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393.09KB ,
资源ID:95469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469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福建泉州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探究.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福建泉州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探究.docx

1、届福建泉州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探究2020届福建泉州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探究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 根据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 2.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SO42-无关,只进行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A. 观察硫酸钠溶液没有颜色B.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C.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D. 加水稀释硫酸铜溶液,溶液蓝色变浅3. 下列图象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B

2、向一定量氯化铵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Ct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A. A B. B C. C D. D4. “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某同学想探究是Na+还是CO32-的作用使酚酞试液变红,他设计的下列实验中无意义的是 ( )A. 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B. 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再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观察红色是否消失C. 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观察红色是否消失D. 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后,再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观察红色是否消失5. 小明在网络中看到一段实验视频:

3、实验人员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无色)挤入盛有氯气(黄绿色,有毒)的试管中,振荡后,观察到试管A中液体呈黄绿色,气体黄绿色变浅;试管B中液体、气体均为无色,胶头滴管胶头变瘪。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的结论或推论是()A. 氯气能溶解于水B. 氯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 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D. 实验后剩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6. 某同学要完成纯净的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的反应(2NH3+3CuO3Cu+3H2O+N2),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仪器连接顺序最合适的是() A. dabc B. dcab C. dbac D. dacb7. 溶液的特

4、征颜色,为我们判断溶液中存在的物质提供了重要依据小聪同学为探究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的原因,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取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颜色变浅; 比较硫酸铜、硫酸钠两种溶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钠溶液为无色;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后溶液为无色 其中,能证明Cu2+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原因的方案是()A. B. C. D. 8. 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因为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少的是()A. 烧碱 B. 石灰水 C. 浓硫酸 D. 氯化钾9. 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下

5、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B. 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 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D. 实验中可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10.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

6、应物的种类A. A B. B C. C D. D11. 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不需要做的实验是A. 观察、溶液的颜色B. 观察、溶液的颜色C. 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静置后观察溶液颜色D. 加水稀释后观察溶液的颜色12.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生石灰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澄清石灰水A. B. C. D. 13.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 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取汽水B. 用自制简易净水器来制取纯净水C. 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D. 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

7、指示剂14. 小良同学自制了一种黄色的花汁作指示剂,将花汁加入到不同的试剂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试剂稀盐酸食醋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蒸馏水草木灰水颜色红红绿黄黄绿小良又用花汁测知家中花盆土壤显酸性,你认为可加入上表中的()来改良花盆里的土壤A. 食醋 B. 食盐水 C. 蒸馏水 D. 草木灰水15. 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开始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是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发生爆炸B. 反应一段时间实验A中的现象为红棕色粉末变黑色C. 实验刚开始时,B中有气泡冒出,但是石灰水没有变浑浊,是因为此时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D. 实验装置中C装置是为了处理尾气,因为

8、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16. 实验室许多药品需要密封保存,下列药品都需密封保存,其原因解释错误的是()A. 浓盐酸防止挥发 B. 生石灰防止与氧气反应C. 浓硫酸防止吸水 D. NaOH溶液防止与反应17. 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 空气是由不连续的空气分子构成的C. 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 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18. 为了探究铝是否具有可燃性,有同学提出可以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入氧气中尝试点燃。这属于科学探究阶段中的哪一步( )A. 提出问题 B. 设计实验 C.

9、进行实验 D. 交流讨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19.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提出猜想小组同学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

10、如图1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_。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即不含O2),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C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质量无增减。得出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4)若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丁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你认为这一方案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若不严谨,仍利用该装置,

11、你认为应该补做什么实验?三、探究题(本大题共9小题)20. 汇川区某校九年级化学小组同学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研究硝酸的性质,老师很高兴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 (1)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 _ 色 (2)将Zn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氢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Zn片投入稀HNO3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1)石蕊试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 (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 【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

12、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 (1)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H2 (2)含有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N2NONO2顏色无色无色无色红棕色溶解性极易溶于水不溶于水不溶于水可溶于水或硝酸【猜想与分析】(1)小明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明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取少量稀HNO3于干净的试管中,滴入 _ ,观察实验现象 (2)大家一致认同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小丽同学认为A是NH3,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_ ; 小强同学认为A是N2,也遭到大

13、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_ ; 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的共识NO遇氧变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 【实验探究】小勇同学对硝酸能与Cu反应很感兴趣,他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HNO3中,发现Cu溶解,也出现上述Zn与稀HNO3反应的类似现象,确证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的Cu和HNO3的质量比为8:21,由此获得了Cu与稀HNO3的反应方程式为 _ 根据探究结果可知,稀HNO3能跟铜反应的原因是硝酸具有氧化性21. 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查阅资料】.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物质Na2CO3NaHCO3Ca

14、(OH)2Ba(OH)2溶解度/g21.59.60.1653.89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实验探究】(1)实验一: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实验中,小雨采用两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2)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中不宜将BaCl2溶

15、液换成CaCl2溶液的原因是_。(3)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_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实验中,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试液,理由是_。(4)实验四: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反思感悟】(5)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_转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16、,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22. 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围绕燃烧实验开展相关研究探究一:氢气的燃烧实验(1)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从图1中选择仪器组装一套随开随停的发生装置,所需仪器为_(填编号);仪器B的名称是_(2)按图2操作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需用试管收集不同体积比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现用(1)中组装的正确装置制取氢气,如何用试管(假设试管容积为10mL)收集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写出其操作方法:_(3)用不同体积比的混合气体做氢气的燃烧实验,结果如表:序号1234567氢气与空气体积比9:18:27:35

