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73.85KB ,
资源ID:95869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869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研究.docx

1、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研究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研究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树皮中学 陈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兴衰成败的战略措施。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重视教育,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中国也不例外,占全国大半人口的农村是中国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21世纪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如果大批学生中途辍学流入社会半途而废就会造成大量新的文盲,普九成果就会付之东流。随着我

2、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异突显,农村发展的滞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最大障碍,而农村教育的落后,农村人口素质的低下是农村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而农村初中生辍学又是农村教育的难点,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十分严重,已对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构成严峻的挑战,因此这一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二、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控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辍学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甚至出现反弹现象。发展前景,对于我们此行来说,是一项更加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如何防止学生辍学,提高巩固率是我们这次研究的目的。 因此,文章通过对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的

3、调查研究。找出农村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我们能够尽可能快的消除城乡差异,改变以往“城市取向”的大一统教育模式,加强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民对义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检查力度,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对193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义务教育水平定在9年或9年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共136个。当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第134位。而实际上,很多国家离所定的目标相差甚远。在有资料可查的142个国家和地区中,当年我国中等教育“毛入学率”占世界第66位

4、,与当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比,这个位置是不低的。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按照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把2000年实施基本“普九”任务的地区分为三类。即占人口覆盖率85%的地区要求达到“普九”目标;占人口覆盖率10%左右的经济比较困难的地区,则要求普及初等教育,即“普六”;占人口5%左右经济很不发达的特别贫困的地区,只要求普及初小,即“普三”或“普四”。所以,到2000年底,实际上全国还有522个县(旗、场)没有达到“普九”。即没有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仍存在着辍学现象。所以我们研究农村中学辍学问题、解决好辍学问题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三、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5、现在国内各级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学的辍学问题非常重视,每年都专门派调查组深入到各个农村中学调查各地的学生辍学情况,有些地区更是将巩固率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加入到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的考评中去。他们通过调查拿出了很多可行的措施,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好多地方辍学现象依然存在,彻底解决辍学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解决的过程中遇到了好多的新的问题在等待教育部门去研究去深思。 无论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还是美国、日本这样的经济、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辍学问题都是普遍存在并引起广泛关注的。从国外研究状况来看,人们对辍学问题的研究首先涉及到对辍学问题的定性上。在此方面,D.W. Kelly在教育经济学国际

6、百科全书中对“辍学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学生辍学是学生自己自动退出学校还是学生被学校推离出去的。前者认为学生辍学是其个人的自主行为,而后者认为学生辍学是学校对弱势群体子女的必然行为,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观点说明,在对学生辍学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有侧重、有区别的进行分析,切忌千篇一律。(一) 国外研究概况 在对已辍学学生展开研究的同时,一些学者还在传统辍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辍学学生的返校行为及在校外获得同等学历的情况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经济系Hwei-Lin chuang经过研究指出,辍学者的辍学行为并不是一个永久行为

7、,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许多辍学学生会返回学校重新完成学业或获得相应文凭。针对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者主要围绕三个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即与在校生相比,辍学生的典型特征是什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导致学生辍学?辍学的后果和影响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不同的数据来源、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分别进行了各自的回答,其中在对辍学原因的分析研究上,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即把影响学生辍学的因素主要归纳为学生的个体特征、家庭背景、学校环境和当地劳动力市场状况四个方面,从而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辍学率计量分析框架。(二)国内研究概况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是教育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动态变化的教育问

8、题之一。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也相当重视。特别是在基本实现“两基”后,针对农村地区出现的“辍学率反弹”现象,教育研究人员、社会学家、新闻媒体等都对辍学问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也有许多有影响的辍学研究成果。主要是围绕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而对学生辍学原因和解决对策等方面所做的思考和努力。与国外此类研究相比,中外关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特别是在辍学原因分析方面,都是从学校、社会、家庭及学生本人等角度出发对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进行研究和阐述。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目前我国在对西部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关于学生辍学

