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1.17KB ,
资源ID:950363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036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言虚词用法辨析.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言虚词用法辨析.docx

1、文言虚词用法辨析文言虚词用法辨析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一、 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六王毕,四海一 动词统一黄鹤一去不复返 副词一旦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夺取(动词)令壮者无取老妇 通“娶”(动词)留取丹心照汗青 助词二、 明辨用法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

2、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代词,代上文的“君子”)智乃反不能及,其(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可怪也欤。第一部分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大类。 1、人称代词: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予、之、其,相当于“我”或“我的”,有时也可表示“我们”或“我们的”。 吾:吾从而师之余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此外:“臣、愚

3、、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臣本布衣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第二人称代词:尔(而)、汝(女)、乃、若、子,相当于“你”、“你们”或“你的”、“你们的”。汝:甚矣,汝之不惠!女: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尔: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而:而母立于兹(而通尔)若:若肯发兵助我乎?乃:家祭毋忘告乃翁*注:文言第二人称代词中的“尔”、“汝”具有感情色彩,它们是不拘礼节,很随便的称呼,一般只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亲密者之间的称呼,否则就表示对对方的不尊重。 “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

4、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第三人称代词:之、彼、其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彼:彼与彼年相若也彼:彼可取而代之其:秦王恐其破璧。古汉语的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也可在后面加上“辈、属、曹、等、族、徒”字表示多数。“吾辈、吾属、尔曹、尔等” 。 吾属今为之虏矣若属皆且为所虏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士大夫之族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表示远指、表示近指、虚指和无指表示远指:彼、其、夫等。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样相当。 彼(那个)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以故其(那)后名之曰:“褒禅”微夫(那)人之力不及此表示近指:是、斯、之、然、尔、若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此、这、这样。 天将降大任于是

5、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微斯人,吾谁与归?之二虫又何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古汉语指示代词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词“他”,既非远指,也非近指,而是另有所指,相当于现汉的“别的、其他的”。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王顾左右而言他。他(以后)日,复见其邻人之子此句中的“他日”指以后的日子。文言文中的“他日”也可指以前的日子。 、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奚、盍、焉、安、恶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吾与徐公孰美豫州今欲何至曷至哉?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孰:问人,相当于誰、哪一个;问事物,相当于什么、哪一种。人非生而知之,孰(誰)能无

6、惑;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何、曷:问事物,相当于什么;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何”如果指代处所,相当于什么地方 有何困难?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笑问客从何处来“豫州今欲何往?”。安、焉、奚:问情况、原因,相当于怎么、为什么;问处所,相当于哪儿燕雀安(怎么)知鸿鹄之志哉。沛公安(哪里)在?且焉(哪里)置土石?彼且奚(哪里)适也?胡、恶:“胡”只问情况、原因,相当于怎么、为什么;“恶”问原因和处所。田园将芜胡不归?彼恶知之。彼且恶乎待哉?且王攻楚,将恶出兵?4、虚指和无指代词虚指:即指代对象不明确。主要用“或”字表示,相当于有的、有人。 或师焉,或不师焉。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7、 。或曰:六国破灭率赂秦耶。无指:即排除一切对象。主要是“莫、无”,相当于没有誰、没有什么非我莫属以为莫己若者第二部分副词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1.程度副词表程度进步:益、愈、弥、尤、加、倍 表最高程度:甚、至、绝、殊、最、极、良、颇 表程度轻:少、稍、略余闻而愈悲。(更加)以为妙绝。(极点)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范围副词 表范围广:悉、咸、皆、尽、毕、举、具、胜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众妙毕备不可胜数表范围有限:仅、止、直、惟、唯、但、特、徒室仅方丈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直好世俗之乐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8、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徒慕君之高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轩凡四遭火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表过去:曾、尝、向、初、业已、既、适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初,鲁肃闻刘表卒(当初)既祖,取道( 已经)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表正进行或正巧 :方、会、适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会天大雨,道不通。( 适逢) 适大病,不能行。( 适逢)表时间短:未几、既而、俄而、顷刻、少间、少顷、寻未几,成归。既而,得其尸于井。突然雷电大作,已而大雨倾盆未果,寻病终。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

9、毫发爽表动作将发生:行将、且、方且。行将就木。年且九十。若属皆且为所虏。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表时间终结:终、卒、遂赵亦终不予秦壁。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表最后的结果,到底)时间紧迫急剧的:忽、猝(卒) 、急、遽、立忽逢桃花林。猝不及防。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通猝)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遽扑之,入石穴中。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语气副词 表猜测:殆、其;表祈使:唯、其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大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表希望、祈使)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反诘:岂、宁、独、其;表转折:顾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

