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78.23KB ,
资源ID:96051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051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庆市北部新区滨江地带城市设计说明书.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庆市北部新区滨江地带城市设计说明书.docx

1、重庆市北部新区滨江地带城市设计说明书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北部新区段城市设计说明书目录项目认知篇 21 项目背景 22 北部新区简介 23 现状分析 23.1 区位分析 23.2 土地利用现状 23.3 综合交通现状 23.4 景观生态现状 33.5 文物古迹 33.6 河流现状及防洪 33.7 地质灾害现状 34 用地综合评价 34.1 禁止建设区 34.2 控制建设区 34.3 适宜建设区 35 原规划解析 35.1 分区规划解读 35.2 控制性详细规划解读 35.3 2005年城市设计解读 45.4 本次城市设计改进要点 4规划理念篇 51 项目定位 51.1 定位依据 51.2 综

2、合定位 52 设计理念回归“诗意的栖居” 52.1 一种生态的理念 52.2 一种劳绩的态度 62.3 一种生活的境界 63 规划目标:打造绿色宜居、生机繁荣的诗境之城 63.1 目标一: 走向绿色生态-生态 63.2 目标二: 走向生机繁荣-活力 63.3 目标三: 走向滨水生活-宜居 64 相关城市设计理论 64.1 滨江地区城市设计的联系与连锁理论 64.2 城市触媒理论 64.3 TOD模式 64.4 景观生态学理论 64.5 其他理论 65 城市设计要素 7总体城市设计篇 71 用地功能布局 71.1 三区 71.2 三廊 71.3 二心 71.4 一带 82 发展规模预测 83 建

3、筑容量研究 83.1 开发强度 83.2 建筑高度 84 城市风貌特色 84.1 山水宜居区 84.2 都市风貌区 84.3 休闲娱乐区 94.4 生态保育区 95 生态景观格局 95.1 景观结构 95.2 景观规划 96 规划区交通组织与道路空间设计 106.1 便捷顺畅的道路交通系统 106.2 “零距离”换乘:交通换乘枢纽 106.3 TOD模式的公共交通系统 106.4 交通系统详细设计 116.5 绿色步行系统 117 区域产业带动和内部产业激发 117.1 区域产业带动 117.2 内部产业激发触媒点设计 118 滨江路及岸线设计 128.1 优化区域内路网结构,使滨江路成为真正

4、的生活及休闲景观道 128.2 整体考虑滨江岸线的开发,因地制宜布置各类活动设施 128.3 打造多级亲水空间,满足人们亲水性需求 129 文化文脉历史地域特色 1210 建设项目安排 12详细城市设计篇 131 大竹林区级副中心设计 131.1 大竹林区级副中心功能定位 131.2 大竹林区级副中心发展规模预测 131.3 大竹林区级副中心用地功能结构 131.4 大竹林区级副中心公共空间 131.5 大竹林区级副中心建筑形态 141.6 大竹林区级副中心街道空间 142 礼嘉片区柳吊溪段设计 142.1 功能定位 142.2 礼嘉片区柳吊溪段用地功能结构 142.3 礼嘉片区柳吊溪段公共空

5、间 142.4 礼嘉片区柳吊溪段建筑形态 142.5 礼嘉片区柳吊溪段街道空间 153 环境设施 15开发实施篇 151 建设时序 152 经济测算 152.1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152.2 成本测算 152.3 收益测算 172.4 成本收益平衡分析 17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北部新区段城市设计说明书项目认知篇1 项目背景重庆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世界著名的山城,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是西部地区辐射范围最大、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处于首位的城市。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314”讲话确立重庆的城市定位是:把重庆建设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