9、原因方面的分析思路和解决对策。特别是在我国教育研究缺乏量化研究传统的背景下,我国大量的辍学研究报告大同小异、缺乏创新,除了有一些区域性数据差异外,对辍学原因的说明、对策建议等基本一致,缺乏对研究地点新形势、新情况下辍学行为走势的新判断和具体描述,难以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真正提出能够有效解决当地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可操作性策略,这也是笔者开展本研究的重要动因之一。四、课题理论依据: 自2000年以来,全国中小学入学率逐年提高,在校生辍学率逐年下降,但是近年农村初中在校生辍学率又连年回升,去年已达到6.16。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已经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原因了,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

10、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无论是舆论方面还是政策方面都给予农村基础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重视。所以,文章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研究。找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五、研究重点、难点 1研究重点:对当地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2研究难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能够真正有效解决本校学生辍学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策略,从而为老区同类学校解决学生辍学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将是本研究的难点所在。六、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对策建议 第一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正文 (一)研究内容:即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 据悉,自2000年以来,全国中小学入学率

11、逐年提高,在校生辍学率逐年下降,但是近年农村初中在校生辍学率又连年回升,去年已达到6.16。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已经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原因了,如今,学生辍学受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和观念落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错误的观念是造成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主要因素;教育政策的不公平以及高校录取政策、大学生择就业难等是其深层次的原因。文章主要从家庭,教育,学生自身,社会和政府等方面进行分析: 1、影响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核心因素家庭 (1)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困难仍然是学生被迫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地处边远的山区、浅山区、经济欠发达的一些农村农民,加之有些家庭父母离异、病故和一些单亲家庭的子女,家

12、庭经济更加困难,生活都难以维持,更无力支付学生上学的费用。 (2)家庭教育影响: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对子女辍学的影响。 (3)家庭法制观念淡薄:在农村,很多家长不了解义务教育法,总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是他们家庭的事情。 (4)农村家庭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使女孩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造成了大面积的女童辍学。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比如我县树皮乡小坝心村民委小坝心村等很多地方的苗族地方,家长多数只供男孩子读书,女孩读书的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地方直接没有女孩读书。 (5)家庭所处地理位置:由于很多在家庭偏远的乡村离镇中学较远,自然环境恶劣,加上交通不便,导致学生辍学。 2、影响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关键因素教育

13、 (1)农村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其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教师待遇低,而教师的工作量又过大,导致教师流失率高;二是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农村学校设备简陋。 (2)教师素质低: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素质普遍较低,学历低,进修学习的机会少,知识老化,教育方法落后,观念陈旧。而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教师的不仅教学能力差、师德也不好。 (3)课程设置不符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现实,同时,课程偏多、教材内容偏难,使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无乐趣可言。 (4)学校教育质量低,管理僵化,一成不变,没有新鲜感。 3、影响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直接因素学生自身 (1)学生因学业失败,成绩落后,而自己失去上进心

14、,产生厌学进而弃学心理,造成辍学。 (2)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初中学生大多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剧烈,个性突出,一般具有叛逆心理。 4、影响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间接因素社会 (1)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观念在一些农村地区滋生蔓延,这已成为农村学生辍学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 (3)新的招生制度和就业形式与人们传统观念的冲突:农村孩子读完大学后在城市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使许多农村学生家长认为,读和没读一样,而且投资又大,还不如早日去学些手艺来维持生活。 (4)社会用人用工方面的弊端挫伤了学生求学的积极性。 5、影响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重要因素政

15、府 (1)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不足。农村教育得不到应有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差。 (2)政府教育政策的不公平,国家教育政策的城市取向以及教育资源对农村学生的不公平促成了农村学生的辍学。 (3)政府制止辍学力度不够,政府末能履行好义务教育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对家长缺乏必要的惩罚措施。(二)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带来的后果 首先,中小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使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 其次,高辍学率已经严重制约农村劳动力队伍素质。 其三,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四,对下一代的负面影响。(三)解决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教育,加强教育督导,特别是政府要高

16、度重视落实义务教育法,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对辍学学生的家长(学生的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处理,使其孩子重返校园。 (2)政府要下决心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解决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设立贫困学生助学金,完善免费提供教科书办法,逐步扩大免费教科书发放范围,帮助农村贫困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校应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防止学生厌学流失。学校还应采取扶资帮困、献爱心、减免学杂费等措施,学校和教师要深入家访,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学习费用。 (4)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设立寄宿制学校,学生集中学习与食宿于学校中,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树皮乡现在正在实施

