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84.61KB ,
资源ID:95745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745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2018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历史文献记载,古代官员的数额是有定员的:夏120员,殷24

2、0员,东汉7567员,晋6836员,隋12576员,大唐18805员。这可用来说明A. 统治者对官吏擅权的防范B. 中央政务管理机构由简到繁C. 国家统治机器的不断完善D. 政府行政效率逐步得到提升【答案】C【解析】对材料分析后可以看到,从夏朝到唐朝,政府官员的定额呈现增长趋势,而且增长的幅度较大。反映出国家统治的机构越来越多,说明了国家统治机器的不断完善,故本选C。材料无法体现统治者与官吏之间的关系,故可排除A;材料显示官员数额的增多,应是中央与地方都增多,只讲中央政务管理机构的情况是片面的,故可排除B;材料无法显示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故可排除D。2. 孔子说,君子(执政者)的品德好比风,小

3、人(平民)的品德好比草,卓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这反映了孔子主张A. 仁者爱人B. 以德治民C. 克己复礼D. 君轻民贵【答案】B3. 有史学家认为,秦汉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而非国家土地所有制,因“从战国以来,土地所有制就从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向着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个人所有转化”。由此推知,判断秦汉土地制度的依据是A. 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B. 看占据社会支配地位的所有权C. 社会制度是否发生根本变化D. 土地兼并与头卖之风是否盛行【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土地所有制就从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向着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个人所有转化”这一信息可以看出地主阶级已经占据社会支配地位的所有

4、权,所以秦汉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故本题选B。ACD三项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可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看到,材料中没有涉及“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社会制度是否发生根本变化”、“土地兼并与头卖之风是否盛行”这些信息,凡是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的信息可以直接排除,据此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4. “从汉末起门阀制度正在滋长,现实政权的基础建立在世家大族所支配的经济结构上面。而九品中正制尽管有将选举权收归中央的企图,但最终结果却是加重了大族在地方上的权威。”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 造成世家大族对皇权的妥协B. 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C. 有利于从地

5、方选拔大量人才D. 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九品中正制尽管有将选举权收归中央的企图,但最终结果却是加重了大族在地方上的权威”这一信息可以看到九品中制正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本题选D。A的说法与材料中讲到九品中正制“加重了大族在地方上的权威”是相矛盾的,故可排除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专制皇权在此后并没有走向衰落,可排除B;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垄断了人才的选拔,所以不利于从地方选拔大量人才,故可排除C。5. 2004年发掘了隋朝国家粮库“回洛仓”遗址,现已探明翔实仓窑布局,仓窑数量约710座,专家说本次考古发现,直接推翻了古人多本历史文献的记载。这说明A. 年

6、代久远使历史事实难以明确B. 印证历史的重要方式是专家推论C. 考古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D. 历史文献史料的记载没有可信度【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通过此次考古发现,否定了以前的许多记载,说明考古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故本题选C。AD两项的说法明显错误,可以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专家推论“的问题,故B的说法与材料无关,可以排除。6. 唐代政事堂议政时由中书门下长官轮流主持议政会议,凡诏旨,必须由政事堂会议通过并加盖“中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否则便是违制。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A. 有利于防范权力的滥用B. 使相权与皇权得以平衡C. 是皇帝专权的有力工具D. 提高了监察官员的效果【答案】

7、A7. 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他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而佛教“人心”和“理”是分离的。这反映了朱熹A. 主张人放弃一切欲望B. 吸收了佛教有益成分C. 倡导和谐的社会秩序D. 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答案】D【解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朱熹认为“人欲”和“天理”是一体的,反对佛教把“人欲”和“天理”分离开来,据此可知朱熹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故选D。A项说法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可以排除;BC两项的说法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以排除。8. 秦汉至清,我国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以前称御史台)“三法司”的中央司法体系。如明清

8、实行“三司会审”,判决不当的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这反映了A. 司法出现了分权倾向B. 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C. 司法系统的独立运行D. 统治者重视司法建设【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司法体系的完善,并没有体现司法出现了分权倾向,故A的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符;材料中讲到的“判决不当的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其目的是为了司法的公正,而不是为了加强皇权,故B的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符;“判决不当的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这信息说明了司法系统不是独立运行,故C项的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司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并且,到明清时期,“判决不当的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这些说明了统治者重视司法建设,故本题选D

9、。9. 1892年,宋怒向李鸿章呈六斋卑议初稿,提出以“更官制”“设议院”“易西服”为基础的变法纲领。”当时的梁启超称宋恕为黄宗羲后反君主专制的第一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时人认识到旧体制的弊端B. 黄宗羲思想对近代有启迪C. 政治近代化是发展的主流D. 结束君生专制已成为共识【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宋恕提出以“更官制”“设议院”“易西服”为基础的变法纲领”,说明了时人已经认识到旧的体制存在弊端,要对旧体制进行革新,故选A。黄宗羲思想对近代虽有启迪,但这不是材料所要强调的意思,故可排除B;材料只提到宋恕提出这种变法纲要,这不能说明当时大多数人也是这么想的,故C项的说法与材料的意思不符

