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47.90KB ,
资源ID:95939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939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税收学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税收学知识点.docx

1、税收学知识点税收学知识点【篇一:税收学知识点】第一章税收概念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二、税收的本质属性(一)税收的社会经济本质(二)税收的政治本质 (三)税收是对公共产品和劳务成本的补偿 三、税收是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税收的形式特征 (1)非直接偿还性:指政府征税与具体纳税单位和个人受益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等 的交换关系。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含义:(1)税收是有偿的;(2)税收是整体有偿而 不是个别有偿;(3)税收有偿是非直接的,不存在一一对等的直接偿还关系,国家 不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代价。(2)强制性:是指在国家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

2、税,否 则就要受到法律追究,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3)规范性:指国家在征税前,通过法律形式,把应开征的税种、征税范围、纳税 人、征收比例及违法处罚标准等规定下来,由征纳双方共同遵守,对征纳双方都有约束力 三性的联系: 完整统一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非直接偿还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规范性是对 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非直接偿还性必须依靠国家政治权利强制征收,但要保障这种分配活动有效有序、维护 国家和纳税人双方正当利益,就必须规范征纳双方行为,拖过法律形式预先确定征收数额和 方法,既有利于纳税人合理安排生产与投资、储蓄与消费,又有利于国家合理安排各项支出, 更好

3、地实现其承担的各项政治经济职责。二、税收职能 财政收入职能(筹集资金、组织收入):它是国家对税收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税收最重 要的职能目标。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经济调节职能: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调节收入分配、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监督管理职能。第四节税收的定义与内涵 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2、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3、税收的征税主体是国家,征税依据是国家权力。4、税收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征收。5、税收是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6、税收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

4、,按照法律规定的标 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 殊分配方式。第二章 税收结构 一、纳税人 (一)纳税人(纳税义务人):是纳税的主体,是税法规定的拥有课税对象、直接负有纳税 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纳税人可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类:1、自然人纳税人。在法律上,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 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包括本国公民和居住在所在国的外国公民。2、法 人纳税人。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 义务的社会组织。(二)负税人:最终承受税收负担或实际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实际负担者。法律上的课税主体和

5、经济上的课税主体是有区别的:纳税人和负税人是否一致,主 要取决于缴纳的税款是否容易转嫁 (三)扣缴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负有代扣(代收)纳税人的应纳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 的单位和个人。二、课税对象 (一)课税对象(征税对象):课税的客体,指每个税种征税的标的物,是划分不同税 种、区分各税由来的主要标志,是税制的首要要素,是国家征税的基本依据。(二)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最终来源,即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真正的税源只有从 真正的负税人那里才能查明。(三)课税对象与税源:课税对象只是表明国家征税的范围和直接依据,而不一定反映 税源即税收的根本来源,或者说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宿。(四)征税范围:一般指课税

6、对象的范围,即课税对象的具体内容,或课征税收的具体 界限。三、税目:是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或项目,是课税对象在内容上 的具体化,表明国家征税的广度或具体范围。单一列举法、概括列举法 四、计税依据 (一)税基:又称计税依据、课税基数、计税标准,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是 课税对象量的具体化。是决定国家税收收入和纳税人税收负担轻重的重要因素之一。(二)税基和课税对象:二者即相联系又有区别,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五、税率: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的法定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国家 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定额、比例、累进) 1、全额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的全部

7、数额都按照其所适用的最高一级比例计算应纳税额。2、超额累进税率:将同一课税对象按其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每一等级的税 率,当课税对象的数额增加到需要提高一级税率时,仅就超过上一等级的部分,按高一级税 率征税。3、超率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按相对数划分若干等级,从低到高每一等级适用一个税率, 各个等级的课税对象分别按照本级的适用税率计算,然后加总计算应纳税额的累进税率。4、加成、加倍税率两者比较: (1)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实际税率不一致。全额累进税率税负重于超额累进税率税 (2)在累进级距的交界处,税负的增加形式不同。全额较为急剧,超额较为缓和,克服了全额税负跳跃式增减得不合理现象

