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5 ,大小:67.11KB ,
资源ID:94964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964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教育学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教育学部分.docx

1、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教育学部分教育学部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1、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劳动。2、教育是由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组成。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活动的非独立性、教育对象的平等性、普及性、教育实践的原始性。4、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5、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的特点。6、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7、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发展的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8、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它对先秦儒家教育思

2、想、教学经验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在欧洲,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这些著作可以看成是教育学发展的新标志。10、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也是学习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二、选择1、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2、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性学科。3、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三、判断1、早在原始社会里就出现了有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教育。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3、教育学是专门

3、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的学科,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4、教育学和教育同时产生。5、教育学实质是教育经验的汇编。四、名词1、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2、狭义的教育:是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五、辨析1、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阶级性)。错误。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人类劳动,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以石器工具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原始公有制为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特点是教育活动的非独立性,教育对象

4、的平等性、普及性和教育实践的原始性,因此教育没有阶级性。2、有的老师说:只要有专业知识,就能上好课,何必还要学习教育学。错误。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的学科,又是指导教育时间的实用学科,帮助教师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是教师能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的效能和质量。六、简答1、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经历了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和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另一主张: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第二阶段:学科初步形成

5、阶段。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第三阶段:学科发展阶段。教育学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第四阶段:学科现代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育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2、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因为教育学的价值在于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不断的领悟教育的真谛;能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补充:3、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是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学校教育能够为

6、学生设计系统的教育影响。三是学校教育能指导学生选择、成长。四是学校教育有教师的科学指导。4、教育实验有哪些基本的类型以实验目的和性质为依据把实验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以实验的科学水平为依据,把实验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以实验场所或情景为依据,把实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以实验因素的多少为依据,把实验分为单项实验、多项实验和整体综合实验;以实验的组织形式为依据,把实验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5、试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特点。一、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二、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三、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四、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五

7、、重视提高师资水平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大体可以从以下10点表现出来: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

8、”,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型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比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等。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试频繁,复习资料

9、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实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

10、离实际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从教学途径上看,应试教育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而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新型素质,要求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构学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机制,使得教学途径增多,教育视野广阔,有利于从狭隘的完全同升学“指挥棒”对口的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实行开放式的现代教育。从评价标准上看,应试教育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并以此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实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素质教育则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权威,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

11、,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实行的是使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的教育。从以上10点基本可以着出,应试教育只注重应试的功利,不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是塑造适合“教育”的学生。“应试教育”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在教育过程上的表面性,在教育成果上的虚假性,对基础教育危害甚深,对广大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通过切实的努力动摇它、瓦解它、改造它,把它转化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7、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应该树立哪些教育新观念呢?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基础教育单纯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这种以应

12、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而应培养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第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我们要转变升学者是人才、唯升学者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长、多规格育才的人才观。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不仅要知识丰富、学有专长,而且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第三,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其主要的含义,就是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彻底抛弃单纯重视“尖子”学生,忽视一

13、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传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堂轻课外,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填空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2、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3、“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说明

14、教育发展(优先)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相对独立于?4、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的发展。5、学校教育是其他社会组织不能代替的,因为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适时性、持久性、全面性)。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教育的发展水平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3、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说明教育有相对独立性。4、同是现代化国家英国注重绅士教育说明教育有个别历史继承性。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2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15、,是指传授新知识。( )3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4“教育救国论”是科学的、可行的,“教育改造社会”也是可以实现的。( )5教育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对政治文明具有一般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忽视此作用。( )四、简答1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技知识的手段;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手段。2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民

16、主政治建设与一个国家国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他们的言论、行为、文章、学校中的教材和刊物等,宣传一定的思想、造成一定的舆论,藉以影响群众,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3简述教育对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教育可以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教育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政治变革,真正实现政治文明。4简述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为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

17、才奠定基础。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本身也是劳动者,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在承担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重任;普通教育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和对中小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也就提高了民族素质,包括劳动者素质。五、论述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一定的社会教育的性质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和政治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要掌握对教育的控制与支配的权力,以使教育能够完全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来进行,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这是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在

18、一定的社会中,人们的受教育机会是否均等,所有儿童是否有相同的受教育权利,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社会生活能力,使人们通过教育,不仅能参加生产劳动,而且能遵循社会的风俗习惯、行为准则,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的人,在不同的社会中,是有不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依据自身的特点,对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反作用,这也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

