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9.40KB ,
资源ID:95808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808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鸭池乡越红村美丽乡村投资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鸭池乡越红村美丽乡村投资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鸭池乡越红村美丽乡村投资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四川 屏山县鸭池乡越红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屏山县鸭池乡越红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1.2项目主管单位和项目位置项目主管单位:屏山县鸭池乡人民政府项目位置:屏山县鸭池乡越红村1.1.3总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400万元。1.1.4项目由来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本项目以建设“富裕越红、文化越红、生态越红、平安越红”为总体目标,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为切入点,通过3大

2、体系(生态旅游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建设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休闲旅游经济,着力打造构筑“美丽越红生态家园”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快速实现美丽乡村必须达到的“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基本要求,并通过本项目,摸索因地制宜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方法与模式,进而带动和推进屏山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建设纲要”所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建设内容,是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基础。1.1.5项目所在区域情况屏山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金沙江下游北岸,岷江从东北部新发乡穿境而过,东界宜宾,西连雷波、马边,北接沐川,南与云南省绥江县隔江相望。全县幅员面积1531平方公

3、里,辖8个镇7个乡(其中两个彝族乡),总人口29.3万人,平均海拔650米。连绵起伏的群山,在造就屏山这个物产宝库、生态乐园的同时,也延缓了屏山开发的步伐,现屏山是全省36个、宜宾市唯一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0年,全县GDP实现33亿元,十一五以来取得较大发展。并且随着县城的搬迁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屏山县行政区划面积14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50米。屏山县境属山区,山地约占全境地貌的95%,其中:淡水域3.43%,平原2.53%,丘陵3.9%,山地90.14%。老君山位于四川省南部屏山县境内,系小凉山往东延伸的支脉一一五指山中的一片,层峦迭障,郁郁葱葱,高山耸峙,深谷回晌,悬泉瀑布

4、飞漱其间,潺潺清溪纵横阡陌,满山林涛伴鸟音,遍地翠竹映丹霞,茶林山腰缠玉带,花溅溪畔堆彩云。老君山原名青姑山。为五指山系,主峰海拔2008.7米,为川南地区最高峰,山顶常年烟云霭霭,雾锁葱笼。是四川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始林保存最完好的片区之一,也是川南唯一的亚热带原始林区。老君山林区内有大批珙桐、红柚、香樟、贞楠等珍贵树种。明、清两代修建京都宫殿的栋粱之材多取于此。若夏日入山,犹坠西双版纳密林深处,冬日进林,如履北国兴安岭林海,林中奇花异卉,阵阵清香沁心脾,悬泉飞瀑,声声吼叫伴林涛,林外异峰迭起,白云脚下绕山行,宛如天上人间。老君山原始次森林是同纬度仅存的两三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始森林区之一。这

5、儿植物起源古老,还有不少的珙桐和几万株桫椤;生态又呈多样性,山中有裸子植物多,而且呈垂直分布。1.1.6项目建设内容鸭池乡地处岷江、金沙江三角地带,西临大乘镇,东接宜宾县喜捷镇,北与宜宾县高场镇相接,南靠书楼镇。地形地貌为二半山,陡坡型,地形破碎,土壤以沙土页岩和黏土为主,海拔在475米至1115米之间。距宜宾市36公里,全乡幅员面积63.37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600800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热气候。鸭池乡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地势险要,经济发展一直落后,鸭池乡虽有丰富的旅游自然与人文资源,但却迟迟未能得到开发。根据鸭池乡城乡总体规划,鸭池乡主要定位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越

6、红村将肩负引领鸭池旅游发展的重任,一方面将带动鸭池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承接周边旅游区的辐射,另一方面将拓展鸭池整个乡镇的建设,完善集镇结构,对集镇功能进行完善补充,因此越红村美丽乡村建设将在鸭池乡发展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笔。越红村美丽乡村建设含鲤鱼溪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旅游生态园区建设、编制一个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包装、提升越红民俗文化、打造多样品牌,提升知名美誉度等内容。屏山县鸭池乡越红村美丽乡村建设可行性建议书,分析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定位、规模、选址、建设条件分析以及方案规划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论述。1. 2编制的主要依据、原则及范围1.2.1编制依据(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 建设部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4)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川政201150号(5)省旅游局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促进水土流失治理和扶贫开发工作方案川旅201257号(6)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7)宜宾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8)宜宾市培育千亿旅游产业行动计划(8)宜宾市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行动纲领(9)屏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2.2编制原则(1)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各项专业技术规范,充分尊重业主的意见,并符合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划要求;(2)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拟建设

