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隐喻辅导与叙事治疗隐喻辅导与叙事治疗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 李永强 内蒙古草原知心姐姐教育发展中心 王蒙 “隐喻辅导与叙事治疗”为新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属后现代的积极心理治疗取向,其中包括短期焦点解决、叙事治疗、家庭系统排列等。隐喻,是一种古老的沟通工具。原始先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年代,劳累一天的人们就有围着营火说故事的传统。古时候的谋臣志士也是用隐喻故事来对帝王将相做鉴言,从古至今的诗词歌赋里也随处可见隐喻,至于圣经、佛经上的隐喻故事就更多了。 所谓“隐喻”代表真实事物以影射、模拟的方式传递出来。比如日常生活中藉由故事表达或传递心情与想法,当疑惑时,隐喻故事可以成为良
2、好的内在沟通方式,也可运用在咨询辅导过程中,协助当事人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被了解、被陪伴、甚至被帮助,让个案因而有新的能量或新的领悟,从中找到走出困境的出路。全人观念的隐喻辅导与叙事治疗是遵循许金声教授的观点,当一个人能够做到充分发挥潜能,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的时候,就是一个全人。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的隐喻辅导与叙事治疗旨在辅助当事人尽可能地生活在存在水平,能更好地理解隐喻,理解音乐意象和诗歌意象以及音乐通心,藉由一人一故事剧场和个人神话探索,从而找到或发现心理情结并辅以内在小孩隐喻治疗,帮助当事人呼唤与平衡原型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说故事可以帮助当事人不断发现新的自我,从而全方位释放生命
3、潜能,活出真正意义的精彩人生。 当然,人不必要非常整合,才会出现人性。人在不同的处境里,不同的状态,会有人性的来来去去。说故事可以找到自己的不同,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原型形象,让我们接受自己的不同与独特,从而满足追求形式的热情和一种参与美感的方式。在美感的背景下,人用一种更完整的自我去经验,将潜意识的题材意识化,达到修通的效果。 Metaphor Therapy(隐喻治疗、故事治疗)V.S Narrative Therapy(叙事治疗)之间是有差异的;相同的地方是二者皆是运用故事的方法作为治疗的媒藉,不同的地方是后者强调Life Story个体生命叙述,而隐喻的范围则较广。全人观念的隐喻辅导与叙
4、事治疗在治疗取向上更灵活,在辅导工具上更加多样化,在治疗关系上更平等,特别强调当事人内在疗愈潜能的开发。这些内涵从全人观念的隐喻辅导与叙事治疗的治疗理念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理念一:世界没有高山,只有仰慕高山的人;世界没有完美的人,只有戴着完美面具的人。所以在我的课堂里,学生是老师,而老师是陪伴者。 理念二:本来就没有什幺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全靠我们自己。隐喻辅导是以人及其社会发展脉络为中心的。 理念三:每个活着的人都很了不起,因为在他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向的动机。老师要帮助学员找到并放大这个正向的动机。 理念四: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因为讲道理容易陷入“公说公有理,
5、婆说婆有理”的价值观冲突的陷阱。 理念五: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令人着迷。因此我用讲故事的方式与学员达成高层次的同理与高品质的陪伴;有时在故事里加入empowerment或是reframing,使学员获得新的能量或新的领悟。 理念六:隐喻互动辅导不拘于法,在倾述与倾听过程里自然有能量的流动,辅导者遵循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能量规律,可以随心所欲地取用资源。 理念七:人不比一只毛毛虫高贵,一株小草也不比人卑微。道法自然的过程对生命抱持敬畏和感恩,与天地自然同体大悲即是人间净土。 理念八:恐惧是我们生命里的最大的资源。主宰创造与毁灭的时间在吞噬我们的恐惧,而当我们战胜恐惧的同时也就延长了我们的生命。 理念九
