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8.12KB ,
资源ID:962618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261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大模块综合检测1.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大模块综合检测1.docx

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大模块综合检测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大模块综合检测(一)古诗鉴赏文言文翻译语言运用时间:120分钟满分:142分(2014河北衡水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题盘豆驿水馆后轩韦庄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注】韦庄,唐末诗人,曾因战乱避祸于江南。盘豆驿,古驿站名,在今河南灵宝。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前两联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_ _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依恋之情。(2分)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两联描写了盘

2、豆驿周围清丽恬静的如画美景:滩头清波中鹭鸟静立,农人披着夕照在原上耕田。诗人描写这幅画面意在反衬自己对江南的思念依恋之深。(3分)点拨: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体味诗人情感的能力。诗人描述了一幅清丽恬静的画面,以乐景衬哀情,表达自己对江南的思念。2第三联为什么要描写“去雁”和“孤云”?请简要分析。(6分)答:_ _答案:示例一:借景抒情。描写消失在天际的南飞去雁和净空中产生的一点孤云,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漂泊孤独之感和其对江南的思念;(3分)实现由景到情的过渡。第三联通过描写去雁和孤云使诗歌由前两联对盘豆驿周围美景的描写转入对江南思念和依恋之情的抒写。(3分)示例二:描写消失在天际的南飞去雁,含蓄地

3、表达诗人对江南的思念;(2分)净空中产生的一点孤云,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漂泊孤独之感;(2分)借景抒情。实现由景到情的过渡。第三联通过描写去雁和孤云使诗歌由前两联对盘豆驿周围美景的描写转入对江南思念和依恋之情的抒写。(2分)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情感的能力。“去雁”本就与离愁、怀乡相关,“孤云”又寓意孤独飘泊,这与作者的处境和心境相合,通过景物表达自己的漂泊之感和江南之思。诗歌鉴赏:这是一首借景抒怀诗。诗人通过对盘豆驿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对江南的思念和依恋之情。前两联写景。诗人站在盘豆驿极目远望,周围清丽恬静的如画美景尽收眼底:滩头清波中鹭鸟静立,农人披着夕照在原上耕田。“极目”,指

4、在驿馆后轩极目远望。“晴川”指晴天下的江面。“展画屏”,指当天天气晴好,川光如练,自此至彼,一望迤逦,如画屏初展。滩头鹭立,原上人耕,虽写极目所见,然言外之意鹭亦有占,人亦有耕,而自己独飘摇道途,不得休息。此景为下文的抒怀做铺垫。后两联抒怀。颈联诗人极写从雁未没、云未生前,直至雁已没,云亦生后,“冯轩尽日不回首”。借冯轩一直不回头来看消失在天际的南飞去雁和净空中产生的一点孤云,含蓄地表达诗人漂泊孤独之感和其对江南的思念;同时实现由景到情的过渡。“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即通过描写去雁和孤云使诗歌由前两联对盘豆驿周围美景的描写转入对江南思念和依恋之情的抒写,情思毕现,过渡自然。(201

5、4河北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34题。(11分)酷相思两江代内董元恺帘卷帘垂朝复暮。断送落红无数。想杜鹃声里人何处。春山也、留君住。秋山也、留君住。两峰三竺西泠渡。旧是同行路。纵叮咛燕子浑无据。春江也,随君去。秋江也、随君去。3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5分)答:_ _答案: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在落花片片、杜鹃声声、春山凝黛、春水流碧的暮春时节里,女主人公远眺怀人的安静而深沉的画面;(3分)刻画了一位多情善感,外表娴静而内心细腻丰富的女子形象。(2分)点拨: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境和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理解诗歌画面和概括人物形象,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如对“落红”“

6、杜鹃声”以及人物的动作“帘卷帘垂”“断送落红”“想人何处”等句进行合理想象后可总结得出答案。4明明词中的情景是暮春景色,何以要出现“秋山也、留君住”“秋江也、随君去”,这样带“秋”的字眼?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 _答案:这是故意用季节的更迭表现思念的时间跨度,前两句朝朝暮暮的重复和落花的无数就已经蕴含了离别时日的绵长和思念的久远,从春到秋,从秋到春。(3分)尤其是秋江秋山如同春江春山的一“去”与一“往”,更强烈地表达了女主人公渴盼游人归来,春秋相守,年年相聚的情感。(3分)点拨: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中重要词句含意的能力。解答本题不仅要关照全诗的场景及主旨,而且还要思考语句场景对主旨表达的

