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275.08KB ,
资源ID:96094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094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001103改.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001103改.docx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001103改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 Projects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草 案)200发布 200实施浙江省XXXX 发布DB33/T XXX-XXXX目 次前 言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污染物与污染负荷 35 总体设计 46 工艺选择 77 污水处理 108 恶臭控制 189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910 施工与验收1911 运行与维护 22 DB

2、33/TXXX-XXXX前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农村生活污水污染,规范浙江省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改善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以国家当前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我省污染控制技术为基础,规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基本设施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其余技术及设施可参照相应技术规范要求。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XXX。本标准由XXX20年月日批准。本标准自 20年月日起实施。本标准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厅解释。DB33 XXX-XXXX浙江省分散型农村生

3、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新建、改建、扩建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的全过程环境管理,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施工和环境保护验收以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本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16554 国家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CJJ124-2008 镇(乡)

4、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HJ574-2010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NY/T 1220.1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1 部分:工艺设计NY/T 1220.2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2 部分:供气设计HJ/T 496 环境工程技术分类与命名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国家计委 计建设1990215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13 号)3 术语、定义和符号3.1 术语与定义3.1.1 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对于不能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农村生活污水,而采用的分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5、是相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站)而言,一般指1500人口以下的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3.1.2 村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3.1.3 预处理 污水进入传统的沉淀、生物等处理之前,根据后续处理流程对水质的要求而设置的预处理设施。对于污水集中处理和污染源内分散污水处理,预处理主要包括格栅、隔油、沉砂等处理设施。3.1.4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一般包括水解酸化池、厌氧生物滤池、净化沼气池等形式。3.1.5 好氧生物处理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的污水处理。在有氧气的条件下利用好氧菌或兼性厌氧

6、菌的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转化、降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好氧活性污泥、兼性和好氧稳定塘等都属于好氧生物处理法。3.1.6 自然处理 利用自然生物作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人工湿地、稳定塘等均属于自然处理。3.1.7 人工湿地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填料层,种植芦苇一类的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的一端通过布水管渠进入,以推流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表面和溶解氧进行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而获得净化。3.1.8 稳定塘 经过人工适当修整,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通过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理和生物作用对污水进行自然处理。3.1

7、.9 黑水黑水通常指人排泄及冲洗粪便产生的高浓度生活污水。3.1.10 灰水家庭厨房污水、洗衣和家庭清洁污水、洗浴污水及黑水经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的上清液统称为灰水。4 污染物及污染负荷4.1 一般规定4.1.1 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水量应根据所纳农户实际产生的废水水量确定,没有实测数据的宜参考浙江省用水定额试行(2004)设计(详见附录A确定),也可参考相似工程或参考当地类似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值确定。4.1.2 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进水水质应根据农户实际的排放废水水质确定,没有实测数据的宜根据相似工程经验。4.2 设计水量4.2.1 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

8、水量应根据农户实际产生的废水水量确定,没有实测数据的宜参考全国及各地水资源公报的用水指标乘以折算系数得到的排水量,或参考各地水务部门提供的用水统计数据乘以折算系数得到的排水量,也可以参考相似工程经验。设计水量应与当地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相适应。4.2.2 本规范设计水量可用日均综合生活污水量来计算,也可参照附录A中参数确定人均排水量,再乘以人口估算村日均综合生活污水量。4.3 设计水质4.3.1 农村生活污水的设计水质宜以实测值为基础分析确定,在无实测资料时,可参考相似工程或参考当地类似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值确定:4.3.2 污水处理设施内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的水温宜为1037。4.3.3 本规范设

9、计水质可按同类型污水水质资料采用,也可参考本规范附录A的参数。5 总体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应符合当地的相关规划。5.1.2 承接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单位应具有环保相关的设计资质。5.1.3 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在参照本标准的同时,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5.1.4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实行源头控制,推行节约用水,雨污分流,各类生活污水应全部收集进行处理。5.1.5 厕所粪污应设计标准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散养粪污宜采用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后的卫生学指标应符合GB7959的有关规定。5.1.6 经无害化处理后还田

10、综合利用的,应有充分的土地用于轮作施肥。5.1.7 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排放口设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不得排入敏感水域或特殊水域。排放水质应满足GB 8978,或参照执行GB 18918,或有关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的,出水水质应满足GB5084的规定。5.1.8 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电气设计应符合GB50052,GB 50054的规定。5.1.9 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应防止二次污染的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噪声及其它污染物的排放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5.2 项目构成5.2.1 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对象主要包括主体处理构筑

