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9 ,大小:73.06KB ,
资源ID:96109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109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考研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考研必备.docx

1、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考研必备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 阅读书目: 1、美乔纳森特纳 著,邱泽奇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6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2、澳马尔科姆沃特斯 著,扬善华译,现代社会学理论(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3、美乔治瑞泽尔 著,谢立中等译,后现代社会理论,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1版。4、刘少杰 著,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5、扬善华 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6、宋林飞 著,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7、侯钧生 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

2、,2001年3月第一版。8、贾春增 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二版。 第一讲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构架和基本范式 一、社会学理论的特征 1、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个一般性水平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2、社会学理论:不存在共享定义,正如社会学的界定一样。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讨论的就是人类的行为、互动和组织。 马尔科姆沃特斯:由一些观念或陈述组成的一套图式或体系,作为对一组社会事实或现象给出的一种说明或说法。 乔治瑞泽尔:是一组处理重要的社会论题、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经受过或者

3、许诺要经受时间检验的观念的集合。 3、社会学理论的特征 必须是抽象的,即必须与自己所探讨的社会实践相分离。理论通常可以发展一些仅通行于社会学界的深奥术语而实现抽象。 必须是主题化的。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专门主题。 必须保持逻辑上的一致。理论的各个命题之间必须没有矛盾,而且,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能够相互演绎得出。 必须是说明性的。理论必须构成有关社会现象的一项命题或论点,能够说明这些社会现象的形式、实质或者存在状态。 必须是一般性的。理论在原则上必须用于解释所要说明的现象的任何一种具体表现,并且能对其做出解释。 必须是独立的。理论绝不能化约为参与者自己就其行为提供的说明。 必须在实质上是有效的。理论必

4、须符合社会世界的参与者、社会学家及其他社会科学家对社会世界所掌握的知识,至少也必须存在能够将理论和别的知识体系勾联起来的“转译规则” 二、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途径 社会学理论的建构一般有以下途径: 1、提出或推进一套政治的或实践的研究规则。社会学家经常寻求展现社会真实的或真正的本质,以敞明改变它的各种可能。 2、采取反对通行理论的态度。理论家致力于批判现存理论并且提供替代选择。 3、对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智慧进行综合。通过对主要作品的阅读和解释,发现这些理论作品的共同特征与会同趋向。 4、吸纳具体研究的结论。 5、只追求基本的形式特征。这方面的理论家寻求的是发现一种简单的、高度形式化的一组公理性(自明

5、性)原则,能够用来说明所有的社会生活。如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六大基本命题等。 6、寻求对重大事件的理解。社会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兴起的产物。每当有社会变迁的重大事件发生时,知识分子总是力图建构理论来加以阐释。 三、社会学理论的构架和基本范式 社会学的发展历史,是一部理论流派蜂拥迭出的历史。为了更好地把握各种假设不同、观点各异的社会学理论,长期以来人们就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划分这些相互对立的观点和理论,纵观以往出版的各类有关社会学理论或历史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划分社会学理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学派归纳”方法。这是较早在社会学领域内流行的一种分类方法,它的

6、分类依据是社会学家在阐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这一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时所持观点的相似性。 2、“理想类型”(ideal type)方法。这种划分方法直接受惠于韦伯(Weber, Max)及其“理想类型”的概念。由于这种类型只是“理想的”,说明它只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一种理想状态,因此这种分类方法只是为了方便地把握不同的理论及其区别而作的一种理论抽象。社会学家的自我形象牧师 先知 默顿,霍曼斯,布劳,科塞,达伦多夫,帕森斯埃兹尼戈夫曼,布鲁默,加芬克尔米尔斯,贝尔 自然主义 理论的性质 人文主义 3、理论范式的方法。 托马斯库恩(Kuhn, Thomas S.):“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

7、、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范式的发展过程可以表示为:范式 常规科学 依法解题 异例出现 范式危机 科学革命 范式。 乔治瑞泽尔(Ritzer, G.)认为可以在三种意义上使用“范式”概念。(1)用来区分科学家共同体或干脆用来区分不同学科,如物理学和化学,或社会学与心理学,显然它们属于彼此不同的范式;(2)某一学科领域中的不同发展阶段,如18世纪的物理学和20世纪初期的物理学,经典、现代和后现代三个时期的社会学;(3)同一时期、同一领域内的亚科学家共同体,如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同一时期就有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不同范式,在社会学或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由此,瑞泽尔认为:范式是存在于某一科学论域内