7、作用及效果。词作中的“秋山”“秋江”显然是想象中的场景,这种场景与女主人公的处境和情思紧密联系在一起,由“春”想到“秋”,又由“江”想到“山”,将思念之情由时间过渡到空间,再由空间过渡到时间,从而将其内心的思念之深、思念之切表现出来。诗歌鉴赏:这是一首闺中少妇思念远行丈夫的词作。词人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实景实情和想象的、回忆的情景结合起来,表达闺中少妇对远游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上阕开头一句是白描,描绘了花谢纷纷的暮春时节,女子思念心上人的实际画面,以及女子想象、回忆行人所到之处的山山水水的虚设画面,和下一句所见的花谢红落结合,刻画了一位因思念而见景伤情、思前想后、失魂落魄、牵肠挂肚的深情女子形

8、象。春山、秋山代替女子要留住行人,以此表达女主人公内心的深沉情感。下阕依旧是回忆过往,回想当初同行的情景,无法叮咛,干脆让绵绵江水跟着行人一同走,度过春秋。“留君住”“随君去”“燕子叮咛”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表现女子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外物,恨不得让那些路上的事物留住并伴随行人一同前行的强烈情感。“春江”“秋江”和上阕“春山”“秋山”一样,通过想象心上人到了何地、经过哪里的情形来表达女主人公无法释怀的情思。(2014河北名校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56题。(11分)秋怀诗王苹秋声跋扈土垣东,促迫村庄万树红。雁阵昏黄浮野水,虫吟惨淡讼酸风。诸山未醒重阳酒,乱帙平分一亩宫。细读农书闲把瓮,且

9、将种菜论英雄。【注】乱帙:多而杂的书籍。宫:房屋。曹操与刘备论英雄,曹操说天下只有自己和刘备是英雄,刘备听后担心曹操谋害他,便闭门在园中种菜。5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诗的前两联。(5分)答:_ _答案:秋声“跋扈”、“促迫”、虫“讼”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2分)分别写出了秋声的嚣张、力度和悲凉,从而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秋风秋色的萧瑟惨淡。(3分)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和鉴赏诗歌修辞手法作用的能力。首联前句写秋声“跋扈”,将人的行为神态赋予客观外物,生动形象,表现秋风从西边吹来,在墙东萧瑟作响,十分嚣张。后句写秋声厉害,运用“促迫”(催促逼迫)二字,将本是人的行为用来表现“秋声”的力度!颔联中“虫

10、吟惨淡讼酸风”一句中的“讼”字,原指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打官司,用在这里把虫拟人化,生动贴切。6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且将种菜论英雄”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6分)答:_ _答案:这一句借用典故含蓄地表现了诗人与世无争、归隐田园的志向。(2分)诗歌前两联描写了秋声的萧瑟惨淡,但因虫与风的互动使诗人以苦为乐,透出诗人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后两联写秋风中诗人的所见所感,一“闲”字将作者之闲适恬淡的心境透露出来,“且将”一词将作者隐于田园,种菜为生的追求凸显出来。(2分)点拨: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中重要词句的能力。解答本题不仅要关照全诗,而且还要明白典故本身的意义及作者的处境。典故

11、“煮酒论英雄”说的是曹操邀请刘备于小亭加青梅煮酒论当今英雄之事:刘备担心曹操怀疑自己想称雄于世而被其谋害,便以种菜为计韬光养晦;曹操不信,便邀刘备于小亭中加入青梅煮酒论当今英雄为谁,刘备通过极力掩饰让曹操认为自己是一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之人,从而躲过了曹操的猜疑和谋害。而作者王苹,为奉养母亲而弃官还乡,躬耕田园,可见其与世无争、热爱田园之志。诗歌鉴赏:王苹,清代济南历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进士,被授任知县。因母亲年老不愿远行,遂改任成山卫教授,后因此地僻处海隅,不便奉养老母,便弃官还乡,结庐潜居,专注于诗文写作。秋怀诗即是一首吟咏秋天萧瑟景象和退隐归耕的诗作。前两联点明节令特点,秋