8、。(3)税负的合理性不同。全额形成的税负不尽合理,超额较为合理。全额计税时纳税人的 税负增长与负税能力增长不适应;超额则基本相适应。与全额累进计算相比,超额累进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全额累进的缺陷,因此世界上多数国家所 采用的累进税率均为超额累进,我国个税法中也部分使用了超额累进税率。3、超率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按相对数划分若干等级,从低到高每一等级适用一个税率, 各个等级的课税对象分别按照本级的适用税率计算,然后加总计算应纳税额的累进税率。加成、加倍税率。4、加成,是加成征收的简称,是指对按法定税率计算的税额加征若干成数税款,加征一成 等于加征税额的10%,依次类推。加倍,是指对按法定税率计算的税

9、额加征若干倍数的税款,加征1 倍为100% (五)非税制要素的税率形式 1、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名义税率(表列税率)是税法上规定的税率,即应征税额占课税对象数量的比例。实际税率(有效税率、实际负担率)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占征税对象数量的比例,是衡 量纳税人实际税负程度的主要标志。2、累退税率 指随课税对象数额增大而逐级降低征税比例的一种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调节效果:从公平角度分析,累进税率由于随收入增加而税负加重, 使收入高的纳税人上缴税收占收入比率高于收入低的纳税人,使税后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 差距比税前缩小。而累退税率则起到相反的效果。从效率角度分析,累退税率由于随收入增 加而上缴税

10、收占收入比例下降,对个人增加收入起到缴励作用,而累进税率则起到相反的效 3、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 边际税率:税额的变动数量占征税对象变动数量的比率。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表中的每 一级税率,实际上是相应级距课税对象(应税所得额)的边际税率。平均税率: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课税对象数额的比率,或称平均负担率。4、零税率和负税率 六、纳税环节(一次、两次、多次课征制) 七、纳税地点 八、纳税期限(按期、按次) 九、减免税(税收优惠):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对某些特定纳税人和 课税对象、在特定时期内给予鼓励或照顾,少征一部分税款或全部免予征收的特殊规定 十、违章处理 违章包括:偷欠抗骗 处罚措施

11、:教育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刑事责任 处理方法:拍卖被扣押或查封的货物和财产;加收滞纳金、补税、罚款;吊销税务登记证, 吊销营业执照;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节税收类型 第三节税收体系及其模式 一、相关概念 (一)广义的税收制度,是在一个课税主权之下的各种税收组织体系,是国家依法律程序规 定的征税依据和规范,税务机关依法征税和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法律依据、工作准则和规程, 由国家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组成,包括各种法规、税制结构、税收管理体制和征收管理办法。(二)税收体系(税制结构),广义是指一国税制中不同税系之间、税种之间和税制要素之 间,以及各自内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关系的构成方式。包括不同税系或

12、税类之间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同一税系内部和不同税系之间的各个税种之间的关系、各个税制要素的组合关系。(三)税制模式,指由主辅税种或税系合理搭配而成的特定的、相对稳定的税系结构。即不 同税系或税类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同一税系内部和不同税系之间的各个税种之间的关系。二、税制结构的基本特征 总体的概括性;功能的系统性;明确的目的性;相对的稳定性 三、影响税制模式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政治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税收管理水平; 其他因素,如国际因素、历史文化因素 第四节优化税收的相关理论 一、优化税收的概念及评价标准 所谓优化税收,是指在保证政府获得既定财政收入的假定前提下,依据效率

