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63.62KB ,
资源ID:96288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288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论领导方式转变.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论领导方式转变.docx

1、九论领导方式转变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一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何 平(一) 一场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一幅新的画卷渐次展开。大时代呼唤大变革,大转变酝酿新机遇。 在“十二五”即将到来之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做出了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重要战略抉择。 “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蓄势待发。在推进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抢抓机遇,加快转变,乘势而上。 (二)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也是一场抢抓机遇的竞争。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体,谁能慧

2、眼发现机遇、大力创造机遇、有效把握机遇、成功驾驭机遇,谁就能实现跨越发展、升级蝶变。机遇并不常有,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面对机遇,如果我们不思进取、麻痹懈怠,就会坐失良机,面临危机。 (三) 时代在前进,机遇在叩门。改革开放30多年,河南抓住历史机遇,在一次次困惑中求索,在一番番砥砺中前行,在一回回变革中提升。 (四) 回头看,这30多年河南的发展总是与机遇的把握息息相关。 当“姓资”、“姓社”的思想坚冰开始被打破,河南敏锐地把握住了时代方向,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唱响“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确定“一高一低”战略目标,使河南的发展方向更明确,路子更顺畅。 当我们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踏上全面建设

3、小康社会新征程之际,河南果敢地选择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明确地提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使河南的发展思路更清晰,目标更远大。 当我们肩负党中央的殷殷重托,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之时,河南豪迈地提出“两大跨越”的战略任务,树立起河南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的良好形象,使河南的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华大地浓墨重彩展开统筹协调、全面繁荣的时代画卷东部沿海发展势头强劲,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中部地区崛起风生水起我们确立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把河南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新境界、新阶段。 (五)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

4、进则退。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兄弟省份特别是周边地区都在抢抓机遇,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我省面临的发展和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最后一个十年的关键时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六) 机遇人人想抓,但真正抓住机遇却并非易事。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亿万中原人民的全面小康,机遇到底在哪里? (七) 机遇来自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各种有利因素依然具备; 机遇来自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步伐日益加快,中西部地区承转移、促发展的潜力进一步凸显,在全国发展大

5、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中央对河南的发展寄予厚望; 机遇来自于国家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区域经济进展如火如荼,政策、资金、市场等要素会聚,中部崛起的优势持续放大; 机遇来自于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中原经济区应运而生,为加快发展、实现崛起搭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机遇来自于河南自身具备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文化优势、农业优势、基础优势、后发优势等 但说到底,机遇更离不开人的自身作为,它同样来自于我们的头脑里。 (八) 机遇是事物发展到一定时期所累积叠加的、推动实践飞跃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只有当外部的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努力相结合,“机遇”才能真正成其为机遇。建设中原经济区,如果没有抓住、用好的

6、能力,一切“机遇”无从谈起。 (九) “毛遂自荐”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机遇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具备了抢抓机遇的高素质、主动性,真心真诚、果敢果断,才能牢牢把握机遇,成就一番不平凡的功业。 (十) 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加快转变领导方式,就是为了让领导干部炼出一双洞悉大势的“火眼金睛”,练就一身能将各种外部条件为我所用、“点石成金”的高超本领。 与这种要求相比,现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抓机遇、促发展上,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繁重的任务面前,还存在着种种的不自觉、不主动、不到位、不适应,经常在机遇面前犯“幼稚病”、“糊涂病”、“懒惰病”,暴露出“麻痹症”、“迟钝症”、“虚躁症”,贻误

7、发展良机,贻误崛起大业。 抢抓机遇意识不敏感。一些领导干部抢抓机遇的意识淡薄,不是主动研究当地发展的机遇在哪里,面对市场竞争、面对未来发展,缺主意、少办法,反应迟钝,做事常常“慢半拍”甚至“慢几拍”,更找不到、找不准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 抢抓机遇判断不准确。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国际视野,目光短浅,思路狭隘,找不准自身在全局中的定位,看不到未来发展的趋势,辨不清前进路上的机遇和陷阱。喜欢照抄照搬、跟风赶潮随大流,人家上什么项目我也上什么项目,甚至把别人淘汰掉的落后产能当做“宝贝”引进来,为决策失误付出昂贵的“学费”。 抢抓机遇思维不辩证。有的领导干部不善于逆向思维,一说到发展,先摆出一大堆

