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7.45KB ,
资源ID:95316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316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及答案六.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及答案六.docx

1、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及答案六2012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及答案六一、基础知识(第15题每题3分,第6、9小题各4分,第7、8小题各2分,第10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狭隘(i)哺育(b)言简意赅(gi) B驰骋(chng)真谛(d)咄咄逼人(du) C脸颊(ji)青睐(ni)诲人不倦(hu) D酝酿(ning)冗长(rng)一蹴而就(c) 2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符合语境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长江上游顺江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

2、“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3在下面句子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各种急需的物资运往灾区。 一方面人人都有实现温饱自足并谋求发展的,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必将导致一部分人在竞争中落后。 什么是“艺术”?专家们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更何况普通老百姓了。 A源源不断权利尚且

3、 B络绎不绝权利既然 C络绎不绝权力尚且 D源源不断权力既然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让毫无准备的居民措手不及,到目前已导致6万多人丧生。 B校园里的花开得很旺,姹紫嫣红,满园芬芳。 C我们的语文老师学识渊博,巧言令色,同学们都喜欢听他的课。 D今天的张家界引人注目,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这里的奇山异水。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负威慑流芳百世源远流长 B寒暄署名曲意逢迎各行其事 C偏袒蒙昧重蹈覆辙积腋成裘 D学藉暴躁浮想联翩山清水秀 6按要求默写。 _,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人家在何许,_。(梅尧臣鲁山山行) 苏轼在浣溪沙中不

4、自伤白发、不悲叹衰老的诗句是,_,_。 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_,_。 7春江花月夜中开篇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人评论句中“生”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某学校新建了一栋实验楼,向全校师生征集楼名,一位同学为实验楼命名为“躬行楼”,他的创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请你就“躬行楼”这一命名好在哪里?写出两点理由。 9某学校五(1)班为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举办了一次“趣味学语文”专题活动。这次活动包含了演讲、猜谜语、讲故事、成语接龙等生动活泼的形式

5、。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成语接龙。请你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成语,要求开头一字与前一成语最末一字相同,最后一字与后一成语开头一字相同。 兴师动众_城下之盟_ 活动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有一句口误,请修改(只改一处),并说明理由。 “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乃至汶川等地遭受巨大损失。”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演讲稿中的一句话,请将它改为通俗的表达(尽量口语化)。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隆重开幕。” 10请参照示例,以“灯泡”“短尺”为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借物喻理,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感悟。 示例:雨伞:总是用潮湿的身躯,彰显自身的价值。 灯泡: 短尺: 二、阅读理解(本题共70分) (一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第11、13小题各2分,第12小题4分,第14、15小题各4分,共16分) 一样的渺小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 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通过弟子们的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 其实,画家已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作画,没有任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 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

7、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一天,画家偶然得知100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心中顿生仰慕,决定前去拜访。 为表示诚意,画家没有开自家的高级轿车,而是带着弟子们步行前往。 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没有奇峰峻岭。山脚下的连绵水田里,有农夫和牛耕作的身影,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 画家心中喜悦,按照当地人的指引,向一座小山上走去。 到了山腰,画家远远看见山头上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在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越走越近,画家看清,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 画家汗流浃背地驻足四顾,寻

8、找山下人说的那座小庙宇。弟子们也在一旁帮着搜寻,可是,附近并无庙宇。 锄地的老者停止劳作,看着他们,目光淡定。 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画家大喜:“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者淡淡地答道:“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场面忽然有些凝固。画家的弟子们颇为不满,觉得这禅师身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不像那么一回事儿。但画家却没有生气,在那里愣神儿片刻,两手一拍道“回家!” 后来,画家又说过一句格言,被弟子们传诵出来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11画家“回家”的潜台词是 12结合上下文,解读划

9、线的两句话。 13请简要概括“画家”这一人物形象。 1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蛇足”,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15请你就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写景作用,写一句批注。 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 批注: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20题。(第16、19小题各2分,第17、18、20小题各4分,共16分) 长河落日扁(节选)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密度大的物质中跑得慢,在密度小的物质中跑得快。水的密度比空气大,于是光在水和空气的界

10、面上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光线曲折。 那么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原来空气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这种密度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在海面上或沙漠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色,这就是所谓的海市蜃楼。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海面的空气密度大。因此,处于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

