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96.19KB ,
资源ID:94873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873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物技术实践》知识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物技术实践》知识要点.docx

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要点B模块的知识点注意:1,熟记这些知识点,特别是带*的表示重点。2,选修1和2中的每章内容后面有本章小结,我们应该读熟背诵!3,选考部分因为是09年才出现的题目,所以还不知道什么命题规律。但是根据有关的规定和精神可知,题目一定是不难的,以考查书本的内容为主,可能就是书本内容的填空题,所以复习时一定要看书。看书时要根据教学指导意见和考纲,做好删减工作,一些选学的或不考的内容可以不看;教学指导意见上不做要求的,但考纲做要求的可以不看。看时要特别注意的是跟必考内容(如生态、酶、免疫、代谢等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内容,选修1和选修2之间有联系的内容(如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微

2、生物等)。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第一部分 微生物的利用(是重点)一、课标内容: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二、教学要求: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基本要求1, 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2, 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发展要求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实验原理。说明实验2和实验3不作要求。三、考纲要求:知识内容要求(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3)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说明中的:1.考核目标与要求2.实验与探究能力。四、知识要点:1,微生物是指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

3、构的低等生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某些真菌。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有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型的细胞核,只有一环状DNA分子(拟核)。以分裂(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用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液染色后,再脱色处理,细菌仍保留染色液的颜色)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区别在细胞壁的成分不同。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胞壁薄,有荚膜)、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2,细菌的分离方法有两种: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划线分离就是用接种环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的过程中

4、菌液逐渐减少,细菌也逐渐减少,。划线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培养1020小时后,一个细菌细胞就会繁殖成许多细菌细胞,形成菌落,不会重叠。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有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用于基因工程的大肠杆菌的工程菌,可以用划线分离法获得产物表达能力高的菌株。由于工程菌的质粒中通常有抗性基因(如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氨苄青霉素,由于非工程菌的其他杂菌都没有抗性基因,所以在划线后只有存在抗性基因的工程菌能生存下来。涂布分离时,需要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到10-510-7之间,然后去0.1ml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

5、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通常每个培养皿中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为最合适。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在斜面上扩增培养后,再做功能性实验。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3, 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其首要条件是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各种培养基也必须是无菌的,转移培养基、倒平板、接种、平板划线、平板稀释涂布等操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做到无菌(防止杂菌污染)。进行恒温培养时,要将培养皿倒置,是因为培养基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倒放培养皿会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后,落入培养基的表面并且扩散,菌落中的细菌也会随水扩散,菌落见相

6、互影响,很难在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4, 细菌扩大培养要用LB液体培养基(通用培养基、常用于做生理学研究和发酵工业),划线分离要用LB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种保存)。“细菌喜荤,霉菌喜素”,通常细菌培养基要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来配制,还要加入一定的氯化钠,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霉菌培养基一般用无机物配制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即可。尽管培养基的配方各不相同,但其基本成分都一样(五类)。(复习时注意联系微生物的有关内容)第三部分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第四部分 浅尝现代生物技术一、 课标内容:1,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2,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3,尝试

7、植物组织培养二、考纲要求:知识内容要求(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2)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3)植物的组织培养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说明中的:1.考核目标与要求2.实验与探究能力。三、教学要求:实验8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基本要求1, 制作葡萄酒和果酒。2, 制作果醋。发展要求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生产果醋的装置。说明知识要点(注意与微生物、呼吸作用的联系):1,酿酒和制醋有关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真菌)和醋杆菌(细菌)。制作酒和醋的过程:在糯米或大米与酒曲混匀后,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米先变甜,即生成了糖,这是由于黑曲霉或黑根霉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糖。甜度增加后,再放到温度低的地方