8、客观的困难、不足、局限,过分看重自然条件、历史基础、资金实力等因素,总是把机遇与现成的优越条件、上级的优惠政策挂上钩、画等号,看不到“后发优势”,想不透“危中有机”,殊不知破解难题是机遇,应对挑战是机遇,勇于创新也是机遇。 抢抓机遇准备不充分。有的领导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不注重调查研究,对自身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当中的定位、职能、作用缺少通盘考虑、超前谋划。一事当前,手忙脚乱,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自身环境不优,效率效能低下,服务意识很差。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不栽下梧桐树,怎能引来金凤凰? 抢抓机遇运用不得力。有的地方下了很大气力、花了很多工夫,争取到了资金、项目,但却因为“吃、拿、卡、要

9、”等种种原因,好的企业引进来却留不下;有的地方,对新生事物缺乏大力扶持、精心培育,机遇的种子难以长成参天大树,甚至于出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 抢抓机遇态度不端正。还有些领导干部拈轻怕重,明明看到了好机会,却不愿主动伸手去抓;“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明哲保身;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随大流,得过且过;更有甚者,在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的支配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关心的是个人升迁和自己的名利,不愿意在发展上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缺乏事业心、责任心,缺少抢抓机遇的使命感。 抢抓机遇氛围不浓厚。对机遇最敏感的是市场,把机遇变成发展动力要靠每个人。有的领导干部思想僵

10、化,因循守旧,没有建立起科学发展的评价机制,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人,不能真正起到督促、警醒、问责的作用;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真正做到放开、放手、放活,让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十一)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当前领导干部在抢抓机遇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根源都在于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严重滞后,方式方法不适应 发展需要。如果不尽快转变领导方式,来一次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能力的大提升,河南就会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一轮发展大潮中落在后面,拖全国发展的后腿。只有摆出问题,正视差距,认清自己,我们才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把战略机遇期转化为黄金发展期,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 (十二) 时代在发展,

11、机遇在拷问。省委书记卢展工一语中的:“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倍加珍惜机遇,牢牢抓住机遇,不断创造机遇,切实用好机遇,做到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已经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 (十三) 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狠劲。今年以来,河南招商引资高潮迭起,大项目、大投资让人倍感振奋,产业巨头纷至沓来,靠的就是“大招商、招大商”活动的空前力度。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拿出抢抓机遇的勇气和魄力,挥洒大发展、大跨越的大手笔、大文章。 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闯劲。在中原经济

12、区建设中,我省工商、司法、国税、海关等部门主动融入,强化服务,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为河南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发扬不需扬鞭自奋蹄的进取精神,把“边缘”当“前沿”,变“后卫”为“前锋”,从“跟跑”到“领跑”,力争上游,勇闯新路。 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拼劲。狭路相逢勇者胜,破解“四难”靠打拼。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发挥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的顽强作风,不畏困难,直面挑战,踏平艰险。 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钻劲。干大事者,须心无旁骛、明察秋毫;成伟业者,必凝神聚气、全力以赴。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

13、究,见微知著、反应灵敏,上下求索、左右逢源,沉下心打基础,跳起来摘桃子。 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巧劲。我省发展实践中,很多地方上演了“无中生有”、“借鸡下蛋”、“借梯登高”、“借脑生财”的好戏;金融危机洗礼中,不少企业创造了化危为机、逆势而上的奇迹。转变领导方式,就要“擅弹钢琴”、“反弹琵琶”,有条件要加快发展,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加快发展。 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韧劲。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河南发展到今天,就是持续好的思路、做法,一级做给一级看,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结果。转变领导方式,就是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轻言放弃、半

14、途而废,只要是看准了事情,就要锲而不舍,直至实现目标。 狠劲、闯劲、拼劲、钻劲、巧劲、韧劲,说到底,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干劲。发展为大,实干为先。转变领导方式,转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转的是一种工作作风,转的是一种方式方法、能力水平,关键要转到实干上。实现河南未来发展大业,需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抓机遇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真正做出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十四) 时代在变革,机遇在召唤。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就是准确认识机遇、有效把握机遇,并把

15、机遇成功转化为发展成果的过程。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抢抓先机,我们就能牢牢占据发展的制高点,紧紧抓住发展的主动权,使中原经济区建设动力澎湃,破浪前行。 (十五) 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就在这里。忧患是发展的“清醒剂”二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 居安必须思危,有备方能无患。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形势越好,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 忧患是发展的“清醒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奋斗,河南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成绩背后的差距和问题。 去省会郑州的各大医院看一