11、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到我们的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是仙山琼阁。我国渤海中的蓬莱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吸热,温度比空气高,甚至放进一枚鸡蛋也能煮熟。这样,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木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眼睛,并且形成倒影。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州了。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影。千百年来的这些海市蜃楼,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妙的想象! 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

12、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 16第段“捣鬼”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 17改正第段划横线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 遇到绿州了。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影 答:_改为_改为_ 18作者在第段写的“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的作用是:_ 19第、段分别从两个角度来说明光线在空气中的变化曲折:第段是从变化的角度,而第段则是从变化的角度。 20从内容上看,这是一篇说明文,请你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个能说明光线折射现象的事例,并说说对你的启示。(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5题。(第21、22、24小题各2分,第23、25小题各4分,共14分)

13、 文章为思想而写 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为了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造艺术,创造美感。但还有更深一层,(A)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开采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之美,写景,状物,述事,传递信息、知识等,力求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这种美在文学作品中有,在许多政论、哲学和科学论文甚至讲话中都可找到。只有新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我们平时看报纸,读社论,听讲话,大部分时候留下的印象不深,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讲话只到了传递信息、决定、指示这一层,还没有给人以新思想。而一

14、篇文章讲话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B)便如闪电划过夜空,你会有永久的记忆。比如“文革”十年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切按照最高指示办”,报上无不重复着这样的话。但突然,1978年5月,光明日报冒出了一篇文章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一个很有震撼力的新思想,所以至今人们对这篇文章记忆犹新。再细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传下来成为经典,除了艺术之美外,大都因为它首先说出了一种前人没有说出的新思想。(C)可以说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这些文章在人们头脑里代代繁殖的种籽。当然,光有种籽的颗粒还不行,还得有茂盛的枝干花叶。所以文章还得有文采,还得有前两个层次的衬托。作为文学作品,如果三个层次都达到了便是不朽的

15、好文。比如岳阳楼记,有洞庭湖景色的描写之美,有作者由此引发的意境之美。而最后又推出作者独自悟出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达到了一种哲理之美。这篇文章所以能流传千古,气贯百代,老实说,主要是因为这句话,这一个新思想。 人们或许会问,社会上每天文章千千万万,哪能篇篇都有新思想。是的,许多文章只是完成着传递信息、传播知识、讲述故事的任务。作为一般人,这就够了。但作为作家、思想者,这却不够;他必须使自己的文章有新的思想,要挖出别人没有表达过的思想。对这种新思想的追求就像铸炼新词新句一样,务求个性,务求最新。“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因为你是弄文章的“专家”,当然就与其他人的

16、文章不同。就像跑步,一般人快点慢点都无所谓,而短跑运动员则不同,他必须跑出比别人快的成绩。因为他是专门干这个的。同理,文章中新思想才是作家生命的增长点。 21文章最后一段的“增长点”在文中的意思是。 22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3请仔细揣摩选文划横线的A、B、C三个句子,它们分别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作用?请选择其中一句予以解读。 24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强调了有思想的文章就有美的魅力。 B选文采用立论方式,强调了所有人写文章都要有新思想。 C作者以岳阳楼记为例,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 D选文论证极有分寸,结尾一段点明全文的意图。

17、 25读了全文,请你再写出一句你学过的能体现“新思想”的文言语句。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630题。(第26、27、28小题各2分,第29、30小题各3分,共12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

18、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录毕,走送之()(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媵人持汤沃灌()(4)左佩刀,右备容臭() 27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既加冠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

19、尽饮 28翻译下面句子。 (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9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30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13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美国时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就拿鸦片战争来说,作者谈到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难以展开时写道:“在马戛尔尼大使扩大英国与中国贸易行动失败的情况下,该公司只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贸易平衡。但东印度公司能用什么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呢?答案

20、就是鸦片。” 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因为英方一系列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租界等)未获应允,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 其实,即使清政府当初一切照英方的安排行事,不法鸦片贸易仍无法避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方的要求悉数满足,鸦片交易还是不能禁绝,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而且,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并不讳言:清朝政府早在1729年就颁布了禁烟诏令,嘉庆皇帝一即位(1796年)就下令再次禁烟,但在“十八世纪末,每年仍有大约一千二百箱的鸦片运销中国,其中大部分来自孟加拉,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 “十八世纪末”这一表达方式比较模糊。实际上,在马戛尔尼出使中国(1793年)

