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4 ,大小:161.11KB ,
资源ID:95625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625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标苏教版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下载DOC.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标苏教版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下载DOC.docx

1、国标苏教版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下载DOC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庐江三中:吴丽萍第一单元教学总体设计一、教学重点1.了解象征、对比、烘托等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2.品味生动、优美并富有感情的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3.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怀;在阅读理解中陶冶学生情操;4.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的描写景物方法,并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丰富写作内容,深化主题.二、 设计思路 一、朗读背诵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活动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 二、协作探究 通过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等形式探究文本的结构特点,思想情感写作特点和优美的语言风格以及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三、练习强化 教师精心设计和

2、整合不同形式的习题及时全面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三、课时安排 总计16课时,其中: 海燕2课时,白杨礼赞 2课时 石榴 1课时马说 2课时 紫藤萝瀑布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测试与单元小结2课时1、海 燕高尔基教学目标:1. 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 2.理解课文中物与情的关系教学难重点:1. 学习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2. 理解文中象征、对比和烘托手法的运用3. 了解散文诗的特点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难重点:能准确地把握海燕的形象教学步骤:一 导入课文(1) 由我们学过的课文童年的朋友导入。(2) 为什么海燕这种鸟儿能唤起高尔基的创作

3、激情?(指导学生看书下注释)“海燕”在俄语里是个合成词,由“暴风雨”和“信使、预言家”两个词合成。作者当时已经预感到革命的风暴将要到来,这使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鸟儿。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高尔基是作者的笔名。他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底层、小市民等。三介绍背景知识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

4、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 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小说先投寄莫斯科信使报,后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杂志。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

5、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文字。这样,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出来。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分站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性的诗传单。由于海燕这篇散文诗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沙皇政府才认识到高尔基的危险性。于是不经审讯就决定把他放逐到僻远地区去。高尔基被流放那天,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为高尔基送行。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出“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

6、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地喜爱高尔基。”示威结束时,一位大学生激动地高呼:“暴君将要灭亡,而伟大的有力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可见海燕在当时的俄国,是“鼓舞人民革命的号角”。四解题:作为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为什么在1901年3月要写这样的散文诗呢?注释告诉我们,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一九五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

7、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五学生听朗诵,注意情感的抒发六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1 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教师提出要求:要切合课文的内容;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学生或独立完成,或三两人讨论完成)参考答案 勇敢的斗士 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七赏析课文诵读比赛1.准备阶段学生自由选择准备诵读的片段,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2.比赛阶段按所选片段分组“对擂”(一般每组2-3人),其余学

8、生充当评委,现场点评(着重点评语气、语调、语速是否到位,轻读、重读处理是否得当;通过点评赏析形象,品味语言)。参考答案如:第二小节中,为了表现海燕低飞高翔的雄姿及其斗志昂扬的战斗精神,要重读“碰”“箭”“直冲”,读时的基调应是高昂的。 第四小节到第六小节中,用群鸟和海燕作对比,以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因而要以极端蔑视的语气读群鸟的丑态。读四小节的两个“呻吟”时,为了表现海鸥的恐惧心理,读第二个“呻吟”,要声音拉长,紧接着读下一句,并突出“飞窜”,以显示海鸥飞窜时的恐惧万分。1 询问学生:如果让你给本文配乐,什么样的音乐比较适合?综合学生观点,请学生带伴奏带,下一节课配乐朗诵表演。八 布置诵读作业

9、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 1.了解象征手法,研究象征意义 2.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教学步骤:一学生配乐朗诵表演二师生共同分析海燕形象,总结海燕的性格特征。三了解象征手法,研究象征意义1 介绍有关象征手法的知识。象征手法是指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托意于物。在黑暗政治压迫下,作家借用象征手法来表现革命的思想,才能骗过反动当局的检查,得以发表出来,鼓舞人民的革命斗争。2 分析象征意义:参考答案 大海波浪: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海燕: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革命中的机会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假革命

10、者和不革命者 (俄国资产阶级中形形色色的政客)风云雷电:沙皇的反动统治势力 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3 总结:这首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四了解散文诗的特点。1课外自渎罗洛的信念、贾平凹的月迹,并与海燕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跟踪检测1 本文作者_,他是_(国籍)伟大的文学家。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呻吟(yn)蠢笨(chn) 胆怯(qu)B悬崖(y) 翡翠(fi)

11、旋律(l)C吼叫(hu) 蜿蜒(wn)号叫(ho) D飞窜(chun) 火焰(yn)飞翔(xing)3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对“高傲”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B自豪之意,表明海燕蔑视狂风乌云,充满自信C自高自大,骄傲 D自豪之意,写出海燕极其孤傲4 指出下列形象的象征义:(1) 海燕:_(2) 海鸥、海鸭、企鹅:_(3) 暴风雨:_(4) 大海及其波浪:_(5) 狂风、乌云、雷电:_5 对第一段描写海面景物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 B点明海燕所处环境,为海燕出场渲染了气氛。C突出了暴风雨的迅猛,表明海燕对暴风雨的

