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90.60KB ,
资源ID:95217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217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五章能源资源管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五章能源资源管理.docx

1、第五章能源资源管理第五章能源资源管理第一节能源资源概述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人类生产资料和 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自然资源在供人们利用时,都可按物理属性分 为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两类。其中,能量资源通常就简称为 能源”它是指赋存于自然地理环境中为人类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 各种形式能量的各类自然资源,即凡能为人类社会提供热能、光能、 电能等能量的资源都是“能源”。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 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 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 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

2、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 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一、能源资源的分类能源的种类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 下面 是几种最常见的能源资源分类方式:(一)按是否可以直接利用分类按照能否直接利用,可以把自然界现存的、不改变其基本形态就 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太阳能、 风能等;把需要将一次能源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方可利用的能源称为 二次能源,如电力、煤气、蒸汽等。二)按人类的利用水平分类按照人类的利用水平, 可以把在当前历史时期和现有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已被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广泛应用的各种能源称为常规能 源,如水能、生物燃

3、料、化石燃料等;把当前受科学和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而尚未广泛应用的未来能 源称为新能源,如潮汐能、地热能、太阳能等。(三)按能源的来源分类按照能源的不同来源,可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能源是指来自地球外部的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雷电能、海水热能、洋流动能、波浪动能、生物燃料能等)和非再生资源(如硬煤、褐煤、 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油砂等);第二类能源是指来自地球内部的地热能、 火山能、地震能以及核 燃料裂变、核聚变燃料等;第三类能源是指来自地球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源, 如潮汐能、陨石能和彗星能。二、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一)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截至 2006年年初,全国有探明资源储量的

4、矿产共 159 种,其中, 能源矿产 10种:金属矿产 4种,非金属矿产 92种,水气矿产 3 种。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 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 2006 年,煤炭保有资源量 10345 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 13%, 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 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 6.19 万亿千瓦时, 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 1.76 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 12%,列世界首位。(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

5、低水平。 煤 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50%,石油、天然气 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15 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 水平的 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三)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 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 西 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 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 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 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 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四)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

6、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 大部分储量需要 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 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 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 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 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 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三、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人均能耗低,单位产 值能耗大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约为 75,煤炭等矿 物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也造成了严重 的环境污染问题, 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

7、体 而言,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模式。(二)能源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在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方面, 我国即人均能源拥有量和人均能源消 费量低,能源开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以及能源从开采、运输、加 工到终端利用的效率低。这就造成了我国能源资源的严重浪费。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虽有所提高, 但与世界先 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主要工业行业单位产出能耗和物 耗、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机动车每百公里油耗等消耗指标,与世 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高;能源利用效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工业 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效率指标,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 节约能 源资源大有

8、潜力可挖。(三)稀缺性能源紧张 在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着稀缺性能源紧张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矿产资源来看, 能源资源分布分别与矿产资源的成矿地 质条件、成矿环境、资源丰度的地域差异性以及我国人口分布相脱节。从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连一条线, 该线以东地区集中了我国约 90的人口,而矿产资源则主要分布在这条线以西的山地、峡谷、高 原、荒原地区,这不利于人类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第二,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矿山采选中回收综合利用率 很低。我国矿山采选中回收综合利用率在 70%以上的矿山仅占 2%, 综合利用率在 50%以上的矿山不到 15%,远低于发达国家。第三,投

9、资调配不均。以 2003 年为例,当年政府财政拨款地质 勘查费总量约为 111 亿元,政府财政拨款实际投入地质勘查工作的费 用仅占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的 22。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结 构的不平衡大大削弱了对能源挖掘的经济刺激, 在局部地区形成了能 源短缺(后备能源不足 )与过剩 (大量储量闲置 )并存的现象,使国家发 展的多个环节脱节。第四,科学技术水平较低,能源消耗较大。按照高端预测方案, 到 2020 年中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仍将保持在 65 左右, 需求量将会达到 28 亿吨,较 2003年的煤炭产量高出 10 亿多吨。按 照低端预测方案,到 2020年中国原煤需求量约 24

10、亿吨,较 2003年 的煤炭产量高出 7 亿多吨。如此巨大的需求 ,在煤炭供应方面会带来 巨大的压力。同时,能源使用实际效益差,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 异,若不改变这种状况,则难以改变我国整个能源状况。第二节 油气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管理石油又称原油, 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主要 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 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 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石油主要 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 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 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 等的原料。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 主要成分