11、物与设备、配套工程及运行管理服务设施。5.2.2 排水管渠5.2.2.1 管渠设计应根据村庄规划,充分结合当地条件,统一布置、分期建设。排水管渠断面宜按规划期内的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设计。5.2.2.2 管道的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宜按表5.2-1的规定取值。表5.2-1 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管 别位 置最小管径(mm)最小设计坡度污水管在街坊和厂区内2000.004在街道下3000.003雨水管和合流管3000.003雨水口连接管2000.01注:管道坡度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酌情减小,但应采取防淤、清淤措施。5.3 选址要求5.3.1 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选址要求参照GB50014

12、-2006中第6章的有关规定执行。5.4 总平面布置5.4.1 平面布置应以污水处理系统为主体,其它各项设施按污水处理流程合理安排,确保相关设备发挥功效,保证设施运行稳定,维修方便,经济合理,安全卫生。5.4.2 总体布置应根据厂内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功能和流程要求,结合厂址地形、气候和地质条件,优化运行成本,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5.4.3 各建筑物造型应简洁美观,节省材料,选材适当,并应使建筑物和构筑物群体的效果与周围环境协调。5.4.4 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竖向设计宜充分利用地形,符合排水通畅、降低能耗、平衡土方的要求。5.5 绿化周边宜种矮小灌木,草皮等。6 工

13、艺选择6.1 一般规定6.1.1 原则上应进行雨污分流,雨水应就近排入水体。6.1.2 新建污水收集系统应采用雨污分流制;已建成合流制收集系统的地方,应尽量创造条件进行改造;近期确实无法改造的,宜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中远期仍应逐步改造为分流制。6.2 污水收集系统6.2.1 按照村庄居民生活习惯和自然村落的基本情况,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可分为单户收集系统、分散收集系统和集中收集生活系统。6.2.2单户收集系统单户收集系统一般污水量不大于0.5m/d,服务人口5人以下,服务家庭户数1户。化粪池上清液、厨房、洗衣洗浴间污水收集排至设在房屋内或周边的污水处理设施。单户收集系统参见图6-1。此类收集系统适用

14、于单一住户生活污水收集。6.2.3多户收集系统分散收集系统一般污水量不大于5m/d,服务人口50人以下,服务家庭户数2-10户,污水处理设施布置在村落中;在单户收集系统基础上,将各户的污水用管道或沟渠引入污水处理设施。多户收集系统参见图6-2。此类收集系统适用于分散的农居点或村落。6.2.4 十户以上收集系统该收集系统一般污水量在5m/d150m/d之间,服务人口501500人,服务家庭户数10300户,污水处理设施布置在村落中;在单户收集系统基础上,将各户的污水用管道或沟渠引入污水处理设施。6.3 污水处理工艺模式6.3.1 工艺选择原则6.3.1.1 根据村庄所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人口规模

15、、集聚程度、排水特点及排放去向、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来确定污水工艺路线和处理目标。充分利用农村地形地势、可利用的水塘及闲置地,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积极采取工程或非工程措施加强生活污水的源头削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6.3.1.2 按照适用性、最佳性、符合性和前瞻性原则,兼顾实用性、经济性、可靠性,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工艺,优先选用工程造价低、运行费用少、运行维护简单方便、出水水质稳定达标、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6.3.2 工艺应符合下列条件:1 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性、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

16、较后确定;2 对污水的现状水质特性、污染物构成应进行详细调查或测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预测。3 在水质成分复杂或特殊时,应通过试验确定污水处理工艺;4 应尽可能减少臭气和噪声对人居环境的影响;5 污水站分期建设时,宜考虑工艺的连续性,各阶段宜采用同一种工艺。6.3.3 工艺处理通用模式6.3.3.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一般由预处理单元、一级处理单元、二级处理单元、三个单元构成。1 预处理单元:包括化粪池、格栅井、隔油池、沉淀池等。2 一、二级处理单元:包括厌氧池、沼气池、好氧曝气池、自然处理(人工湿地、稳定塘)等。6.3.4 推荐处理模式6.3.4.1 处理模式1:厌氧生物处理+自然处理1 适用

17、条件:经济条件一般,空闲地较宽裕,拥有自然池塘或闲置沟渠,周边无特殊环境敏感点的村庄,如选择人工湿地,需要一定的空闲土地。处理规模一般小于800吨。2 工艺流程:6.3.4.2 处理模式2:沼气池+厌氧生物处理+人工湿地1 适用条件:适用于有畜禽散养(存栏量不大于2头猪)的农户,房屋间距较大、四周较空旷、沼气回用、周边有农田可以消纳全部的沼液和沼渣。宜做单户、联户(处理规模一般小于10m3)使用。2 工艺流程:6.3.4.3 处理模式3: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自然处理1 适用条件:适用于居住集聚程度较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对氮磷去除要求较高的村庄,处理规模不宜小于10吨/天。2 工艺流程