6、:只要有敌人你就能够成长,因为是敌人磨砺了你的意志;只要有症状你就能够成功,因为是症状让你发展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理念十:隐喻治疗的任务就是要让案主彻底挫败到达极点,当案主有勇气在其中翻腾挣扎时,辅导者用隐喻介入为其治疗并包扎伤口,从而为案主找到一条重生之路。 一、走向人格新大陆 1、全人的人格特质 全人是善于通心的人,不但通自己的心,通他人的心,还通天地之心。(1)他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对方的情绪和状态:无论对方有怎样的情绪和状态都先承接了再说,相信没有不能相通的地方,如果暂时没通,等一下兴许一下子就通了;(2)同时清醒地保持自己的状态和立场:在沟通时内省自己,如果没有通路那便是自己哪里还
7、没有打开,要进一步走自我觉察之路;(3)能以对方接受的方式来达成彼此的沟通:不只听见还要看见对方表情,不只看见,内心还要感受得到,不只有感受还要被感动。 2、人格的完整性 人格的完整性是指人格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人格中也许充满了对立的因素,比如说善与恶、激情与理智,在这里的恶与激情都应该算是阴影或本能的一部份。对于人格中对立的诸种因素,我们都应避免用否认、投射的方法去对待它们,而且所谓的“丑恶”的东西因为是原始本性的一部份,所以它们总要自发地寻求表现,人无法防备自己,正所谓“不是我不小心,只是激情难以抗拒”。正确的办法是寻求一种对立的统一,也就是获得人格的完整性。 3、全人的心灵成长观 (1)全
8、人的身体、心智、精神整体健康观 许金声教授指出,全人心理学的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心智、灵性或精神三个方面。身体方面的健康大家都很熟悉,心智方面的健康是指心理情结、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而灵性或精神方面的健康指的是人们在追求生命的充实感、完满感、意义感以及潜能的充分发挥方面的问题。一个人的全人真正独特和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本质是全面性的,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心智以及精神有可能透过共同协力而融合出更大的力量。而且这样融合出的整体力量大于个别部分加起来的总和,这样的“身体心智精神”三种力量所组成的圆融俱足的三合一状态便是宇宙的缩影,是我们的柔软中心(Soft tender Spot)能够接纳和包容宇
9、宙万有,同时在心灵最深处对即将要做的事情非常有把握,也相信在形而上的层次会有一股“境界”更高的力量来强化我们行动的意志。 柔软中心Center(Soft tender Spot)是Milton Erikson的弟子Stephen Gilligan在自我关系疗法里提出的主要概念,是一个透过呼吸与身体觉知连结到的内在宁静中心。莫莉杨布朗是这样形象地评价这个中心的,假想你是一个马车车轮,轮辐代表你的各种精神特质和专长,假设你的运转,仅用到轮子的边缘,你能发掘使用的资源也将局限于此部分的轮辐,但若你是从轴心运作,你就可平均且充分的使用每一个轮辐。 与“身体心智精神”三种力量所组成的圆融俱足的三合一状态
10、的柔软中心相对的状态是三种力量的离散,这样的离散状态也有一个身体中心(somatic center),这个身体中心也是Stephen Gilligan在自我关系疗法里提出的名词,意谓着某种情绪或心理情结可以在身体上找到一个映称的位置。治疗时要找到症状的身体中心,然后与当事人的身、心、灵三合一状态的柔软中心连接起来,而后找到下面要被释放出来的子人格,试着提供一个环境支持滋养之,使他能回到意识表层,回到生活中,这样的治疗是一种原型能量的整合。 (2)全人生活地图的四个方阵 关于全人的生活地图,我特别推崇玛莎?贝克女士的职业发展课程所提出的生活变化的四方阵周期旅行。玛莎?贝克女士认为在青少年未来的职
