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40.31KB ,
资源ID:95050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050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武汉市洪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武汉市洪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1、武汉市洪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武汉市洪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武汉市洪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洪山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时期。洪山区国民经济和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0年-2015年),是洪山区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规划。本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总体部署,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章发展

2、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新起点“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科教兴区”、“依法治区”、“环境优区”三大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着力转变思想观念、着力创新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预期目标,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严峻考验和特大自然灾害影响,经受了国际国内复杂多变因素的考验,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主要经济指标“翻番”。预计全区完成生产总

3、值460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15.2%;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8.1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长23.6%;区级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90亿元,是“十五”末的3倍,年均增长22.45%。产业结构得到新优化。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底的8.5:39.2:52.3调整到2010年上半年的1.23:38.26:60.5。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形成规模,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做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快,品牌建设不断推进,科技孵化及创业社区形成特色品牌,创意产业成为新亮点,初步形成了“五大工

4、业园区”、“五大商圈”、“两大生态发展区域”、科技一条街和创意产业带的“5521”发展空间格局。商贸、金融、证券、物流、汽车销售、房地产、旅游等市场活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由2005年的25亿增加到2010年的105亿元(含省电、华电数),为“十五”末的1.85倍,年均增长35.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22亿增加到2010年的330亿元,增长21.94%。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有了新拓展,培育壮大了“洪山菜薹”等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农业综合效能明显提高。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强化了城区规划管理,城乡环境面貌变化显著。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5、天兴洲长江大桥、阳逻大桥、三环线、武汉火车站、武青三干道、岳家嘴立交桥等一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农村村湾道路建设通车里程215公里,交通条件得到改善。环境整治取得成效。实施了江河湖泊整治工程,改善了水体质量和水环境;深入推进“四城同创”,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解决了插花地历史难题,实行了新的区域托管;加快了城中村综合改造和城市网格化管理步伐;深入实施了“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态园林城区建设条件具备,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占有率、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等三项指标居全市首位,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预期目

6、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降低4.5%,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均实现规划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完成了国有企业和区属集体企业改制,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税费改革,依法完善了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建立了“以钱养事”新机制。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效能建设和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启动了“两型”社会建设。区土地储备中心、区城投公司成立,区级投融资平台基本建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出口创汇2.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亿美元,年均增长19.8%;实际利用内资248亿元

7、。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逐年增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50亿元,累计安排重点建设项目超过200项。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深入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不断健全,城乡居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1397元增加到2010年的20650元,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5791元增加到2010年的9895元,年均增长11.31%。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累计新增就业5.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

8、。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超过98%。加大了住房保障力度,为低收入家庭配备廉租房374套,为被征地农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6平方米,人均寿命达到78.22岁。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人均拥有体育场馆面积和藏书量居全省第一。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取得新成绩,科教实力进一步增加。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实施依法治区,广泛开展“平安洪山”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

9、治理。安全生产、社区长效管理及老城区社区物业管理全覆盖、食品药品安全、残疾人事业等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实行了书记大接访等信访制度,“十一五”期间实现了进京非访为零的目标,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审计、保密、档案、人武、国防等工作不断深入。我区连续四届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和称号。二、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教强区

10、战略,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1、有利条件政策机遇优势。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获批,长江经济带列为中部崛起经济建设重心,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全国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这些国家重点战略的实施为具有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的洪山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多重政策叠加优势。科教资源优势。洪山区辖区内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开发机构云集,两院院士、科技人才众多,科研成果丰硕,我区连续多

11、年被国家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是洪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科技与人才基础。项目储备优势。“十二五”期间,国家实施“扩内需、促消费、调结构”,鼓励居民消费升级的政策,有利于吸引国内外各类产业投资,项目建设更加集中。策划和储备了青菱产业集聚区、天兴洲生态绿洲、建设银行全国灾备中心等市区级重点建设项目超过700个,重点项目的储备和实施有利于加快我区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给洪山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拉动效应。区位交通优势。辖区内有贯通南北的京广铁路、承接东西的武大铁路,京珠、沪蓉两条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武广客运专线的枢纽武汉火车站位于我区腹地,多座长江大桥与洪山连通,城际铁路交通和轨道交通连贯我区,

12、为我区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区位优势。2、困难和挑战发展空间带来的困难。经插花地调整和区域托管后,我区土地资源优势逐步减弱,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产业基础削弱,区域优势集成不够,产业布局变化大。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对洪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的洪山区发展面临重构产业体系、重组空间结构和重塑区域品质的严峻挑战。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根据武汉市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新一轮区域托管调整,我区发展定位由“以城带郊”转变为“中心城区”,但长期以来辖区内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滞后,湖泊污染严重,城市功能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硬”环境满足不了投资需求和辖区居民需求,滞后的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洪山区

13、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教人才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维稳工作压力较大。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辖区科教人文和生态环境优势,以科学发展为主线、和谐发展为重点、创新发展为动力、绿色发展为特色,坚持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努力打造独具魅力和充满活力的科教创新之城、文化创意之区、宜居创业之地,把洪山区建设成