8、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意向,是一科学领域内获得广泛共识的单位,可以用其来区分不同的科学家共同体或亚共同体。它能够将存在于一科学中的不同范例、理论、方法和工具加以归纳、定义并相互联系起来。 基于上述认识,可以说社会学是一门多重范式的科学,这一点,也得到了大多数社会学家的认同。 1975年,瑞泽尔出版了社会学:一门多重范式的科学一书,明确将社会学中各种流行的理论划分为三种基本的不同范式: (1)社会事实范式。(2)社会释义范式。(3)社会行动范式。 1998年,澳大利亚社会学家马尔科姆沃特斯(Waters, Malcolm)在现代社会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分析框架。他以“主观的客观的”和

9、“个体论的整体论的”两组理想类型,划分出了建构主义、功利主义、功能主义和批判结构主义四种社会学理论范式。他试图在这样一种分类构架下,论述社会学理论自经典时期始,经由现代时期到当代的全部发展。 各构成性要素的性质 主观的 客观的个体论的 建构主义 功利主义 说明的角度 整体论的 功能主义 批判结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主观的/个体论的),它寻求的是理解个人的和主体间的意义和动机。人被看作是有资格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行动者,他们积极主动地创造或建构着社会世界。(1)建构主义在古典时期的代表是两位德国理论家:齐美尔和韦伯。(2)建构主义在现代时期的代表是符号互动论、现象学社会

10、学和常人方法学(3)建构主义在当代或后现代时期的代表是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的结构化理论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客观的/个体论的),它寻求依据对个人利益及其手段的明确计算来解释人的行动。 (1)功利主义社会学思想来源于古典经济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马歇尔,他提出了理性主义社会学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效用 (utility),用它来说明一个行动者可能追求的各种社会对象的相对价值,又据此提出了经济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 效用递减定律。马歇尔的思想被同时代的意大利政治经济学家帕累托所吸收,帕累托 第一次阐述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个人满足的追求能否发出集体性的安排?并由此奠定他自己作为一个真正的

11、社会学家的地位。 (2)功利主义社会学在现代时期的发展形式是交换理论(exchange theory)。交换理论大师霍曼斯认为:从寻求实现各自目标的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当中,可以形成稳定的、制度化的关系;个体在与其他行动者相隔绝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实现需求的满足的。(3)功利主义社会学在当代的表现形式是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heory)和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二者探讨的是这样一个共同问题:如何才能说服理性的个人去投身可能需要他们个人支付代价的集体事业。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整体论的/主观的),考察各种社会安排在多大程

12、度上能够满足由一个至高共享的规范体系所限定的各项功能要求。人被看作是宗教和文化的遵奉者,没有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支持,他们就不能生存下来。 (1)功能主义起源于19世纪英国 社会学家斯宾塞。但功能主义的最重要的奠基人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他非常强调社会的整体性质,强调社会整体层次的需要必须通过其内部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来满足,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共有的规范(他称之为集体良知)模式来维持的。 2)功能主义在20世纪中叶的显著发展是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functionalism)。帕森斯认为,如果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想继续存在下去,它就需要一定类型的结构发挥功能性的作用,结构变迁的方

13、向是由文化内涵即社会的共同规范体系所决定的。 (3)功能主义在当代的表现是亚历山大为代表的新功能主义(neofunctionlism)。亚历山大在总结传统功能主义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主义新的内容取向,即冲突取向、互动取向、批判取向和变迁取向等。批判结构主义(critical structuralism)(整体论的/客观的),追溯潜在物质结构的长期发展过程,以及这些结构对个人、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人被看作是他们在社会经济和历史方面的定位(location)任意摆布、操纵和扭曲,使他们真实的自我发生畸变。 (1)批判结构主义古典时期的代表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中,可

