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74.86KB ,
资源ID:94960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960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模块复习课.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模块复习课.docx

1、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模块复习课核 心 知 识 回 顾(教师用书独具)一、人口的变化1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时间上:数量不断增长。空间上:地区不平衡,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划分: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2)分布:发达国家多为现代型;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但有一部分正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中间类型。(3)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人口政策。3人口的迁移(1)概念:指一段时间内人

2、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的现象。(2)分类:人口迁移根据是否跨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5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一个地区或国家利用本地及他地的资源,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生活消费水平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三种观点:乐观、悲观、介于乐观和悲观之间。6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内涵: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条件:合理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的生活质量。(3)意义:影响人口战略、人口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二、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土地利

3、用和功能分区(1)土地利用: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导致同类活动的高度集聚。(2)城市功能分区特点:一般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常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典型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3)形成的因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等。其他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团体、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等。(4)发展变化初期:各个功能区混杂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后期:各功能区逐渐分类布局。3城市的不同等级(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通常是以城市

4、人口规模来划分。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2)城市服务范围:城市本身、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3)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等级高,职能多,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4)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地理位置、地形、资源、交通等。4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含义:一个区域内,不同级别城市的空间组合。(2)特点: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城市间距离越远。(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关系: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5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

5、程。(2)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推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拉力。(3)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意义: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6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表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2)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变化;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2)城市化对环境的改变合理城市化可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过快城市化,使得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3)生态城

6、市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三、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机械、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等。2农业地域的形成(1)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的特征。(2)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3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地区:亚洲季风气候区。(2)生产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4商品谷物农业(

7、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2)主要农作物:小麦和玉米。(3)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4)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5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2)发展措施: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6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7西欧乳畜

8、业的形成因素(1)饲料因素: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2)市场因素: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四、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主要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等。(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运输、劳动力、科技、动力等。2选址一般原则(经济利益方面)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3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1)原料导向型:接近原料产地。(2)市场导向型:接近市场。(3)动力导向型: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9、。(4)劳动力导向型: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5)技术导向型: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4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包括产品联系、空间联系、信息联系等。(2)工业集聚概念: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近距离聚集的现象。意义: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3)工业地域:由于工业联系和集聚效应的作用,工业生产在空间上形成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工业地域。5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的原因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有些生产企业所需零件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2)适宜分散的工业类型轻、薄、短、小型产品的生产企业。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的生

10、产企业。(3)工业分散的结果: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6工业的地域联系(1)主要方式: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通信技术和手段。(2)意义: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7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1)传统工业区代表地区: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代表性工业部门及特点:煤炭、钢铁、化工、机械等,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2)新工业区代表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代表性工业部门及特点:主要是轻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等部门,以中小企业为主。五、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

11、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2)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2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包括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和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2)影响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因素。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表现: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并以此为主要发展轴。实例:株洲沿铁路发展,武汉沿江分布。(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原因: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购物者,即交通最优原则。表现a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b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

12、切相关。c交通线路的改变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3)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2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当人类向环境中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13、,便会形成环境污染。(3)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2)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基本国情:发展中的大国,当前正肩负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2)面临的挑战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数量。资源相对短缺:人均占有量较少,利用率较低。自然环境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5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循环经济:建立在物质不断循

14、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控制污染,减少工业污染来源。经济效益:有利于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的调整。(3)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方式: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目的: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易 错 易 混 辨 析1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不一定下降()提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总量就增加。2发展中国家都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提示:()当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

15、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处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但有些发展中国家则已经进入到“现代型”,如古巴、中国等。3“现代型”国家的人口死亡率都比“传统型”的国家低()提示:()许多传统型国家,人口的死亡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而现代型的发达国家,由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大,人口死亡率往往比传统型的发展中国家高。4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人口密度大的地区流向人口密度小的地区。()提示:()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人口多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地区。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民工流,提高了流出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示:()民工流动的方向是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提高了流入地区

16、的城市化水平。6若某地区的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相当,则表明该地区人地关系协调。()提示:()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若人口实际数量达到了环境人口容量,则说明该地区的人地关系开始不协调。7城市化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城市人口规模,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示:()城市化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不是城市人口规模,故说法错误。8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城市住宅区分化,并且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呈背向发展的趋势。()提示:()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呈背向发展的趋势,有经济因素的原因,高收入阶层选择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高级住宅区,低收入阶层选择环境质量差、

17、靠近工业区的低级住宅区。还有社会因素影响,社会地位不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同,支付能力也不同。9在市场原则下,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一般相当于三个次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提示:()根据六边形理论,高级中心地位于它的服务范围的中央,有6个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在服务范围的角上;低一级的中心地又有它比较小的服务范围,它的角上又有6个更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以此类推,直到最低一级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在市场原则下,高一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一般相当于三个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故说法正确。10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唯一出路。()提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有很多举措,比如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发展公共交