6、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了落实总书记的这一定位,重庆市委市政府志在将重庆市打造成国际一流城市,提出了重庆市建设宜居城市、畅通城市、森林城市、平安城市、健康城市五大发展目标,将重庆市的发展推上了大幅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历史转折点。重庆主城两江(长江、嘉陵江)滨水地区是重庆市生态、景观、经济和文化的最佳区位,是重庆市创建国际一流城市的重点建设区域,也是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助推力量。两江四岸国际方案征集地区共包括8个标段,岸线长度约30公里,覆盖范围约22平方公里。北部新区段为其中的8号标段,总体城市设计范围19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城市设计范围约为6平方公里,生

7、态环境良好,多为未开发用地,是两江四岸极具生态开发潜质、打造生态宜居亮点的重点标段。2 北部新区简介北部新区设立于2000年12月18日,2001年4月25日正式挂牌,管辖范围包括渝北区的人和、天宫殿、大竹林、鸳鸯、翠云街道及礼嘉镇,面积129.93平方公里。北部新区是重庆经济最活跃、发展最具潜力、政策最优惠、环境最宜居、交通最便利的开发区。在未来5年内,北部新区将新建黄茅坪、平场、大云和花朝4个工业园区;完善提升翠云、沙堡2个工业园区;提升打造人和生态科技商务区、礼嘉中心服务区、火车站交通商贸中心和金山国际物流中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拥有国家

8、级“重庆软件园”、“重庆生物产业基地”、“留学生创业园”智力支撑及金融服务。到2012年将建成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都市发达经济圈的核心增长级和都市风貌展示区。北部新区除了具有一般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功能外,还是一个多功能、复合型的城市发展区。十年前的经开区和高新区代表了九十年代重庆现代都市的形象。十年后的今天,北部新区由生态科技商务区(EBD)沿金开大道展开的城市景观带,已展现出了重庆未来国际大都市的形象。3 现状分析3.1 区位分析本次城市设计的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北部新区段位于主城区一城五片的北部片区,北部新区大竹林礼嘉组团境内,范围南至大竹林,北至太阳坝,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北面和

9、西面隔嘉陵江与北碚和沙坪坝相望。该区段具有便捷易达的潜在区位优势、上风上水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稀缺山水景观资源,是主城两江四岸滨水地区最有生态开发潜质的区域,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区的示范区,也是实现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五大城市发展目标的核心助推力量。3.2 土地利用现状现状土地类型主要为未开发用地,以农业用地为主,规划区内散落农村居民点。现状建成区主要以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建筑主要分类为四种类型:工业厂房建筑、旧居住建筑(低层居住建筑、多层居住建筑)、新建小区建筑、废弃尚未拆除的建筑。现状工业厂房年久陈旧,建筑质量较差。现状民房主要多为3层以下的低层建筑,建筑质量相对较差。大竹林地区

10、已建成和正在开发“江与城”等高档住区项目。新建小区建筑质量相对较好。在本次城市设计中,对新建小区加以保留,工业厂房和低层民房进行搬迁拆除。3.3 综合交通现状区域内现有铁路,码头,高速公路,拟建轻轨线,已建成及正在修建的城市道路,步行道路等多种类型的水陆综合交通方式。(1)铁路:区域内现有建成铁路干线渝怀铁路,干线穿越区域的南部。且有在建铁路襄渝线复线。(2)码头:岸线范围内共分布客运码头6个,年通过能力60万人次,2007年完成客运吞吐量35.9万人次。岸线范围内共分布300吨级货运码头3个,年通过能力50万吨,2007年完成货运吞吐量20万吨。(3)高速公路:渝合高速自东南至西北方向穿越区

11、域中北部,其中马鞍石大桥南引道至白马立交段位于规划区域内。(4)轻轨:拟建轻轨6号线南北向穿越规划片区,并且在片区内拟设置4个站点。(5)城市道路:已建成“金”系列干道5条和非“金”系列干道8条,城市支路7条,在建城市道路5条,已建道路和在建道路初步构成横纵相连的交通网路骨架系统。但现状道路网路规模较小,道路密度较低。已建成的道路集中在规划区的北部和南部,而中部缺乏道路连接。(6)步行系统:区域内现状为城市建成区与大部分乡郊地区并存,步行系统包括城市步行道、步行过街设施、乡村步道系统等。区域内乡村地区多为自然步行道,乡村步行系统并不完善。3.4 景观生态现状现状总体生态环境较好。礼嘉地区地势起

