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7.75KB ,
资源ID:96044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044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资源.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资源.docx

1、我国资源准确把握我国资源、环境特征 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当代大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环境特征,深刻认识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明确解决中国能源环境问题的战略和对策,坚定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重点、难点:1、解决中国能源环境问题的战略和对策2、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内容:1、我国资源、环境特征2、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三、解决中国能源环境问题的战略和对策 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我国资源、环境特征 我国资源特征: 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

2、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分不开的。 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以煤为主”是中国的能源结构。资源赋存的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长期以来保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与1952年相比,2008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从95%下降到68.7%,石油消费由3.37%提高到18%,天然气消费由0.2%提高到3.8%,水电、核电和风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则由1.61%提高到9.5%。能源生产结构也基本相同。其中,传统能源占取绝对比例,尤其是煤炭的生产量自2002年以来的8年间,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76%左右;其次是石油,我国原油生产在

3、能源生产结构中基本是12%左右的水平。而在二次能源中,无论消费结构还是生产结构,基本以燃煤为主的火力发电为主导能源。 总体上,我国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呈现出“富煤、缺油、少气”,以及“新型能源短缺”的结构特征。显然,这种以低热值的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负外部性对环境影响较为重大。2008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达到18.45亿吨标准煤,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均居世界第二位,一次性能源自给率达到了90%以上。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所占的比重由1990年的76.2%下降为2009 年的67.7%,石油所占的比重由16.6%上升为22.7%,天然气、水电、核电、风

4、能、太阳能等所占比重由7.2%上升到9.6%。资源利用的现代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2009年,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为1.44吨标准煤,比1991年下降了约70%。1971年-1999年,按国际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8%,同期世界平均下降幅度是27.7%。 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在人均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资源需求与日俱增,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构成了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威胁。(一)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资源供应面临较大压力。我国人均国土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1亩,不足世

5、平均水平的40%,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我国石油已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人均仅1.9吨,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我国水资源人均不足2200平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有2/3的城市缺水;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为1.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人均一次性能源消费量1.08吨油当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6%;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二)资源消耗强度大,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我国能源消耗的弹性系数2008年2009年达到1.6,能源消费强度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倍,我国目前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4%,相当于发达国

6、家20年前的水平。其中,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木材综合利用率约60%,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以上;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仅为世界先进水平的50%;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35%。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工业生产资料的回收量较少。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资源消耗的进一步加剧。(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能源安全问题突出。2009年,我国约有50%的铁

7、矿石和氧化铝、60%的铜资源、34%的原油依赖进口。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严峻。按汇率计算,我国单位GDP的石油消费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2.35倍。目前,国际石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较大。由于我国没有完全建立起石油战略储备,对国际油价的缓冲度小,每年要多支付数十亿美元。(四)资源价格普遍较低。一是地价低。二是水价低。我国各个城市水价普遍偏低,目前,仅为国际水价的1/3。三是能源价低。包括煤价、油价、电价均低。四是矿产品价格低。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平均率为1.18%,而外国一般为2-8%。(五)资源市场和政策环境不健全。一方面

8、,资源利用存在严重的自然垄断,企业代行政府职能,市场竞争不充分;另一方面,存在着政府直接干预以及政府职能“缺位”和“越位”现象。我国环境特征:近几年,我国加大了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资力度,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步伐加快,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但环境治理的力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生态环境总体继续恶化,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加重,空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城市污染向农村蔓延。目前,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282.5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

9、的77%。西部草原退化严重,青海省严重退化的草原面积已达440万公顷,内蒙古草原遭严重破坏的达973万公顷。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近30%,而且每年仍以平均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60亿吨,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使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5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我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加之我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并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也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

10、。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经济和社会对于环境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如果任由环境状况如此发展下去,必然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二、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资源和环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兼顾环保要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而且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消费会更快增加。但如果继续沿袭传统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是难以为继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使

11、是能源再翻一番,也很难保障其能源供给。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水泥等高耗能产业的需求量在继续增加,资源消费增长速度在加快,环境污染程度在加剧,而世界能源和矿产资源供给不但有限而且很不稳定,我国不可能依赖大量进口来弥补需求,这样必然会造成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的加大。反过来,这种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作用又将会导致经济社会改革力度和成本的加大。 中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正在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需求有着很强的依赖关系。“十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13.5亿吨标准

12、煤增加到2009年的22.2亿吨标准煤,增长了64.4%,同期GDP增长约66%。 中国2009年的煤炭消费量为21.4亿吨,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68.9%,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煤烟型污染成为中国大气污染的特征。据估算,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的67%、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都来自于煤炭燃烧。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 在传统的燃煤污染尚未解决的同时,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目前全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300万辆,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将增至1.3亿辆。随着机动车