8、项目的具体要求,在综合考虑周边环境的前提下,注重项目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环境和经济的合理性;(3)合理配置公用工程,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以及后勤保障等以人为本的原则;(4)平面布置科学合理并与规划相协调。在满足有关安全、防火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用地,并考虑今后发展建设与时俱进的要求;(5)严格按照“三同时”的原则,搞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1.2.3编制范围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项目方案、总体规划、实施进度、投资估算、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进行论述。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1背景2.1.1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

9、务不断健全,面貌日新月异,但与城市相比,人居环境建设整体还显落后,不少地方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围绕“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就成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各种物质条件的便利,休闲旅游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新时尚,特别是周末休闲旅游已成为都市人调节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这种旅游不同于人文自然景观型旅游,它是融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康体健魄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要求能体现出乡村的自然美和田园美。乡村旅游以其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和洋溢的乡土文化气息给都市

10、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受到都市人的青睐。近年来,四川省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形成了集休闲农业、农家乐、森林人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名村等多种类型产品多元发展的格局,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四川旅游业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型业态。屏山县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编制完成相关旅游发展规划,建设旅游配套设施。越红村民风淳朴自然,民俗文化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夏秋气候宜人。越红村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明显,这样的地方正是都市人的好去处。在这种背景下,越红必须抢抓机遇,充分利用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2.1.2屏山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屏山县位于四川省南缘,金沙江下游北岸,宜宾市西部。地处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攀西六

11、盘水资源、原材料富集区,位于待建的国家大型水电项目向家坝水电站的主库区和溪洛渡水电站的结合部,属长江上游重点生态保护区的咽喉,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东界宜宾县,西邻雷波、马边两县,北连沐川县,南与云南省绥江、水富两县隔江相望。县城距宜宾市区81公里,距乐山市175公里,金沙江黄金水道纵贯全县93.5公里。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越红美丽乡村建设将推动越红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国际上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旅游”。因为发展生态旅游能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所以世界各国对此 都十分重视。我国作为生态

12、旅游的新兴目的地,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很快兴起。2.2.1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越红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选择越红村集镇规划范围内。这里的年平均气温16.1,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是天然的富氧区域,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大幅度增加植物覆盖率,净化河水,大片的绿地及河面将成为空气净化器和天然氧吧,对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美化越红的风光,维护生态平衡,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2 “生态兴镇”发展的需要越红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建设,将有力地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扩大越红对外开放程度,通过发展休闲生态观光游,使一、二、三产业配套协调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13、拓宽就业门路,使直接的生态开发收入转换为间接的三产收入,既保护生态,又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2.3促进越红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假日增多,过惯了喧嚣的城市生活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进行休闲生态观光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特别是近距离、有特色的生态休闲、民族风情游、农家乐等是上班族的一种最实际的旅游消费,越红村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令人留连忘返,可见加快越红村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已势在必行。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本项目不仅具备优越的宏观环境和难得的战略机遇,而且具有良好的内生条件和政策环境,是切实可行的。1、气候优势XX村平均海拔86

14、0米,有独特的二元地理气候,年平均气温16.1,有“南国北原”之称,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理想之地。2、环境优势越红村除近年宁武高速外基本无工业污染。独特二元地理气候下的生态、土壤、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构成相对独立的山水相生、植被相连的生态系统,莽林翠海,山青天蓝。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亦是其极富竞争力的优势所在。3、资源优势(1)民俗类旅游资源丰富。 屏山地处彝汉杂居、川滇交汇结合部,特殊的地域位置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灿烂的历史文化,经文化部门收集编印成册的各类歌谣、谚语、民风民俗、民间故事有二千余件30余万字。颇具地域特色的龙灯、牛灯、狮灯、秧歌、书画及婚俗、丧俗等民风民俗文化得到发掘

15、和提高,城乡文化活跃。近年来,一批歌舞小品节目获省、市调演二、三等奖。(2)饮食类旅游资源丰富。有苦锥果、龙须菜、当归花等特色食物,还盛产牛肝菌等名贵野生菇类,此外,由于高山二元气候及独特的土壤,此地的土豆、地瓜、糯米等食物品质优良、口感独特。(6)群众基础牢固鸭池乡和越红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作风朴实,开拓精神强,干群关系融洽,农民综合素质较高,观念更新快,有强烈的创业激情和勤劳肯干的精神,已经成立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和主力军。4、 优惠的政策环境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要进行产业资源转移优化组合,可以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的多种政策优惠。5、客商

