

13、建国先生指出:“均田制的最后废弛,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材料旨在说明A. “两税法”的实施是“均田制”实施的必然结果B. “均田制”的瓦解是“两税法”实施的必然结果C.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均田制”瓦解的主因D. 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是导致“两税法”实施的主因28. 据史载:唐朝前期,宋州(河南商丘)、亳州(安徽毫县)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江南东道(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丝织物品种类繁多,很多列为贡品,在产量上已仅次于河南河北道而跃居于全国的第三位。该记载A. 反映了唐朝主要经济中心在豫皖地区B. 准确地统计了南北方丝织

14、业的发展状况C. 反映了唐朝行政区划和丝织业发展特点D. 折射出古代河南、安徽之地是桑蚕中心29. 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A. 具有重诗的社会风气B. 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C. 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D. 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30. 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A. 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 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 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

15、艺术特质D. 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31.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二月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同(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荐见任(现任)同(通)判。”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 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B. 使同判绝对服从于中央C. 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D. 防止知州受到同判制约32.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这是因为A. 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降国力转趋衰弱B. 唐代建筑技术已达颠峰,后代难以超越C. 宋以后坊市

16、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D. 宋代以将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33. (科举)廿二史札记宋史记载:“自太师及开府仪同三司,可荫子若孙曾任宰执及现任三少使相者,荫三人;曾任三少及侍御史者,荫一人。一人入仕,则子孙亲族俱可得官。”材料反映的恩荫制度源于A. 世官制B. 三公九卿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34. 检索四库全书,关于“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提法,出现有900多次。如金史记载,金朝大定年间,就有连续几次的均平赋役的政策和做法。这些做法的直接目的是A. 凸显均平意识B. 保护租佃经济C. 维护小农经济D. 增加财政收入35. 宋代某些地区的租佃制发生了一些变化,

17、在土地所有者和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大土地所有者将土地整体出租给包佃主,再由包佃主分散转租给租佃户,从而表现出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二地主或包佃主的出现A. 限制了土地兼并B. 推动了生产发展C. 改变了地租形态D. 废除了人身依附关系36. 北宋仁宗时一改前代食盐政府专卖的做法,创立了“盐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劳”。此做法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 推动了民间私盐的发展C. 适应了商业经济的发展D. 保证了盐业市场的稳定37. 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

18、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以至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衣冠之制,上下混一”。材料说明宋代A. 理学兴起对等级制度的冲击B. 放松了对大众服饰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监管C. 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D.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38. 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市民社会的形成B. 民间教育的发达C. 宋代理学的兴起D. 频繁的对外交流39. 宋史艺文志,载有宋一代,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

19、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等)凡二千三百六十九部,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五卷,较之自战国迄唐之集部,增二倍有余。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封建政府鼓励民间印刷书籍B. 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C. 科举考试内容发生较大变化D. 科技、文艺获得较大发展40.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A. 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B. 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

20、乏考古学支持C. 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D. 该学者的著作属于第二手材料,无史料学价值41. 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A. 史官个人才识B. 史著编撰意图C. 史料运用方式D. 史著编撰体例42. 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部,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这主要表明A. 内阁替代丞相成为中央行政机构B. 地方权力逐级归于内阁掌控C. 六部摆脱皇权听命于内阁D. 部分皇权转移到了内阁手中43.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

21、“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44. 清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可分为内地和边疆两种类型。内地除京畿和直隶外,均设省管理,按省、道、府、县四级政制进行划分,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有很大权限。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办法进行管理。这反映了A. 督抚权力较大,弱化了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 地方权力结构清晰C. 循其俗,施其政,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D. 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基本形成4

22、5.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A. 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B. 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C. 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D. 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46.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 保证了决策机密B. 强化了专制皇权C. 提高了行政效率D. 适应了军务需要47. 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A. 唐长

23、安B. 宋开封C. 元大都D. 明北京48. 下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A. 西周B. 秦朝C. 西汉D. 唐朝二.非选择题49. 重农抑商的政策和理念对古代中国产生极大影响,也是当今经济史研究的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趣(趋)本务而寡末作。韩非子五蠹(1)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对“商”的认识。材料二唐宋以来,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统治者曾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保护商人利益的政策措施,但这只是在“重农抑商”大背景下的局部性变动与调整。部分学者将这些政策措施称之为“恤商”政策,很显然,如果没有“抑商”,何来

24、“恤商”。刘颜东抑商还是重商: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再认识(2)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统治者的商业政策。并指出出现这种复杂情况的原因。材料三当然,不能否认重农抑末思想在宋以后至清代的长期存在。在一般士大夫甚至皇帝的议论中都有其地盘。但应当加以强调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所有议论都不曾改变经济上官、商分利的政策原则。人们喜欢举雍正五年发布的一份诏书作为清代抑商的证据。的确,他说了“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之类的话,但是,他对于农民“群趋为工”的现象并不主张强行抑制,而是训谕地方官“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

25、而趋于工矣”。郑韶重农抑商是“固定国策”吗?(3)据材料三,指出宋以后对“商”的思想和政策的看法。作者认为雍正五年发布的诏书能否作为清政府实行抑商政策的证据?为什么?(4)综上材料,研究者应如何全面认识古代中国商业政策的复杂性?5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贵族、士族势力,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420年422年在位)于称帝前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打击了腐朽、黑暗的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雏形。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其改革措施主要有:一、整顿吏治,裁汰冗员。在罢掉或处死的官吏中有许多是士族或皇族出身,亲信、功臣中有“

26、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一律严惩,甚至处死。二、重用寒人。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三、继续实行“土断”,抑制兼并。多数侨置郡、县被合并或取消。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对于势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清查。还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人民可以任意樵采捕捞。四、整顿赋役制度。刘裕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凡是州、郡、县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占据屯田、园地的,一律废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与民和市”,照价给钱,不得征调。还减轻杂税、徭役等。五、在法制上,刘裕对东晋以来苛刻的刑法也进行了

27、改革,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下诏“刑罚无轻重,悉皆原降”。六、重视教育。敦崇学艺,修建庠序。选备儒官,弘振国学。摘编自宋书武帝本纪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裕改革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51. 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52.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