10、,可排除;D项的说法违背史实,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依然主张君主专制,故可排除D。10. 下图是清末德国的礼和洋行商标。该洋行于1900年前后带来了上好的靛蓝色,靛蓝布很快风行中国城乡。由此可知,礼和洋行A. 所占中国市场份额居列强前列B. 营销策略适应和推动了民众需求C. 货真价实得到中国民众的喜爱D.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中只提到德国的礼和洋行的情况,没有涉及到其他国家的情况,不存在德国的礼和洋行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也就无法得知德国的礼和洋行所占中国市场份额是否居列强前列,故A可排除;材料中的图片是德国的礼和洋行商标,这种利用商标的形式进行广告宣传,推动了民众需求,故

11、选B;材料无法体现价实的情况,故C的说法与材料不相符,可排除C;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情况,故可排除D。11. 同盟会主要机关报民立报说袁世凯想“为莽为操,一跃而居九五之尊”,但仍希望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而总统之席,袁氏终有时当选”。这反映了A. 革命派以维护共和为重B. 袁氏企图篡夺革命果实C. 革命派政治上的妥协性D. 袁氏有意复辟封建帝制【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仍希望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而总统之席,袁氏终有时当选”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革命派对袁世凯是有依赖、有幻想的,说明革命派在政治上的妥协性,故本题选C。AB两项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排除;依据材料

12、中的“希望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这一信息,可知帝制当时还没有推翻,所以D项说法与材料相冲突,可排除。12. 据统计,1920年我国市场交易的国内生产商品总值为80.58亿元,其中农业产品39.09亿元,手工制造业产品29.75亿元,近代制造工业产品8.83亿元,矿冶业产品2.91亿元;进口的商品总值为11.88亿元。这一统计结果说明当时A. 输华商品无法销售B. 政府重视工业发展C. 国民经济发展迅速D. 传统产业仍居主导【答案】D【解析】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农业产品和手工制造产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八成之多,而近代工业产品仅占一成,这就说明在国民经济中传统产业仍居主导,故选D。ABC三项在

13、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以排除。13. 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在武汉举行,到会代下表人,包括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知名人士黄炎培表示,“参加这次参政会,都抱有民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当然都能公忠报国”这次会议得以召开的有利条件是A. 北伐战争取得胜利进展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 国共两党分歧已经消除D. 全国人民一致团结抗战【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参加这次参政会,都抱有民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当然都能公忠报国”这些信息说明了此次会议是在民族矛盾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召开的,在四个选项中能够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族矛盾空前严重的只有B项,故选B。14.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提出对资本主义不应过

14、早限制。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1953年提出“利用、限制、改造”的策略。对资本主义政策的变化体现了毛泽东A. 急于巩周人民政权B. 决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 对国情的科学分析D. 重视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答案】C【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建国前后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后做出正确的决策,说明了毛泽东对国情进行的分析是正确的、科学的,故本题选C。ABD三项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以排除。15. 1972年,中美两国发表的上海公报指出:“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中

15、方声明“绝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一公报A. 遏止了苏联的扩张行径B. 说明两国结盟维护和平C. 针对的是崛起中的日本D. 显示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苏联在陈兵中国的东北边境,中苏关系紧张,针对这种现状中国有意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有助遏制苏联的扩张行径,但说成“遏止了苏联的扩张行径”是不准确的,故排除A;中美没有结盟,B项说法违背史实可排除;这一公报是针对苏联,不是针对日本,可排除C;材料反映中美关系的改善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正确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6、,1972年,中美关系的改善的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中苏关系也处于恶化时期,为了针对苏联的扩张行径。但这并没有让苏联停止扩张行径。尽管如此,中美关系的改善确实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了。据此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6. 雅典军主帅特米斯托克里斯有句名言:“只要雅典人拥有200只满载海军的船只,那就是有城邦。”这表明“城”与“邦”可以分离,“城”毁而“邦”却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这句话反映了A. 航海业发达推动了城邦迁徙B. 雅典军人以保护城邦为己任C. 公民集体是希腊城邦的核心D. 公民个体完全服从城邦利益【答案】C【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到,材料中没有反映雅典航海业发达的情况,