12、伏,沿江有连绵的断崖、陡坡,台地特征明显;大竹林地区地势起伏相对较小,为浅丘地形。用地大部分是长年经济林形成的次原生植被和居民农田景观,区域内山峦起伏、绿水环绕,成片的苗圃、竹林、果林等,有各种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共栖。沿江水陆交错带湿地多与溪谷地带结合,芦苇丛生,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物种丰富,有成群水鸟栖息觅食,该地段湿地系统为鱼类,两栖类及鸟类等不同种群生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场所。水陆交错带湿地可以称之为城市之肾,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和河流水源的涵养十分重要,其保护和修复直接影响到重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柳吊溪生态保育区现状景观良好,溪谷地带丛林郁郁葱葱,有良好的地表植被覆盖,有成片的竹林和各种乔木

13、林地,系多年经济林长成。水质良好,少人工雕琢痕迹,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生态景观;区内有野鸡,斑鸠,喜鹊等数种鸟类栖息,有狸猫,野兔等多种小型哺乳动物生存,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内现有杠堡村等居民点,以农业为主,民风淳朴,和自然共同构成了和谐的田园居住环境。3.5 文物古迹区段内大竹林片区现存历史保护遗迹天官坟,又名蹇义墓。天官坟神道碑的主人是古代官位最高的重庆人、明代重臣蹇义,民间俗称“蹇天官”。蹇义是朱元璋时期的进士,以语言诚实著称,朱元璋曾御书“义”字颁赐。蹇义历事五朝六帝,曾辅佐皇太子监国,并参与永乐大典的编撰、郑和下西洋等重大政治、文化活动,在朝廷中地位特殊,因而被明宣宗赐予免死金牌,

14、准本人免二死,子孙免一死,同时赐府第于故里(今重庆主城)。今重庆天官府、蹇家桥、蹇家巷等街名,均因蹇义而得。3.6 河流现状及防洪利用各水文站的100年一遇洪水标高,结合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洪水淹没区分析,得到在北部新区段100年一遇洪水淹没区面积为2.46平方公里,退后50m进行缓冲分析后在北部新区段淹没面积为4.3平方公里三峡库区蓄水后消落带高程在145-176米,规划区段位于三峡库区上游,目前岸边多数地带植被生长较好,有低矮的草丛、高草丛、灌丛和乔木等,以及一些昆虫和鸟类栖息在岸边。消落带存在以下问题:坡度较小,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和成为淤泥积聚地带;岸边植被退化,消落带日趋沙化;基础设施建设、

15、工业厂房建设和沙石开采等人工活动对消落带的破坏;近水面地势较陡,岸边湿地植物生存空间有限。对消落带的研究和治理是河流廊道规划的重要部分。3.7 地质灾害现状城市设计范围内现状除少数滑坡地点之外,未见其他地质灾害点,工程建设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小,其危险性小,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防治。危险滑坡地带主要有两处:柳吊溪溪谷地带和与其临近的山坡地带。4 用地综合评价根据生态敏感性分区,现状建设和现状基础设施分析叠加后,将规划范围分为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4.1 禁止建设区指规划区内重要的生态用地,地灾高易发区、交通设施及基础设施防护廊道以及百年一遇的洪水淹没区。本区域内禁止进行任何与

