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2.23KB ,
资源ID:95159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159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马克思的两大发现.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转载马克思的两大发现.docx

1、转载马克思的两大发现转载: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转载: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时间:2013-09-18 19:37来源:来稿选登 作者:网文 转载:马克思的两大发现(2012-04-11 12:43:14) 2003年是马克思诞辰 185周年(5月5日)、逝世 120周年(3月 14日)。这位以其理论有力地掌握了广大群众、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伟人,离开我们愈远,他的形象就显得愈加高大,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主义就愈加放射出真理的光辉。 在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三天,恩格斯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伟大的发现有二,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前者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

2、展规律,后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形态的运动规律。正是由于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20年以来的社会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恩格斯的这个论断是极其精辟的,他所概括的马克思的这两大发现完全没有过时,它们同120年前一样,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背离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就背离了整个马克思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这两个发现都遭到种种挑战和诘难,我们理应对此作出应战和回答。 关于唯物史观 正像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唯物史观。如今,有些人却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现贬称为“传统唯物史观”,备加责难。有人指责说,它的“严重缺陷”是“忽视作

3、为社会主体的人及其实践活动”。诘难者振振有词:“一种忽视社会主体人的历史观又怎么能指导人们全面系统地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完整图景呢?”有的甚至把一切错误的根源归结为唯物史观,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和历史研究中反复出现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教条主义顽症,原因当然有多种,其最深刻的认识根源恰恰在于存在着严重理论缺陷的传统唯物史观。”此类危言耸听的说法并不能给唯物史观带来丝毫的伤害,相反,却暴露了论者自身的唯心史观的实质。 唯物史观忽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吗?否。正是在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被恩格斯称作“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又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中,马克思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

4、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对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要从人和人的活动方面去理解,才不会肤浅,才能找到真理。引者注)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新的科学的世界现,它既不同于唯心主义,又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它十分重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十分重视人的实践活动。提纲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

5、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才是真正对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重视,对于人的实践活动的重视。 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人的实践及其作用,这是社会发展史与自然发展史的重大区别。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起作用的因素,毫无例外,都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力量,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社会发展史则不然,在社会历史领域里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这个区别往往使人产生严重的错

6、觉,以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完全受人的主观意志所支配,并没有客观规律可循。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众多哲学家尽管在对待精神与物质的一般关系上是唯物主义的,但是在对待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上,却坠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他们正是在这里失足的。 社会历史领域纷繁复杂,扑朔迷离,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种制度、各种宗教、各类思想、各类学说,林林种种,五光十色,似乎很难看到重复性和常规性,而这种重复性和常规性是探寻客观规律所必需的。马克思的伟大创造在于,他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这是决定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这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最基本的关系。这样,人类历史便显示出了重复性和

7、常规性,社会形态,包括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便空前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终于被找到了。当然,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是这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客观规律支配的。例如,资本主义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你承认它也罢,否认它也罢,这个必然性总是要通过种种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人的实践活动,人的主观努力,只有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推动历史的进程,否则,即使得逞于一时,甚至煊赫于一代,迟早难免要遭受灭顶之灾,扮演的最终只是螳臂挡车的角

8、色。 唯物史现既有生产方式的骨骼,又有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血肉,既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并高扬人的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舍弃了唯物史观,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指导人们全面系统地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完整图景”呢?这岂不是要舍骐骥而择驽马,弃瑰宝而取顽石吗?除了把我们的事业引入歧途而外,还能有什么别的结果呢?某些提倡“主体性实践哲学”的人,把“主体性”膨胀到万物皆备于我的程度,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非理性主义、个人中心主义,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还是让我们留在“传统唯物史现”的旗帜下面吧,这比争奇骛怪地追逐种种时髦思潮来,对于我们的事业要有益得多。 关于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不仅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

9、规律,而且运用这个规律性的认识来实际分析最复杂的一种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从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形态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剩余价值的发现,由于这个发现,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才第一次被揭示出来,使人们茅塞顿开、迷雾尽散,而先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这方面所做的一切研究,正如恩格斯所说,“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然而,现在有些人却竭力贬低和否定剩余价值学说。有的说:“剩余价值理论曾被视为马克思的重大发现,仿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但是,这个理论与历史唯物论不能相提并论。这只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学派,可称为马克思经济学派。”“剩余价值理论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去看待,也

10、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这样一来,马克思揭示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的科学真理,同那些掩盖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的歪理邪说至多只能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价值,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基石之一也就从根本上被抽掉了。 有的直截了当否认资本主义存在剥削,说:“资本不必然带来剥削,剥削与其说是一个经济关系不如说是一个政治关系。”“真正的市场经济则是劳资双方在法治的基础上彼此妥协、合作,通过互相同意尊重了对方的权利,也就在消除了压迫的同时也消除了剥削。”“劳工按合约工作,拿工资,资方以其成本和经营获得利润,双方都是按其投资获取对应的回报,因而都体现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天经地义。如果有什么问题,双方仍然有权利提出交涉,直到出现新

11、的互相同意;同时,投资风险与收益都属于出资方,这也理所当然,何来剥削之理?总不能说任何人还有不满意,就证明还有剥削吧,哪里有人人都心满意足的社会?”“因此,如果说没有剥削的话,恰恰只有这样的资本社会,才是没有剥削的,否则,人们又能够到哪里找别人投资我当老板的大同主义?”好家伙!据说恰恰是资本主义不存在剥削,多么美妙、多么惬意的资本主义啊!我辈百姓该高呼万岁了。 可敬的论者并不以这样的辩护为满足,再看妙文:“我不相信任何初级小同主义、高级大同主义,我相信权利平等的资本与劳动平权主义。只要我的人权、公民权利得到保障,什么都好说,因为我知道社会政治再也不可能比这更进步了,没有比这更美好的社会了(在这

