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9 ,大小:106.18KB ,
资源ID:95763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763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学概论.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学概论.docx

1、文学概论一、文学理论的性质和作用(一)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它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发展史。(二)文艺学三个分支及其关系: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1)联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1、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2、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

2、方法为指导,离开了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如我们说水浒是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有曲折、复杂、完整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系列鲜明,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语言生动、形象、简练等,这就是以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来评价这部作品的。又如:王朔评价金庸小说:“依我的胃口论金师傅的饭都没做熟,是小胡同赶猪罗直来直去,进而的人都有着胡乱的深仇大恨,一见面就打,我从未见过人敢像他这么写的,上一部作品怎样,下一部还是一样。” 实际上,王朔也不自觉地用一种文学理论来评价金庸。3、实际上,文艺学的这三个分支,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容、互相切入、互相

3、渗透。(2)三个分支的区别:三者各有自身的特殊的对象和内容,它们各自构成一门科学。1、文学发展史是一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过去时代的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时代的产生、传承、演变过程,评价文学现象,诸如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因为我们知道,一种文学现象、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它的价值、优劣、地位、意义不能仅仅从它产生的当时的影响力来评价和认识,必须联系或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才能准确的对其作出评价。2、文学批评是指运用美学的历史的标准来分析、评价当前文学现象的优劣得失的学科。它侧重于以当前正在发生的具体的文学现象如作家、

4、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等为研究对象,提供给正在进行中的文学活动以指导和帮助。 3、文学理论就是关于研究文学的理论,也即文学理论是人们对文学的看法。 是对文学的总体特征和普遍规律的认识(看法)。二、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框架内容(一)文学理论的对象文学(二)文学理论的任务从文学的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有四个方面:(1)文学本质论(文学是什么?)(2)文学创作论(文学是怎样创作出来的?)(3)作品构成论(文学有哪些构成要素成分,以什么方面构成?)(4)文学接受论(如何解释欣赏、评价作品,作品的意义是怎样生成的?)规定这些任务的理论前提是把文学理解为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文学不是以成品的形式而存在,

5、而是以活动的方式而存在的。这样,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即由四大要素组成。(三)文学活动的四大要素: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以活动的形式而存在的。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和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这四个要素构成了一个流动的过程: 文学理论所把握的不是这四个要素中孤立的一个要素,而是由四个要素构成的活动过程和整体。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 第一,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或自然界,社会生活是“一切

6、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毛泽东语),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作品,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创作论。第二,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而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类型和风格等就构成了作品论。第三,文学作品作为本文如果被束之高阁,不跟读者见面,那还是死的东西,还不是活的审美对象,本文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才能变成审美对象,而研究读者消费、传播和接受就形成了接受论。第四,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同时代、时期、群体和观点的人们对它的性质的看法就不同,这

7、就形成了文学本质论。文学活动的四大要素:作品、作家、读者和世界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文学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文学理论任务之一的“文学本质论”所要研究的问题(后有专章讨论),另外,前述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它与其他社会活动有何区别,它的特殊性在哪里?等等,都是文学本质论所要讨论的问题。从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出发,我们的教材、课程也基本以这四大块为主干内容(见目录),文学本质论(第二编)、创作论(第三编,即作家论)、作品论(第四编)、接受论(第五编)。文学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第二编) (第三编) (第四编) (第五编)三、如何学习文学理论(一)掌握原

8、理,注重理解(二)抓住重点,融会贯通(三)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艺问题的著作1、傅腾霄主编:马列文论选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1979版。(2)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艺论著1、汉代:毛诗序2、 三国:曹丕的典论论文3、魏晋南北朝: 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周振甫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版。钟嵘:诗品译注,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4、两宋: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5、明清: 金圣叹的小说评点王夫之姜斋诗话叶燮的原诗刘熙载的艺概6、“五四”以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文学小

9、言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论诗宗白华的美学散步钱钟书的谈艺录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蒋孔阳的美学新论(3)西方文论专著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2、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3、狄德罗的论戏剧艺术 4、歌德的歌德谈话录5、康德的判断力批判6、黑格尔的美学三卷 7、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和杜勃罗留波夫“别车杜”8、现代主义流派: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文论、精神分析文论、“原型”批评、现象学批评、符号学批评、阐释学批评、接受理论、解构主义批评、文化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