18、通、单双号限行等,题目说法错误。11城市的服务功能越多、越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等级越高。 ()提示:()城市等级不同,城市的功能也不同,城市的服务功能越多、越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等级越高。12与社会经济环境相比,自然环境相对稳定,因而其对农业的影响基本不变。 ()提示:()与社会经济环境相比,自然环境相对稳定,但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基本不变错误,比如自然灾害会造成农业生产大面积减产。故说法错误。13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但同时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些负面影响。()提示:()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农业机械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些负面影

19、响。故说法正确。14商品率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在地区人口密度都很低。()提示:()乳畜业商品率高,分布于城市和工业区周围,人口密集,故说法错误。15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都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等特点。()提示: ()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都分布于地广人稀地区,且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故该说法是正确的。16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经常注意自然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提示:()农业区位因素的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特别是市场因素,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17工业机器人大量使用,工人数量减少,说明劳动力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小

20、。()提示:()工业机器人大量使用,工人数量减少,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小,但是劳动力素质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大。说法错误。18工业联系是工业集聚的原因,工业分散是工业集聚的必然结果。()提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些具有生产协作关系的工厂近距离接近,产生了工业集聚现象,而老工业区处于饱和状态,用地、用水、环境污染以及社会问题,使工业分散;另外,那些产品短、小、轻、薄、贵的工业,原料和产品运输量较小,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题目说法错误。19自然环境、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对工业区位影响不可忽视。 ()提示:()工业区位包含自然环境、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多种因

21、素。20随着运输条件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 ()提示:()随着运输条件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会越来越小。21意大利的新工业以高新技术聚集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提示:()意大利的新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22发达国家到我国兴办汽车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提示:()汽车厂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发展汽车厂主要是受市场因素影响。23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提示:()在山地地区,修路的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

22、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有利于降低线路坡度和工程的难度,而且有利于提高交通安全保障。故该说法正确。24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是考虑该地靠近市场。 ()提示:()商业街选址若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应建在城市几何中心,若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应建在城市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故该说法是错误的。25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 ()提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掌握的工程技能越来越多,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交通线路,因此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不断降低。故该说法是正确的。26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许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的结合部。()提示:()有些商业中心

23、的选址以交通最优为原则,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接合处,交通条件好,许多商业聚集在这一地区。27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密切相关。()提示:()环境问题的产生,大多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有直接关系。28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要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提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同时考虑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要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29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提示:() 所谓循环经济,指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

24、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将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融为一体,实行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清洁生产是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前提和本质,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形式。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故说法正确。30相对于其他时期,工业社会阶段,人地矛盾加剧,人地关系更不协调。()提示:()工业社会阶段,人类征服自然能力较强,掠夺式开发资源,人地矛盾激化,人地关系更不协调。高 考 真 题 赏 析(2018全国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

25、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 B天津市C上海市 D重庆市1C2.D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当地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外出打工,且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误;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额缩小,常住人口增长快于户籍人口,说明当地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吸引了外

26、来务工人口在本地就业,C正确;根据图示信息,不能判断当地老年人口比例变化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D错误。故选C。第2题,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当地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外出打工,北京、天津、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人口迁入地区,重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是人口迁出地区,D正确。故选D。(2018全国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4题。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

27、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3D4.C第3题,与中心集镇相比,县城为更高等级的区域中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资金供应更加充足,故A、C错误。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受原料的影响较大,而受市场影响相对较小,且县城消费能力更强,故B错误。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分布在中心集镇,招募的工人多为当地农民,工人上班离家近,可以兼顾农业,因此当地农民更倾向于到中

28、心集镇的加工企业上班,使得这些加工企业更容易招募劳动力,活力较强。第4题,当地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属于本地务工务农兼业的农民,这一群体既要在当地城镇务工,还要兼顾务农,故“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既方便农民务工,又方便在农村务农。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57题。5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6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7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

29、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5B6.A7.C第5题,B对:地铁站点主要是供乘客上下车的地点,因而周边人流量的大小决定了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A、C错:地铁站点等级决定了用地面积的大小和信息化水平的高低。D错:周边的环境质量好坏与地铁站点等级高低关系不大。第6题,A对:甲、乙、丙位于城市中心附近,站点等级高,距离近,交通便利,应为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商务区。B错:森林公园的人流量较小,附近站点的等级应较低。C错:大型住宅区占地面积大,一般不会布局在交通最为便利、地价高的城市中心。D错:产业园区一般位于市区外围、交通便利的地方。第7题,C对,A错:

30、读图可知,地铁沿线分布着多个一级站点,因而有多个核心,故该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D错:由图中的城市环线可以判读出城市空间形态为团块状。(2018全国卷)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810题。8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9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10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8A9.D10.A第8题,根据上图,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是自己加工服装。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司是自己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