11、业生涯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环境的改变,人际的更迭,岗位的变化,职务的升迁或自主创业的契机,他会经由以下四个方阵走出自己的探寻自性的内在子人格英雄之旅: 1、面对变化的混乱和困惑并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这是死亡和新生方阵。在这里主人公在经历了由天真者原型到孤儿原型的尴尬际遇之后,他要扮演混乱突击队的角色; 2、为适应新境遇做出切实可行的改变计划,这是梦想和计划方阵。处于这个方阵的青少年扮演大梦想家、小实干家的角色,他要为流浪者原型绘制藏宝图,因为他要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他要做好准备; 3、不但要戴上思考帽,还要穿上行动鞋,像斗士原型那样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这是英雄传奇方阵。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是
12、现实主义者,而非理想主义者; 4、殉道者原型般投入已经适应了的并已经技巧纯熟的工作领域,这就是第四方阵希望之乡。呆在这里真的很不错,因为适应了,因为熟悉了,因为有安全感了,然而它缺少变化的新奇与刺激,于是那些喜欢冒险和洋溢创造力的人也把这个方阵命名为直布罗陀的岩石。 (3)全人零与一的最佳状态观 我们生命中的零状态是圆融俱足的,零是佛家说的“空”,道家讲的“无”,是的,零是空无,当我们把自己放空了,还会有烦恼跟压力吗?对零而言,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它包容一切宇宙万有,还有什幺会压倒它呢?当人格三要素高度整合,就会成为一个圆融俱足的圆,这个状态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心智和精神三合一的柔软中心状态。在
13、这个状态的基础上,我们无论调用人格三要素中的哪种力量,都是非常有力量的,因为它已经溶入以及整合了其它两种人格力量,是一以贯之的。这里的一,是行动的意志,是不可阻挡的行为力量。 根植于地的状态即所谓零状态,因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承载和包容万物,芸芸众生和山石草木都成为它的儿女,大地或零便是一个这样的一个非常大气的肯接纳万物的容器,走的是土行和水行的能量。而人与人的交流与互动便是一的状态,因为二人成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涵盖了善意的意志,技巧的意志以及力量的意志,走的是气行与火行的能量。 (4)日本武士的禅心静修功课 想起美国禅修专家道格拉斯哈丁的一段话:为了寻找另一个乐土上的智
14、者,人们远离自己的家乡、亲人和家庭,踏破铁鞋四处寻找。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机会遇到这样的智者,最后郁郁而终。而如今这位智者就在你的身边,但你却抛弃了他。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找到他,因为自我迷失是一切灾难的根源,也就是说,紧张和挫败来源于我们内心中要扮演他人角色的冲动和欲望。是的,该是我们帮助迷失的自己寻找回家的路的时候了,而隐喻是一把智能的宝剑,它会将我们的问题摊开,然后深入,最后得以解决。这条仰赖内在智能通达幸福彼岸的道路,也就是佛禅所说的“般若波罗密”,于是我对日本武士的禅心静修功课发生了浓厚兴趣。 日本武士的禅心静修精神是建立在所谓的“三心境界” 基础上的:“一心”,活在当下,将脑子里的意识和思
15、想,完全集中在某个单一的想法经验;“无心”,心里没有任何情绪思想、感官知觉,把不必要的杂念去掉;“残心”,对周遭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变化,都保持一颗敏锐的心,不受任何想法和期望的影响,也不会产生偏差。将三心的修炼化为实际的行动准则(ACTION)便是:接受(Accept)在进场对决以前,先接受所有的损失;集中(Center)让自己的身体、心智及精神合而为一;信任(Trust)信任自己的武士技能及知觉;想象(Imagine)用心灵之眼清楚的想象成功的景像;惟一(Only)只存在于当下,以控制心灵的恐惧;绝不(Never)一旦开始行动,就绝不停歇,也不再往回看。在隐喻辅导或叙事治疗的实践里,治疗师在
16、一定时间所能承担的辅导工作的限度不取决于时间或体力,而取决于王理书老师所说的心灵容纳度,当我们透过有效率又有智能的武士禅修静心精神,适当地回应外在的变化时,便会提升我们的心灵容纳度,从而达致所谓“无量心”境界。 总之,日本武士的禅心静修功课鼓励的是一种超越物质拥有、不受物质影响的精神,强调“身体心智精神”三合一,由人必然会死的事实,明示毅然接受损失的可能性,接纳与拥抱现实人生,才有得到精彩活过的机会,看穿“相反理论”以及老子“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思想,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契机,作为隐喻辅导治疗师才有可能在故事发展的脉络中铺陈出问题解决的路径。可见,武士的耐心和冷静的修为,可以产生明心见性,于“峰
