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36.40KB ,
资源ID:96039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039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

1、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15)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概述导论、方法论社会性思维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社会知觉社会影响从众、社会态度、团体过程社会关系偏见、攻击、利他、人际吸引一, 社会心理学的概念1,¥概念: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团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2,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其母体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1) 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由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个体和团体心理活动它反映了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对社会行为产生了导向作用,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心理师

2、社会情境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2) 二者的主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社会行为:外显的、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观察*社会心理:内隐的、属于个体的主观世界、不能直接观察3,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1)F.H.奥尔波特(1924)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2)G.W.奥尔波特(1954)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4,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1) 艾尔乌德(1925)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强调群体

3、行为,以及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5,我国学者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 吴江霖(198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心理活动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2) 潘菽(1983)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一切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科学(3) 沙莲香(1987)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的具体科学(4) 周晓虹(1997)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文化和完整的人格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6,两个方面的社会心理学(1)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G奥尔波特主要思想心理学方法。个体心理变化与过程,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条件。

4、制约个体动机、自我意识等心理机制着重点个体变量的重要性,个体行为主要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实验法(2)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库兹明代表思想社会学方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着重点社会或群体变量的重要性。人们的社会互动主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以及参照群体理论(3) 文化学的社会心理学特里安德斯等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调节作用的一门学科(4) 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美)文化人类学家特雷安迪斯和郎伯特(1980)主要观点通过比较文化的调查与访问,或在自然

5、情境中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系统观察,或对档案材料进行分析、使用等来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着重点强调文化变量的重要性主要理论文化与人格理论基本研究方法跨文化的现场研究法7,社会心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3) 社会心理学和普心的关系*对象、范围普心研究个体心理形成的一般形式、过程及一般规律:社会心理不仅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角度与侧重普心注重研究一般形成过程,条件,机制;社会心理学注重社会环境中的地位、角色和影响*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强调实验室法:社会心理学则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多种研究方法(4) 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关系*共同点*研究对象是共同的,人的心理活动作为研究重点,研究人的微观层面*

6、在学科理论研究上,有共同的理论假设*差异点*人格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的内部功能以及个体间的差异,社会心理学研究更关注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人格心理学强调观察法、测量法等的运用:社会心理学重视现场实验研究,心理测量法,观察法等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5)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对象、范围社会学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全部事实极其本质,结构及个现象之间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及群体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一些社会知觉、态度、情绪变化,仅是社会生活中的部分事实*角度与侧重社会侧重宏观分析,探讨一个问题与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等的关系;社会心理学侧重微观分析,注重一个问题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研究方法

7、社会学侧重社会调查;社会心理学有多种研究方法8,有关社会心理学定义的若干规律性认知(1) 首先,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有其学科对象的争论,焦点并不在是否研究社会行为上,而是在怎样研究社会行为上。在这一点上,心理学家强调个人因素(人格)社会学家强调社会因素(群体与互动),文化人类学家则强调文化因素(2) 其次,尽管有的社会心理学家(如奥尔波特兄弟)使用的行为概念是狭义的,但是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使用的行为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仅指能够为我们直接观察的外部事件,而且包括了诸如情感、态度、思维这类虽不能被直接观察但却能够为现代科学间接测量的内因过程(3) 尽管社会心理学家在早期曾经形成了对大群体研究的兴趣,

8、但自20年代以后整个研究却基本局限于对个体(至多是小群体)的社会行为的探索之上,这在心理学家的定义中表现的尤为明显。9,社会心理学学科性质(1)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即是一门带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同样也是一门理论性质极强的应用学科(2) 怎样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社会心理学的起源上看,它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边缘学科,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在解释人类行为及其与社会、文化、人格的关系时彼此接近、相互渗透的结果。*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体系来看它是一门独立学科。社会心理学虽然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

9、,但它既不是某一学科的附属物,又不是上述学科的简单的拼凑和混合,形成后的社会心理学具有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所不具备的全新的性质和特点二,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四个层面:个体、群体、社会、人际社会心理学研究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一)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指由社会因素导致的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个体行为和团队行为(反应系统)(1) 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2) 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层面主要研究内容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10、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等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做用,社会影响等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特性等等3,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心理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为此,勒温提出一个著名公式*(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环境、函数关系)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的函数,个体行为与其所处情景相互作用的结果4, 选择研究课题(1)20世纪40年代:偏见(2)50年代:服从(3)60年代:暴力(4)70年代:性别与性别歧视(5)80年代:军备竞赛(6)90年代:文化多样性、种族多样性以及如何面对不同的性别取向(7)00年代:网络文化5,研究对象的