12、风秋色萧瑟惨淡严酷,催红树叶,逼迫虫吟。诗人运用拟人修辞,贴切生动,嚣张跋扈的秋声,万树红遍的村庄,傍晚归巢的雁群在野水间自在游弋,秋虫哀鸣似乎在控诉酸涩的秋风,本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恶劣环境,在诗人眼里却有了虫与风的互动。画面可观可闻可感,萧瑟凄冷的秋景在诗人眼里俨然亲切活泼可爱起来。诗人不以苦为乐,苦中有乐,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秋风秋色)的喜爱之情。后两联写重阳节,登高饮酒,醉眼看山,仿佛山也沉醉未醒。多而杂的书籍占满了我的一半房屋;我每天过着读农书,用瓮汲水灌园的自在闲适生活,我将要像刘备一样躬耕以避祸,不做“英雄”之论。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与世无争、归隐田园的志向,委婉含蓄。(2014陕西西安

13、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11分)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注】中丞,官名。源中丞,作者好友,当时被贬岳阳。刘长卿,天宝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7鹦鹉洲,在长江中,今与汉阳陆地相接。本诗以夏口至汉阳的行程为线索,请简要分析前三联描写了什么景色。(6分)答:_ _答案:前三联主要是描绘江上浩渺静谧之景。(2分)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的友人,通过写江上烟雾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分)中间两

14、联所写,都是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包括夕阳西下、飞鸟归巢、洞庭湖水远接蓝天、山岭、孤船等。(2分)点拨: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进行分析。解释含义包括解释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结合诗句分析“思”“远”“独”是诗人心理神态的描写,表达诗人一路见闻。8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怀?(5分)答:_ _答案:尾联为劝慰源中丞语,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借怀人来即景抒写自己旅途孤单寂寞之感。(3分)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暗示作者自己怀才不遇、惆怅失意的慨叹。(2分)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题

15、干本身就是一种提示。作者在诗中表达自己旅途孤单寂寞之感,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诗歌鉴赏:本诗是作者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的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所写,都是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夕阳斜渡鸟”写时间已晚,无法到达;“秋水远连天”写地域遥远,只能相思,不得相见。前三联主要是描绘江乡浩渺静谧之景。尾联“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为劝慰源中丞语,忧愤之语倾泻而出,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

16、己遭贬谪。全诗以写景为主,但处处切题,以“汀洲”切鹦鹉洲,以“汉口”切夏口,以“孤城”切岳阳。最后即景生情,抒发被贬巴南的感慨,揭示出向源中丞寄诗的意图。(2014河南洛阳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王约字彦博。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荐为从事,既而辟掾中书,除礼部主事。二十四年,拜监察御史。时丞相桑哥衔参政郭佑为中丞时奏诛右丞卢世荣等,故诬以他罪,约上章直佑冤。按治成都盐运使王鼎不法,罢官除名。出赈河间饥民,均覈有方,全活甚众。奉诏赈京畿东道饥民,条疏京东利病十事,请发米续赈之,中书用其言,民获以苏。寻以浙民于行省、南台互讼不决,命约讯之。约至杭,二十日而理。大德十一

17、年,仁宗至自怀州,以安西王与左丞相潜谋为变,命刑曹按责其状。约曰:“在法,谋逆不必搒掠,竟当伏诛。”监察御史言通州仓米三万石,因雨而湿。约谓必积气所蒸,验且堪用,释守者罪。京民王氏,仕江南而殁,有遗腹子,其女育之,年十六,乃诉其姊匿赀若干,有司责之急。约视其牍曰:“无父之子,育之成人,且不绝王氏祀,姊之恩居多。诚利其赀,宁育之至今日耶!”改前议而斥之。柴氏初无子命张氏子后既得己子张出为僧柴之子又殁僧乃讼家产诏约诘之约问曰:“汝出家,既分承汝师衣钵,又何为得柴氏业乎?”僧不能答,遂归柴氏应后者。至大二年正月,上武宗尊号,及册皇后,凡典礼仪注,约悉总之如制。仁宗以诸事循轨,大喜,面赐犀带,力辞;又