16、看,门诊大厅排起的长队、病房走廊挤满的病床让人揪心;到各地的人才市场转一转,求职大军挤挤扛扛,为找一份工作劳碌奔波;到新开楼盘的销售部问一问,动辄数千上万的房价让人望房兴叹;再到大中城市的主干道走一走,水泄不通的拥堵真让人着急上火 记者在豫西山区拍下这样的镜头:简陋的教室四下漏风,孩子们的小脸冻得通红;靠墙一排烟熏火燎的灶台,蹲着一群自己做饭的小学生。他们坚强的身影、渴望的眼神,让人心酸动容。 在一些厂矿集中的地方,天空灰蒙蒙一片,空气弥漫着粉尘和异味。当地群众不无“黑色幽默”地说:“我们一年得吃掉半块预制板。” (三) 民生连着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12月13日,山西被批准设立国家资源型

17、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放眼中部六省,仅有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尚待跻身“国家队”行列。 刚刚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条分缕析,把脉问诊,指出当前河南发展“正在持续、难在持续、重在持续、为在持续”。 持续之难,难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难在结构性矛盾凸显,难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难在要素约束加剧,难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难在就业和安全保障。总的看,我省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将长期面对“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实现“两高一低”的发展目标,完成“富民强省”的中心任务任重道远。 (四) “成长的烦恼”,难题的困扰,根子在发展的不

18、足,源于发展方式的不科学。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方式转变,首要的问题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快领导方式的转变。 (五)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新中国成立前夕就要“进京赶考”之际,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意味深长地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高屋建瓴地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中国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深刻敏锐地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

19、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越是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就越不能忽视可能发生的风险。只要我们始终忧患在心、准备在先,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就一定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六) 发展未有穷期,“大考”远未结束。 谋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体现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对现实优势与困难的清醒判断,是对未来机遇与风险的洞察预见,是对亿万人民福祉和河南前途命运的深谋远虑,也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锤炼、领导方式的“大考”。 (七) 在这个关

20、键时刻,我们的领导干部不妨扪心自问 为官一方,有多少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 执政用权,有多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省? 应对挑战,有多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勇毅? 推动发展,有多少逆水行舟、夙兴夜寐的压力? 改善民生,有多少知冷知热、感同身受的情怀? (八) 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没有忧患意识是最大的忧患。 (九) 缺乏忧患意识,突出表现为骄傲自满、盲目乐观。群众可以多看成绩、多看好的一面,领导干部则要多看问题、多看不足。现在个别地方好像颠倒过来了,一些领导干部经常看到成绩,自己说自己做得很好;而群众经常看到存在问题,对所谓的政绩不一定认可。 缺乏忧患意识,突出表现为好大喜功、文过饰

21、非。“报喜不报忧,听喜不听忧”,政绩工程、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在一些领导干部中还很有市场。今年以来,煤矿、交通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个别干部甚至在作检讨时还不忘自我表扬。省委书记卢展工一针见血、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煤矿安全再出这样的问题,领导干部就不能总是怒斥别人,要怒斥就应该怒斥我们自己!要不然还有什么颜面去面对河南一亿人民。” 缺乏忧患意识,突出表现为奢侈浪费、贪图享乐。我省不少地方发展还比较落后,有的地方还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但一些领导干部讲排场、比阔气劲头十足,觥筹交错、迎来送往,甚至发生“吃垮”饭店的咄咄怪事;有的地方办公大楼越建越气派,公务用车越来越高档;还有的地方

22、甚至顶风违纪建楼堂馆所这样的领导干部何谈忧患意识、何谈艰苦奋斗?群众对此怎能没看法、没怨气? 缺乏忧患意识,突出表现为脱离群众、麻木不仁。当年,我们的干部骑着一辆自行车,靠着一双铁脚板,走遍了山山水水、千家万户。正是有了这些,才有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才有了广大群众对基层干部的深切爱戴。今天,我们有了电话、手机,有些领导干部却与群众联系少了;高速公路多了,深入基层反而少了;办公场所改善了,机关大门却越来越难进了;电脑、网络、传真、视频等配齐了,为民办事的效率没见提高多少,老百姓到有的地方、有些部门办事却更慢、更麻烦了。眼中没有老百姓,感情上疏远老百姓,更有甚者,面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认为是找麻烦、