16、看好,资金集聚力度正在加大加速。目前来屏山考察项目的客户迅速增多,有的利用当地资源和优惠政策边洽谈边行动,自我投资兴建项目基础设施。目前的开发是项目规划落后于客户的行动,抓紧制定科学规划已是当务之急。2.4约束条件1、旅游产业依托不足鸭池乡经济基础较差,屏山县内整体旅游产业发展不足,县域没有形成旅游产业,产业发展依托不足。2、经济基础薄弱越红现状经济基础较薄弱,政府和越红村财力有限,连基础设施改善都存在较大问题。2.5总体判断根据以上多方面的分析,对越红村自身发展的能力与约束条件总结如下:1、越红村美丽乡村建设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环境优势,充分利用资源发展休闲生态观光游。2

17、、越红村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休闲生态观光游要与周边旅游业形成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平台。2.6可行性建议的主要结论本项目建设对于越红发展生态和旅游业,优化生态环境及旅游产业结构和建立与市场相对接的生态产业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探索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整个项目可极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因此我们认为项目可行。2.7价值延伸及综合评价实施本项目的意义重在探索与创新、示范与带动。该项目衍生的价值十分深远和丰富,主要表现在:1、区域内农民受益:通过项目建设,区域内农村面貌得到

18、改善和美化,农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提升,农民素质得到提高,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增长。2、越红村经济和产业布局得到配套和补充:集镇居民迅速增长,村民消费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增长趋势。通过该项目实施可以为越红村民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必需品和丰富的文化、休闲旅游产品。4、探索现代化美丽乡村模式,推进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本项目重点探索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机制保证模式、城乡经济互补发展模式、多元主体共建模式、文化促进与民主管理模式。因此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示范、带动和推进现代化美丽乡村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坚持以科

19、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举措,是我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经济平衡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该项目因地制宜、选址合理,设计切实可行,带动性很强,具有十分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项目应该尽快得到批准和实施,为全面落实贯彻中央的路线精神,为国民经济宏观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三章 市场分析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生活和现代节奏对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异化程度越来越高,感觉越来越强。正是这种总体背景,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以至对生态旅游的需求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从需求角度看,中国的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很强。我国生态旅游虽比世界某些旅游业

20、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越红村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加快越红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休闲生态旅游业势在必行。第四章 项目规划方案4.1编制一个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越红村原先有做过一个简单的规划,但没有定位于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有规划编制逐渐与发展实际脱节,特别是不适应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的要求,急需编制出新的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作为工作指导。4.2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越红村目前雨污合流排放,无污水处理厂,且直排入河中,严重影响景观打造;且部分路面无排水系统,每逢下雨给村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整个村落公厕缺乏,且古民居

21、中目前大部份无冲水式马桶,急需改水改厕。4.3环境连片整治,中小河流域治理项目。越红村的生态保存良好,但近年来因宁武高速建设、新农村建设、集镇规模扩大等多方面因素,生态环境亦受一定程度影响,集中表现在河流受污染方面,生态负面影响初显,亟待治理能否考虑优先安排环境连片整治、中小河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打造优美乡镇,以利乡村旅游发展。4.4整合、包装、提升越红民俗文化项目。越红村的乡村旅游魅力突出表现为众多的民俗文化项目,这些民俗文化项目多处于原生态状况,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急需有关专家前来协助整合、包装、提升,使其魅力进一步彰显,以达到发展旅游的要求。4.5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政策扶持。1、越

22、红村的铁坑殿吸引着大量台湾香客,英节庙是省级涉台文物保护单位。请求省上把铁坑殿列入涉台文物保护单位予以资金上支持。 2、请求省上农业等有关部门,打造越红村生态农业。越红村独特的地理、气候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亦有后发优势。其立地条件具有四川“水乡渔村”的优势,能否借四川乡村旅游合作的东风,进一步突出主题、创意、特点,作为越红村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的破题之举。4.6打造多样品牌,提升知名美誉度。越红村虽是旅游名村,但品牌效应尚显不足。根据越红村实际情况,可考虑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名村、优美乡镇、生态村、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亟待进一步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以期吸引更多游客到访。第五章 投资估算