17、也体现不了“雅典军人以保护城邦为己任”,据此可排除AB两项;材料反映了有载满200艘船只的“人”(人即公民)存在, “邦”就存在,说明了公民集体是希腊城邦的核心,故本题选C;D项说法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可排除。17. 1588年8月,伊丽莎白一世亲临前线发表动员讲话:“我知道我仅仅有一副女人柔弱的身体,但我有一颗国王的心、英格兰国王的心。我对西班牙或欧洲任何一位王子敢于侵犯我王国边界的行动嗤之以鼻。”本次动员后英国的军事行动A. 遭到了英国议会的否定B. 奠定了大英帝国的根基C. 说明英国已是世界帝国D. 表明英王只是国家象征【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讲到的“1588年8月”和“西班牙”这些信

18、息可知,此次战争是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英西战争。此次战争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为英国的崛起提供了条件,故本题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次战争中英国全力以赴,并没有遭到英国议会的否定,故可排除A;英国成为世界帝国是在18世纪,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C;材料所显示的时间是1588年,英国还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之下,英王不仅是国家的象征,还握有实权,故排除D。18. 伏尔泰说:“为了我们这些悲惨而又能思维的动物的共同利益,是否必须承认有一个赏罚严明的上帝,他可以同时作为我们的约束者和安慰者呢,还是扬弃这一观念,一任我们陷于绝望的灾难中、沉溺于不知悔过的罪行中呢。”这表明

19、伏尔泰A. 强调宗教存在的必要性B. 推崇理性高于信仰C. 认为宗教能够解除困苦D. 主张人的自然平等【答案】A【解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伏尔泰强调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必须承认有一个赏罚严明的上帝,表明伏尔泰强调宗教存在的必要性,故选A。材料显示伏尔泰信仰上帝,并没有反映他推崇理性,故可排除B;CD两项的说法与材料不符,可以排除。19. 下表是美国1690-1860年城市发展情况,这说明这时期美国下表时间2500人以上的城市数目总人口(单位:百万人)城市人口比例(%)1690年40.218.31790年243.95.11820年619.67.21860年39231.419.8A. 城市

20、化进程发展缓慢B. 工业革命开展较晚C. 政局不利于经济发展D. 农业人口增加较少【答案】A【解析】对材料分析后可以看到,美国1690-1860年城市人口比例只增加了2倍多,到1860年,城市人口比例也只占到19.8%,说明了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故选A。表格中的信息并没有体现出“工业革命”、“政局”、“农业人口”等问题,因此可以排除B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材料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可看到,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趋势。趋势虽是增长,但在1690-1860年间却只增长到19.8%,从而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据此可选出正确答案。20. 从1871作到1890年,俾斯麦直就是

21、“帝国的监护人”,他有权在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发起辩论,提出法案。表决失败,不能投不信任票迫使他辞职。表决失败亦不能“迫使他辞职”的主要原因是A. 首相掌推德意志帝国最高的行政权B. 德意志帝国是实行邦联体制的政权C.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意见不一致D. 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故A项的说法违背史实,可排除A;联邦制解决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宰相的去留无关,故排除B;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意见是否一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可排除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是议会选举,只对皇帝负

22、责,故本题选D。21. 下图为1908-1916年俄国的罢工人数统计图(单位:千人)。下图反映了俄国A. 工人阶级革命斗志高昂B. 专制统治无法继续维持C. 资产阶级必然建立政权D. 工人与农民结成了联盟【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到从1908到1911年的罢工人数呈下降趋势,不能说明这一阶段工人阶级革命斗志高昂,故可排除A;材料反映了1908-1916年俄国工人罢工持续不断,说明了旧的专制统治已经无法继续维持,故选B;工人罢工主要是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能导致资产阶级必然建立政权,故可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工人与农民结成了联盟的情况,故可排除D。22. 斯大林说,高速发展我国工业是改

23、造农业的钥匙”,为此,农民需要向国家交纳一种超额税,“一种类似贡款的东西”,使“资金从农业流人工业”。由此斯大林采取的做法A. 导致经济的高度集中B. 终止了农业集体化运动C. 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D. 使工农业趋于协调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农民需要向国家交纳一种超额税,一种类似贡款的东西,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这些信息可以看到斯大林为了实现工业化,迫使农业从属于工业,导致经济的高度集中,故选A;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推选工业化的重要手段,斯大林的做法没有导致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终止,故可排除B;斯大林的做法形成了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在初期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结

24、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导致工业片面发展,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故可排除D。23. 1976年,巴尔出任法国总理并作出规定,冻结物价三个月,在1977年4月前不得提高公用事业费用,对高收入者提高税额。据此判断,巴尔出台这规定的目的是A. 克服育目竞争的危害B. 应对经济“滞胀”局面C. 扩大福利国家的规模D. 保护下层民众的利益【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各国进行调整。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法国总理作出应对的措施,故选B。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下,当时资本主义没有出出盲目竞争的情况,故排除A;1973年经济

