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7.37KB ,
资源ID:95469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469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76高考历史选修一试题汇总76.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76高考历史选修一试题汇总76.docx

1、76高考历史选修一试题汇总76 高考历史选修一试题汇总 (附参考答案)12014重庆卷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22014重庆卷 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A康熙帝 B乾隆帝

2、C光绪帝 D宣统帝32014四川卷 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42014安徽卷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变法措施结果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B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C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52014北京卷 19世纪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其中以埃及的穆

3、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最具代表性。这两次改革相同之处有()废除哈里发制度进行军事改革建立近代工业 实行教育改革A B C D62014新课标全国卷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72014山东卷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

4、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分)(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8分)82014全国大纲卷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

5、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年)材料二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1907年寄生认为

6、,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1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8分)92014福建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

7、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8、(10分)102014新课标全国卷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 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

9、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分)11. 2014浙江卷自选模块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

10、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5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5分)122014新课标全国卷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

11、”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132014江苏卷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梭伦改革的重要

12、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请回答

13、:(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3分)(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5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2分) 14(3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

14、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材料二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

15、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材料三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SAT不利于引导学

16、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年,ACT正式作为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试比较(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4分)争论的结果如何?(2分)(3)根据材料三,分别说明SAT和ACT设立的初衷,(4分)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4分)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

17、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决定的?(2分)(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教育考试改革的认识。(6分) 禹州市二高历史练习参考答案1D解析 本题以梭伦改革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理解梭伦改革时,推行既维护平民利益又保障贵族权益的改革宗旨。A项只反映了平民这一方面,没有涉及贵族;B项不符合历史事实,梭伦改革规定了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C项表述错误,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旧的社会等级;梭伦改革坚持不偏不倚的原则,既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又不彻底剥夺贵族的财产,缓和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故D项正确。2C解析 本题

18、以清史稿记载内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康乾盛世”与题干“以湔国耻”的信息不符,故排除A、B两项;宣统帝年幼继位,未亲政清朝就被推翻,故D项错误;光绪帝亲政后,在甲午战争战败的刺激下,利用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变法,答案为C项。3A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四大改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汉武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与题干“倾邻国而雄诸侯”的信息相符的只有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4.A本题以变法的内容与结果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及逻辑推理的能力。B

19、项市易法有利于平抑物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材料中“于官何利焉”互相矛盾,可以排除;C项戊戌变法采取的经济措施很快被废除,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不可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可以排除;D项明治维新有关殖产兴业的措施,实现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D项表述错误,予以排除。5C解析 本题以近代埃及和土耳其的改革为切入点,实际上考查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只符合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凯末尔改革废除了哈里发制度;只符合阿里改革,阿里为了对外扩张,大力进行军事改革,建立近代化军队。排除含的选项。故选C项。6B解析 本题以公车上书为切入点,考查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说明

20、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进入高潮。根据材料梁启超“联合百余举人上书”,排除A、C两项;材料彰显新旧学之间的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排除D项。7答案(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解析 本题以光绪帝和康有为的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阅读、提取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

21、法也”可以看出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第(2)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光绪帝仍然主张“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也就是只学习西方的器物,中国的伦理纲常仍然是根本;而康有为认为“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据此可以看出他主张进行根本变革,变革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8答案 (1)基本态度:否定(批判)。依据:法国大革命方式激进;破坏巨大;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建设性。(2)评价:否定;肯定。否定的理由:盲目学美,导致大乱;体制变革应循序渐进;革命带来恐怖统治和社会动荡。肯定的理由:推翻专制,享有平等权利;革命爆发和

22、处死国王有其必然性;革命并非一定带来破坏。(3)时代影响:个人的政治立场、思维方式、阅历等;对历史事件本身了解的程度(本问回答出2点即可)解析 本题以法国大革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的态度主要根据材料一“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依据要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法国大革命的负面作用概括。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二的两段材料分别概括评价,然后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种评价产生的理由做分析。第(3)问,材料一是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突出的是评价者的个人立场与素养;对历史的了解程度也是影响评价的

23、原因。9答案 (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解析 本题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迁移、运用知识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第(1)问中的“国家”联系克里米亚战争的交战国不难回答;对“绝望的搏斗”的理解较难,其思考路径是对比材料一中的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即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第(2)问的难点在于准确理解命题者的

24、考查意图。“延缓了革命”实质上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不能消除革命”是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进行回答。 10答案 (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2)“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解析 本题以魏晋法律改革为切入点,考查西汉到魏晋时期的法律史,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处理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必须读懂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加以分析。第(1)问提取材料中关键句,如“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新律以刑法为主体”“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然后加以概括即可。第(2)问

25、提取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内容,结合儒学思想的发展说明其对法律的影响。11答案 (1)法家思想。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一中“见刑而不见德”“残伤民以峻刑”可知是法家思想;作用应根据教材必修三的相关知识从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统一全国的作用归纳。第(2)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二,从变法对旧贵族利益的侵犯、改革措施中的严刑峻法、轻视教化、对人民利益的侵害等角度分析。1

26、2答案 (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豪强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2)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推动南方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解析 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第(1)问,要根据材料所讲的时代特点入手分析背景,时间是南朝,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北人南迁、政治特点、平民百姓无特权占山林等方面分析。第(2)问,历史作用从山泽所有制变革、协调各阶层的矛盾、对官僚阶层利益的保护和对江南经济开发的促进等角度把握。13A. 答案 (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

27、,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法权(或表决权)。(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导。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3)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解析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考查梭伦为给予原来无公民权的债务奴隶参政权所采取的措施,根据所学可知是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结合其作用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改革措施财产等级制度,可知是

28、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途径应从梭伦改革给予公民参政权的具体措施上归纳。第(3)问实质是对梭伦改革的积极性、局限性的考查。民主制度的拥护者拥护的理由应从改革为民主政治作出的贡献上分析;反对者拥戴的理由应从梭伦改革的局限性或改革的不彻底,即保留贵族部分特权方面分析。14答案(1)升舍实行定期考试且与平时成绩及操行考核结合;毕业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毕业考试成绩等级与官员选拔直接挂钩。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有助于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2)会考的利弊。认为有利者: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认为有弊者: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教育部对会考办法作出调整。(

29、3)SAT是为了让中学更好地适应高校入学考试,ACT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SAT侧重考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ACT侧重考查学生的中学学业水平。联邦制。(4)【评分参考】略。解析本题以教育改革为切入点,全面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一的关键句“升舍考试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概括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学校管理、人才选拔方面来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是利弊之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归纳双方理由;从材料二1936年教育部所作的调整归纳结果。第(3)问,根据材料三信息“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被高校使用”归纳二者的目的和主要区别;政治制度可根据材料三“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分析得出。第(4)问围绕考试改革,言之成理即可。如:废除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现行高考制度不能更全面地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不能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等;借鉴宋代三舍法的经验,升学考试与平时成绩和操行相结合,有助于选拔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