11、是烷烃, 其中甲烷占 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 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在标准状 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戊烷以上为液体。与煤炭、 石油等能源相比, 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能影响人 类呼吸系统健康的物质极少, 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的 40%左右,产 生的二氧化硫也很少。天然气燃烧后无废渣、废水产生,具有使用安 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世界原油主要分布地区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 3 4 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 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 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

12、纬 20 -40和 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 处于北纬 20 -40内,该带集中了 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 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 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 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 其可采资源量 172 亿吨, 占全国的 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 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 采资源量 18.4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 83.64。自上世纪 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 82 个主要的大中

13、型沉积 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 500 多个。以下是我国主要的陆上石油产地。1、大庆油田 2、胜利油田 3、长庆油田 4、辽河油田 5、克拉玛依油 田 6、四川油田 7、华北油田 8 、大港油田 9、中原油田 10、吉林油 田 11、河南油田 12、江汉油田 13、江苏油田 14、青海油田 15、 塔里木油田 16、土哈油田 17、玉门油田一、我国油气资源管理制度的沿革根据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演进的特点, 可以将建国以来我国油气资 源管理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分成如下两个阶段来考察:(一)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油气资源管理制度1三位一体新中国成立之初, 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油气资源和石油工业的国 有化,由

14、此建立了油气资源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 “三位一体 ”的石 油矿业产权制度。在这种矿业体制下,国家既是油气资源的所有者, 也是石油工业的唯一投资者和经营者。 从上到下的石油部门既是石油的行政管理者, 又是石油的生产企业。 石油资源的经营与管理是高度 集中的计划管理。2条条分治在计划经济模式下, 我国的油气资源管理采用的是直线式的行业 管理。1978 年以前,我国石油工业产业管理组织分别为:燃料工业部、 石油工业部、 燃料化学工业部和石油化学工业部, 尽管其管理范围有 所不同,但都拥有在全国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的专营权和管理权。 在严 密的等级管理下, 中央控制所有生产任务和指标, 由上级分层次下达

15、, 下级只要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数字定额即可。 按照分工不同, 我国油气 工业的“条条分治 ”可以分为四个系统:(1) 以普查勘探为主的系统。长期以来,石油普查勘探主要由地 质部进行,最初由部委普查委员会领导,而后归石油地质局管辖,其 下设立各地区分局,再下为大队和专业队。(2) 以勘探开发为主的系统。长期以来,石油勘探开发主要归石 油工业部领导,以下按油区设分局,再下按专业分成若干次级单位。(3) 炼油和石油化工系统。大部分时间里直属于国务院的部级单 位统一管理,以下设立炼油厂和化工厂。(4) 油品销售系统。 1950-1957 年,由商业部和石油工业部负责全 国原油和油品供销, 1958-19

16、78 年,在石油产销量急剧增大的情况下, 由石油工业部管理原油、天然气、特种油品、沥青、液化气、石油焦 和燃料油,由商业部购销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几类油品,由外贸部管理石油进出口。3、专业分割在计划经济模式下, 把油气的勘探开发与炼油和化工看成是两个 独立的板块,即找油与开采分开:找油归地质矿产部,试油、开采归 石油工业部。在此阶段, 石油工业和国内贸易也是分离的。 生产的各类油品由 各省石油公司经销,把由企业工人创造的利润人为地转移给商业部 门,使石油工业的发展缺乏资金和动力, 导致了炼油和石化产品难以 满足市场的需求。(二)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油气资源管理制度1油气资源商品化改革开放之

17、后, 开始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历程。 经济主体的经济 利益受到重视, 并逐步将各部门、 各企业职工的物质利益与经济效益 相挂钩, 这使油气资源地质勘探、 开采和炼制各生产环节部门间的利 益矛盾逐步凸显出来。 1984年10月 1日起,我国开始征收油气资源 税,以实现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的经济权益, 调节开采企业间的级差 收益;从 1988 年开始,我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从原油生产成本中按 产量提取储量有偿使用费作为石油勘探基金;随后,从 1994年 4月 起,国家开始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至此,我国油气资源完全实行了 有偿使用。2矿权配置市场化1980 年 6 月国务院决定对石油工业部实行 1 亿吨原