12、个意义上历史不是无限发展的,而是可以终结的)!”谁都明白,他这里所说的“初级小同主义”和“高级大同主义”分别是指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他正是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同资本主义作对比,说他不相信前者,只相信后者,他认为人类历史将终结于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再也不可能有更加进步、更加美好的社会了!从否认资本主义存在剥削入手,唱出如此最高音调的资本主义赞歌,令人叹为观止!如果笔者不是从一家省级刊物上亲自读到这段高论,我会认为这纯属讹传。这恰恰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不仅具有科学的客观真理性,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彼此订立劳动合约(没有劳动合约的超经济剥削姑且不论),难

13、道就不存在剥削了吗?还是让我们来读一读马克思的论述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指英国伦理学家边沁所主张的利己主义原则是保证利他主义原则的手段-引者)。自由!因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他们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现的最后结果。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占有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有权!因为他们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边沁!因为双方都只顾自己。使他们连在一起并发生关系的唯

14、一力量,是他们的利己心,是他们的特殊利益,是他们的私人利益。正因为人人只顾自己,谁也不管别人,所以大家都是在事物的预定的和谐下,在全能的神的保佑下,完成着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体有利的事业。”笔者相信,读者决不会嫌这里的引文太长,因为这段话太精彩了,它把现在那些自以为高明的辩护士们挖空心思找出来的“理论”早就囊括无遗,谁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这样极其严肃的问题,偏偏以讽刺和幽默的笔墨出之,真是千古绝唱,可谓百读不厌。特别是在如今马克思主义遭到怠慢甚至弃若敝屣的情况下,难道没有加以重温的必要吗?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马克思紧接着说:“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庸俗的自由贸易论者用来判断资

15、本和雇佣劳动的社会的那些观点、概念和标准就是从这个领域得出的,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揉。”这里接触到了问题的实质,在流通领域,资本与劳动力确似等价交换;但一旦进入生产领域,就毫无等价可言,因为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力与一般商品不同,它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创造价值,这个价值比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要大得多,多出来的部分即是剩余价值。这就是“让人家来揉”的内涵,这就是资本家剥

16、削工人的秘密!如此抽象深刻的道理,偏偏以极其形象生动的语言出之。这便是我们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剩余价值学说既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起点和中心,难道能够贬之曰仅仅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学派”,而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本源”没有关系吗?说穿了,如今这些否定剩余价值学说的奇谈怪论,无非是要人们从明亮的阳光照耀下重新回到深沉的黑暗中去罢了! 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之所以能够被

17、无偿占有,其源盖出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一端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一端是雇佣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而外,一无所有。于是就出现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由此派生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各个企业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的不断扩张和消费的相对萎缩之间的矛盾,等等,解决这些矛盾的唯一出路便是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舍此别无他途。列宁曾经指出:“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现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这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的内在联系,怎么能够把二者割裂开

18、来呢?那些把二者割裂开来的人,表面上还承认唯物史现,似乎他们否定的只是剩余价值学说,其实,在他们否定剩余价值学说的同时,把唯物史观也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马克思主义屹立着、战斗着、发展着 应该看到,现在舆论界出现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挑战和诘难并不稀奇,因为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尽管资产阶级学者曾经一百次、一千次地宣告马克思主义已被驳倒,已经破产,他们还在一百零一次、一千零一次地继续向它提出挑战和诘难。这不恰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被驳倒,并没有“破产”,而是在屹立着,战斗着,发展着吗? 毋庸讳言,在马克思逝世以后这120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

19、本主义国家在其生产方式的框架内作了某些调节,使其内在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但是,这些矛盾绝对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们正被推向全世界,调节的手段越来越少,缓和的空间越来越小。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03年1月22日发表的报告称,美国财富排行榜前10与后20的人之间的差距在拉大:1992年至1998年间,差距拉大9,而l998年至2001年间拉大了70。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决不如我们这里某些人所宣传的那样,是臻于至善的社会,是人类历史的终结。另据英国卫报2002年8月12日的文章称:“目前撼动美国大企业的种种丑闻不会使马克思感到惊讶。

20、的确,现代世界经济与他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的资本主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相像。”这位文章的作者加雷思斯特德曼琼斯并不是共产主义者,但是他比我们这里那些散布美化资本主义的奇谈怪论的“共产党人”更能直面现实。 在资本主义的矛盾得到某些缓和的同时,社会主义在世界上一些地方却遇到了挫折,甚至是严重的挫折。于是,敌视社会主义的人就高兴起来了,热爱社会主义的人就难过起来了。其实,这种高兴和难过都是没有充足理由的。应当看到,那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蜕变为资本主义以后,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原先承诺的种种美满、幸福,却出现了经济衰退、两极分化、社会治安恶化、居民生活水平降低、平均寿命缩短、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

21、下降等令人担忧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人们越来越不满现实,越来越怀念过去。据法新社2002年12月30日来自莫斯科的报道,在该日,也就是苏联建立 80周年纪念日那天公布的一项新的民意测验显示, 75的俄罗斯人怀念苏联时代,对苏联解体表示遗憾。这不是也能够多少说明一些问题吗? 风物长宜放眼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经过严重的挫折之后,将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从而变得更为成熟,发展得更加健康。列宁说过:对于运动,“不仅要从过去的观点来看,而且要从将来的观点来看,并且不是像进化论者那样庸俗地理解,只看到缓慢的变化,而是要辩证地理解”。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中,有退潮也有来潮,有低潮也有高潮,既有二十年等于一天的时期,也会有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期。在纪念马克思诞辰185周年、逝世120周年的时候,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信这一点。 (责任编辑:红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