13、和公平原则进行 的税收结构安排。根据现代经济学的观点,判断一种税制(税种)是否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两个:一是税收效率 标准,一是税收公平标准。(一)税收效率标准 税收效率是建立在经济效率基础上的。一个有效率的税收必然是一个中性的税收,即征税不 产生替代效应、税收超额负担最小的税收。税收对经济的扭曲效应表现在:1、扭曲消费者与生产者行为 2、扭曲人们的储蓄与消费行 为3、扭曲人们对工作与闲暇的选择 (二)税收公平标准 税收公平通常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如果一种税或税制结构安排能够实现公平的征收,那么这种税收就是优化的,否则就是非优 综合以上分析,所谓税收优化,就是一种能够充分反映社会对效率与公平权

14、衡的税制安排,这种税制安排将使不公平、扭曲性都达到最低限度。二、最优税收和次优税收 优化税收理论根据一种税制是否符合效率和公平标准,尤其是是否存在扭曲,将优化税收分 为最优税收和次优税收两个层次。(一)最优税收:是指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或征收的,不产生税收超额负担和不造成任何 经济扭曲,且符合税收公平原则的税制结构安排。两个特点:一、只具有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不干扰相对价格;二、纳税义务与纳税 人能够改变的因素不发生关系,因此纳税人不可能减轻纳税义务 (二)次优税收 1、概念: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使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 额负担尽可能小的税制安排。2、次优税收的具体目标

15、:通过税收政策的优化设计和制度结构的合理安排,谋求 尽可能小的效率损失和尽可能大的社会公平。(1)征税对相对价值不发生或发生较小的的影响 (2)对经济主体的决策产生最小的扭曲 (3)选择征税范围广泛的税基,尽可能按单一税率征税 (4)在市场失效和政策干预导致扭曲情况下,通过税收手段弥补市场缺陷,矫正扭曲,谋 求效率损失最小。三、商品税和所得税的优化 (一)优化商品税 优化商品税理论最早是由拉姆齐于1927 年提出的。他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假设政府 的全部收入只能以扭曲性的商品税来筹集,那么,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商品税结构才能使效率 损失最小。1、课税准则法则(需求等比例递减法则):x/x=y/

16、y 含义:为了使总体的商品税超额负担或扭曲程度降到最低,即为使税收引起的效率损失最小, 税率的确定应当使各种商品需求量下降的百分比相等。2、拉姆齐法则(反弹性法则、逆弹性法则):tx/ty=ey/ex 含义:对若干种互不相关的商品设计税率,应当遵循这样的原则,即某一种商品税税率的高 低应当与其需求弹性的大小成反比,换言之,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应当课以较高税率,对 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则应当课以较低的税率。3、拉姆齐一戴蒙德一米尔利斯税收法则 (二)优化所得税 优化所得税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累进税率在什么程度最合适。现代优化所得税理论是维克里 在1946 年首先提出的。维克里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使

17、累进个人所得税的设置,既能促 进收入再分配目标的实现,又不至于影响个人工作的积极性。第五节我国税收体系的现状及目标模式的选择 二、我国税收体系的现状 (一)新中国成立后税制结构的演进 (二)我国税制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税制结构性失调,导致税收调控作用的弱化 2、某些税种的相互交叉或某些税种本身存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3、社会经济发展对税收制度提出新要求,一些急需开征的辅助税种尚未开征。4、中央税与地方税结构存在问题。5、税费改革在某些方面已取得进展,但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 6、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诸多的疏漏和薄弱环节。三、我国税收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选择 (一)改革方向:双

18、主体模式 (二)改革思路: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 (三)改革标准:有利于组织财政收入、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公平税负 第三章税收原则 第一节税收原则概述 一、税收原则概念 所谓税收原则,就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所必需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税收原则是政府在各种税制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 劣以及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 一、概念:是一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变革,都必须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的需要。二、财政原则是税收的一个重要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保证以下三个方面: 1、税收收入要充分:财政

19、收入额制约政府提供公共商品的财力,政府提供公共商品的 财力又决定财政收入额。2、税负总水平应当适度。上限:不会妨碍民间投资、不会妨碍简单再生产、不会妨碍 必要劳动生产; 下限:满足国家财政收入 3、税收收入应有弹性 税收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et=t/t/y/y et=0 税收对经济增长没反应 et=1 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 et 富有弹性et点和最终归宿点,构成税收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税收政策中的主导方面。二、税收政策的手段:指为实现既定的税收政策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是税收政 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税收政策目标的重要保证。(一)调整经济总量的税收政策 (二)调整经济结