18、油产量包干 政策,超产的原油可以按照协议价格自行销售和出口或供油田自己的 炼油厂炼化,要求海上大陆架实行对外开放,公开招标,引进国外技 术和装备,打破了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 打开了石油企业市场化、国际化之门,促进了探矿权、采矿权配置的 市场化。3油气资源管理法制化为了适应对外合作,维护国家利益,自 1982 年起,我国政府先 后颁布了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 中外合作开采海洋 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的规定等一系列法规条文,随后,有关陆 上对外合作也颁布了相应的法规。 对国内石油企业的法制化管理始于 1986年 10月 1日的矿产资源法,其后又分别颁布了矿产资源 勘

19、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 办法、石油及天然气勘查、开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石油及 天然气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 税暂行条例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 等。通过这些法规, 建立了相应的油气资源矿业活动管理的制度及相应的专业监督实施 机构,从法律上开始规范理顺资源所有者和作业者的关系。4、打破条块分割“条块分割 ”的打破源于 1978 年 3 月石油化学工业部被撤销,成 立了石油工业部和化学工业部,随后, 1988 年 6 月石油工业部被撤 销,成立了能源部,并于 1993 年将其撤销。随着能源部的撤销,我国对能源相关企业也进行了一系

20、列的调 整。具体有:1982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分 管海上石油;1983年,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SINOPEC),分 管石油化工;1988年,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分 管陆上石油;1996年,成立了中国新星石油公司(CNSPC)。佃96 年 12 月 7 日,国务院以原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及其所属 石油系统的普查勘探、 科研队伍为基础, 成立了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 任公司。 2000年 2月 29 日,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石油化工集 团公司。 更名为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然而。这些专 业性公司的成立并没有打破油气工业勘探、

21、开发和炼油相分离的局 面,于是,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决定对油气工业进行大 重组:首先,将原有的与化工进出口公司联营的进出口企业分别划归 给CNPC和SINOPEC,使其具有国内外贸易的权力;然后,将新星 公司正式整体并入我国石化集团公司, 这样的大重组打破了石油化工 的地域分割:使油气勘探开采与炼油化工一体化得到了完善。二、国际油气资源管理制度的借鉴从世界范围看, 由于油气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 大多数国 家都对其实行国家所有制。(一)由自然资源部门管理能源 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管理石油资源的国家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加 拿大(自然资源部 )、澳大利亚 (工业、旅游和资源部 )、美国

22、 (内政部)、 俄罗斯(自然资源部 )等。这些国家都是自然资源总量丰富、门类齐全 的资源大国,并且,这些国家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属高级别的集中管理模式例如,美国的能源由其内政部和能源部共同管理。 内政部管理自 然资源,能源部负责联邦能源政策及规划、 能源安全和能源技术的研 发、石油战略储备、能效和再生能源的管理等。(二)由综合经济部门或工业部门管理能源由综合经济部门或工业部门管理石油资源的国家有德国 (经济和 劳动部 )、意大利(生产和活动部 )、英国(贸易和工业部 )、日本(经济产 业省)、匈牙利(经济和运输部 )、丹麦(经济和商务部 )等。这些国家经 济较发达、工业化程度较高,但本国石油资源

23、不是特别丰富,又特别 需要战略石油资源,进口量较大。例如,德国经济和劳动部统一负责 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研究; 日本经济产业省设立了资源能源厅, 负责 能源战略和政策的研究制定,统一管理能源的生产和供应等。(三)由专门机构管理能源 专门成立石油部门或能源部门管理石油资源的国家有印度、 科威 特、尼日利亚、埃及、越南 (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 )、挪威 (石油和能源 部)等;对于一些石油资源大国来说,石油生产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 所占比重相当大, 因此大多设立能源部, 并且全是发展中国家和经济 转轨国家。 这与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能源管理模式相似, 属高级别的 分散的能源管理模式。(四)由不同职能部门共同

24、管理能源 这里,共同管理能源的不同职能部门往往都是与能源勘探开发相 关的部门,如矿业和能源部、石油和矿产部。这些国家包括南非、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加蓬、赤道几内亚、纳米比亚、巴西、玻利维亚等。很显然,它们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设立矿业和能源部,是发展 中的矿业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一种合理的机构设置方式, 它可以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在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过程中的作 用,切实保证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实现。三、我国油气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一)挑战与困境1.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费量每年以大约 5%的速度增长,是世界