18、:7 污水处理7.1 一般规定7.1.1 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宜根据农村的功能、人口、地形地貌和地址等特点,合理划分排水区域,可采用单户、联户、单村、联村的排水范围。7.1.2 农村污水处理宜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水体环境容量,因地制宜地选择简单、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7.1.3 污水处理设施位置的选择,应符合新农村总体规划和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规划等规划相关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有关规定。7.1.4 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应按项目总规模,可作出分期建设的安排,综合考虑现状水量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合理确定近期规模。7.1.5 农村污水处理程度和方法应根据现行的国家和地

19、方有关排放标准、污染物性质、排入地表水域的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确定,排放标准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标准分级进行确定。7.1.6 缺水地区的农村、纳入水体为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或处于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特殊功能区内,污水处理宜从严处理,处理后宜进行回用。7.1.7 污水处理设施除验收要求的化验项目之外,因地制宜地选择其他化验项目。7.1.8 污水处理设施的供电可按三级负荷等级设计。7.1.9 黑水不得直排,必须经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化粪池尾水、沼液、沼渣可供农田利用。7.1.10 污水处理设施进水应设进水井(可与格栅井合建),各处理单元设取样口,总出水设标准排放口

20、,其中单户及多户(少于10户)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可建出水排放井。7.2 预处理7.2.1 一般规定7.2.1.1 生活污水处理前应强化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化粪池、格栅、隔油池、集水池等。7.2.1.2 有家禽粪污混合处理时,家禽粪污应先清除粪中家禽的羽毛。7.2.1.3 处理规模较小时(小于5吨/d),隔油池、格栅井、集水井等预处理设施宜组合设计。7.2.2 化粪池7.2.2.1 化粪池设计参照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7.2.2.2 化粪池的技术要求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2S701砖砌化粪池、03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有关规定执行。7.2.3 隔油池7.2.3.1 处

21、理农家乐废水时应强化隔油池设置;其他废水处理可设计化粪池具有一定的隔油功能,或将隔油池与其他预处理池组合设计。7.2.3.2 池底部应保持有0.010.02的底坡,贮泥斗深度一般为0.5m,底宽不小于0.4m,侧面倾角不应小于4560。7.2.3.3 一般隔油池水面的油层厚度不应大于0.25m。7.2.3.5 隔油池的进水端一般采用穿孔墙进水,在出水端采用溢流堰。7.2.3.6 隔油池设计参照标准图(S217-8-6)。7.2.4 格栅7.2.4.1 当污水量较大时,废水进入集水井之前应设置格栅,可与集水井或隔油池合建。7.2.4.2 格栅根据处理规模选择,一般选用人工清除格栅,水量较大时采用

22、机械格栅。7.2.4.3 格栅的技术要求按GB50014的有关规定执行。7.2.5 沉砂池7.2.5.1 处理有一定规模废水或有一定数量散养家禽的住户废水集中处理时应强化沉砂池设置;其他情况废水处理可使设置的集水井具有一定的沉砂功能。7.2.5.2 沉砂池的设计参照CJJ64第3.3条的有关规定。7.2.6 集水池7.2.6.1 集水池前宜设置拦截漂浮物的设施,格栅井宜与集水池合建。7.2.6.2 集水池设计参照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7.3 模式一:厌氧生物处理+自然处理7.3.1 一般规定7.3.1.1 进入模式一处理前应进行预处理,预处理要求参照本规范7.2中相关要求。7

23、.3.1.2 采用本规范外的自然处理单元,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7.3.1.3 根据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和适宜的场地条件,在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选用适宜的自然处理工艺。7.3.1.4 宜采用的自然处理工艺有人工湿地和稳定塘技术。7.3.2 厌氧生物处理7.3.2.1 厌氧反应池的类型和设计应根据污水种类和工艺路线确定。7.3.2.2 厌氧反应池容积宜根据水力停留时间(HRT)确定,计算见公式(1): (7.3.1-1)式中:V 厌氧反应池的有效容积,m3;Q 设计流量,m3/d;HRT水力停留时间,d。一般不低于2d。7.3.2.3 厌氧反应池应保持一定的密封性,以保持

24、处理温度保持相对稳定。当温度条件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可通过池外保温措施改善厌氧池处理温度。7.3.2.4 厌氧反应池的防火设计应符合GBJ16中的有关规定。7.3.2.5 厌氧反应池应达到水密性与气密性的要求,应采用不透气、不透水的材料建造,内壁及管路应进行防腐;池内各池之间应设通气孔,以平衡各池压力,防止沼气局部积聚。7.3.2.6 厌氧反应池应设有取样口、测温点。7.3.2.7 厌氧反应池应设有检修孔、排泥管等。7.3.2.8 厌氧反应池布水:应选用合理的布水方式,以保证液体均匀上升或下降,避免短路、勾流。宜采用多孔管布水系统。7.3.2.9 厌氧反应池填料选择:填料应质坚、耐腐蚀、高强度