13、保有量增加,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据测算,2009年全国机动车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已分别达到836.1万吨、3639.8万吨和549.2万吨,分别比 1995年增加了2.5、2.1和3.0倍。在北京和广州,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来自于汽车的排放。从浓度分担率分析,机汽车排放上述污染物所占比重更高。 科研成果表明,近10年北京等一些特大城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的迹象,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该类污染的主要来源。一些城市空气污染已经由煤烟型向与氮氧化物的混合型转变,少数城市已向氮氧化物污染型转变。随着城市能源结构的转变,天

14、然气、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重工业逐渐退出市区,这种状况将变得更为明显。 能源生产和消费产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2009年监测的319个城市中,仍有近45%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暴露于未达标空气中的城市人口超过统计城市人口的60%。全国527个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有298个,占统计城市的56.5%,有些地区的酸雨频率达到100%。空气污染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都带来了不利影响。上个世纪末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由于大气污染,每年约有17.8万人过早死亡,大气污染致病造成的工作日损失达740万人年。据估算,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占到GD

15、P的2%-3%,中国的大气污染的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来减少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都对能源生产和消费提出了相应的环境要求,新的、更严格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也在有力约束污染源的排放行为。国家划定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制定了加快削减二氧化硫排放的政策、限期关闭高耗能高污染的十五种小企业政策、火电厂脱硫电价计入成本和排污收费政策等,都对限制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许多

16、城市的大气质量得到了改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10%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能源生产与消费部门认真地思考,采取有力地措施,走一条能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势在必行,“十一五”时期,我国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实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要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要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这些实际上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7、。具体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经济规模逐渐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日益明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同时,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社

18、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要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三大原则,形成典型的“三低一高”模式,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三、解决中国能源环境问题的战略和对策 环境保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要求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压力逐年加大情况下,应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审视中国能源发

19、展的战略。作为发展中国家,未来能源需求仍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何结合中国能源结构的实际,加强能源环境的综合决策,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行为,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带来的环境成本,实现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从能源发展战略来看,要着力调整能源结构,改变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 1、调整能源结构:首先,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扩大其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移民权益的基础上适度发展水电,特别是一些贫困和缺乏能源地区的小水电;加快发展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利用和发电,使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到2020年占全国发电总装

20、机的30以上。其次,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增加天然气发电的比重;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争取到2020年核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4。再有,扩大电煤在煤炭消耗中的比重,扩大电能在能源终端消费中的比重,中国电煤在煤炭总消耗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43.9增加到2009年的46.7。从2001年到2009年新增煤炭消耗近9亿吨,约48%用于发电。 2、改变能源利用方式:首先,要大力推广清洁煤的使用,扩大煤炭洗选的比重,严格依法要求煤炭开采企业建设洗选设施。其次,优质煤优先供城市和民用,高硫煤可用于脱硫电厂;城市鼓励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电能;禁止原煤散烧,依法在城市划定禁用高污染燃料的区域;压缩和

21、调整中小锅炉,鼓励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再有,综合考虑大城市交通系统,坚持以人为本,坚定的推行公交优先的政策,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严格控制特大城市规划区和建成区规模。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先进国家约差10个百分点,提高的空间很大。首先,推进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努力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第三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次,坚决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企业,利用现在钢铁、铝制品、铁合金等行业,产能过剩的时机,下决心关停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超标排污的中小企业,提高这些行业的集中度和技术水平。再有,重要的

22、是抓好节能工作。要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要实现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加强耗能大户的节能技术改造,特别是名种锅炉、大型电机的改造和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行业的节能技改和余热的综合利用。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包括使用节能灯等各种节能器具。 (二)为实现上述能源发展战略,从对策措施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确定明确的战略目标。“规划纲要”已明确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10%作为国家能源环境的宏观战略目标,并把他们作为整个“规划纲要”中仅有的8项约束性指标中的两项,从节能和环保两方面加以约束,说明中国政府对能源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2、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解决能源

23、环境问题是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消费等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划。通过规划围绕国家确定能源环境的宏观目标,明确任务,提出重大项目,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以统一各方面的认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办大事。国家已经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电力发展规划、核电发展规划、二氧化硫控制和削减规划、两控区污染防治规划等各单项规划,应该及早制定一个总的能源发展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划。 3、完善法规政策,加强监督执法。国家已经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节能法、煤炭法及一系列国务院的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规应该得到认真执行,确定的各项制度要落实,并根据新的环境形势及