23、及资金筹措5.1投资估算根据当地的建筑市场的情况,结合越红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预算。项目总投资2400万元鸭池乡越红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表序号建设项目用地规模(亩)投资估算(万元)备注合 计24001停车场 102居民区15003道路104喷水池105其他配套设施4706编制一个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1007征地和拆迁1008排污设施2005.2资金筹措总投资2400万元,由政府项目扶持、村民筹资筹劳、引导在外乡亲返乡建设公益事业、寻找投资商投资入股,参与越红村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远景开发经营等。第六章 “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是重大的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科学规

24、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要用科学规划,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使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成为越红村农民、干部和社会的共同行动。6.1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服务“三农”服务城市服务出口创汇为宗旨,按照“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的要求,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学规划,深化改革,创新体制,龙头带动,城乡互动,扩大开放,在越红革命老共率先建设美丽乡村,整合资源,加速实现农村城镇化、生态化、现代化、休闲化。6.2越红村概况6.2.1地理自然情况越红村位于马鸭路中心地段,距鸭池乡5公里,幅员面积

25、约2.3平方公里。地形多为浅丘、低山和平坝。海拔400-1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600-800毫米,无霜期350天,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6.2.2人口情况全村现有6个村民组,农户204户,总人口830人。6.2.3土地面积和使用情况全村总面积3450亩,山场面积305亩,农田面积463亩。 6.2.4村基础设施情况道路硬化达15公里,通电入户率达100%,电话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现在幼儿园一所,卫生室2处,自来水入户达100%。6.2.5经济发展情况全村为以农业为主,加工业为辅。2012年人均收入

26、5420元。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高山蔬菜、毛竹、茶叶等。6.3总体构想和规划原则6.3.1总体构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突出重点、连片推进、打造精品,着力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6.3.2规划原则(一)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原则。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以群众满意为第一取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二)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现代

27、乡村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执行。在此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实施。(三)是集约利用,统筹协调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心村住宅集中的优势,积极推进人口中心村,促进村民适度集聚发展。(四)是典型示范,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越红村本村进行试点。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逐步推进。(五)是突出特色,发展休闲旅游观光业。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稳定和保障企业的正常发展做好各项服务和监管,完善监管机制,确保以旅游经济的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目标。6.4目标任务至2016年,全村90%以上的村民组创建成为符合美丽乡村的要求。总体实现以下目标:6.4.1经济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28、显著发展,形成一批特色农业示范点。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民实现充分就业、村域经济日益发达。“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6.4.2环境不断改善。村庄建设水平全面提升。至2016年,力争创建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乡村”,建成有特色、效果好的旅游村庄,完成农房改造65户。6.4.3服务更加均等。建成覆盖全村、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至2016年,力争建成1个村级服务中心。6.4.4设施更加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自来水管网覆盖全村,接水率达到10

29、0%,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6.4.5社会更加和谐。农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进一步提升,民主法制、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科学、文明。村民自治不断深化,村级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社会更加和谐。6.5实施进度与安排6.5.1美丽乡村建设内容(1)2013年6月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在示范点的村民组召开美丽乡村宣传动员大会,并以中心村为单位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完善理事会章程。(2)2013年7月进行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主要以“四清五改”,村庄、入户的水泥道路硬化、排水沟治理、环保绿化、路灯亮化等工程为主。(3)居民区开

30、始建造。(4)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工程完成以上。(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至少引进企业两家,解决农村劳动力100人(6)完善村部环境整治、亮化、绿化工程。(7)编制一个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8)集镇基础设施建设。(9)排污工程。(10)旅游生态园区建设。(11)完善各项优效管理机制。6.6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党总支为核心的美丽乡村领导组,具体负责全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做好宣传发动,规划安排,项目决策,考核验收等工作,落实项目负责人,定期不定期对示范点工程项目和理事会进行监督检查。2、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向村民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规划任务和目标,做到家喻户晓,树立村

31、民在美丽乡村的主体地位。做到凝聚民心,发挥民智,聚集民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3、发挥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发挥广大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分批培训农民,让他们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4、认真领会和落实上级政策精神,争取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及时将工作情况和群众建议等向上级部门汇报和反馈。第七章 环境保护、安全消防与节能7.1环境保护7.1.1环境保护依据的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22号1989年12月26日);(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3)开发建设流动环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7.1.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1)建筑施工场界噪音限值GB125239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