25、、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适合就地取材,一般宜采用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无机滤料。用作填料的塑料制品应抗老化,比表面积大,一般为100200 m2/m3;孔隙率高,一般80%90%。低负荷厌氧反应池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滤池下层填料粒径宜为60100mm,厚0.2m;上层填料粒径为3050mm,厚1.31.8m;处理生活污水时,正常气温下,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算,宜为13 m3/(m2d),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以填料体积计,宜为0.150.3kg BOD5/(m3d)7.3.2.10 污泥宜定期清掏,可采用定期人工清掏,也可采用设置排泥管排泥。7.3.2.11 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必

26、须安全排放,不得直接向环境排放,设置标识,禁止明火。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收集利用沼气。7.3.3 自然处理7.3.3.1 人工湿地1 当有可供利用的土地和适用的场地条件时,经环境影响评价和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2 应优化湿地结构设计,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和工艺要求选择适宜的湿地类型,宜选择潜流式人工湿地。3 一般采用垂直流湿地床多级串/并联。地形有利于垂直流湿地床与水平流湿地床组合的,也可采用垂直流湿地床与水平流湿地床组合形式。4 污水经人工湿地前应预处理。5 人工湿地宜由进水管、出水管、透气管、砂砾或岩石填料构成的过滤层、底部不透水层和具有一定净化功能的水生植物组成。透气管宜埋

27、入填料中,其管口应高出填料300mm。6 人工湿地有效面积一般根据水力负荷计算。 (7.5.3-1)式中:As人工湿地表面积(m2); Q 污水的设计流量(m2/d); 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mm/d),取值0.1。7 人工湿地的表面负荷812g BOD/ m2d,经济较发达地区略高;水力停留时间47d;湿地床层深度0.81.0m;水力坡度0.010.02,坡向出水一端;湿地床层自下而上各层填料分布:夯实粘土、防水土工膜、土壤、不同粒径和功能的砾石级配区、表层种植土。8 根据土地面积和处理水质要求确定人工湿地形式,农村一般地区选用地下潜流式人工湿地。9 湿地水深应根据污水处理要求、植物生长要求和

28、管理要求具体调节。表流湿地水深一般为520cm,冬季可适当提高湿地灌水深度;地下流湿地的床深需由所选用的植物种类来确定。10 人工湿地单元长宽比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布水均匀,一般要求单池长宽比小于2:1。11 人工湿地系统必须考虑防渗,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或防止污染地下水反渗湿地,宜采用土工膜防渗材料或砼结构底板进行防渗处理。12 地表坡度:原则上要求地表流湿地地面坡度与水流的水力坡度一致,地下流湿地的床底坡度与水力坡度一致。13 湿地一般宜采用线性布水和集水,使进水均匀进入湿地,并均匀出水。布水集水系统可采用明渠、管道等。14 湿地出水设置出水井,内贴瓷砖,以便观测出水及取样;如湿地采用多级串、

29、并联形式,则进水采用阀门控制,各级湿地进水设置阀门井,出水设单独出水井和总出水口,各级出水汇流后经总出水口统一排放。15 过滤层宜按一定级配布置基质填料。当采用竖流式时,自上而下填料级配宜为28mm、1230mm和30100mm;填料高度宜为0.150.30m、0.350.50m和0.250.30m。16 基质的种类和大小丰富多样,如沸石、石灰石、砾石、高炉渣、煤灰渣、草炭、陶瓷滤料等。一般采用中等粒度的沙砾。17 污水在填料表层3cm以下流动,防止蚊蝇孳生,水面以上称之为保护层,保护层材质可用石屑、煤屑、砂或覆土等。18 人工湿地植物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总体要求要耐水、根系发达、多年生、耐寒、吸收氮、磷量大,兼顾观赏性、经济型。不同类型的湿地要根据其各自的池处理效率,对种植的植物种类进行合理搭配。19 目前常用的湿地植物有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风车草、水竹、水葱、大米草、蕨草、灯芯草、水竹芋、再力花、芦竹、鸢尾、千屈菜、纸莎草等。栽种方法视植物而定,一般每平方米810穴,每穴栽23株。亦可用行距10cm、簇距15cm控制。20 冬季保温措施可采用覆盖秸秆、芦苇等植物。21 湿地种植的植物衰败后应及时收割。7.3.3.2 稳定塘1 当有可利用的池塘、沟谷等闲置土地或沿海滩涂等条件时,经环境影响评价和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稳定塘处理工艺。塘址为池塘、沟谷时,应有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