16、保护无关的各类建设活动。重要的生态用地包括柳吊溪生态保育区,马鞍石大桥两侧的湿地保育区,目前保存较好的溪谷地区以及坡度大于25的陡坡地区。交通设施廊道主要指渝怀铁路、渝合高速路、金渝大道快速干道两侧,必须保留的防护廊道。基础设施廊道主要指通过区域的高压走廊,以及规划区域内的两个污水处理厂的防护绿带。禁止建设的危险滑坡地带主要指柳吊溪溪谷地带和与其临近的山坡地带。4.2 控制建设区指对各类建设具有生态敏感性的地区,位于禁止建设区周边的区域,以及对城市风貌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区域。该类地区应对各类建设活动予以严格控制。规划区内的控制建设区主要有柳吊溪保育区和湿地保育区周边地区,溪谷河流廊道周边地区,临

17、近嘉陵江的建设区域。4.3 适宜建设区指用地条件良好,对生态不敏感的区域,该类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大竹林片区以及规划区靠近腹地的区域。5 原规划解析5.1 分区规划解读分区规划中,北部新区是以工业和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新区。居住用地分布于滨江地带、临近现状建成区的地段、及金开大道两侧,形成了居住包围工业的格局。龙王洞山余脉横贯北部新区,基本形成绿化生态网络。主要问题如下:功能:滨江地带几乎被居住用地占据。交通:道路等级划分不合理。环境:绿化网络不完整,廊道没有通江。空间:组团中心不明确,功能布局较散乱。5.2 控制性详细规划解读本次城市设计区域由北部新区四个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

18、规划的滨江部分组成,分别是北部新区B标准分区(黄茅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市主城区北部新区大竹林-礼嘉组团A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市主城区北部新区大竹林-礼嘉组团F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北部新区高新园大竹林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以上四个控规加以整合,综合分析得出北部新区滨江地带现状控规分别在功能定位、用地布局、生态环境、道路交通和空间格局方面存在下列问题。(1)功能定位:原控规功能定位仅着眼于北部新区,没有从整个重庆市的全局来进行考虑。定位高度不够,未充分体现该片区在重庆市整体生态和产业布局中的重要性。(2)用地布局:滨江地区居住所占比例较大,公共服务设施缺相对缺乏。规划公共设

19、施未充分考虑滨水地区的特点,对滨水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不够,无法提供足够的市民活动的空间和提升滨水地带的活力。大竹林地区中心商业区可达性不佳,对周边用地辐射力较弱。部分地段居住与工业布局混杂,组团关系不明显。(3)生态环境:生态廊道与城市绿廊基本形成了区域生态网络,但未重点考虑有价值的生态斑块的保护和利用问题,部分现状生态质量较好的斑块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区域内部生态廊道未强调其与嘉陵江的关系,生态廊道与河流廊道的衔接关系不够完善。(4)道路交通:道路等级划分不合理,主次支路的道路体系不明确,次干道密度过大,分割用地严重。大部分道路对绿化廊道和生态较好的地区没有避让,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滨江路等级

20、较高,一方面阻断了河流滨水区和城市建设用地,使滨水地区的亲水性和可达性较差,另一方面容易引入大量机动车交通,破坏滨江路的生活休闲功能。(5)空间格局:控规中对城市的空间格局未进行细致的考虑,建筑形式如何与山水结合,天际轮廓线的形式都未进行整体设计。滨水地区开放空间设置严重不足,未充分考虑开放空间和河流的关系。5.3 2005年城市设计解读该城市设计将北部新区嘉陵江沿江景观带分为金海商业区(大竹林)、盛地风情居住区(菜湾)、白云商务居住区(白石岩)、阳光高级住宅区四大片区。山水交融性较强,提出上风水岸、花径溪谷、梦园桥廊、密林簪带、鸣禽生境和山囿城廓等六大景观要素,重点强调生活的适宜性,特别强调

