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31.71KB ,
资源ID:958974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897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1、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第八单元教案 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有趣的故事”这个专题编写。有单元导读、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5部分内容组成。单元导读明示了本单元以故事为专题,明确了本单元的两个学习目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四篇课文四个故事,有的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有的以心理描写的形式展开。其中有两篇是根据民间故事整理的,但它们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题目的阅读期待性很高,故事的趣味性很强,儿童化的色彩浓厚。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通过急性子顾客与慢性子裁缝对服装的四次不同要求及反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结果令人意想不到

2、的有趣的故事。方帽子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人们坚守的“从不改变的方帽子店”被孩子们创新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店”取代的故事。漏则围绕老夫妇雨夜说“漏”,老虎和贼怕“漏”为线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想象奇妙、情节奇特、趣味十足的民间故事。枣核则讲述了枣核借助自己特殊的身材和聪明才智挽救了乡亲们的财产,惩处了县官的故事。口语交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对讲述人和听者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习作则要求根据文字信息结合画面,选一种动物,大胆想象其相反的特征,编一个童话故事。语文园地既有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巩固,又有知识的拓展运用与积累。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时,要注意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充分感受故

3、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整理和积累复述的方法。将两个单元目标落到实处。建议本组教学可用1214课时。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1 认识29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2 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语气、神态来体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及内心情感。3 借助表格或示意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会复述故事。4 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帽子店1漏2枣核1口语交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11. 讲故事要自然、大方,表达要清楚。2. 听故事要认真,能清楚地交流和表达。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21. 选取一种熟悉的动物,抓住它的反向特征,大胆想象,编一

4、个童话故事。2. 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突出故事的趣味性。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1.整理复述故事的方法。2.通过字旁表意的功能,积累“口”字旁和“言”字旁的生字。3.体会修饰语在表情大意方面的作用,并学以致用。4通过标点和人称转换,掌握转述的方法并加以运用。5.继续积累描写春天的诗.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目标:1.认识会意字“承”泄”等9个生字,会写“夹、衬”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衬衫、负责、手艺”等词语,积累“衣“字旁的字。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3.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4.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

5、教学重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教学难点:感知故事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会复述故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激趣1. 同学们喜欢读什么样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故事名字为“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2. 知道“裁缝”是做什么的吗?顾客呢?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和想说的吗?3. 指导两读课题:齐读课题,请突出人物的性格;齐读课题,请突出人物的身份。【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语感,也是提升学生对题目的多元理解。】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1.借助注音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2.思考:故事

6、按什么顺序讲述了一件关于什么的事情?三、交流反馈1.检查词语认读。手艺 交货 负责 短袖 服务 一卷 夹起 (注意两个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凭着 衬衫 承认 恼怒 夸奖 歪头 泄气2.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卷”和“衫”,“卷”强调两横,“衫”强调衣字旁的正确写法,规范写好三撇。3.交流问题2,相机板书(生成课后的表格)。【设计意图:降低了学生概括故事内容的难度,同时梳理出故事的内容结构,为后面的复述做好铺垫准备。】你觉得故事有趣吗?趣在哪里?(从“变”与“不变”感受体会。)四、熟读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做阅读批注,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面的品读交

7、流做好铺垫。】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回顾故事内容:谁能按衣服的变换或时间的变化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二、品读对话,感受故事的趣味(一)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根据关键词及标点的提示,读出裁缝和顾客的语气。(二)指导朗读,通过神态、动作及标点符号的提示,体会人物性格。1.交流急性子顾客的急: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急性子顾客的急?预设:(1)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三个问号,三个季节读出一次比一次急切;一个省略号,让学生想象省略的时间,再次感受急性子的急。)(2)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创设对比句加以体会“顾客站起来”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3) 不

8、料,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说:“我不做棉袄了!”(“跑”用得好吗?)4. 迁移上面的学法,小组自主交流学习慢性子裁缝的。【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学些方法的迁移运用,提升了语文的素养,更好地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升本理念。】自学提示:标点符号的提示语气、动作、每次的表现等3.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评选优秀小组4.面对这样的结果,如果你是那位顾客,你会说些什么呢?三、学习复述这个故事多么有趣呀,你能回家后给家长讲讲吗?只有会复述了,才能讲给家长听。借助板书练习复述。(提示:为了突出故事的趣味,可以通过不同的神态或语气来讲述,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表现。)组内练习复述.推选代表全班

9、展示复述,评选优胜小组。四、课堂小结借助板书,课堂小结。四天的时间,顾客的服装要求接连发生四次变化,多么有意思的创编啊。同学们,大胆发挥你的想象,你也能创编出有趣的故事。五、拓展阅读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1. 先让学生看题目展开想象,编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设计意图:用学生熟知的小动物,加上颠覆的形象,更能激起学生想象表达的欲望。为单元的写作教学做好铺垫。】2.推荐阅读周锐的童书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板书设计: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第一天 做上能穿 冬棉袄第二天 没说的 秋夹袄第三天 没问题 夏短袖第四天 没裁料 春长袖26*方帽子店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认识“蕉、叩”等4个生字。2.默读课