10、女性主义批评等。专题一:文学与社会第一节 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有多种:哲学、历史、政治、道德、法律、宗教、文学艺术都是意识形态,我们称之为一般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而文学作为其中的一种意识形态,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说它是特殊的意识形态,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它与其他意识形态有共同之处,这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性和一般性,而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所以我们说文学是特殊的意识形态,这就是说,文学既具有普遍性质,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也具有特殊性质,它是审美意识形态。而对这种普遍和特殊性质的规定是由文

11、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特定位置决定的。那么为什么说文学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什么?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意识形态的含义什么是意识形态?一般来说,有二层含义:(1)从事物的存在方式来说,意识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态,总的来说,世界万物以两种形态(方式)存在:1、是物质形态:日、月、山、川,花草树木、建筑家具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2、是以精神、观念的形态存在的东西:情感、意识,包括宗教、哲学、道德、艺术等,它们是以意识、观念的形态真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中,我们称之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真实存在着。(2)意识形态是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形态是我们对

12、世界(或事物)的一种认识形式。詹姆逊说:“意识形态就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伊格尔顿说:“意识形态是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想像性关系的再现。” 我们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也即是说:文学是我们对世界(事物)的一种认识(形式)。从第一种意义(即事物存在的方式)来说:文学是一种精神性的,观念性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文学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也即意味着,文学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我们知道,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看世界的角度,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即意味着不同的社会对世界(事物)有不同的认识。文学以它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中对事物的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体现出

13、它的意识形态属性。如美国小说、电影老人与海阿甘正传等,对个人奋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赞赏反映出美国社会对事物的理解,它是美国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愚公移山”的神话,体现出远古社会人们对事物(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在自然面前,人是渺小无力的,人要战胜自然要靠神的帮助。这是古代社会对世界的认识,即是古代社会的意识形态。聊斋志异中的人鬼相恋、鬼比人好,鬼是善良美丽的,而人是丑恶的,反映出那个时代现实的黑暗、艰难总之,文学是有强烈的思想倾向性的,它通常是作家(及其那个时代的人)对世界以及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一种理解、认识,这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是相似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搞清楚文学的意识

14、形态属性还得明白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二、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一)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关系。也即说:社会是由那些要素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的。人类组成一个社会必须有国家、军队、法庭、工厂、农村、学校、科研机构等和产方式、经济结构方面组成,这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须的。但仅有这些还不够,从在基本生存得到保障后,还有精神需求,比如: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扬善惩恶、要有法律,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有道德,为满足对世界的了解,探索、要有科学、哲学,为了人生意义的追求超越现实的苦难,要有宗教,为了劳作之后的休息、娱乐,为了给平凡管乏味、单调

15、的现实生活一点安慰和调剂,而有文学、艺术,这些都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二)马克思把社会结构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基本层次:由这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组成完整的社会。(1)经济基础是指与一定的物质生产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2)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下的各种制度、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3)在这个社会结构上,经济基础的各方面是处于底层的,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马克思说:在经济基础之上,则“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 比如法律(上层建筑意识形

16、态),它总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如中国封建社会,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中国封建社会:是以个体家庭为经济和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它的工商业是处于次要地位,国家主要依靠农民的税收以维护国家机器运转和制度稳定,因为那时不可能有大规模的耕作(科技手段限制),在封建社会前期,国家总是重农抑商,这种经济结构是这个社会积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些,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生产方式,以税收为国家财政的基础的经济制度,重农抑商的观念,以手工、人力、畜力为生产手段的耕作方式,以自给自足为目标的生产方式金融交换方式,一切总和即是中国封建时代经济基础。而法律是作为上层建筑,是直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任何一个时代

17、的法律都必须维护现存的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不可能与之抵触,否则社会难以稳定和发展。那么法律是如何直接维护这封建时代的经济基础呢?汉代的法律规定:商人等五种人不得为官。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德高后之时,复商贾之很,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为官吏。这说明,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直接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但是文学不同,恩格斯说:“文学是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即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更高,离经济基础更远。为什么文学是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文学艺术与政治法律制度相比离经济基础更远。比如:无论在什么经济基础之上(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

18、义),无论什么时代、社会、文学可以不管是什么经济基础,不为现存的经济基础服务,可以不诅咒,也不赞扬你什么经济基础,它只写人的爱情、生、老、病、死等永恒的主题。唐代的政治、法律制度并不适用于今天的社会,但唐代的爱情故事仍会令当代的人泪湿青衫,唐诗仍会令今人赞叹不已,给人无穷的享受。这就是恩格斯说的:“(文学)更高地是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本章后思考题)这就决定了文学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一方面,文学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即文学它也脱离不了经济基础)如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那么多写生离死别、闺怨、乡愁、游子思妇的作品,表达的那种情感那么淋漓尽致,令人感动,这与当时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条