12、渴望。D说明革命力量和反动势力的搏斗即将开始。6 指出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1)愚笨的企鹅,胆怯地把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 )(2)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 )(3)看吧,它飞舞着,因为欢乐而号叫!( )( )7 运用比喻手法,仿照“海燕像黑色的飞翔”一句,按照下边的意思各造一句比喻句。1 形容列车在原野上急驰。 _ 2 形容月亮又圆又亮挂在蓝天上。 _8 通过海燕的学习,你认为该怎样运用象征手法来明确所写事物的象征义呢? _ _2、白杨礼赞茅盾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

13、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象征手法,在记叙中抒情。三、课时安排: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教时一、教学重点理清全文脉络;重点讲读第三段。二、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提问: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

14、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 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 和 ,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 ,点明了主题

15、。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 ,赞美白杨树收尾。 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三)、教师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

16、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我们留在下堂课再研究。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的第三段(第5、6自然段),边朗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 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2)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过这

17、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涵义十分深刻。 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时,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四)、布置课外作业。 朗读全文,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一、教学重点:归纳主题和写作特点。二、教学步骤(一)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18、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倔强挺立顽强不屈,不可动摇或摧毁。 参天耸立高高地立着,耸入空中。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二)、指名学生朗读第四段(第7、8自然段),并思考:(1)作者写了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后,又进一层以树比人。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语)?(2)下面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排比反问句,进一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四句的含义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学生朗读、议论后,教师归纳: 作者先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并一连用了“伟岸”、“正直

19、”“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与第5自然段呼应),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20、 第8自然段,作者再直接地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遍,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两个“象征”,写出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主题。 (三)、指导学生朗读第7、8自然段。为了帮助学生朗读好四个反问句,可先要求学生把四个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并加以比较,以体会运用反问句的作用。 如果按照陈述句的语句来读,语气就要软弱得多了。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同时,还要注意重读和停顿。(教师作示范,学生反复朗读。) (四)、要求学生朗读第二段(第24自然段)和第五段(第9自然段),并

21、思考:文章如果只写第一、三、四段,也是一篇完整的散文。那么为什么要写第二和第五段呢?在表达上具有什么作用? 教师归纳:第二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的特点“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 第五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再次赞美白杨树,其作用是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最后,全文以“

22、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回应开头,十分有力。 (五)、听朗读唱片(或教师范读),并引导学生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

23、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3、石 榴郭沫若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理想和追求。2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1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2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3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奇崛(ju) 枯瘠(j) 玛瑙( mono ) 琢成(zhu) 犀利(x)劈刀( p) 皓齿(ho ) 束缚( f ) 唾津(tu ) 潜溢(y)2、解释下列词语。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劈刀:刀背较厚的刀,用来劈竹子、木头等。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

24、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柔媚:柔和可爱。 争妍斗艳:竞相比美。妍,美丽。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枯瘦。瘠,(身体)瘦弱。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不禁,不能自制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忍笑 丰腴:这里指丰盛饱满。二、导入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石榴的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并介绍有关资料。石榴,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人。著有诗集女

25、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生平著述甚丰,1957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文集。三、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渎有机结合。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课文共有9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石榴的可爱。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思考:文章第二部分怎样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明确:这一部分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与此同时也写出了夏华秋实的变化,充分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板书:描写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第2段) 石榴花

26、的形态美和精神美。(3段) 描写石榴花的特征: 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4段)(第35段) 单瓣花成长演变的过程。(5段)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第6段) 文章第二段描写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将石榴的枝干、叶片分别同梅树、杨柳树相比,通过比较,充分肯定石榴取长去短的特点,“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第三段,描写石榴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把它誉为“夏季的心脏”。首句用“最可爱”领起全段,引出对石榴花的赞美:“深红色”的以鲜艳的色彩动人,单瓣的“陆离”以色彩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以华丽珍贵悦人,这是从形态色泽美的角度描绘石榴花的“最可爱”;而“对于

27、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则突现了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点明了作者觉得它“最可爱”的深层原因。第四段形象地描绘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骨朵逐渐翻红,花瓣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那样多的花瓶儿都插上了花,这用“奇迹”一词来称誉一点也不过分。第五段形象描绘单瓣花成长演变的过程。“红玛瑙的花瓶儿”,承前一段而来,“希腊式的安普刺”是它的中期阶段,“中国式的金罍”是它的后期阶段,果实进一步成长,就在表皮上出现各种斑驳的花纹,于是有了“各种锈形”。这种种比喻,生动逼真地展现了“一段妙幻的演艺”。第六段,形象地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后开

28、裂,露出排排子实的情状,字里行间充满石榴的自豪与作者的欣赏之情。六、品味语言,理解关键句子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评点或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1、理解文章关键句子。例如“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由此引出对单瓣和双瓣花的赞叹,并把它视为“夏季的心脏。”)又如“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作者把锈迹斑斑与殷、周时的青铜器联系起来,用以比喻石榴果实表皮的斑纹,这是文学家兼考古学家特具的形象思维。)2、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如:“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这里连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誉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又如,第六段首句反问以后,紧接着说“它会笑你呢”,这是用拟人手法,既生动活泼极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前后照应。第三段末尾、第六段首尾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中心,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的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