14、为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型中心城区。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科教优势,加快城市发展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和谐发展。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参与武汉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坚持统筹发展。充分把握高铁经济、低碳经济和“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统筹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做到城乡经济发展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一体化,促进生产要

15、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城市化建设,实现由以城带郊向中心城区的跨越。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转变政府职能,探索有利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和对外开放水平。三、发展目标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十二五”末,主要经济指标比“十一五”末“确保翻番,力争突破”,努力实现千亿生产总值、百亿财政收入。其中,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力争突破1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力争突破100亿元;区级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2015年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力争突破3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

16、长18%。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2015年力争突破7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2015年力争突破2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以上,研究和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进一步提高,2015年力争突破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实际到位内资年均增长15%。民生建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整体比较富裕。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

17、。累计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年均完成社会保险扩面净增2.5万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争创全市首个生态园林城区。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湖泊治理效果明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年均减少2%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8.5%,绿地率达到39.5%以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二级。第三章 调整空间布局按照武汉市主体功能区划分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立足于我区的发展基础和区位特点,发挥优势,强化功能,形成特色,逐步形成与相邻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一

18、、城市空间布局“十二五”期间,在辖区实际控制区域内,按照“一核、两翼、三区”进行城市空间总体布局,形成各具特色、协调配套、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一核:以街道口和南湖地区为核心,依托路网,打造“三横三纵”(三横:即珞喻路、雄楚大道和南湖大道沿线;三纵:即珞狮南北路、卓刀泉路和鲁磨路)城市核心区,建设洪山区经济、文化中心。核心区内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意产业,着力形成三大特色街区,即在珞狮南北路以文化出版、创意、设计和动漫为特色建设创意大道,打造文化创意街区;在卓刀泉路以民族宗教旅游和关公文化为特色建设关公大道,打造关公文化旅游街区;在鲁磨路以珠宝奇石研发、加工、销售和鉴赏为特色,建设珠

19、宝大道,打造珠宝奇石文化街区。“两翼”:以和平、梨园和青菱(张家湾)地区为两翼,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建成洪山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兴产业集聚区、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成为洪山区的经济集聚区。“三区”:以关山、珞南、狮子山和洪山地区为洪山区的“城市中心区”,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宜居宜商水平,挖掘发展潜力;以杨春湖城市副中心为洪山区的“都市拓展区”,大力发展高铁经济相关产业,建设区域性客运枢纽和旅游服务区,加快形成新兴商圈,为建设武汉市城市副中心奠定基础;以天兴洲为洪山区的“生态示范区”,建设生态绿洲,打造城市亮点和新

20、的增长极。二、产业发展布局根据城区空间布局,结合辖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5311”产业发展布局,做到特色鲜明,错位发展。“5311”即,五大商圈(街道口商圈、徐东商圈、南湖商圈、白沙洲商圈、杨春湖商圈)、三大园区(北港创意产业园、青菱产业园、九峰科技园)、一条特色街(科技一条街)和一个生态示范区(天兴生态绿洲)。1、五大商圈街道口商圈。实施精品化战略,重点发展金融、电子科技、创意产业、教育文化及大型商贸业,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有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发挥规模效益。把街道口地区建设成为金融、商贸、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聚集,融商务办公、酒店、公寓和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于一体,具备完善的市

21、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中央商务区(CBD)。徐东商圈。以总部经济为支撑,以金融保险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电力、商贸、物流、娱乐等生产和生活型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形成集金融、购物、商务、娱乐为一体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总部经济集聚地。南湖商圈。突出“生态、创意、低碳、休闲”主题,加快推进南湖地区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围绕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完善服务业配套和布局,与街道口商圈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加快建设银行灾备中心建设,形成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引进低碳项目,发展低碳经济。着力将南湖周边地区打造成为洪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和

22、武汉市新兴商业中心。白沙洲商圈。依托白沙洲市场群,以建设区域综合物流中心为目标,以建材、家具、装饰材料为重点,发展重点汽车及零配件、新型建材、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等各具特色的商贸和专业销售服务市场群,合理布局现代金融服务网络,形成综合物流配送体系,把该商圈建成为武汉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商品集散地,武汉市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特色商贸服务中心和大武昌地区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杨春湖商圈。全面落实杨春湖城市副中心规划,立足武汉火车站,合理建设商务服务区、商务办公区、商业区、文娱活动区等功能区,大力发展“高铁经济”,逐步把该地区建设成为一个功能多元复合、空间疏密有致、交通高效便捷、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越,

23、独具水乡特色的生态型活力新区。2、三大产业园加快北港、青菱、九峰等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以“强化集群内部企业关联性,突出集群外部功能差异性”为目标,形成多个优势产业集群。北港创意产业园。完成北港都市工业园向北洪创意产业园的转型和改造,园区着重发展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研发制作和设计创意等产业,实现年创产值100亿元、缴纳税收5亿元规模,基本形成省、市创意产业领军板块。青菱产业园。在争取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已获市政府批准的18平方公里园区用地指标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和精密制造等产业,打造成为洪山区中小企业集聚地和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引进