19、件有关。交通的不发达,生离常常成为死别,但文学它没有直接说这是经济基础的缺陷,说它落后。在那种社会条件下,人们也不可能有那种意识,只好自艾自怨、感叹命运、缘份等,而现代,由于交通通讯的发达,使人们对这种离情别苦,不会像古人那样刻骨铭心,我们也再难以读到这类深刻的作品,这足以说明了文学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又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通过政治、法律制度等中间环节而间接地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如尽管闺怨、相思乡愁、游子思妇的情感的文学作品是由于古代交通条件(经济基础)的限制所致,但这种影响是通过政治制度等方面间接地影响人和文学的。由此可见,这种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影响是通过一

20、些中间环节的,所以说,文学是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生产方式、生产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力、分配制度、消费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等社会结构 政治、法律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形态:哲学、宗教、道德审美意识形态:文学艺术我们须记住,弄清几层关系和概念1、文学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及社会结构的概念。2、文学作为社会结构的一种形态,总要与社会结构内的其他各种形态发生联系,因此,要说明文学的性质,必须明确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3、社会结构由两个基本层次构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4、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5、文学离不开经济基础(同其他

21、意识形态一样)但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有距离的(与其他意识形态相比)因此,它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一、文学的审美性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首先要界定审美是什么?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指导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从目的上,审美是无功利的;从方式上看,审美是形象的;从态度上,审美是情感的。我们说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世界、理解、认识世界,在这过程人与世界处于一种审美关系中,因此,人类掌握(认识、理解)世界的方式有许多:如实践的方式。人改造世界:移山、填海、栏河、筑坝认识的方式:自然科

22、学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研究;宗教的方式: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伦理的方式:以博爱仁慈对待世界万物,或相反,审美的方式:世界是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对象;等等,文学就是以审美的态度去看待理解世界,以审美形象去表达对世界的认识。这样人与世界处于多重关系中,认识的关系、伦理关系、功利关系,等等。文学与世界是一种审美关系。人与对象处于不同的关系中,人即会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把握他(描述他、理解他)。而文学是以审美的方式去把握世界,这是他不同于其他把握方式之处,是一种特殊的方式。而文学以审美方式掌握世界又始终是与意识形态交织渗透在一起的,或相互融合或相互冲突。因此,审美意识形态就是审美民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

23、如何理解?当作家用文学艺术这种形象的方式来描述世界,表达情感时(审美),同时以这种方式、角度来反映描写,同他对事物的认识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意识形态)都有密切的联系。如贝克特的荒诞剧剧终,人物有四个:主角哈姆、仆人克洛夫、哈姆的父母纳格和奈尔。四个都是残废人:哈姆是瞎子,又患瘫痪症,整天坐在轮椅里,不能站起来;侍候哈姆的克洛夫有一种奇特的病:能走能站就是不能坐;纳格和奈尔双腿残废,始终呆在各自的垃圾箱里,他们生活被灰色的墙包围,如同囚牢,在昏暗中,在孤独、贫困无聊与绝望中等待死亡。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痛苦的同义语。如台词:哈姆指着他的父亲,问仆人克洛夫:“他在干吗?”仆人答:“他在哭泣。”哈

24、姆说:“那么他是在生活。”这其实是他们(作家)对人生的理解。剧中有个情节:哈姆把轮椅绕屋子转一圈说他是在“周游世界”,最后把自己置于屋子中心,叫仆人用尺子量一量这是不是世界的中心。这其实表现了荒诞派作家对世界、人生的理解和评价:人类有多么悲惨的错觉:自己过着悲惨无聊的生活,还自认为自己居于宇宙中心,人的存在本身已经够荒诞了,竟然还有这样荒诞的错觉,简直荒诞透顶。所以,文学它不是简单的描述,再现现实,而且以形象表达他对现实的认识、评价。二、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三个方面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说文学既是无功利,又是功利的,是从不同层面说的:

25、文学无直接的功利,但间接的功利;无眼前的功利但有长远的功利;无表面实际的功利,但隐含着深层的内在功利动机。文学种不出庄稼,做不出面,但它能鼓舞我们的灵魂,给我们以安慰,文学不能给我们眼前的实际利益,但它一直伴随着人类集体及个体的成长,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具有永恒的价值 。王国维说:“天下最无有和者,唯文学、美术是也,唯其于当世无用而有万世之用。”汉代的儒生俪食其日日在刘邦跟前说诗书,刘邦说:“我乃马上得天下,安事诗书?”俪生曰:“公马上得天下,能马上活乎?”刘邦无言以对。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产品,它的作用是不能用眼前的、实际的直接功利来衡量的,它能影响人的心智、情感、陶冶人的性情,乃至鼓