20、构的税收政策:产业结构、地区结构、资本市场结构 (三)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税收政策手段 1、调节企业收益水平。2、调节个人收入水平: 其一,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以及对税收政策的调整,实现对低收入者的照顾和对高收入阶层的 调节;其二,所得税指数化,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其三,税式支出间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水平。其四,累进财产税制对财富过度集中的调节。其五,消费税对高收入阶层支付能力的 调节。其六,社会保险税对转移支付制度的筹资作用。其七,负所得税计划。第三节税收政策的作用机制一、税收政策的宏观作用机制 (一)税收政策的乘数效应 税收乘数:kt=-b/(1b);用来反映税收变动与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21、关系。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二)税收政策收入调节效应 1、经济增长中的“库兹涅茨效应” 2、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权衡: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三)税收调控经济稳定运行的方式 1、税收自动稳定机制:也称“内在稳定器”,指税收制度具有自动调节经济、缓和 经济波动,从而稳定经济的特性。即,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税收随着纳税人收入的增加 而增加,从而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缩减纳税人的投资与消费能力,自动地抑制社会总 需求的过度扩张;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期,税收随纳税人收入的减少而递减,从而增加纳税人 的可支配收入,推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2、相机抉择的税收政

22、策:扩张性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 二、税收政策的微观作用机制 (一)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指因为政府征税改变人们的总体收入水平,而对纳税人或负税人的经济行为 选择所产生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 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纳税人应缴纳的 税金占总收入的比例,即由平均税率水平决定。(二)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实行选择性征税而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指税收 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减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 税的差别税收待遇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

23、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 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二)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是当政府向个人的劳动收入征税时,会直接减少劳动者劳动投入 获得的收益,就会对劳动者在“劳动”与“闲暇”两种商品之间的选择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 效应。(三)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储蓄倾向及全社 会的储蓄率。对个人所得是否征税及征税的多少,会影响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并最终影响个人储蓄率。在仅对个人现实收入征税、对储蓄的利息所得不征税的情况下,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居民储蓄 只有收入效应。对储蓄利息

24、(收益)征利息税,会减少储蓄人的收益,从而降低储蓄报酬率,影响个人的储 蓄和消费倾向,具体来说,当对储蓄利息征税时,使得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发生 了变化,即未来消费的价格变得昂贵、当前消费价格相对下降,于是产生了收入效应和替代 效应。(四)税收对消费的影响 1、税收对消费总量的影响通常是通过所得税的形式实现的。2、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商品税的形式间接实现的。并且,在现实经济 生活中,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还受到商品需求弹性等因素的制约。(五)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税前抵扣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影响纳 税人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税收对投

25、资的影响,同样是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实现的。第六章税收负担 一、税收负担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税收负担是指一定时期内纳税人或负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福利损失或经济 利益的牺牲。反映了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数量关系,简称“税负”。税收负担率是指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的实纳税额同课税对象数量之比。若其他因素不变,税率 的高低直接决定税收负担的轻重。衡量纳税人负担水平,不能只看名义税率而应当看实际负 担率。(二)意义 二、税收负担的分类 1、按负担的层次划分 宏观税收负担: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 民收入税负率来表示。微观税收负担:指微观经济

26、主体或某一征税对象的税负水平,可以用企业所得税负担率或商 品劳务负担率、居民个人税收负担率等来表示。2、按负担的内容划分 名义税负:指由名义税率决定的负担;实际税负:指缴纳税款实际承担的经济负担 三、税收负担的测量(税收负担的量化指标) 税收负担是质和量的统一体,既要从质的方面分析影响税收负担的各种因素,也要从量的方 面界定合理负担的客观数量。(一)宏观税负衡量指标:衡量宏观税收负担是以一定时期内税收总量与同期国民经济的总 量指标相比较。1、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t/gnp100% 2、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t/gdp100% 3、国民收入税负率:t/ni100% (二)中观税负衡量指标 中观税负