17、回路转”过程通达“柳暗花明”的境地,与禅宗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的无我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对人格状态的了解以及心理情结的洞悉 1、西天取经与回家的路 (1)陪伴与同理的生命探索 在叙事过程中接纳、同理并陪伴当事人的情绪,对于环境层次,通过故事的讲述架构一个将当事人的生活经验与内在感受连接的环境。 对于行为层次,这故事中的主角,如何产生新行为?这样的行为可以连接到怎样的原型能量,进而陪伴当事人走到能力层次,使主角在故事的发展中拓展了他自我负责的意志与能力。 对于信念层次,用意象或隐喻抓住当事人的信念或世界观,在故事里溶入这些信念(观念或价值观)。 对于自我认同层次,透过当事人所
18、说过的话语,寻找神秘的重复与相似性,谈话里的卡住、僵住以及关系里的冲突都视为存在的一部分,背后也都有心灵的表达,因此要不断地追问:心灵在要什幺?是谁渴望出来?主角在这段经验里,他是谁?他有怎样的自我认同? 进一步还要考虑这个故事是否涵盖到超越个人的精神层面,包含更大的主宰力量;人与人之间的传承或一体感;或是属于全人类共通的经验?探查命运的深情在哪里? 就这样层层深入,寻找当事人经验与内在的关联,影响以及重复模式,将找到的部分与身体柔软中心的能量连接。 (2)维持信任的互动状态 保持放松的存在状态,深呼吸,回归到柔软中心,根植于地的状态。让后敞开心灵,与当事人的内在连接,碰触到他原型的能量并使之
19、呈流动状态。这样自在与开放的谈话关系,非常具有直觉的穿透力,使深层最纯真的内在小孩走出受伤和平日不信任的状态而出现在对话里。在这样的对话过程,我们对于生活里的各种冲突经验一次次去疏通并寻找其中的意义;对于过往的伤痛与失落,抱持大气的接纳与包容态度,找到其意义并感恩生命历炼;过程里感觉不孤单,对大我开放并邀请他的协助。 跳脱二元对立,认识到每个人都走在内在英雄自我探寻的旅程。这样的英雄之旅是一条内在独特的生命潜能开发之路,其主要历程是面对困难,出发冒险,如唐僧取经般踏平坎坷成大道,求取真经后找到返家的路。 这样的英雄旅程,也成就了一种转换的过程,将查里曼“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的三角关系,转化成英
20、雄英雄英雄的关系。这样的转折在于重新架构的观点,穿透旧有的束缚人的认知框架,看见个人真实的旅程,这是转换的核心。当态度或观点转变了,许多地方的疗愈便自然发生了,这表现在生活上的小习惯或行动的改变。 2、心理情结的洞察与发现 心理疾病往往是人格力量中的智能力量出了问题,就像一面镜子蒙上了尘垢而无法看清楚周围的世界,从而导致认知的扭曲与变形;心理障碍往往是人格力量中的道德力出了问题,无法真诚面对自己和他人,于是戴上一副虚假的面具;而心理情结则是已经形成记忆神经链的类似心智图的结构,它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本原,强烈地制约了人格力量中意志力的发展与一个人成就的界限。 在寻找当事人的经验与内在的关联、
21、影响以及重复模式的过程中可以觉察到心理情结。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要很有耐心地等待时机,对于当事人不能动的,不准备打开的,还没有成熟的部分需保持尊敬与联系,然后很机敏地抓住缝隙,卡住的就闪身躲过,能宣泄的就打开,能支持的就支持。 3、寻找自我同一性的恩宠与勇气 西游记故事里的唐僧代表了完整性倾向,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的人格的核心。故事里的唐僧能够将师徒几人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心中,完整性或自我同一性应该是核心和灵魂。唐僧最大的特点是取经信念坚定,然而唐僧一个人是无法取得真经的,但是如果没有他,就会弟子四散,各奔东西,这就意味着自我的分裂和丧失完整性。唐僧好象甘地一样,就是一个