23、添乱子、捅娄子,激发了社会矛盾,损害了党群关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淡薄,必将贻误发展大计,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长此以往,失去的是党心民心,削弱的是执政基础,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长吟,穿越了千年时空,至今振聋发聩。胸怀天下,自然忧国忧民,心系百姓,自然关注民生。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忘不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治理兰考“三害”,强忍病痛在风沙中前行、在洪水中跋涉、在群众中穿梭、在工地上挥锹的消瘦身影;我们忘不了人民卫士任长霞拍案而起为百姓除恶申冤、眼含热泪为孤儿穿鞋的侠骨柔情

24、 保持忧患意识,加快方式转变,领导干部就要像他们那样心中永远装着百姓疾苦,永远怀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忧国忧民的大爱情怀。 (十一)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镌刻于内乡县衙的这副长联发人深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自省自问,自勤自励,自持自慎,真正做到“以忧患之心,思忧患之故”。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但什么是真正的调查研究?是拿出足够的时间、“一竿子插到底”,到基层、到群众中听真话、摸实情?还是“坐着车转转,隔着玻璃看看,找些代表谈谈”?两种态度,两种方式,其效果大不一样。有句话值得

25、领导干部记取,“别把自己当领导,要把问题当问题;不把问题当问题,早晚要出大问题”。 保持忧患意识,加快方式转变,领导干部就要常怀忧患之思,常怀自警之心,常怀发展之责,主动发现为民和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自警自省的精神状态。 (十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卢氏县委“土坯房精神”为什么会在党员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就是靠着“有钢使到刀刃上,有钱先尽老百姓”的朴素理念和艰苦奋斗精神。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我们挥霍不起、浪费不起,一定要有过紧日子的打算,狠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消费的歪风,把有限的财力用在为民和发展上。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

26、物力维艰。”事实证明:哪里的领导干部贪图享乐、奢侈腐化,哪里的干部作风就会出问题,哪里的干群关系就会很紧张;哪里的领导干部带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哪里的环境就会风清气正,人和业兴。 保持忧患意识,加快方式转变,领导干部就要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十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不患尊卑而患不立。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上下一心,形成合力。“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不论岗位差别、官职高低,都要胸怀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牢记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重托,主动融入,尽心履责,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人,不患进退而患不振。建

27、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振奋精神,百折不挠。古仁人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现在,领导干部同样要多考虑事业发展、人民需要,少考虑个人的名利得失、进退留转,朝乾夕惕、宵衣旰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人,不患顺逆而患不行。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在新的征程中,切实把深沉的忧患意识,转化为坚定不移的发展信念,转化为克难攻坚的无畏勇气,转化为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 保持忧患意识,加快方式转变,领导干部就要重落实,抓具体,

28、见行动,始终保持励精图治的进取精神。 (十四)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原大地历经沧桑,忧患意识深深植根于中原文化之中,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原儿女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要牢牢把握“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不沉溺已有的成绩,不回避现存的问题和差距,不畏惧未来的风险与挑战,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让中原经济区建设乘势而上,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十五) 在警醒中迸发,从忧患中崛起 雄关漫道真如铁,从头越。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三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一) 历史总是以其固有的律动,激荡着未来。 2011年新年的

29、中原大地,新潮涌动,号角声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前不久,在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一番话,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如何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的深层思考:“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善于按规律办事,做任何工作、办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顺时而动,乘势而上,一切按客观规律办,才能无往而不胜。 (二)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东西”,你看不见,摸不着,却处处受制于它。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充满在全部工作里,渗透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它,就顺利、成功;违背它,就挫折、失败,蒙受巨大损失。 它,就是规律。 曾几何时,“人定胜天”、

30、“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因偏离了客观规律,危害深重,教训惨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搞改革,促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化日新月异,成就世人瞩目,就是因为走上了一条符合发展规律的康庄大道。 (三) 观海知心远,登山觉眼明。国际共运的革命实践也一再印证:顺规律则昌,逆规律则亡。 这个规律不是别的,正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概而言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四) 大趋势决定大方向。 时针指向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列车疾驰而来,产业转

31、移的大潮惊涛拍岸,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势不可挡,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大风起兮云飞扬,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面临着新的抉择。当此之时,河南谋篇布局,顺应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顺应中部崛起的需要,顺应自身发展的追求,举起了建设中原经济区这面猎猎大旗。 (五) 大思路决定大战略。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之所以能得到上上下下的高度认同,就在于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正可谓科学决策,崛起之要;思路合“规”,地广天阔。 这无疑是一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精彩大剧! (六) 符合规律的思路,只有按规律运作才能落到实处。 实事求是地分析,当下,有的领导干部在思维方式、领导方法上,还没有完全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诸如,不是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