18、赐江南所取书籍,亦辞。一日,仁宗西园观角抵戏,有旨取缯帛赐之。约入,遥见问曰:“汝何为来?”仁宗遽止之。又欲观俳戏,事已集而约至,即命罢去,其见敬礼如此。延祐二年,命约巡行燕南山东道。约至卫辉,有殴母置狱者,其母泣诉,言老妾惟此一息,死则一门绝矣。约原其情,杖一百而遣之。天历元年,文宗践祚,约入贺,赐宴大明殿,帝劳问甚欢。至顺四年二月己酉卒,年八十二。(节选自元史王约传,有删改)【注】中书:中书省,元代的最高行政机构。俳戏:古代的乐舞谐戏。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丞相桑哥衔参政郭佑,衔:怀恨,B.命约讯之,讯:审理,C.释守者罪,释:宽免,D.约原其情,原:

19、原谅)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原:推究。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柴氏初无子/命张氏子/后既得己子/张出为僧/柴之子又殁/僧乃讼/家产诏约诘之/B柴氏初无子/命张氏子/后既得己子/张出为僧/柴之子又殁僧/乃讼家产/诏约诘之/C柴氏初无子命/张氏子后/既得/己子张出为僧/柴之子又殁僧乃讼家产/诏约诘之/D柴氏初无子/命张氏子后/既得己子/张出为僧/柴之子又殁/僧乃讼家产/诏约诘之/答案:D点拨: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大意,即继子为家财产生的纠纷;其次要搞明白柴氏与张氏的关系;再结合句中的重点词语“命”“既”“殁”,即可得出答案。11下列

2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约恪尽职守,措施方法得当。他在外救济河间饥民时,分发救济物品公平合理,调查灾情得法,使很多人得以保全了性命。B王约敢于直言,主张依法惩恶。成都盐运使王鼎违法,王约建议革职除名;安西王企图叛乱,王约认为不必审问,按律当斩。C王约遵章守制,做事绝不逾轨。无论是上武宗皇帝的尊号,还是册封皇后,凡是有关典礼的仪式,王约都按照典制负责总定。D王约谦抑自持,多次拒受赐赠。仁宗因为王约所办的各种事务都遵循法规制度,很高兴,曾面赐犀带和图书,都被他辞谢了。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按治成都盐运使王鼎不法,罢官除名”意思是王约查办了王鼎

21、的不法之事将其罢官除名,而不是建议查处。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条疏京东利病十事,请发米续赈之,中书用其言,民获以苏。(5分)译文:_ _(2)又欲观俳戏,事已集而约至,即命罢去,其见敬礼如此。(5分)译文:_ _答案:(1)(他)分条上奏章论述了京东地区的十件利弊之事,请求调运粮米继续救济他们,中书省采纳了他的建议,百姓们获得了再生。(关键词:“疏”、“用”、“苏”各1分,大意2分)(2)又有一次仁宗想看俳戏,诸事都已准备就绪而王约来到,立即命令取消娱乐,他被仁宗尊敬和礼遇就到这种程度。(关键词:“集”、“罢去”、“见”各1分,大意2分)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

22、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参考译文:王约,字彦博。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荐举他任从事,不久又被征用为中书省掾,授任礼部主事。二十四年,拜监察御史。当时任丞相的桑哥对参政郭佑在任中丞时(曾经)奏请诛杀右丞卢世荣等人之事怀恨在心,所以诬陷他犯有其他的罪过,王约上奏章为郭佑申明冤屈。他查办了成都盐运使王鼎的不法之事,将其罢官除名。在外救济河间饥民,分发救济物品均匀公平合理,调查灾情得法,使很多人保全了性命。奉诏到京畿东道救济饥民,(他)分条上奏章论述了京东地区的十件利弊之事,请求调运粮米继续救济他们,中书省采纳了他的建议,百姓们获得了再生。不久因浙民告状,行省、南台(意见不同,)相互诉讼,难以定案,命王约

23、负责审理。王约到杭州,只用了二十天就理清了此案。大德十一年,仁宗自怀州(到京师),因安西王与左丞相阴谋叛乱,命令刑部审查惩治他们的罪行。王约说:“按照法令的规定,犯有谋逆之罪的人不必施刑追问口供,可以直接处死。”监察御史上奏说通州仓库中的三万石大米,因漏雨而受潮。王约认为这一定是仓米在长期积存中被湿气蒸潮的结果,经过检验,这些受潮的仓米还能够食用,于是就免除了管库官吏的罪。有一位姓王的京城人,在江南任职时去世,留下一个遗腹子,由他的女儿抚养。这个遗腹子十六岁时,就上告他姐姐隐匿了若干家产,有关部门限令其姐在短期内交出这笔财产。王约看了案牍之后说:“把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养育成人,并且使王氏没有断