11、四个层面:个体、群体、社会层面、人际层面(二) 个体心理与团队心理1, 个体:具有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并单独活动的实体2, 团体:是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个体结成的集合体3, 关系:个体是难以离开团体的。团体是个体存在的基本社会支持、影响着个体的行动和思想。团体心理制约和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三) 社会交互作用与人际交往1, 社会刺激社会刺激(社会因素):是社会个体对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社会个体包括:(1) 社会情境:是对个体或群体直接发生联系的其他个体或群体(对人的作用直接、简单)(2)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地位与经济状况、社会规范、风俗、时尚、信仰体系

12、、舆论、民族与阶级群体、交往方式(对人的作用间接、复杂)2, 社会互动攻击和利他、吸引与排斥、从众和服从、交换与影响、交流方式、性别差异三, 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了社会心理学形成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哲学的思辨(孕育时期)、经验的描述(形成时期)、试验的分析(确立时期)(一) 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孕育时期1,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性主义哲学观2,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哲学观亚里士多德是在哲学知识内部建立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二)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 社会心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2,

13、 社会心理学形成的理论来源(1)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2) 19世纪末的法国群众心理学(3)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三) 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成熟与独立发展阶段)¥190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专著的分别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奥尔波特和墨菲的著作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的正式形成二, 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简况(一) 初步发展阶段(二) 基本停滞阶段(三) 恢复与发展阶段(四) 集体无意识:是指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一) 哲学方法论(二

14、) 一般科学方法论(三) 心理学具体的方法和技术二, 如何开展一项研究三, ¥社会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简介(一) 观察法优点:1,了解有深度、细腻,能及时发现变化2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3,长时间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认为的紧张情绪4能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缺点:1要等待现象自发出现,不能主动引起,花费时间精力2,不易全面把握各种因素(二) 实验法1, 自然实验2,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优点:1,通过对变量的操纵,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作用,从而使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明确(对实验条件严格控制,对实验结果记录客观、准确) 2,在时间和精力

15、上比较经济缺点:控制严格保证了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却可能降低了外部效度3, 现场试验实验法优点缺点实验室实验法1, 对自变量高度控制2, 被试的报告效率较高3, 无关变量受到较好的控制4, 因测试者所做的事征得本人同意,所以保护了他们的权利和安全1, 人为性2, 被试者自己知道在当被试,因而表现可能会与正常不同3, 被试人数受到限制现场试验法1, 现实性高,能在正常情景下对社会行为进行研究2, 能广泛的观察被试(人数可以很多)3, 被试者不知道自己当了被试,因而行为较为自然1, 对自变量控制程度较低2, 无关因素的影响的可能性较大3, 难以保护被试者的权利和安全(三) 调查法1, 调查法概念:

16、调查法是要对所要调查的心理现象,预先拟定一些问题,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方法2, 调查法分类(1) 按照被试取样方式: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2) 按照调查方式分为:问卷法、访谈法访谈法按照访问方式不同:直接访问、间接访问访问规范程度不同:标准化访问、非标准化访问访问内容传递方式不同:小组座谈法、个别面访法、电话调查法、德尔菲法3,调查法注意的两个问题:1,注意研究范围2,注意调查对象的取样问题 第二章,社会化独处者非神即兽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念与途径一, 社会化的概念1, 概念: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

17、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2, 理解社会化:(1)个体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2)通过社会化才能使自然人变为社会人(3)社会控制是个体转化的手段(4)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二, 社会化的基本途径1, 社会教化2, 个体内化实现个体内化的途径:(1)观察学习(2)认知加工(3)角色扮演(4)主观认同(5)自我强化3, 社会化的结果(1) 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要把一个自然的人转化成为一个社会人,而对于个体自身来说,这是一个不断学习与适应的过程(2) 而总结起来这种学习与适应的结果包括获得语言能力、获得认知能力等等第二节, 社会化理论一, 精神分析理论二, 认知