8、保持厌氧条件,酵母就开始工作,使糖变成酒(糖酵解)。反应式 。如果时间太长,在有氧条件下,醋酸菌就开始作用,将乙醇氧化成乙酸,也就是变酸生成醋。反应式 。2,用葡萄制作葡萄酒时,一般不加蔗糖,都只用野生酵母,但是本实验为了加速反应,使观察更直观,需要有更多底物参加反应,所以加入酵母使酒精发酵占有优势。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葡萄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也是消灭了野生酵母。发酵瓶中的液体不能装满是因为发酵过程中气体产生,如果装满会使液体外溢,导致发酵液损失和瓶口等处污染杂菌,影响产物品质。用装着水的弯曲玻璃管可以防止氧气进入,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出去,还可以防止空气中杂菌的污染。3, 制醋有固态

9、发酵和液态发酵,本实验属于固定化菌体连续发酵工艺。制醋时要向发酵瓶中通入空气,保证发酵是一个氧化过程,要用棉花过滤是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实验10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基本要求1, 进行泡菜的腌制。2, 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的含量。发展要求讨论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说明实验7不作要求。实验9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知识要点:1, 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假丝酵母和乳酸菌。这类食品含有乳酸和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但蛋白质含量低,还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所用原料是白菜、洋白菜等。在无氧的条件(由所用容器的凹槽加水在加盖造成)下,微生物利用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进行发酵,乳酸菌将糖分转化为

10、乳酸,这是需氧菌被杀死;当有机酸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乳酸菌被杀死,出现酵母和霉菌,并逐渐产生亚硝酸。加白酒的作用是可抑制杂菌的生长,也是一种调味剂,增加醇香感。加盐不要太多,否则会使乳酸菌发酵迟缓。温度高则发酵快,但口味差些。2, 杂菌较少的原因是乳酸菌产生的乳酸球菌肽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蛋白质含量低,白酒的抑制作用等。3,亚硝酸盐是对人体有害,引起中毒,可致癌的物质,由假丝酵母产生。可与对氨基本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这一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用光电比色法定量。实验步骤包括样品处理、测定、标准曲线(以亚硝酸钠质量为横坐标以光密度OD值为纵坐标)、计算亚硝酸盐含量(

11、mg/kg)X1=通过标准曲线得到的亚硝酸盐质量(ug)m21000样品处理液总体积V1/样品质量m1测定样品液总体积V21000)。实验11 植物组织培养基本要求1, 进行菊花的组织培养。2, 尝试植物激素的应用。发展要求说明知识要点(注意与选修2、3中的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1,植物无性生殖的方法有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等。植物组织培养有两种形式:愈伤组织培养(固体培养基、琼脂培养基)和细胞悬浮培养(液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在快速繁殖、除去植物病毒、新品种的培育(诱变育种、花药或花粉的单倍体培育、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等)、品种资源的保护、某些代谢产物(

12、如色素、芳香物质等)的生产等方面。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2,培养基是组织培养时植物组织或器官赖以生长和发育的营养条件。包括植物需要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成分、激素和琼脂。培养基中通常加一定量的蔗糖是除作为营养成分外,还用于维持一定的渗透压。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摩尔浓度比决定组织是生根还是生芽,当两者比例高时(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诱导芽的生成;两者大致相等时(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愈伤组织继续生长而不分化;两者比例低时(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诱导根的形成。但实验中不用天然激素而是用人工合成的激素(如奈乙酸NAA、6苄基氨基腺嘌呤BA等)是因为植物中存在相应的分解天然激素的酶而没

13、有人工合成激素的相应的酶,所以天然激素在植物体内作用和存在的时间短,人工合成激素的作用和存在的时间长,作用效果明显。最常用的MS培养基(生芽培养基、生根培养基)。配制过程包括称量、溶解、调PH、融化、分装(三角瓶)、加盖灭菌等步骤。3,培养过程应该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经过外植体愈伤组织丛状苗生根苗移栽植株。需要一定的光照和温度的条件。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课标内容:1, 概述农业生产中繁殖控制技术。2, 列举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3, 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4, 关注动物疫病的控制。5, 描述绿色食品的生产。6,举例说明设施农业。考纲要求:知识内容要求