14、以发现两条彼此相关的社会学思想脉络:第一条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作为其基础的物质关系结构的历史;第二条是,人类就其本性而言,是富于表现力和创造性的,但是这一真实的本性却被物质生活历史重压扼杀了。物质生活历史既重新塑造了普遍的观念,又重新塑造了个人的意识。(2)批判结构主义在现代时期的代表是法国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前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条脉络,认为个体行动者可看着是由历史之线操纵的木偶,没有自主性和自由意志;后者考察的重点在于意识形态的建构方式、意识形态支配意识的方式,以及抵抗意识形态的方式。 3)批判结构主义在当代的表现形式是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和沟

15、通论(新马克思主义)。前者的代表有福柯(Michel Foucault)、德里达(Jacque Derrida)等人,后者的主要代表是德国社会哲学家哈贝马斯(Habermas,J.)。 社会学理论范式及其发展(表无) 行动(agency):是一种主体性的行动,包括主体赋予其行动的意义及其行动的原因或者动机。(agent 与agency , 非actor 与action ) 理性(rationlity):指理性的行动,即行动总是具体明确地旨在实现一个知觉意识的目标。 结构(structure):指在直接感受到的经验之下潜藏的各种社会安排所体现出来的模式。 系统(system):指集体性的社会安排

16、,表现为整合成整体的形式。 第二讲 现象学社会学 一、现象学社会学的知识背景 舒茨从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出发,借用E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概念与方法深入地研究现象所具有的意义,精辟地论述了一门有关主观意义的科学社会学在方法论上是如何可能的,从而成为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代表。 1、韦伯的影响 舒茨的整个理论是在继承和批判韦伯有关社会学的方法的论述基础上进行建构的。在继承韦伯的解释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舒茨从几个方面对韦伯的解释社会学进行了批判。 (1)韦伯在界定“社会行动”概念时,只强调了行动者与他人的关系,但并没有充分考虑这种关系对社会行动的意义问题所产生的复杂影响。(2)韦伯在考

17、虑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时,只是把他们看作从不同角度出发理解的意义,而没有意识到二者之间的真正区别。(3)应该扬弃韦伯对“观察式理解”和“动机性理解”的区分,代之以“直接经验世界”与“遥远世界”的区别。(4)韦伯关于行动的动机的论述含糊不清。他把动机区分为两种:意图动机与原因动机。(5) 舒茨认为,必须从社会影响的角度,而不仅从“以他人为取向”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行动,因为前者才是社会行动的样板。 2、胡塞尔的影响 没有胡塞尔的现象学,当然就不会有什么现象学社会学。 (1)胡塞尔对社会世界的一般取向成为舒茨思考的出发点。(2)胡塞尔对意识的本质的看法也为舒茨所借鉴。 (3)舒茨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也是

18、批评性地继承的。 二、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思想 1、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 (1)赋予行动以意义 行动与行事的区别 意义构造 手头的库存知识 (2)主体间性的理解 含义:行动者通过一种“彼此交换视野”(reciprocity of perspectives)的能动过程而达到的彼此主观状态的理解。 两种情况:没有沟通意图的理解与具有沟通意图的理解。 对意义的把握:介于纯粹的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之间。 两种世界:直接经验的世界(理解主观意义)与匿名的世界(理解客观意义)。 (3)社会世界的结构 直接经验的世界 间接经验的世界 2、生活世界的结构 (1)生活世界 含义 生活世界的交往:主体间性 生活世界的本

19、质:同感现实 人的基本特点:自然态度 (2)社会现实问题 生活世界的多重现实性日常生活现实感的产生日常生活超验感的产生现实感和超验感的关系 (3)生活世界的知识问题 手头的库存知识 普通人库存知识的形成 普通人库存知识的特点 库存知识的四个基本意涵 库存知识发挥作用的形式 A、类型化 B、关联性 (4)科学知识的构造 科学世界是一个“准现实” 社会科学知识的构造是二阶构造 生活世界的科学构造必须遵循的四项基本假定 A、关联性假定 B、适当性假定 C、逻辑一贯性假定 D、相容性假定 小结:舒茨认为,社会学可以只把我们关于社会世界的直接经验作为其经验对象,这种直接经验是通过感觉材料获得的,而感觉材