22、精神领袖。所以唐僧虽然柔弱无能,但孙悟空还是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保护了唐僧也就等于保护了人格的完整性,保护了追求人格统一的信念。而且在人内心深处最核心的部分都是柔弱的就比如我们的柔软中心,既是宇宙的缩影,是能量中心,最具包容与接纳的力量,是我们恩宠与勇气的发源地,同时这里也最柔弱,一经身体、心智、精神的力量发生离散就非常容易崩溃。 三、全人命运观、障碍观、成长观与生命格局 1、看破命运:魔镜的力量 接纳、尊敬以及与其合作的命运观:许金声教授指出,全人心理学的治疗方向是看破,放下,自在。凡是感到不自在时,都是由于有没有放下的东西;凡是不能真正放下,是因为有东西没有被真正看破。什幺地方没有看破,放下
23、,什幺地方的能量就不通畅;看破,放下的地方越多,能量就越通畅。因此,全人心理学的命运观首先表现在对命运的尊敬与接纳;我们的工作也不是动手拔除症状,而是促成与产生疗愈状态;全人心理学的作用一如童话故事里的魔镜是要帮助人们看破,放下,从而使能量疏通,流动得更舒畅。 2、放下业力:遵循自然的生克制化法则 心疼、不忍与慈悲的障碍观:按照佛教说法,苦难与障碍是我们所造的业果。全人心理学主张,面对人生苦难,不视为要拔除的障碍,而是要走了解与彰显背后用意的路线并与之互动合作;愿意开放自我界限,同时坚持自己的状态与立场,坚持自然的生克制化法则,坚持苦难有其祝福面,坚持邪恶也可以被转化因此愿意与之共命的力量。
24、3、自在人生:白山黑水的隐喻 东北长白山和黑龙江所孕育的白山黑水文化隐喻了道德经内涵的传承。山为阳,水为阴;白为阳,黑为阴。山是雄健的,水知道山的雄健却能安守雌柔,甘做天下的溪涧,于是自然之德便与它常伴。知其白,守其黑,是说知道哪里是光明,却安守黑暗或阴影,这便是天下人的模式。成为天下人的模式,自然之德就会至诚不移,这样就能使人复归到无边无涯的境界,即美国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肯威尔伯所说的心无疆界的情境。知道什幺是荣耀,却安守羞辱,胸襟便像山谷那般宽阔。只有虚静如谷,自然之德才能装足,这样人便可以复归到无边的厚朴。这浑圆虚空的朴,化开之后,就可以像器物一样为世人所用。 因此,白山黑水的渔猎与农耕
25、文化隐喻了接纳与包容的自在成长观:既接纳自己的“好”,也接纳自己的“不好”,这样的大气与包容就为成长提供了自我做主的空间,从而更好地发展个人掌控感与强大的行为意志力。白山黑水的渔猎农耕文化与信仰视成长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一如农夫耕耘田地,庄稼的生长发育的转化是有季节性的,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也是阶段性的。正如捕鱼和狩猎需在警觉与清醒的放松状态等待时机那样,个人成长同样需要觉察环境与季节生态并形成一种和谐的共存。这样涵盖丰厚生命成长意义的农耕渔猎文化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台湾王理书老师提出的隐喻辅导中“松开”、“捕捉”与“释放”等独具魅惑力的治疗因子。 也就是说,我们明知社会上崇尚的是刚强,却偏要固守着
26、雌弱,这样的雌弱不是真雌弱,就像老虎打盹一样,力量和雄劲在内而不在外。这样的虚静如谷,就如空空的葫芦一般,葫芦里没有药,有的只是一片虚静,而虚静是通向大道的门槛。当我们把葫芦破开,它就成了有用的器物;道不可以拿来用,变成器物就可以用了。当我们处于根植于地的状态便与道合一了,而当我们与来访者用双手连结成故事创作的场便是说故事的容器,这样二人成天流动状态可以连接上来访者原型的能量。美丽富饶的白山黑水之渔猎与农耕文化哺育了我,使我的故事里有气行能量的流动与激荡,而火行能量在我父母那里,习惯童话思维的我总是把周围的自然环境拟人化,于是这里的树神、花精与水怪以及看不见的土行水行能量滋润着我的饮食,呼吸着
27、我的呼吸,使我的筋脉与血液里写满了敬畏与感恩。 4、人格三要素决定生命格局 许金声教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发现,除了环境因素以外,成功取决于个体的人格三要素,即人的智能力、道德力和意志力。所谓智能力就是个体接受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的能力。有效是指有助于个体正常地满足需要,并且让需要的满足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和接近。道德力是指个体对自我、他人、社会、人类、大自然、宇宙以及存在本身的一种真诚的态度和能力。一个人对于自己、他人、人类、自然、整个宇宙以及道本身的态度越是真诚以及对这种真诚的表达能力越强,他的道德力量也就越强。 而意志力则是人在为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中,自觉行动、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所表