17、:53:71:90.5:9.5点燃现象安静燃烧安静燃烧弱的爆鸣声强的爆鸣声强的爆鸣声弱的爆鸣声不燃烧不爆鸣分析上表信息,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探究二:可燃性粉尘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4)用如图3装置研究某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用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衡量,容器内壁的传感器可测出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实验过程中需改变的实验条件是_,不能改变的是_、_、_(仅列三种);实验测得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与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的关系如图4所示,其原因是_ (5)兴趣小组另测得可燃性粉尘浓度与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的关系如图5所示,结合图5信息,提出防止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烧的合理建议:

18、禁止烟火;_23.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1)做出假设:_;(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_,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如图。(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填序号)_;二氧化硫易溶于水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4)实验: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

19、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_,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结论:原假设_(填“成立”或“不成立”);(6)E的作用是_。24.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探究】【收集证据】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_。根据C试管中的现象能得出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2)_(填符号)。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实验现象(3)_。【结论应用】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在此过程中(4)_(从宏观角度回答)。根据这个结论,若向C试管

20、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5)_(填符号)。【归纳总结】经讨论我们能够总结出,根据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许多结论。一般来说,常根据(6)_,证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25.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这一原理广泛应用于潜水艇中密闭舱的氧气再生技术,可同时完成产生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双重功能。课外研究小组为验证其可行性,利用石灰水、稀盐酸、浓硫酸、过氧化钠和饱和石灰水等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见图1):A是CO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图2中的_(填序号),

21、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B装置的作用是_;为保证干燥、纯净的CO2气体进入D装置,装置C应选用的物质是_;检验E装置集气瓶中气体的方法是_;若装置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原因是_。26. 学习小组尝试从反应物消耗和新物质生成两个不同的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Na2CO3易溶于水但难溶于酒精。BaCl2溶液呈中性,CO2不溶于酒精也与酒精不反应。【实验探究】(相关装置气密性良好,省略夹持仪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一:振荡后,两个软塑料瓶中变瘪程度更大的是_(选填“A”或“B”)。实验二:D中滴入酚酞后呈_色,证明B瓶溶液

22、中NaOH已反应完了。若C中不加BaCl2溶液,直接滴入酚酞试液,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_。实验三:关闭止水夹a,注入足量饱和的NaOH的酒精溶液,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一段时间后,注入足量的稀盐酸,打开止水夹a,观察到的现象是_。实验四:向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NaOH溶液,用传感器测得瓶中气压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上述图象,能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总结归纳】以上四个实验中,既从反应物消耗角度,又从新物质生成角度,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的实验是_(选填“一”、“二”、“三”或“四”)。27. 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倭铅”

23、即是金属锌,说明我国炼锌在明代就出现。探究一用锌制取氢气甲同学拟用如图实验装置完成制取氢气和测量生成气体体积实验:(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装置连接顺序是:A_D(填字母)。探究二硫酸铜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乙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为此展开探究。【设计实验】在锥形瓶中分别放入足量的、等质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由31.5%的稀硫酸,不同体积水、5%的硫酸铜溶液组成的混合液,试剂用量记录如表:混合液(试管编号)31.5%的H2SO4溶液/mL10V11010105%的CuSO4溶液/mL3.63.84

24、.04.24.4蒸馏水/mL16.416.216.015.8V2收集70mL水所用时间/s21.2020.4519.6920.4921.33(3)表中的V1=_mL,V2=_mL。【分析与结论】(4)表中_组反应速率最快,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溶质质量比为_(最简整数比)。(提示:31.5%的H2SO4溶液和5%的CuSO4溶液密度均为1.2g/mL)。探究三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丙同学取打磨过的锌片按下表内容进行对比实验:实验项目硫酸铜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添加稀硫酸锌表面产生的现象1.6%否黑色物质1.6%加2滴红色物质,有极少量的气泡8%否红褐色物质8%加2滴光亮红色物质,有少量的气

25、泡16%否红色物质,有极少量的气泡16%加2滴光亮红色物质,有较多气泡【分析与结论】(5)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要产生红色的物质,需要的条件是_。(6)根据第组实验判断,硫酸铜溶液可能显_(选填:“酸”、“碱”或“中”)性。28. 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用途。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碳酸钠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1)试管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2)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为继续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又对甲、乙烧杯内的反应混合物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通过分析完成下

26、列问题。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推断,图一中试管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小组同学把沉淀M、N混合后置于烧杯丙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把烧杯丙中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反应结束后废液缸内上层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_。2020届福建泉州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探究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A.软塑料瓶变瘪了,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不能确定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过了一会滤纸片才

27、燃烧,是因为两种物质的着火点不同,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滤纸片的着火的高,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的,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C.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会观察到型管液面左低右高,能探究生石灰与水反应是否有能量变化,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2.【答案】D【解析】解:A、硫酸钠溶液由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硫酸钠溶液没有颜色说明硫酸钠含有的三种微观离子都没有颜色,故A正确、 B、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氯化铜的溶液仍然呈蓝色,原硫酸铜中的硫酸根离子被沉

28、淀,铜离子存在于氯化铜溶液中,氯化钡溶液无色说明氯离子和钡离子都无色,故说明铜离子呈蓝色,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无关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震荡后溶液蓝色消失,说明硫酸钠中的离子都与蓝色无关,硫酸钠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故能证明硫酸铜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无关 D、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水无色,水由水分子构成,故加水稀释硫酸铜溶液蓝色变浅不能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无关 故答案选D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图象题。解题的关键是主要是把化学问题数学化,认真分析图象的纵横坐标及图象的起点、拐点、终点,进行逐一判断也可以四个图象同时分析起点或终点,进行分析比较作答。【解答】A.因为锌的质量一定,所以随着硫酸的加入,锌反应完全,硫酸锌溶液的质量分数将慢慢减小,因为溶液的质量随着稀硫酸的不断加入而不断增加,而硫酸锌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硫酸锌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