27、是指某个地区、国民经济某个部门或某个税种的税收负担。某地区的税收负担率 =该地区的税收总额/该地区同期gdp100% 某行业的税收负担率=该行业的税收总额/该行业同期gdp100% 某税种(税类)税收负担率=某种税收(税类)实纳税款/该税种(税类) 计税依据数量100% (三)微观税负衡量指标 它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各个微观主体具体承受税负的程度,具体是指纳税人个体,如单个企 业、居民个人的税收负担。1、企业商品劳务税负担率=实纳流转税税额/同期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100% =某种商品劳务税总额/商品或劳务的盈利总额100% 2、企业所得税负担率=企业实纳所得税税额/同期利润总额100% 3、

28、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企业实际缴纳各税税额/企业收入总额100% 4、个人税收负担率=个人实际缴纳的税款/同期个人收入总额100% 五、宏观税负水平问题 (一)研究宏观税负水平的意义 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反映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中集中程度的大小,反映了政府的社会经济 职能和财政职能的强弱。因此,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实质上是一个财政职能的实现问题。它既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二)宏观税负水平的计算口径 在我国,根据政府取得的收入的口径不同,有三个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衡量指标。1、狭义的宏观税负: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也称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 2、中间层次的宏

29、观税负,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也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3、广义的宏观税负,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也称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这三个指标中,大口径指标最为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整个国民经济 的负担水平。(四)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 1、拉弗曲线与经济增长 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一、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 二、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三、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 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这为确定宏观税负的合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总之,保持适度

30、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2、宏观税负水平合理与否的标准 税收负担是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判断一种税制合理与否重要标准,主要看一国总体税负水 平是否合理。从纯理论的角度分析,判断一国宏观税负水平合理与否有两个基本标准: 一是经济发展标准,即一国总体税负水平的选择首先要以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为前提; 二是政府职能标准,即一国总体税负水平的高低要视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3、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因素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宏观税负的高低要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具体讲 主要有: (一)经济发展水平(二)政府的职能范围(三)税制结构 (四)政府财政收支状况(五)社会和军事因素

31、(六)政府的经济战略 分析:中国宏观税收负担存在结构性缺陷 1、狭义的宏观税负大于广义的宏观税负,政府所得到的收入与纳税人所感觉到的负担 之间存在差距。2、税负结构不平衡。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一方面广义宏观税负过高影响投资;另 方面狭义宏观税负偏低减少政府可支配收入,造成公共商品供给不足。解决办法:优化社会的财政税收负担结构,必须加快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制定适应市场 经济发展需要的税收负担政策。建立富有收入弹性的税制体系2、调整税制结构3、深化“费改税 第二节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 一、相关概念 (一)税负转嫁 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

32、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特征:1、纳税人是唯一的税负转嫁主体。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作 为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主动的有意识行为;2、税负转嫁与商品交易密不可分, 纳税人只有在与他人发生经济交易的情况下才可能通过价格调整等手段将税收负担转嫁出 去,所以商品交换是税收转嫁的前提条件。3、价格变动是税负转嫁的主要途径。4、自由定 价体制的存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5、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纳 税人与负税人一定程度上分离是税负转嫁的必然结果 二)税收归宿 税收归宿是税收负担的核心问题。税收归宿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税 负归宿的状况是由税负转嫁的状况决定的,税负归宿是税负转嫁的结果。税收归宿可以分为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法定归宿是指法律上明确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人, 而经济归宿是指税收导致纳税人实际资源配置或收入分配的变化。税收法定归宿与经济归宿 之间的差异就是税负转嫁的程度。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混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等。(一)1、前转(forward shifti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