17、集中办学,将各村各寨的学生集中到各个村民委上学,这样也避免了义务教育地区间投入不均的问题。 (5)社会要大力宣传义务教育的思想,号召全社会实施“关爱工程”。大力发展技术教育。七、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法。这是本研究前期工作重点采用的方法,即主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以了解目前国内外关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相关信息,从而把握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为本研究的展开奠定理论上的支撑。2调查法。针对老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结合所选调查点的实际情况,编制并发放调查问卷,获取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领导等对辍学问题的认识和导致学生辍学的相关资料,以此统计分析出影响当地农村

18、初中学生辍学的多方面因素和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领导对辍学问题的认识情况。3访谈法。初步拟定从已辍学学生、在校学生、已辍学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和教师中各抽取10名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学生辍学问题的不同看法和对学校教育现有状况的满意程度等。八、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1研究计划及时间安排:2014年3月1日-2014年3月20日, 为申报课题阶段,并完成开题报告;2014年3月21日-2014年4月30日,“深入课题分析辍学因素”为初步成文阶段,并交给指导老师指导; 2014年5月初至6月底,进行“问卷调查”,并交于指导老师;2014年7月1日-9月20日,完成“中期论文”;2014年9月21日-

19、10月20日,进行“阶段性报告”;2014年10月21日-11月30日,全体研究人员一起完成“结题报告”。 2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对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的研究,能够找出农村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应解决措施。以便使我们能够尽可能快的了解农村中学生辍学的现状。同时,提高农民对义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社会重视这一问题,并有利于尽早解决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 九、参考文献1、张晓峰、田爱丽. 农村学生辍学:政策的视角J. 江西教育科研,2002(6)2、廖其发著: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1版3、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 作者:袁桂林,对农村初中辍学问

20、题的调查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第1版4、吴德刚主编:西部教育,作者:蔡宝朱,西部贫困地区的成因及教育发展对策,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年第1版5、肖起清: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及建议,广西玉林教育学院,教育导刊2006年1月6、S鲍尔斯 H金蒂斯:美国:经济生活与教育改革,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7、 宫洪德.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成因及对策研究J. 辽宁教育研究,2002(10)8、桂建生. 对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的反思J. 中国教育学刊,2004(2)9、黄晓红. 世界义务教育遭逢挑战当今辍学现象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0(2)10、姜厮. 应试教育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

21、深层原因J. 辽宁教育研究,2001(8)11、刘开. 浅谈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与对策J. 教育督导,2002(2)12、覃章成. 农村实施素质教育:困境与反思J. 教育科学研究,2002(1)13、仝文义、王乃霞、宋吉顺. 中小学生辍学屡控不止的原因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03(3)14、王恒孔. 关于制止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几点思考J. 教育督导,1998(5)15、王廷继. 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J. 基础教育研究,2001(5)16、武剑麟. 防辍保学 巩固“普九”成果努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J.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4(1)17、徐宏升.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

22、问题的思考J. 中州大学学报,2000(4)18、杨念鲁、韩民. 我国小学、初中学生辍学和留级问题研究J. 教育研究,1991(3)19、杨润勇、王颖、李晨英. 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成因探析小康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现象研究之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20、杨润勇、王颖.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现状调查和规律研究小康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现象研究之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1、袁桂林、洪俊、李伯玲、秦玉友. 农村初中辍学现状调查及控制辍学对策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04(2)22、袁振国. 关于辍学问题的中日比较J. 教育研究,1994(1)23、张光喜、胡俊娟. 黄牌警

23、告:我国基础教育中小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严重J. 中小学管理,1989(4)24、张明海. 西部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心理分析J. 教学与管理,2002(10)25、Fine, M. (1991). Farming dropouts: Notes on the politics of an urban public high school.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6、The World Bank Group, 2004,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Washington, U.S.A.: T

24、he World Bank).27、China National Statistical Bureau, 2004, China National Statistical Yearbook (Beijing, China: China Statistical Press).28、Shenggen Fan, Linxiu Zhang & Xiaobo Zhang, 2004. Reform, Investment, and Poverty in Rural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52, No.2, 395-421.29、Natriello, G., McDill, E.L, &Pallas, A.M.(1990). School disadvantaged Children: Racing against Catastroph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