21、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印度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岌岌可危。黑斯廷斯在1774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如果听任印度农民吸食当地盛产的鸦片,财政上当然不无小补,但东印度公司的利益最终将受到损害,即失去健壮的劳动力;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于是偷运“福寿膏”逐渐成为英属印度的支柱产业。尽管这位黑斯廷斯在1785年遭受弹劾,但他的鸦片走私政策却留给东印度公司滚滚不断的财源,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了十九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靠中国的银两来维持的。 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

22、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其成员系“人类的垃圾、渣滓”。当时鸦片问题尚未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伯克即将有所听闻大概也不会就此问罪。至于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要职,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 1下面不属于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观点的一项是() A清朝政府禁烟的诏令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 B历史学家不可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 C鸦片贸易应该由清朝政府负主要责任。 D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偷运鸦片是不得已的选择。 2下面关于黑斯廷斯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 B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让东印度公司把鸦片销售给东印度农民。 C黑斯廷斯

23、因为推行以邻为壑的政策,而遭受弹劾。 D最晚从黑斯廷斯担任英属印度总督时起,鸦片就已经销往中国。 3 下面关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当初如果在印度本地大量销售鸦片,最终将东印度公司获得更大的利益。 B东印度公司被看作“最堕落的公共机构”的主要原因是向中国偷运鸦片。 C在孟加拉的鸦片生产和向中国销售鸦片两方面,东印度公司都占有垄断地位。 D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岌可危。 4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马戛尔尼使华时对鸦片贸易的存在并不知情。 B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是在为英国方面推卸责任。 C本文反驳了人类文明史图鉴一

24、书的观点。 D本文证明,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即使历史学家也会有偏见。【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 1C 【解析】青睐(li),悔(hu)人不倦。 2C 【解析】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不符合语境。 3A 【解析】略。 4C 【解析】C中,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用在此句不恰当。 5A 【解析】B应为各行其是;C应为集腋成裘;D应为学籍。 6江流天地外 云外一声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一个“生”字,好在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好在凸现了明月随潮涌生的情状,景象壮观,气势宏伟。 8显示了实验楼的功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25、 体现了新课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动脑)能力。 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出自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任答对两点得满分) 9众志成城 改正: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使汶川乃至四川等地遭受了巨大损失。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要在北京举行,规模很大。 10有一颗火热的心,给人们送去光明。 以你有限的刻度,量出无限的长度。 二、阅读理解 11我懂了(“我明白了”等)。 12说明画家在取得成绩后很自负,目空一切,目中无人。 说明画家能平等待人了,变得谦逊了。 13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且能改正。 14不同意。结尾作用有:使小说情节完整。因

26、为画家上山的目的是为找禅师解决人生的困惑,没有这个结尾,不能表明画家的困惑已经解决。 点明小说主旨。当自己心态改变后,看别人也就高大了。 15为下文刻画人物服务。 16秘密 17“州”改为“洲”;“及”改为“即” 18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光线的折射现象 19距离、温度 20事理 示例:隔着装水的杯子看物体,物体会发生改变。启示:凡事要问个为什么,要善于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去探究、发现。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发明创造。 21追求的最高境界 22(作家)只要有新的思想,(文章)就有美的魅力。 23A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写出了开采文章的新思想就像开采矿石一样,应该更深入思考,更精选淘沥,力求得到与众不同的

27、精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开采文章新思想的方式。 B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写出了作品中有了新思想就如同闪电般耀眼明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的新思想对读者产生的深刻影响。 C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写出了文章的新思想如同生根发芽的种籽,最终能长成参天大树;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对读者产生的巨大作用。(选择其中一句分析即可) 24B 【解析】略。 25示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26(1)跑(赶快)(2)等待(3)浇洗(4)气味,这里指香气 27A 【解析】略。 28(1)(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2)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9(1)刻苦学习(2)博览群书(3)虚心求教 30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 31B 【解析】由文中第一自然段“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可知。 32D 【解析】由第四自然段相关内容可知在1793年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所以D项符合文意。 33C 【解析】用排除法,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可排除A、B、D三项。 34A 【解析】在马戛尔尼出使中国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所以马戛尔尼使华对鸦片贸易的存在应该知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