14、(1)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2)动物疫病的控制(3)绿色食品的生产(4)设施农业第一节 设施农业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概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途径。2,说出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重点)不同的生物、不同的时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3,举例说明设施农业。(重点)发展要求尝试提出发展设施农业的设想和建议。说明1,“活动:你能提高辣椒的产量吗?”不作要求。2,“课外读:以色列的工厂化高效农业”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具体的内容。3,“活动:参观设施农业”不作要求。二、知识要点(注意联系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遗传育种等问题):1,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它们的生

15、长发育受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的影响。内因是指基因潜力,是优质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内在保证。外因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因此,耕地面积的减少,但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却日益增长,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基因潜力、控制和改善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2,提高基因潜力的方法就是运用多种育种技术培育优质、高产的动植物新品种,其方法有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和转基因技术育种等。3,控制和改善环境条件的原因是不同的生物对环境因素的要求各不相同,即使是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也有所不同。如影响西红柿的茄红素的合成的因素是温度(25);提

16、高鸡的产蛋量的因素是光照(超过16小时)。 *4,设施农业是指用一定的设备,在局部范围内改善和创造适宜的环境,为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其产品的储存、保鲜提供适宜乃至最佳的条件,从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它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其特点是具有高科技含量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其意义是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地域和季节的“自然限制”,不仅使单位面积产量及畜牧个体生产量大副增长,而且保证了农牧业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和肉、蛋、奶的全年均衡供应。 *5,设施栽培的对象主要是用于蔬菜、花卉、瓜果等的生产。我国的发展过程是从最初的阳畦到地膜覆盖、塑料大棚,现在已经发展到温室栽培(日光温室、智能温室)和植物工厂,其中应用

17、最广泛的是塑料大棚和普通温室。其特点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进行农业生产,具有高投入、高科技要求的特点。其运用的技术有常规栽培技术外,还经常采用无土栽培 、CO2施肥、熊蜂授粉、环境监测、机械化作业和产品采后处理等技术。如智能型温室。(注意与光合作用的联系) *6,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自然土壤而使用人工配制的特定营养液或基质栽培作物的生产技术。其装置一般由栽培床、培养液、供液系统和控制系统 四部分组成。营养液含有栽培作物生长所需的全部矿质元素,包括大量元素(N、P、S、K、Ca、Mg)和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Ni)。其类型大体分为无固体基质栽培(水培)和固体基质栽培两大类

18、,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清洁卫生等优点。 *7,CO2 施肥的常用方法有化学法、微生物分解法、化学燃烧法、装在钢瓶的液态CO2。*8,设施养殖是利用现代化的设施和手段,主要是对各类畜禽、水产品和某些特种动物进行规模化饲养和管理的养殖技术。其特点是具有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其中设施畜牧业和设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以规模化养畜场、养鸡场和水产养殖场最多。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重点)2,举例说出动物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3,关注动物疫病的控制。(重点)发展要求1, 尝试运用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方法,得出病虫害危害程度大

19、小的结论。2, 辨别农业防治技术、 机械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病虫害防治技术。说明1,“活动:讨论当地主要农作物一种病虫害防治的优化防治措施”不作要求。2,“小资料:无特定病原(SPF)”、“课外读: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生涯肉类食品检疫工作者”两个内容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具体的内容。三、 知识要点(注意联系种群的特征、取样调查等问题):1,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重于治,早治重于晚治”。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 经济允许受害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经济

20、、生态和社会效益。方法有病虫害的调查、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技术(对抗性作物品种的选育)、物理机械防治技术(如诱杀灯),生物防治 和化学防治等。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只有在尊重自然、保证农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植物病虫害的预测和预报是指人类根据病虫害流行规律及观察、调查所掌握的资料,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病、虫的分布、扩散和危害趋势,做好植物病虫害的预测和预报是进行综合防治的前提。 *2,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可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定点系统调查和病虫害防治效果调查等。调查统计一般采用取样的方式,其方式有五点式、棋盘式、对角线式 、直行式、“Z”字形式等(如图)。调查获得数据后应该计算两