25、危机后,“福利国家”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所以C项违背史实可以排除;法车总理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作出的政策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统治,所以可排除D。24. 美国制订马歇尔计划时特别强调,这一援助计划必须是一个综合实体,“我们绝不能把这种援助放在零星给予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将来可能给予的任何援助,应该是治本的,而不是治标的”。这表明美国A. 决意承担世界经济的复兴B. 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C. 推动欧洲走上一体化进程D. 将对外战略重点放于欧洲【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控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然后对抗苏联,进行冷战,其根本意图不是为复兴世界经济,况且世界也应包括苏联,故排

26、除A;材料反映的是战后的美国如何推行马歇尔计划,并不能表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故B项 的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符;战后的美国意欲称霸世界,对外战略重点是全世界,故D项说法错误。战后美国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客观上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故选C。25. 凡高的挖掘者和背煤袋的妇女们等作品中,人物造型稚拙,表现手法单调,然而凡高坚信,正确的比例不能代替内涵的表达,这就是艺术,他坚决拒绝了好心的皮特森牧师对他作品的修改。这反映了凡高作品A. 浪漫色彩浓厚B. 强调构图完整C. 典型反映社会D. 对个性的追求【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凡高坚信,正确的比例不能代替内涵的表达,这就是艺术”这一信息可以看出

27、凡高在艺术上追求个性,故本题选D。“浪漫色彩浓厚”、“强调构图完整”是浪漫主义画派的特点,与以凡高为代表的印象画派的特点不符,故可排除AB;“典型反映社会”是现实主义画派的特点,与印象画派的特点不符,故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解读与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与分析,再结合所学知识中的印象画派的特点,便可选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业初兴之时,只有现在所谓定期贸易。易经系辞传说: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指这一事实。所运销的,多数是奢侈品,所以专与王公贵人为缘。“于貢(卫国大商人、孔

28、子弟子)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史记货殖列传),“交通王侯,力过吏势”(汉书食货志),此等商人,看似势力雄厚,其实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較浅的。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从农村上市的绝大部分货物进入定期集市或正规市场,通常这类集市或市场为周围20到30个村服务。也有例外,但是这种格局直到19世纪后期是普遍的,因为当时城镇人口较少集中于少数大的中心城市,较多在于有定期集市的地方。大多数农户居住在离集市半天路的范围之内,在阴历规定的日子里,大批商人、掮客和小贩轮流到这些集市上来。众多的天主和卖主为价格争执不休,这表明价格竞争是激烈的。每一个县有许多商人在竞争,以

29、致没有哪一个买主能垄断市场。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及中国近化商业出现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古代商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较线的”与近代商业出现新变化的原因。【答案】(1)特点:商业兴起较早;交易时间有限制;服务对象主要是官僚、贵族;拥有雄厚资财的商人出现,并对国家政治产生影响。新变化:集市规模扩大,且分布在农村集中地附近;交易的主要是农产品;市场开放;竞争激烈。(2)中国古代商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较浅的”的原因:古代中国商业一开始由官府垄断和控制,商业主要由官办官营;重农抑商思想及政策的影响。近代商业出现新变化

30、的原因:农村人口多,农产品丰富;列强侵略使中国小农经济走向破产;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解析】(1)特点:从材料中的“神农氏,日中为市”这些信息可以看到古代商业兴起较早,交易时间有限制;“所以专与王公贵人为缘”说明了服务对象主要是官僚、贵族;“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说明了拥有雄厚资财的商人出现,并对国家政治产生影响。新变化:“从农村上市的绝大部分货物进入定期集市或正规市场”说明了交易的主要是农产品;“通常这类集市或市场为周围20到30个村服务”说明了集市规模扩大,且分布在农村集中地附近;“这表明价格竞争是激烈的。每一个县有许多商人在竞争,以致没有哪一个买主

31、能垄断市场”说明了市场开放、竞争激烈。(2)材料中讲到古代商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较浅的”是指商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紧密。再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古代中国商业一开始由官府垄断和控制,商业主要由官办官营,重农抑商思想及政策的影响。关于近代商业出现新变化的原因可依据所学知识,从农村人口的变代、农业的发展、近代自然经瓦解、重农抑商思想松动等方面来答。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商业发展变化。对于第一小问中的特点与新变化,可以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即可概括可答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和中国近化商业出现的新变化;对于第二小问,先分析材料可认识到古代商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较浅的”是指商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紧密,再联系所学知识,从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进行考虑,可归纳出答案。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在实行“自新运动”之初,中国开始持续而系统地接受西方科学。1866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了“算学”馆,旨在学习西方,第一任总教习说,“学会逻辑推理,掌握制造和务实的方法”“如能强调务实”,“学习所有基础知识,这是中国自强之路”。辛亥革命促使知识分子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