10、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3.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教学重点: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教学准备:搜集图片,制作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2.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现在戴的帽子各种各样,可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是圆帽子。非常奇怪的是,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方帽子店。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1、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词:香蕉形、扣子、人山人海、密密麻麻、一溜烟、圆筒形、橱窗、古董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事?这篇课文讲了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 ),从来没有做过( ),方帽子戴着又( )又()。小孩子们不喜欢( ),他们喜欢( ),戴着又( )又( )。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卖( )的帽子的商店,顾客们最后都进了( )。那些不舒服的( ),慢慢地成为( )。【设计意图:因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利用填空法可以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让孩子们有法可循,降低学习的难度。】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出示自学提示一: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1)这家帽子

12、店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2)人们戴着方帽子舒服吗?为什么还要戴呢?用曲线画出相关的语句。2.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1)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2)它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从来”“真不舒服”“一直”等词进行理解人们的思想保守、不愿改变。【设计意图: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往往是通过各段落中的重点词句来体现的,抓住了反映课文内容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就能达到启

13、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1出示自学提示二: 小组合作学习710自然段,想一想:小孩子们喜欢戴方帽子吗?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2.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那戴在头上就更舒服了。”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1)学生读相关句子,通过重点读“可不喜欢”、“喜欢”“又舒服又漂亮”“假如”等词语来理解孩子们不愿默守陈规,喜欢创

14、新。(2)说一说,除了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帽子,你还能想出什么式样的帽子?3. 出示自学提示三:自由读课文1720自然段,想一想:后来的人们还喜欢方帽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设计意图:复述,是在积累词语,也是在练习运用词语,是提高识字能力的有效方法。】5读了这一篇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跟着转变。五、课后作业: 如果让你设计一种帽子,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帽子呢?板书设计 : 方帽子店方帽子 又奇怪又不舒服圆帽子 (其他式样) 又漂亮又舒服7漏教学目标:1.认识

15、脊、颠、旋等9个生字,学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喂、贼两个字,喂不要都加一撇,贼不要漏掉一撇。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3.能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教学难点: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故事。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 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为什么喜欢?【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读故事,引导他们回忆曾经读过的故事,发现故事的特点,比如故事里的动物会说话,故事里的人物很可爱,故事的情节很有趣等等,唤起学生读故事的兴趣。】2出示课题。(漏),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一篇

16、有趣的故事漏,这个故事的题目很特别,只有一个字,但是这篇故事却很长,需要我们慢慢读,请看预习提示:(1)借助注音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认读思考: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指;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小组合作认读词语。出示词语: 脊背 胸脯 窟窿 翻山越岭 走南闯北 旋风预设点:(1)“脊背”的“脊”应读三声。(2)“窟窿”第二个字读轻声。(3)“颠”这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应读din,不要读错。3.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设计意图: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

17、练学生概括文章的技巧。】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3.指导书写“喂”。提示口字旁占左上半格,不宜写大,右下部分不是“衣”,注意不要多加笔画。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厉”是半包围结构,写得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而不是“力”。第二课时一、回顾内容,再读故事1. 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2. 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来。3.师提问:同是漏,因为

18、理解不同,所以有了这个有趣的故事,那回忆一下,这个故事里除了有老爷爷、老婆婆、老虎、贼、还有谁?(小胖驴)谁能看着黑板,给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老爷爷、老婆婆养了一头( ),老虎、贼啊都惦记。老虎和贼正在( ),却听老婆婆说怕( )。它们听见赶紧( ),一直到了( )。贼下树,虎回走,它俩树下( ),吓得大喊( )啊!驴圈里,( )在吃草,老婆婆的屋顶( )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尝试回忆文章,将主要内容补全,为后面的复述故事做准备。】二、理清层次,梳理文意同学们小小年纪却这么厉害,老师给大家省掉了那么多的内容,大家都能把主要内容补全,真是太会读书啦!1.学习1-2段,感受小胖

19、驴的诱人老师对小胖驴很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小胖驴长什么样,谁能给老师讲讲?(生讲)文: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师:除了这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这小毛驴的哪个部位最诱人?(肚子圆圆的)师:看看这胖胖的小毛驴,这么诱人,老虎想肉很好吃;贼想卖个好价钱【设计意图:欣赏图片,直观感受小胖驴的诱人,想象老虎和贼的垂涎欲滴。】2.学习3-5段,“偷”所以他们都要去偷,终于有一天,他们要行动了,谁接着讲?(2生讲)它们好厉害,一会儿就挖了个窟窿,小毛驴危险了,很快就要成为老虎的盘中餐,成为贼的摇钱树了,关键时刻,谁接着讲?(两生讲)就这样,几句对话就让小胖