24、时修订。各类工业企业燃煤排放污染物依然是影响中国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各级环保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办度,确保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电力行业是中国未来20年能源领域发展最快的行业,其中火电仍然占大头。要下决心抓好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实施严格的电力行业排放标准,新建电厂原则上都要脱硫,老电厂要逐步还清欠账。环保总局正与国家各大电力公司商议确定“十一五”削减二氧化硫的指标,到2010年全国电厂脱硫机组容量将达到3.26亿千瓦。 4、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要从经济奖励和惩罚两个方面建立一种机制,促使企事业单位和每个公民采取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这是能否实现能源环境目标最重要措施之一。要理顺

25、各类能源的价格体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能源价格反映其在生产、消耗、环境污染三部分的全部成本,以更好的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能源的税收政策,原油、天然气、煤炭征收资源税,要体现其稀缺性,促进其科学合理开采。通过不同的税负来鼓励企业使用节能、对环境友好的技术,生产节能、对环境友好的产品;惩罚企业生产高耗能、重污染的产品。要加大对企业排污收费和超标排污罚款的力度。为了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环境效益,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的试点。财政金融政策也应体现节能和环保目标,一切不符合节能和环保政策要求的项目,金融机构应拒绝给予贷款支持。 5、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国家要组

26、织和鼓励节能和环保新技术的引进和自主研发。促使科研单位与企业的结合,发挥企业在技术研发中主力军作用。国家通过制定能源和环保的生产、消费技术政策、技术规范和各种标准,指导和带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社会的合理消费。大到建筑物、小到各类家电产品都应有相应的环保和能耗标准。环保总局已经颁布了轻型车污染物排放执行欧、欧的标准,就应有相应的油品标准,使机动车排放标准得以实施。技术规范和标准工作是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的基础,必须大大加强。 6、建立节能专项基金。基金可用于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用于化解高新技术开发的风险;奖励在这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加强对相关活动的监控、监测手段;用于必

27、要的宣传普及工作,等等。 7、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国务院应设立专门的能源行政主管部门,以便统一规划、协调各类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监督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实施。各级环保部门也应成为政府的组成部门,以更多的参与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决策,使环境保护成为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步伐,核电、风能领跑当前,全国范围内能源生产和消费增速明显回落,能源供需总体平衡,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正是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进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体制与机制改革的有利时机。面对金融危机,中国需要把危机变成机遇,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

28、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2009年中央一季度完成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调整工作,同时将新开工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腰古等数处核电站。此次调整将突破2007年底国务院批准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目标,当时的目标值是,“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同样将大幅调整的是风电装机容量目标值,最终将一举突破2007年9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3000万千瓦的目标,甚至很可能修订为达到1亿千瓦。在大幅调高核电和风电规划的同时,国家对火电机组将继续“上大压小”,加快大型高效清洁燃煤机组建设,并有可能将关停小火电的范围扩大到10万千瓦

29、。此外,决策部门将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快核准开工建设一批影响重大的优质项目,培育大型能源企业集团。二、抓住战略机遇淘汰传统能源落后产能,打造能源航母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计划。其中,电力方面将继续关停小火电机组。相关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计划关停5000万千瓦左右规模的小火电机组。到2008年10月,小火电机组已经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其中2006年关停314万千瓦,2007年关停1438万千瓦,2008年110月关停了1458万千瓦。2009年,国家关停1300万千瓦。国家发改委还在考虑将关停的范围扩大到10万千瓦,对12.5万千瓦和20万千瓦的老旧

30、机组,如果有可能也将关闭。据测算,这些小火电机组关停以后,所需的电量由大机组代发,每年可节约燃煤4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00万吨。正如1998年金融危机时的关闭煤矿策略,对于目前占全国煤炭产量40%的1.4万个小煤矿,国家将继续以资源整合为主要手段,引导大型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乃至跨行业重组,同时鼓励煤、电、陆、港、化工、电解铝等相关产业联营和一体化发展,提高国家对能源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三、继续推进节能减排中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约资源的道路。中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节能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通过贯彻“

31、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到上世纪末实现了经济增长翻两番、能源消费增长翻一番的目标。为继续深入推进能源节约,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国政府始终将节约能源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的突破口和抓手。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到“六个依靠”:依靠结构调整,这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依靠加强管理,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依靠强化法制,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依靠深化改革,这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依靠全民参与,这是节能减排的社会基础。制定并实施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确定了“十一

32、五”期间能耗降低目标,并将节能任务具体落实到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重点企业。中国正在完善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指标体系,将能源消耗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实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节约能源,是中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推进能源节约,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中国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全面推进能源节约。中国坚持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构建能源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节能型的产业体系,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完善节能技术推广机制,鼓励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对节能的推动作用。中国全面落实能源节约的措施是:推进结构调整。长期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中国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