21、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1)优点:注重各种景观要素的有机组合,自然与人工环境结合较好。规划结构清晰,主旨立意明确。片区发展与地标性建筑紧密结合。(2)不足:北部新区滨江地带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高的发展要求,原来的城市设计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原有城市设计范围相对较小,特别是在沿江进深上相对较小,不利于在纵深上对包括设计范围在内的整个城市区域的规划、发展进行协调。原有城市设计偏重于景观要素控制,而在其他城市构成要素方面,则显得较为弱化,未对该滨水地段应具备的功能深入研究。对城市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缺乏历史文脉的延续。功能与定位和原控规基本一致,控规中存在的问题在城市设计

22、中也依然存在。5.4 本次城市设计改进要点通过对分区规划、原控规和05年城市设计的分析,结合重庆市发展对本区域的要求,本次城市设计从更大范围考虑该区域的功能、交通、环境和空间问题,严格控制生态保护区范围,梳理片区路网结构,设置大、中、小型三级城市公共触媒点带动区域产业开发,研究居住与山水的协调关系,与周边地块协调,使城市设计更具说服力和操作性。并且充分挖掘城市多元文化,丰富城市设计内涵,提升滨水地区价值。5.4.1功能定位针对原规划对该片区的定位起点较低和不够全面的问题,本次城市设计充分考虑规划区在北部新区以及在重庆市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其滨水的优势与特殊的环境制约条件,对其从风貌展示,生态宜居

23、,都市休闲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定位。5.4.2景观生态针对原规划对滨水生态廊道控制不够明确的问题,本次城市设计对片区的景观和生态资源进行了更加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对其进行了分类,尤其是滨水资源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空间管制区的划分,对需要保护和控制的区域进行了严格的界定,用反规划的手段实现生态优先的理念。5.4.3道路交通针对原规划片区内道路系统等级不明确的问题,本次城市设计结合区域交通对规划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系统进行了梳理,明确了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道路网络体系,并结合景观廊道规划了景观步行系统。使得整个规划区的道路交通构成完善方便快捷安全的体系。5.4.4产业繁荣针对原规

24、划未充分考虑产业繁荣的问题,本次城市设计从外部产业带动和内部产业激发两个层面对如何利用产业提升规划区的活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细致的规划。在北部新区大的产业背景下,规划了三级触媒点,以点带片的提高城市活力。在规划中基于滨水地带的联系与连锁理论,以滨江产业带动整个北部新区的发展。充分考虑滨水空间的开发,通过滨江路串联各个触媒点,使得滨江路犹如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般闪耀在北部新区。5.4.5居住模式针对原规划对居住模式和山水融合的关系未充分考虑的问题,本次城市设计充分考虑山水宜居的居住模式,按特征进行划分,提高居住品味和档次,努力达到居住与山水交融的境界。以“山水家园”为主题打造滨水宜居的住区。住区从

25、地形现状条件及功能需要出发,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了背山面水的自然地势特点进行总体布局规划。5.4.6空间格局针对原规划空间格局较平淡的问题,本次城市设计真实反映了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空间层次清晰,更加注重天际轮廓韵律感和层次感,滨江绿带向城市中心区渗透,结合自然山丘和溪谷特征,在城市核心地段形成了以生态休闲为主题的城市开敞空间,与其比邻的商务中心带形成了对比与交融。5.4.7历史文化针对原规划忽略城市地域文化特色问题,本次城市设计对片区的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充分体现现代都市文化、巴渝山水文化、饮食与火锅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共生,构筑特色鲜明的当代重庆城市文化特色。并对片区

26、内的历史古迹天官坟进行保护,设立蹇氏家族陈列馆,建设开放式的龙凼山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规划理念篇1 项目定位重庆市高端生态宜居示范区,都市旅游、休闲娱乐领先区。1.1 定位依据本次城市设计项目定位主要依据分为两部分:上位规划和基地的现状条件综合分析。1.1.1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对规划片区的定位市委、市政府关于北部新区的定位: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都市发达经济圈的核心增长极和都市风貌展示区。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有关北部新区或大竹林礼嘉组团的定位:北部新区大竹林礼嘉段滨江地带片区是由嘉陵江进入重庆主城区的标志性门户之一,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型都市产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