24、绝子嗣,他姐姐对他有很多的恩泽。假使其姐果然要吞占家产,难道还会把他抚养到现在吗!”改变了以前的判决而申斥了这个诬告其姐的人。有一位姓柴的人起初因没有子嗣,过继张姓的孩子为自己的子嗣,后来姓柴的人生了儿子,姓张的养子就出家为僧了,但柴氏的亲子又夭折了,那个出家为僧的养子就上诉要求继承柴氏的家产,皇帝下诏令王约审理此案。王约责问说:“你已出家为僧人,就应该继承你师父的衣钵,又为何来要求继承柴氏的产业呢?”那个僧人无话可答,于是将柴氏家产判归柴氏族中应该继承的人。至大二年正月,上武宗皇帝的尊号,以及册封皇后,凡是有关典礼的仪式,都是由王约按照典制负责总定。仁宗因为他所办的各种事务都能遵循法规,非常

25、高兴,曾当面赐给王约犀带,他坚决辞谢;又赐给他从江南所搜集来的图书,他也拒绝。一天,仁宗在西园观看角抵戏,有旨取缯帛等物赏赐给演戏的人。王约入园,远远看见去取赏赐的人,便问道:“你来做什么?”于是仁宗立刻取消了赏赐。又有一次仁宗想看俳戏,诸事都已准备就绪而王约来到,立即命令取消娱乐,他被仁宗尊敬和礼遇就到这种程度。延祐二年,命令王约巡行燕南山东道。王约到达卫辉,有一个人因殴打自己的母亲而被逮捕拘押,他的母亲流着眼泪来为他讲情,诉说老妾只有这一个儿子,若被处死则一门绝嗣。王约根据她的爱子之情,打了他一百杖就释放了他。天历元年,文宗登帝位,王约入宫朝贺,皇帝在大明殿赐宴,非常高兴地慰劳问候他。至顺

26、四年二月己酉去世,终年八十二岁。(2014唐山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郑制宜,字纳怀,性聪敏,庄重有器局。至元十四年,袭父职太原、平阳万户,仍戍鄂州。时鄂阙守,俾摄府事。十九年,朝廷将征日本,造楼船何家洲。洲地狭,众欲徙旁居民,制宜不从,改授宽地,居民德之。城中屡灾,或言于制宜曰:“恐奸人乘间为变,宜捕其疑似者,痛治之。”制宜曰:“吾但严守备而已,奈何滥及无辜!”不笞一人,灾亦遂息。有盗伏近郊,晨暮剽劫,流言将入城。俄有数男子自城外至,顾盼异常,制宜命吏缚入狱,问之无验,行省疑其非,将释之,不从。明日,再出城东,遇一人,乘白马,貌服殊异,制宜叱下,讯之,乃与前数男

27、子同为盗者,遂正其罪,一郡帖然。二十四年,扈驾东征乃颜,请赴敌自效。帝顾左右曰:“而父殁王事,惟有一子,毋使在行阵。”制宜请愈力,乃命从月儿吕那颜别为一军。明年,车驾幸上都。旧制:枢府官从行,岁留一员司本院事,汉人不得与。至是,以属制宜。制宜逊辞,帝曰:“汝岂汉人比耶!”竟留之。二十八年,迁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陛辞,帝曰:“汝父死王事,赏未汝及。近者,要束木伏诛,已籍没其财产人畜,汝可择其佳者取之。”制宜对曰:“彼以赃败,臣复取之,宁无污乎!”帝贤其所守,赐白金五千两。未几,征拜内台侍御史。安西旧有牧地,圉人恃势,冒夺民田十万余顷,讼于有司,积年不能理。制宜奉诏而往,按图籍以正之,讼由是息。三十年,除湖广行枢密副使。茶乡谭计龙者,聚恶少年,匿兵器为奸,既捕获,其家纳赂以缓狱事,制宜悉以劳军,斩计龙于市,自是湖以南无复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