25、平 均增长率的近3倍。1995年以后,油气消费增长明显加快,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的供 给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衷5-3我国未来油气需求预测和产壘極霸情况项目2010 年需求址曲】0年 产量2010年油气占能源晴费想眾的比罰2020 年霊求赴2020 年产蟹2020年油气 占能源消费 总量的比例監8亿吨2亿吨25. 24-5 E吨氛2亿吨27. 0天然气1 000亿立方米芒0。亿立方来5+32 0曲亿止方条I 000亿立方崇9. 82.石油储备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由于石油自给自足并有能力出口等多方面的原因, 我国一直未建立储备性库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石油需求的不断增 加,1996年我经历了由原油净

26、出口国到净进口国的历史性转变,之 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加大。3.受国际油气市场波动影响大我国油气管理机构虽经历了多次改革, 但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国家 级的、统一的、权威的且长期稳定的能源管理部门,能源监管体制不 健全,自我调控能力差,使我国石油市场对国际市场的波动十分敏感, 受其影响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油气市场的重要一员, 随着我国进口石油 的增加与石油工业的转轨和开放,国际油气市场的波动对国内市场的 影响越来越大,为了护国内正常的市场秩序,提高我国石油和天然气 工业的抗风险能力,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油气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二)调整方向我国油气资源管理制度的设计,总

27、的趋势是向着市场化、资产化、 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除了具有公共事业性质的地质勘查活动外, 所有石油矿业 活动都将实行市场化,即实行勘查成果的商品化,矿权的竞争招标、 有偿出让,石油产品交易的竞争化。第二,矿产资源、石油工业主管部门将实现政企分开、 政事分开; 石油地质事业单位将完全企业化;国家石油总公司将不再承担政府的 油气资源管理职能, 油气资源管理职能将由专门的油气资源执法、 监 督机构承担,国家石油总公司对已投入勘探开发的油气储量承担资产 化经营职责。第三,油气资源所有权管理部门将对不同精度等级的油气储量在 价值分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价值评估, 在储量进入

28、市场即油气田矿权 转让前进行资源性资产评估,然后交与国家石油总公司经营。第四,油气田企业 (作业者 )对拥有经营 (矿权 )权益的储量资源建 立资产管理制度。其勘探投入将形成储量资产价值的一部分。第五,国家通过石油矿业税费等经济政策和资源 (储量 )储备、原 油储备和能源法规, 对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及石油矿业市场进行间接调 控和管理。第六, 依据国际惯例、矿业法和矿产资源保护法, 需要完善油气 资源保护和勘探开发的一系列石油法规, 规范所有者与作业者、 不同 资源勘探开发环节的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对在我国进行油气资源矿业 活动的国内、国外作业者将实行相同的法规约束。第三节 煤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管

29、理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 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 主要由植物 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煤 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 工业的食粮, 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 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煤炭在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资源仍将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支柱, 煤炭工业在我国能源工业和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对经济社会 发展将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我国煤炭资源的现状与特征(一)我国煤炭资源的现状中国煤炭资源丰富, 除上海以外其

30、它各省区均有分布, 但分布极 不均衡。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 的 49.25,其余依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 30 39;西南地区 占 8.64%;华东地区 5. 7:中南地区,占 306;东北地区,占 297。 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算山西、内蒙占、陕西、新疆、贵州和宁 夏 6 省区最多。这 6 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 81.6。(二)我国煤炭资源的特征1、资源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我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 西多东少, 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例如, 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 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

31、在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 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 江三角洲地区;西南地区煤炭资源的 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 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却集中在辽宁。2煤种齐全,煤质总体较好我国煤种齐全,在现有探明储量中, 按我国的煤种分类,炼焦煤 类占 27 65,非炼焦煤类占 7235。总体来说,我国煤种基本 能满足各行各业的需要。我国煤炭的煤质总体来看是比较好的。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两大主要用 途: (1)动力煤, (2)炼焦煤。我国动力煤的主要用途有:1) 发电用煤:我国约 1/3 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 煤为标准煤370g/(kW -h)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 能。2) 蒸汽机车用煤: 占动力用煤 2%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3) 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10%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 其次为玻璃、砖、瓦等。4) 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 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 数量大且分散, 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 30%。5) 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 20%。6) 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 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 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