27、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拓展区的组成部分,也是市级节水示范区。两江四岸总体战略策划和城市设计框架的相关定位:以科教与技术为核心,生态居住与体育休闲为主题的新型城区。重庆北部新区嘉陵江沿江景观带城市设计对规划区域的定位:最生态化、休闲化的高端文化、居住、旅游和产业复合环境,适合生活与工作的区域。本项目“标书”对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北部新区段的定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型都市产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拓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都市发达经济圈的核心增长极;是以服务型、循环型、知识型经济为支撑的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的标志性门户;是以生态友好为核心,打造重庆市的生

28、态居住、文化休闲及都市旅游的高端生态宜居示范城区和都市风貌展示区;是营造绿化、净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续区域生态环境的森林城区;是实现宜居、健康、畅通、节能、森林、诚信六大城市发展目标的核心助推力量。从上述规划中对本片区定位可以看出,本次城市设计范围是北部新区的标志性门户,是都市风貌的展示区,并且认为该片区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可以塑造成为重庆市的生态示范区。市委、市政府对该片区的期望值很高。1.1.2 基地现状条件综合分析通过对片区的区位优势,土地利用及景观生态现状,区域交通及产业带动等方面的分析,本次城市设计认为该区段交通便捷,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外部产业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有能力建设成为最生态

29、化、休闲化的高端文化、居住、旅游和产业复合环境,可以成为北部新区的标志性门户和都市风貌展示区,高端绿色生态宜居示范区和滨江都市休闲旅游活力区。1.2 综合定位(1)从重庆市发展要求及两江四岸的现状、发展方向分析,滨江地区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要求,弥补城市现状建设不足,展现山城新貌,创造富有特色的滨水空间。(2)从北部新区总体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项目地应顺应新区快速发展趋势,适当超前以突出新区都市风貌,积极提供多种功能以应对北部新区整体城市发展要求。(3)分析项目地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可知,项目地具有绝佳的自然生态条件,多为未开发用地,区内开发潜力巨大,易形成自然人文和谐共处的城市空间。(4)

30、通过对国内外滨江地区开发案例定位分析,滨江地区开发大都以提供优越的自然江滨环境为首要任务,进而加入多种公共服务功能,以吸引人流,最终达到城市面貌、自然生态、经济效益三方面协调发展。(5)在充分尊重上层次规划基础之上,深入分析整合已有规划定位,本设计提出了对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北部新区段的定位。本设计对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北部新区段的定位为:重庆市高端生态宜居示范区,都市旅游、休闲娱乐领先区。 2 设计理念回归“诗意的栖居”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季节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荷尔德林一种生态的理念、一

31、种劳绩的态度、一种生活的境界。通过自然生态的保护优化城市环境,通过公共设施来激发城市活力,让居民在城市生活中亲近自然、与天地和睦相处,在喧嚣的尘世寻找精神的净土,回归“诗意的栖居”。2.1 一种生态的理念荷尔德林描绘的人类栖居首先反应了一种人与自然共存的生态理念。北部新区嘉陵江滨江地段现状生态景观良好,对于当前的重庆市来说这里也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大部分为未开发用地,对其建设要慎重之慎重,因为生态一旦遭到破坏,人类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来承担其结果,对该地段的城市设计首先要结合自然,体现生态文明,在保护大地的前提下营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共栖的可持续发展状态。2.2 一种劳绩的态度人类与其他生物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会靠自己的劳动来创造和改变世界,人类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着自己的生活。本次城市设计重点就是如何通过繁荣的产业来带动生机勃勃的城市生活,创造一片繁荣向上的景观。2.3 一种生活的境界“人,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诗意的,是一种生活的境界,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说明人类不止是生存在这片大地上,而且是生活在这里。在本次城市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