18、发展理论三, 社会学习理论四, 解释理论五, 正常成熟理论六, 群体社会化理论第三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一, 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二, 社会化的文化环境因素1, 文化因素2, 家庭因素几种教养方式:宠爱、专制、放任、民主3, 学校因素4, 朋辈团体同辈群体的影响特点:无计划性、平等性、满足个人需求、开放性、区别性的价值观、满足社会性的需要5, 职业背景6, 大众传播媒体第四节, 社会化的内容一, 政治社会化(一) 政治社会化的概念1, 概念:个体逐步接受被现有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2, 儿童的国家意识分为3个连续阶段:国家象征期、抽象国家象征期

19、、国际组织系统期(二) 不同阶段的政治社会化二, 道德社会化(一) 道德榜样的作用(二) 道德实践的作用三, 性别角色社会化第五节, 社会化的历程与结果一, 社会化的发展阶段1,社会化发展阶段: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二, 社会化的结果(一) 社会化与人格的形成(二) 社会角色1, 社会角色的概述(1) 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2) 角色概述的含义:*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决定的*是符合社会期望的2, 角色的分类(1) 依据存在的形态不同: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理想角色:社会对社会某一角色设定的理

20、想规范和公认的行为模式领悟角色:是个体对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行为模式的理解实践角色: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而在执行角色规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实际行为(属于客观现实形态)(2) 依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先赋角色(先天性的先赋性角色、制度性先赋性角色)、自致角色(自获角色或者成就性角色)(3) 依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制约程度的不同: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4) 根据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功利性角色、表现型角色(5) 参与程度: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把角色依参与程度的高低分为好类3, 角色的行为(1) 形成角色观念,学习角色技能(2) 角色行为组成: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领悟(3) 角色扮演

21、阶段: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4, 角色失调(1) 角色失调的表现: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2) 角色失调的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3) 角色冲突:*角色从(一个人多角色)* 角色从:角色是个人在社会地位上的决定的,而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止有一个,而是有很多,每一个社会地位都有一套行为规范,也就有一个角色,所以一个人同时拥有很多个角色,我们将这一种现象叫做“角色从”(4) 角色冲突:*角色丛*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角色冲突的产生源于角色从中的不同角色含有不相容的成分*具体来说,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特定的角色从,而该角色丛中与之发生互动的角色伙

22、伴对他都有一定的角色期望。当这些期望彼此出现矛盾或个体对过多的角色期望难以应付时,就必然会造成同一角色丛中的不同角色间发生的冲突(5) 角色紧张*缓解角色紧张的方法:*角色规范化*角色和并法*角色层次法(6) 角色观念的内容:角色地位观念、角色义务观念、角色行为观念、角色形象观念(7) 角色失调的改善:角色调适(自我调适、社会调试) 第三章,社会动机与行为第一节,社会动机的概述一, 社会动机的概念1, 需要:由于机体感到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不平衡感,是个体内部的不平衡感2, 动机分为:生理动机、社会动机3, 社会动机:也称为精神性动机,是指人类心理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因,他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

23、础,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人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动机)二, 社会动机的功能1, 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与调节功能2, 发动加强维持终止3, 过度辩护效应: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内在原因而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动机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即当外在动机取代了内在动机时,他可能对自己原来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三, 社会动机的分类第二节,主要的社会动机一, 亲和动机(一) 亲和的起源1, 亲和动机概念:又称为合群动机,是指个人要与他人在一起,或者要加入某一集团的需要。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2, 形成基础:(1) 亲和动机是

24、一种本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 结群是后天习得的,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强化而形成的(3) 萨赫德、焦虑亲和假设,焦虑导致的恐惧是促使人们结群的原因,经历不安的人亲和倾向更强3人们结群的原因:(1) 恐惧和焦虑(2) 相似性:同病相怜、人以群分(3) 享受交流的乐趣(4) 找到自我评价的基准*结群的负面效果:懈怠、屈从、团体集一思维等3, 亲和的作用:(1) 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的需要(爱的交往、交往与尊重的需要)(2) 获得信息人在孤单时信息来源很少,亲和使个体获得对其生存与发展有意义的信息(3) 减轻心理压力高兴时愿意与他人同享快乐,痛苦时希望他人帮助排忧解难(4) 亲和可以使个体避免