20、料就是一系列的现象。现象学社会学因此而得名。这种把日常生活活动的“生活世界”的主观意义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领域的努力,代表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路向。舒茨的理论观点与方法论无疑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第三讲 俗民方法学 常人方法学的主张有两个主要倾向:一是社会学应该是对日常生活的研究;二是社会学本身也是一种日常活动。 一、常人方法学的理论渊源 1、现象学与现象学社会学 胡塞尔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关注及其现象学方法深刻地影响了常人方法学。 舒茨将胡塞尔的现象学应用于社会科学,更为直接地为常人方法学提供了研究的主体和理论基础。 2、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 帕森斯认为,社会中存在一种规

21、范秩序;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一致性理解,通过内化过程,使成员得以共享这种规范秩序(normative order );当社会成员按照它规定的规则行事时,就产生了社会中稳定的事实秩序(factual order )。这一“规范内化模式”的核心要点是三个命题:(1)稳定的社会秩序依赖着行动者在行动时遵守规范(norm )或规则(rule );(2)规范或规则是社会独立于个人预先决定的;(3)对于维持一种社会秩序来说,关键在行动者的意识中被内化的道德性规范。 加芬克尔则认为,社会秩序或者更确切地说,社会中存在的较为稳定的行动结构不是社会行动者亦步亦趋地遵循预先确定的规范的产物,而是一个永无止境、正在

22、进行的权宜性成就。(1)一再出现的稳定的社会行动模式是行动者权宜性努力的成果或成就(accomplishment achievement );(2)规则与其说是先于行动,作为行动的蓝图或规定发挥作用,不如说是在行动之后,是使行动成为可说明的、可描述的一种工具;(3)如果说的确存在社会秩序的基础,那也是认知性的而非规范性的。这种基础不是僵硬的“物”(thing ),而是一种过程(-ing )。 3、语言学与语言哲学 维特根斯坦认为,意义的说明在于用法,人们只有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常人方法学对行动意义的分析,尤其是谈话分析。此外,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游戏”中必

23、须一定规则,否则词与句子的意义就没有依循,因而失去意义,但规则不是决定性的。同样,加芬克尔认为规则并非决定性的,它只具有认知意义也就是使行动成为可说明性的。 二、常人方法学的基本思想 1、对日常生活实践的研究 (1)行动的权宜性(contingency) 常人方法学关于日常生活实践活动的第一个发现是行动的权宜性,即行动者的行动并非按照事先规定的规则进行,而是行动者根据局部情况,根据场景条件,依赖自身“永无止境”的努力完成的。 (2)行动的局部性(setting) 指行动是在场景中组织而成的。其有三个特点:首先,任何社会行动都处于一个场景之中,这是行动的空间局部性;其次,在任何特定的场景中,场景

24、本身就是行动的一部分,和行动一样是社会成员通过努力构成的“成果”;第三,局部性行动具有“局部的索引性”。 (3)行动的可说明性(accountability) 实践行动的某些部分可以被参与者或旁观者向他人描述、报道,可以被看到、被谈论,并因此为成员所理解,成为可认识的行动或实践。 (4)行动的索引性(indexity ) 索引性表达在常人方法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其特点有:用于索引性表达的词,不是特指的,需要阐释或联系上下文,其含义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索引性表达都不是很精确的。索引性表达永无止境。 (5)行动的反身性(reflexivity) 反身性或反思性是社会过程最基本的特征。人们在理解、描述

25、社会互动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社会互动的结构,这种现象就叫反身性现象,这种性质就叫反身性。反身性至少有两层含义:其一,当我们解释定义某一情景,我们同时就在创造该情景,使它显得确实、合理和有意义;其二,这样,行动者给予其行为的说明就成为那行为的一部分,它建立和维持着一种那行为是正常的和例行公事的感觉。 2、对传统社会学的批判 首先,传统社会学用科学理性来研究并不具有科学理性特征的、由日常生活态度支配的实践是否可行?实证主义方法论是否将“日常生活态度”的人偷换成了“理性选择”的人? 其次,传统社会学实际的研究也并未遵循“科学理性”的态度和程序,在表面的科学程序之下运用的是和日常实践一样的假设、态度和推理