24、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到“十二五”末,首期园区初现雏形,丽水西路等园区道路形成纵横通达的格局,水、电等公用基础配套设施基本满足园区建设需要,建筑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及相关产业入驻园区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家以上,力争实现科工贸总收入100亿元、税收达5亿元以上。九峰科技园。加快做好九峰科技新城2平方公里“园中园”的规划、启动、建设和引企入园工作。着重发展光电子、电子信息和软件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到“十二五”期末,争取形成园区雏形,引进30家以上的高科技企业入园,实现年创产值 20亿元、税收1.5亿元以上。3、科技一条街加快推进科技一条街创新发展,提升科技

25、一条街品牌,建设具有洪山特色和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科技孵化器功能,鼓励金融证券、信息交流和商品展示等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依托,积极建设奥林匹克一条街,形成集健身、休闲和体育用品销售于一体的集聚地。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依托,积极建设珠宝奇石一条街,突出珠宝文化,形成集珠宝首饰、奇石古玩销售和珠宝研发、设计、鉴定及观赏为一体的旅游、购物、休闲度假的珠宝奇石文化街。力争把科技一条街建设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科技产品集散地、高档科技商务区、科技孵化示范基地、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珠宝奇石交易集聚地。4、天兴生态绿洲建设加快天兴生态绿洲的建设步伐,着

26、力打造“两型”社会示范区、生态示范洲。按照“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的指导方针,对天兴生态绿洲实施保护性开发,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突出特点、强调个性,打造特点鲜明的长江江心旅游目的地。做好防洪安全、生态环境和各类资源的保护,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争取把天兴生态绿洲纳入湖北省重点旅游目的地,加入武汉市精品旅游线路。第四章 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继续落实“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以重点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为支撑,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一、突

27、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 优化结构,增强功能,以金融业、物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规模与层次,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商贸业。规划、调整和优化商业布局结构,建设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经营服务业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和高校服务业,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地铁沿线及出口做好规划布局,打造“地铁经济”。加快发展商务和会展业。加快发展村镇、社区和交通枢纽型商业,做好大型居住区配套商业建设。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现代物流业。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路、水路和铁路等多种物流方

28、式,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骨干企业、一批有先进理念和现代物流设施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物流专业公司,形成以多式联运为特色的物流园区,努力把洪山区建设成为武汉市一流的现代物流中心。整合物流资源,推进武汉火车站、白沙洲冷链市场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武汉火车站地区重点发展高铁物流,建成旅客集散中心。在白沙洲大道以西,重点建设白沙洲物流园,形成建材、家具和装饰产销一体化基地,建成江南地区物流中心;在青郑高速与107国道交汇处,建设江南地区中高档汽车4S服务中心;在黄家湖周边地区,发展教育后勤服务产业。外包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大力发展面向产业、面向消费的信息服务业

29、,加快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支持发展研究设计、营销策划、工程咨询和中介服务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发展。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转移,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科教旅游业。利用武汉市城市战略发展布局,依托东湖风景区和我区自然山水人文科教优势,以自然山水、生态休闲娱乐、科教文化和购物为特色,不断开发旅游资源,扩大旅游景区景点规模,提升景区景点档次,完善配套设施,把洪山区建成科教旅游集散中心。进一步打造科教旅游品牌,营造都市旅游环境,构建特色旅游街区。充分发掘白洋桥、渔民生活等体现洪山历史的一批人文旅游景点和本土文化;以卓刀泉寺为核

30、心,加快建设民族和宗教文化旅游景点。房地产业。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优化供给结构,保持适度规模,加强交易秩序监管,保持房地产市场基本稳定。积极推进旧城区改造,全面完成老旧住宅服务提档升级。延伸发展房屋管理、房产中介、策划、营销和租赁等房地产服务业,推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突出信息化和产业集聚,把我区建成武汉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加快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生产要素向产业园区集聚,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完备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围绕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东湖高新区周边关山、

31、珞南、洪山、狮子山、九峰和青菱等地区,策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加快推进科研标准化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继续保持全国科技示范区地位。实施改造、转型升级战略。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带动作用,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品牌,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提高优势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自主品牌出口产品比重。三、加快发展创意产业按照“功能集聚,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把“创意大道”作为洪山区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依托现有资源,重点发展数字科技、演艺娱乐、动漫影视、时

32、尚设计、出版传媒、创意产业公共平台和要素市场服务区、会展博览、农艺体验等产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创意产业全国知名品牌,建设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促进创意产业专业化发展。引进创意产业高端人才和先进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创意产业集群,促进创意产业走上规范化道路;加快建设北港创意产业园、武汉大学珞珈创意产业园、武汉创意天地等创意园区及洪山CBI动漫产业基地等十个创意产业节点,策划建设洪山文化广场。积极筹建湖北省数字出版基地。到“十二五”末,力争基本建成以“武汉洪山创意大道”命名的全省领先、国内知名的创意产业集聚带。创意产业产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8%左右,力争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的规模;增加值达到45-55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10%,拉动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个百分点;培育5-10家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和具有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年均新增就业岗位3000-5000个。四、稳步发展先进制造业强化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性地位,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力、生物医药、光电子和新材料等产业,依托长动集团、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