28、现出来的心理素质。 人格三要素是个体取得成功,达到自我实现的基本素质。这3种人格力量发挥得越好,个体就越具有挫折超越力,就越容易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因此,三种人格力相互影响,互相转化,如何发挥这三种人格力量,乃是成功的关键。隐喻辅导同样要用到人格三要素理论作为评量和诊断意象的依据,如在欣赏缘梦这首曲子时,有位咨询师所呈现的意象是秋后的田野,新翻过的土地,有骡子和骆驼意象,驼峰有类似蝙蝠样的怪物;然后来到山坡看到三个洞口,第一个洞进入后有一点光亮,看到蟒蛇,继续往前走,洞口通天。出来后,左面是有荆棘花的田野,右面是悬崖绝壁。进入第三个洞后看见有骇人的幽灵。最后进入第二洞,先是害怕,不太敢进去。然
29、后看见洞口有龟石,那龟石挺身走入海里并对当事人张开大口,然后一点点向后退接下来当事人身后跟了一群乌龟 这位咨询师的意象看上去有些复杂,然而当我们使用人格三要素这把心灵的度量尺就会很清楚地看到意象背后的端倪。人格在古时候的叫法是“人品”,那个“品”字的三个口或者说是三个洞便分别代表了智能力、道德力和意志力。当事人走入的第一个洞,进入不久便有亮光而且看到蟒蛇,继续深入探索,直达另一端的通天洞口,这个意象隐喻了当事人寻找自性的探索,蛇是英雄母亲的原型,代表了当事人的智能力;进入第三个洞后看到幽灵表达了当事人意志力的倾向,能量还不够强大;第二洞是令当事人不敢真诚面对的,是戴了假面具的人格部分,显然是当
30、事人道德力的发现,需要探寻的是那面具背后的真实。 洞悉到这些似乎仅仅完成了心理辅导的诊断部分,至于治疗我们可以选择走一个故事发展的脉络,不刻意分析意象代表什幺从而使当事人能够更加开放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比如可以讲蟒蛇呀乌龟呀幽灵呀等等的故事发展,把治疗轴线埋藏在故事里,因为动植物意象外化了当事人的问题,按照自然生克制化的规律可以走一个提供问题解决的故事发展脉络。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格三要素的魔力,它是透视纷繁复杂心理现象的魔镜,确切地说是三棱镜,因为它可以把可见光条分缕析地透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颜色。有了人格三要素这样的诊断工具,就大大简化了心理诊断与治疗的过程,并使这个过程更具方向性和指导性
31、。 四、音乐意象与音乐通心以及情绪能量 1、千手观音的法器 我研究过诸多治疗模式,按照美国催眠大师史蒂芬吉列根的说法,可以把心理助人模式分为四类。如给祝福的国王皇后原型就像北京社科院的祁桂荣老师尽管能量还不够强大但很容易与人建立亲和力;给承诺与立界限的战士原型是许金声老师的风格,他斗士般坚持不懈地与来访者的心魔作战,是独立不惧大风中的英雄原型;促成接纳以及沟通的爱人者原型似乎与张宝蕊老师的助人风格相似,我没参加过宝蕊老师的课但能感觉得到;达成转换与疗愈的魔法师原型好比林业大学的朱建军,美籍华人龚术等。然而,我不满足于这些治疗或辅导模式,在读了许金声教授的一篇文章后,我根据人格三要素原理总结了自
32、己非常喜欢的千手观音助人模式。 千手观音有那幺多看世界的眼睛是谓大智能力,融会众生的眼睛贯通于寻声救苦是大道德力,能够把那幺多心灵的窗口捧在手上哦,千手即是众生的手,于是众志可以成城,这该是何等伟大的意志力呀!可见,千手观音的助人模式是把智能力、道德力、意志力融合在一起,变成了更高层次的融合力的表征,是人格三要素高度整合的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彻底治疗”。 令人惊叹的是,这种治疗模式竟在许金声的工作坊里得到印证。许老师通过音乐、舞蹈、冥想、催眠等方式让学员把意象写下,那些意象就是参课学员看世界的眼睛呀,他把这些意象拿在手里,让我想到千手观音手里众生的眼睛,许老师用心呵护着那些眼睛,于是有了涅盘妙心,那是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的大圆满心,能够看破人间坎坷,能够放下悲苦喜乐的大自在心。许老师不但要把众生的眼睛捧在手里,还要激发众生意志力,让大家伸出救助的手帮助被辅导者解除烦恼和智障,使团体动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千手观音助人模式在许教授这里得到印证,使我更加增强了对这一助人模式的信心,并把它贯穿于我的隐喻辅导与叙事治疗工作。 助人是不拘于法的,在我眼里的音乐、舞蹈、信手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