26、过程。事实上,在思维方式上社会学家与普通人并无差异。 第三,传统社会学反思意识的缺乏 。传统社会学家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理论的潜在基础是与日常生活一样的世俗理性假设,反而认为自己那些陈述是根据科学理性建构起来的,因此优越于日常生活。 3、常人方法学的方法论准则 (1)方法论的反思性要求。 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对社会学本身的反思。其二,要求所有方法必须有助于揭示实践活动的反思性属性,同时要求研究者必须采用非个人的方法论,即遵循“常人方法学无差异”原则。 (2)“方法论的适当性原则”。 常人方法学提倡因地制宜地采取研究方法,使方法和研究对象统一起来,而不是将一个预先设计好的固定模式套用在各种不同的经

27、验环境中,否则就会导致“使现象消失”的后果。 (3)描述性的研究取向。 常人方法学的目标在于社会学描述,即它要求研究者直接观察,并直接参与到环境中去。 4、常人方法学的“破坏性实验” (1)研究目的 加芬克尔广泛引用舒茨对日常生活构成预期的分析,尤其试图表明破坏视角互易性的基本假定的行动将导致某种迷惑、愤怒及各种恢复情景的企图。其目的在于破坏正常秩序,借以观察社会现实如何得以建构的过程,也即正常的社会秩序如何得以维持的过程。 (2)研究条件 首先,情景结构是构造的,以便被研究对象不将其当作一实验、游戏、骗局或玩笑; 其次,对象没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来重新构造现实情景; 再次,对象没有获得帮

28、助以形成新的界定。 (3)四类例示 破坏关联的一致性; 破坏立场的可交换性; 破坏互动关系资格的知识作为普通交流方案的构成预期; 破坏“众所周知”是真实社会世界中行动的正确基础的理解这一构成预期。 下面举一例证: (一天晚上,夫妇俩正在看电视) 丈夫:我有些疲劳。 妻子:你是什么样的疲劳?是身体上的、精神上的,还是有点无聊? 丈夫:我也不太清楚,我想大概是身体疲劳吧。 妻子:你是说筋骨疼呢,还是肌肉酸? 丈夫:我想两者都有吧。不要太真眼钻牛角尖。(又看了一会儿电视) 丈夫:怎么所有的旧电影中都有这种铁床架? 妻子:你是什么意思?你是指所有的旧电影,还是指大部分旧电影,或者是指这一部旧电影呢?

29、丈夫:你是怎么回事,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妻子:我希望你能讲得更清楚一点。 丈夫: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别捣乱了。 5、谈话分析 (1)谈话分析的理论目标及其特征 理论目标:详尽理解谈话互动的基本结构。即通过对谈话本身结构与组织过程的分析揭示“互动得以产生与理解的程序与预期。” 基本目标: 第一,谈话分析是经验对话。谈话分析关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于互动与交往的语言对话; 第二,谈话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谈话分析关注话语之间的关系而非谈话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谈话作为一实践活动。它是成员不断发展的成就; 第四,谈话是自我组织环境的谈话; 第五,自然主义的方法论。谈话分析关注尽量保持与反映谈话过程本身

30、。 (2)从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分析到制度性谈话分析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以来,谈话分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分析转向制度化领域的谈话分析。 制度化谈话分析的代表人物:萨克斯、谢格洛夫、吉弗逊等人。 制度性谈话分析的内容:制度化场景中的谈话分析,如教室、法庭、新闻采访、医生病人之间及其他制度化互动形式中的谈话分析。 举例说明。 制度性谈话分析的特征:包括某些对谈话互动的制度性限制,并不可避免地涉及成员的互动策略与制度性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 研究结论: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制度化环境中,人们的谈话行为都受谈话轮次形式系统的制约,并且轮次形式影响了不同谈话者常规性互动的范围。因此,制度性谈话分析与日常生活谈话分析之间依然有着内在的连贯性。 6、工作研究 (1)工作研究的关注点 将社会工作活动本身当作从社会角度组织起来的现象,将诸如科学研究、数学推理、艺术创造过程等当作从社会角度组织起来的实践活动来研究。 (2)举例说明 (3)研究结论和意义 结论:不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一种实践活动,都以生活世界为其意义基础。 意义:开启了一个新的社会学研究领域,在此之前普通工作(包括科学工作)由什么组成的描述问题从未作为一个描述任务被提到过。 三、常人方法学的影响及其评价 1、来自主流社会学的批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