19、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1)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2)教育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只能在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范围中对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起延缓或加速的作用,而不能起根本上的作用。2、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一)教育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科技人才,走科技兴国这条必由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二)教育对政治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教育除了能为政治文明建设培养所需的各种政治人才外,还具有如下功能:(1)教育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实现

20、人民当家做主。(2)发展教育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3)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政治变革,真正实现政治文明。(三)教育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我国的学校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努力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目标,使国民素质得到提高,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但可以直接推动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还可以在社会上产生不可估量的间接影响。六、辨析1、马歇尔说:“科学进步的根是扎在教育之中的。”正确。它充分表明了通过教育实现科学知识的扩大再生产和创新生产,进而促进科学的向前发展的教育能动作用。2、

21、有人说:“只要抓好教育”,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可以重建,缺乏资源的国家可以富起来,所以,教育可以救国。教育可以救国,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的愿望和幻想。所以这句话是片面的。补充: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并不是一个仅仅为文化的支配控制的被动的文化要素,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与人类共始终的积极能力的文化要素。教育具有以下的文化功能: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一、填空1、人的发展在内容上有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2、历史上对人的身心发展动因研究有内发论和外铄论两大流派。3、自然环境是围绕人类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

22、自然界。4、人的发展阶段性,指个体身心发展由一定的量变到一定的质变的过程。5、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前提是(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一致)。二、判断1、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2、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3、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4、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的发展。()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三、名词1、人的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在质量上不断的积极变化和提高的过程。2、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之人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象、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得生理解剖特点。3、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

23、发的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4、个体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四、简答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社会影响和家庭教育与学校一致;教育者按教育规律做好工作;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2、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3、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们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育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协调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

24、五、论述1、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论述如何进行中学生教育工作。(1)学校、社会、家庭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教育应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文化科学水平,促进智能发展,使其行健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家长应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不仅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更要重视孩子的思想平的和心理素质的提高。社会应努力为中学生提供宽松、民主、积极的发展环境,与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生动活泼的发展。(2)减轻中学中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教师

25、、家长应正确把握中学生适度的课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保证中学生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学校、家庭作息和生活制度。(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教师和家长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逐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意教育方法,掌握分寸;引导中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注意培养中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养成健全的人格。(4)进行青春期教育 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可以使他们对性生理、性心理的变化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适应能力,针对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存在性冲动与道德法制的矛盾,对他们进行性道德,性法制教育,使他们能用道德感、理智感和法制观念

26、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性意识。(5)加强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特别强调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包括树立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技能,陶冶创新情感,养成创新人格。其中,创新思维的训练应成为重点。(6)重视人生观教育。 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涉及人生观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树立革命的人生观。(7)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安全教育要从单纯的防避转到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和救护;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实际锻炼,成为守法并敢于和善于救死扶伤的合格公民。还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教育者还要提高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效的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27、补充:2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以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答: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强调认知活动中的认知结构的作用。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有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合性表征三种。随着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体认知结构中的3种表征同时存在、相互补充、共同完成认知活动。人主要通过这3种表征将知识融入认知结构中,这3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化、存储和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知识

28、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窜的新知识,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3个过程。同时他认为,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越能归结为定义、原理或法则,就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他主张要改革和重编基本课程的教材,要把那些基本的知识结构放在中心地位。3论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其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讨论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强调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意义

29、学习包含4个要素:第一,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第二,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第四,学习的结果是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人本主义学习论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要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尊重学习者,无条件的接受学生。4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实质的认识与认知主义不同之处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

30、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而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反复、双向的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信息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还包含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第四章 教育方针一、填空1、(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2、教育目的问题

31、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对整个教育活动的作用及功能是多方面的:(定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3、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4、教育目的结构层次依次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理论)基础。6、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依据是(社会依据)和(人的依据)。7、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如合作教育等是对(素质)的丰富、深化。8、教育目的有两个组成部分:意识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社会功能);而是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二、选择1、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2、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人的全面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4、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提高国民素质。5、教育方针核心教育目的。三、判断1、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理想意图”。 ()2、素质教育是系统工程,是全体性教育,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不是无考试教育,不等同于能力教育,不是放任教育,不是排斥课堂教学的教育。()3、高中阶段虽然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承担着重要任务,是一个人发展最关键、最活跃时期,但教育性质不属于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