10、朝暮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表轻微转折,相当于“而”、“不过”)、肯定副词:表的确、确实:诚、信、良、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否定副词:不、弗、无、勿、毋、莫、微、未、非、匪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齐人勿附于秦微斯人,吾谁与归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谦敬副词:谦词:窃、伏惟、猥窃为陛下惜之。(私下里)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在地上去思

11、忖,是古时下对上陈述己见时的谦敬之辞。即:在下以为、在下认为)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等于说“辱”,指降低身份,用于他人对自己的行动)、频率副词:屡、数、每、频、累屡/数见不鲜(多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是时,地数震裂,众灾频降(频繁)大将军奇其才,累召不应。(多次)第三部分助词 在语言中起到辅助的作用,没有实际的含义,比如:的、地、得、了等等 例句作用释义黔之驴定语+之+中心语译为“的”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之者者作用释义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名词+者,提顿作用不译谁为哀者助疑问语气呢昔者,

12、吾舅死于虎时间名词+者,助音节不译所例句作用所见所闻鱼,我所欲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字与其后的动词,构成所动结构,这是一个名词性的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一、“而”的用法(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

13、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二、“何”的用法(一)用作疑问代词。 、单独发问,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

14、传)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二)用作副词。 、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程度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樊哙曰:“今

15、日之事何如?”(鸿门宴)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何以战?(曹刿论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 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三、“乎”的用法(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6、归去来辞) (二).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师说)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此用法很少见。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赤壁赋)四、“乃”的用法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表转折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才,触龙说赵太后)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却,竟然石钟山记)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只,仅仅。吕氏春秋)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

17、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3.用在句中,起确认作用,表判断可译为“是”“就是”等。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五、“其”的用法(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它”“他的”,“它的”(包括复数)。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活用为第一人称。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

18、词。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指示代词,表远指。(一)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一定”等,或省去。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婉商。)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三)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或表选择,例如:其(可译为“如果”)如是,孰能御之?其真无马邪?其(可译为“是”“还

19、是”)真不知马也!六、“且”的用法(一)用作连词。且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河水清且涟漪。(伐檀)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二)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黔之驴)2、“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3、复音虚词“且夫”,用于句首表更进一步,可译为“再说”,“况且”。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七、“若”的用法(一)用作代词。 、表第二人称代词,相

20、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例如: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例如: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 (二)动词,好象,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三)用作连词。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例如:伤离怀抱,天若有情天亦老。(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例如: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四)、“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例如:若夫霪雨霏霏至若

21、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八、“所”的用法(一)用作助词。 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六国论)*注:“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二)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凭借。、表示原因的如:此所以学者不可

22、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九、“为”Wi的用法(一).用作介词。一般读去声。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替”等。例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 “为了”。例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

23、为“因为”“由于”。例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二)动词(wi)(有万能动词之美誉,可视具体情况灵活翻译)孟尝君为(做)相数十年为(管理、治理)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霓为(作为)衣兮风为马如今人为(是)刀俎,我为鱼肉其(那)为(成为)惑矣,终不解矣(三)、 “为所”。表示被动关系。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过秦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四)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译为“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故怀谨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十、“焉”的用法:(一)代词1.代词,往往用在动词后,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疑

24、问代词。怎么,哪里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二)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三)兼词驰椒丘且焉(在这里)止息。(离骚)且焉(在哪里)置土石?(愚公移山)若不阙秦,将焉(从哪里)取之?(触龙说赵太后)(四)词尾助词,译为“的样子”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硿硿焉(石钟山记)十一、“也”的用法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 表示判断语气的,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2.表示肯定语气的,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

25、肯定。如: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曰:“未有之也。”(触龙说赵太后)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4.表示感叹语气的,如: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注:“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十二、“以”的用法(一)用作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乃入见

26、。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二)用作连词。用法相当于“而”。、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

27、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表示目的关系,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用来以致等。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表示因果关系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三).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练习】1.不赂者以(表原因,由于)赂者丧 2.秦以(凭)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3.暴霜露,斩荆棘,以(相当于“而”,才)有尺寸之地 4.

28、举以(把)予人,如弃草弃 5.以(用)地事秦,犹抱薪救火6.洎牧以(因为)谗诛,邯郸为郡 7.以(用)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8.日削月割,以(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9.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十三、“因”的用法1. 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3.用作动词,可译为“沿袭”。周因于殷礼。(论语)因(沿袭)循守旧。十四、“于”的用法(一)介词于,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 “由于”等。 得复见将军于(在)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