20、驴转危为安。文: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师范读)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师范读)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师范读)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谁来当老爷爷?谁来当老婆婆?老虎呢?贼呢?老师来当旁白。你看看,贼和老虎本事好大,贼走南闯北什么都听过,老虎翻山越岭,什么都见过,他们却不知道漏是什么,你觉得在老虎和贼眼里这厉害的“漏”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牙齿【设计意图:感受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老虎和贼眼中“漏”

21、的可怕,带学生更深层次的走入情景。】3.学习6-12段,“逃”他们越想越害怕,就想赶紧逃,可别让“漏”捉到,谁来讲讲他们是怎么逃的?(两生讲)文: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它们为什么这么远拼命的跑?(它们觉得漏可怕的漏就在后面追着呢)而且,贼觉得这个漏跑得真快,跟旋风一样,一刻也不停;老虎觉得这个漏抓的真紧,就像粘胶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越想越怕,越怕越跑,它们跑过跳过穿过它们就这样一直跑到了歪脖树,谁来讲讲这幅图(“砰”一声,老虎撞到树上;“嗵”一声,贼跳上树,还掉了一只鞋子。)这一幅呢?(好险呐)文: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22、”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设计意图:图片欣赏,想象老虎和贼奔跑时的惊慌失措,解脱时的如释重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图片,锻炼口语表达。】4.学习13-18段,“遇”他们就这样放弃了吗?没有,谁接着讲说的真好,老虎还想吃小胖驴,就往回走,贼还想偷小胖驴去卖钱,就要下树,结果他们又在树下相遇了,(图片,小偷一回头,老虎一抬头,都吓得大喊“哎呀,漏又来啦!”小偷手一松,老虎腿一软,咕噜咕噜滚下山)你瞧瞧,这一晚上,他们冒着雨,跑啊跑,跑过山,跑过河,还撞过树,贼成什么样了?老虎呢?(描述图片)你们把自己当成老虎和贼大喊一声“漏啊!”然后都吓昏了过去。【设计意图:经过一晚上的折腾,老虎和贼

23、都疲惫不堪,贼衣衫破烂,老虎也没了往日的威风,如此这般都是因为“漏”。】5.学习19-20段,小胖驴文: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师范读)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又漏雨了!总结:同学们,看看黑板,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是怕屋顶漏雨,结果却吓跑了老虎和贼,这叫做“歪打正着”;老虎和贼听到漏,吓得到处跑,这叫“作贼心虚”,整整一个晚上,小毛驴都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待着,这样“安然无恙”【设计意图:老虎和贼的狼狈与小胖驴的悠闲形成对比,可怕的“漏”与屋顶漏雨形成对比,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三、整理思路,复述文章1.复述:读完这篇故事,你

24、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的等等(部分或全篇)2.续写:你想对老爷爷和老婆婆、老虎和贼、小胖驴说些什么?【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从有趣的故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板书设计:27 漏老爷爷 老婆婆 漏 歪打正着小胖驴 安然无恙老虎 贼 “漏” 作贼心虚28* 枣核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25、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枣核就是枣的核。)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爹娘 勤快 扶犁 衙役 牲口 官府(1)指名读,齐读。(2)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旧时官署的称呼。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

26、了,被官府()。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2小组讨论。【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3汇报交流:(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出示相关句子: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27、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2)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3)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a.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b.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c.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开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4)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8、。a.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b.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c.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去,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1你喜欢枣核吗?为什么?2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五、梳理内容,复述故事1.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据板书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吗?2.学生复述故事。六、回顾课文,续编故事1.枣核

29、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能接着往下讲吗?2.学生练习,续编故事。板书设计:28 枣核名字来历勤快能干救出牲口顺利脱险口语交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举办“趣味故事会”,激发学生讲童话故事的兴趣。2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3.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教学难点: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童话故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课前指导学生选择有趣的童话故事,读熟并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我们举行一场趣味故事会,谁讲的故事最好,将被评选为“故事大王”。二、小组故事选拔赛1.明确比赛规则;请各参赛组

30、员先在小组内交流童话故事,然后各小组推选出一名组员参加比赛,注意:有趣的内容想想如何突出趣味性,如: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手势。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3代表参加全班交流。4自主探究评说。 让学生当裁判,评价哪一组讲得最好?为什么?【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既创设了一个语言沟通的环境,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交际,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三、评价反馈,表扬总结1表扬优胜小组,颁发“故事大王”奖。2请优胜小组或个人总结获奖原因。四、课外延伸,强化交际请大家把自己所讲的或听人讲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评一评。板书设计: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注意语气加上手势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教学目标:1选取一种动物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2引导学生想象小动物失去原来的主要特征,生活产生的变化,构思创作有趣的童话。教学重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