25、窘迫的境地,如在明显需要亲和行为的情境中,无人陪伴,往往使他人对个体有某种负面的评价(二) 影响亲和的因素1, 情境因素(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越明显)2, 情绪因素3, 出生顺序(三) 亲和动机的概念(四) 亲和动机的心理基础二,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 成就动机的概念(二) 成就动机的结构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三) 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和个人取向成就动机1, 成就动机者分类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低成就动机者的特征*有进取心,

26、也比较实际,敢于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又不是盲目地进行赌博,是有节制的冒险家*目标明确,有计划性,对之抱有成功的希望,并且会全力以赴地获取成功*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独立决策晓得人物或职业(四) 成就动机的重要性1, 个体的发展,有赖于一定水平的成就动机(利益和风险)2, 社会高度发展,人口、资源、经济因素不可或缺,但是重要的是全社会的成就动机较高(西方社会的发展)3, 经济成功的原因中,成就动机水平居于重要地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4, 教育中强调成就的倾向,是高水平社会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麦氏的1920年1

27、955年的儿童读物测试)(五) 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1, 家庭教养方式(严格地自律训练,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成就动机)2, 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社会氛围(六) 德维克的目标取向理论1,目标取向分类:学习目标(追求成功和自我成长)、表现目标(想得到他人的好评和赞许)三, 权利动机(一) 权利的概念(二) 权利动机的概念权利动机:是指个人所怀的一种强烈的影响别人的或支配别人的欲望影响他人并且控制自己所处的环境的渴望(喜欢承担责任,努力影响他人,喜欢处于竞争性和重视地位的环境)1, 经常试图通过提供建议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评价2, 在集体活动中寻求领导者的地位3, 具备较强的能力,说话流利健谈,

28、能言善辩4, 能创造良好的业绩,被认为有着良好的领导能力(三) 权利动机分类个人化权利动机(动因为己)社会化权利动机(动因为人)(四) 引起权利动机的因素1, 社会控制的需求(个体对他人和环境的控制水平越高,优势越大,优势使个体具有安全感,易获得更多的生存和发展资源)2, 对无能的恐惧(无能使个体处于不利地位,会引起自卑感,自卑使个体设法获得补偿,补偿心理会导致偏执、极端追求权力和地位。这就是出身卑微的人,有机会时,会疯狂追求权利的原因)第三节,利他行为及其促进一, 利他行为的概述(一) 利他行为的概念*利他行为: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唯一目的的,不期望日后任何筹赏和报答而处于完全自

29、愿的一种社会行为,包括援助、救济、营救落水者、捐赠等(指不期望任何回报的、自觉自愿的帮助他人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助人行为:指不期望任何回报的、自觉自愿的帮助他人的行为(二) 利他行为的特征1, 目的是有益于他人2, 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3, ¥是不求任何回报的4, 具有自我牺牲的特点(三) 利他行为的分类紧急情景中的利他行为、一般情境中的利他行为二, 利他行为的理论(一) 先天论(二) 社会规范论1, 与利他有关的社会规范:相互性规范、社会责任规范、社会公平规范相互性规范:也称为互惠规范,指的是我们应该帮助哪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并且不应该

30、伤害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社会责任规范:我们有责任帮助那些依赖自己并需要帮助的人社会公平规范:帮助值得帮助的人(三) 决策论1,利他决策模式:对紧急事态的注意、对紧急事态的判断、个人责任程度的决定、介入方式的决定、介入的实行(四) 社会学习理论三,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一) 利他行为者的个人因素1, 性别2, 年龄3, 人格特点4, 心境(二) 被帮助者的特点1, 性别2, 魅力和人品3, 年龄(三) 情境因素1, 他人在场旁观者效应(1)旁观者效应:因他人在场对人们的救助行为产生了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证明,在紧急情况下,只要有他人在场,个体的利他行为就明显减少,而且在场者越多,利他行为较少程度越明显(2)解释原因:个人顾虑增加、从众心理、责任扩散2, 自然环境3, 时间压力4, 社会文化(社会风气)四, 利他行为的促进(一) 培养利他情感倾向1, 培养移情能力2, 提升利他动机(二) 培养社会责任感(三) 树立利他行为榜样(四) 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