26、舞人的斗志,它对人的心理情感的影响是那些有直接、实际功利的物品所难以起到的作用。所以,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文学,也没有人没受过文学的影响,如果文学没有任何功利价值,人类就不会需要它。文学的这种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特点是由于它是一种审美活动所决定的,任何审美活动都有这个特点,由些说明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一个方面,这类似于旅游、听音乐。如欧享利警察与赞美诗冯小青等。因此,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文学的功利性和无功利性。(1)文学的功利性鲁迅先生说:文学“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修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还说,文学是“无用之用”,也就是说文学意识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正是为了实现间接的有功利性

27、。(2)文学的无功利性文学的功利性是深深地隐伏于无功利内部的,它作为一种掌握的方式,让我们能深刻地理解世界人生的意义。1、 康德认为:“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2、 中国古代文论在文学创作和欣赏时强调的“虚静”是审美无功利的理论。所谓“虚静”是指使人的精神进入到一种无欲无求、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3)文学表面上的无功利,有“唤醒社会”“鼓舞革命”的作用鲁迅先生为何弃医从文,即是看到了文学比医活少数人身体上的伤痛更大的作用,它会改造,塑造国民的灵魂和精神素质。(二)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1)文学是形象的,即指文学以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达

28、思想感情,如李煜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词人表达他对家园的热爱及国破家亡的沉痛感情全以南国清秋的景象:江山、秋色、孤舟、月色笛声悠悠的高楼等形象来表达。整首词没有一个字直接提到自己的感情,但他的感情全蕴含在这些形象,词人并非在单纯写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类似的如江雪秋思等除了这些形象,作品就不存在了。所以,审美形象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没有形象即没有文学,而其他意识形态如哲学等,并不以形象的方式而存在,它以概念的方式存在,这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独特之处之一。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即意味着,文学形象本身就蕴含着理性,文学以形象表达着万

29、事万物之理:自然之理,人情世故之理等等。道理、情理、合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以一块水塘清水的形象为比喻,而自然之理、人世(学问)之情皆在其中。再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自然之理、人生之理、人对美好的留恋、对时光、对人生的感叹都在这春江、花、月、夜的形象里。由此可见,文学形象不单是自然景象、现实生活的单纯描摹,而是通过这些形象来表达宇宙、自然、人生之理。我们应透过这些形象去体味这自然人生之理(理性内容)。(2)文学形象是

30、理性的还意味着,在创作和欣赏文学作品时,要运用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理性的手段、方法。没有这种理性能力,即难以从事创作和欣赏,难以体会把握作品的主题、复杂的情节、人物关系及作品的深层意义。郑板桥渔夫:“卖得鲜鱼百二钱,余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难着,日西垂杨古岸边。”诗表面看描写一个渔夫简单的日常生活,但诗人为什么要写一个渔夫,这就要运用能力去分析这个形象背后的意义这是作者的自喻,自食其力过清贫平淡的生活,而不为五斗米折腰去使人间造孽钱。所以说,文学(形象)是形象的方式,表达着理性的内容,文学在以感性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同时,又渗透着理性的因素。在运用感性直观能力的同时,也运用理性分析、推论能

31、力,是感性形象和理性内容的融合。(三)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从态度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表现在,文学即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1)文学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所以在文学形象中总是渗透着作家的情感态度(倾向),同时也融着作家对世界人生的认识。他爱什么,恨什么,他对世界人生抱悲观、乐观的态度,与他对世界人生有关,而读者也通过体会作家表达的感情、形象去体味和认识世界人生。(2)文学的情感性和思想倾向性文学以形象来表达思想和情感,所以作家的情感倾向和思想倾向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渗透、融汇在他塑造的形象中,有时候是一种爱恨交加、复杂得难以说清的感觉。如曹雪芹对凤姐这个形象可以说是爱恨交加,爱她的聪明、能干、风趣、美丽(“一夜白风起”烧胡了的卷子管理宁、荣二府,那里有凤姐,那里就有笑声,刘姥姥的逗笑是凤姐的点子);恨她的:贪财、心狠手辣(尤二姐之死、掉婚记)这是作者的情感倾向,读者也能激起同样的情感。从思想倾向上:凤姐的悲惨结局是善恶报应思想的反映。凤姐的风趣、能干、聪明贯彻着作者在红整本书中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