21、个率,即发病率和虫口减退率。 发病单位数发病率 100% (能初步了解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大小,如果该值小于“经济域值”,并非必须采取防治措施。)调查单位数 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虫口减退率100%(反应防治后的效果)施药前活虫数3,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作物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日的时间间隔,使收获的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不超过规定标准。*4,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主要有“以虫治虫”、 “ 以菌杀虫”。其特点有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等特点,而且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对植物也无害 。*5,动物疫病是指会引起传染、蔓延和流行,并危害动物健康,甚

22、至造成死亡的一类疾病,主要是指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动物疫病应采取加强检疫、实施免疫 、及时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及时开发疫苗和治疗药物。畜禽传染病(如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病毒引起的禽流感)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因此对动物疫病的防治应从三个环节入手,即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采取措施。 其综合防治措施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重于治,早治重于晚治”的方针,需要搞好畜禽的饲养管理、卫生防疫、预防接种、检疫、隔离、消毒等工作,可分为平时的预防措施和疫病发生时的扑灭措施两个方面 。动物寄生虫病(病原体种类有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和昆虫等,

23、一般寄生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如血吸虫病)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采取养为基础、检为依据、治病灭源的防治原则,做好治疗性驱虫和预防性驱虫工作,保障人畜安全。 第四节 绿色食品的生产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说出绿色食品的概念。(重点)2,指出绿色食品的分类标准。3, 识别绿色食品的标志。4, 描述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发展要求1, 尝试对有关涉及生物科学的社会问题从多角度展开讨论活动。2, “活动:调查当地绿色食品生产或消费情况” 说明1, “小资料:无公害农产品”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具体的内容。2, “活动:探讨绿色壁垒问题”不作要求。二、知识要点:*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

24、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根据标准分为A级和AA级(有机食品)两类。其生产主要包括产地的选择、环境质量的监测、生产管理与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技术规范,特别是对肥料和农药的使用要求,同时还涉及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农业耕作制度等方面。生产的特点是:一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二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 全程质量监控;三是对产品依法实行依法实行标志管理。生产标准体系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包装标签、储运标准四个方面。 第二章 生物科学与工业课标内容:1, 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2, 举例

25、说明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举例说明生物工程技术药物和疫苗的生产原理。考纲要求:知识内容要求(1)发酵与食品生产(2)酶制剂的生产过程及酶活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3)生物工程技术药物和疫苗的生产原理第一节 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列举利用微生物生产食品的实例。(重点)2,描述面粉的发酵过程,说出酵母菌发酵的条件(重点)与产物。3, 参与发酵食品的调查活动,学习调查的基本方法。发展要求尝试 培养酵母菌。说明1, “发酵食品的生产”为选学,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具体的有关内容。2,“参观发酵工厂” 活动,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不作统一要求。3,“课外读:与生物学

26、有关的职业生涯发酵工艺技术员” 只作为背景材料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二、 知识要点(注意联系选修1的实验1):*1,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把原料大量生成和积累特定代谢产物或菌体(人们所需的产品)的过程。发酵食品是指把农副产品原料利用发酵方法生产和加工制作的食品。发酵的历史是从几千年前的酿酒开始,经历了传统发酵工业、现代发酵工业两个阶段,随着近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酵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2,发酵食品的生产一般流程包括菌种选育、菌种的扩大培养、培养基配制及灭菌、接种、发酵、分离和提纯产物等阶段。配制好的培养基和发酵设备、接种操作等过程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27、,防止与杂菌形成竞争关系,可采用高温、高压的方式杀死所有杂菌的胞体、芽孢的孢子。(示意图见P44图24) *3,微生物育种的方法有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微生物所需的营养主要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五大类(见下表)。生产中营养基的配制原则是根据发酵原料或原料经预处理后所含的营养成分进行的。一般是液体培养基。 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概念供给微生物碳素营养的物质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的含氮物质某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少量物质来源磷酸盐、硫酸盐、钾、钠、钙、镁、铁等盐类无机碳源:CO2、NaHCO3等有机碳源:糖类(最常用)、脂肪酸、花生粉饼、石油等无机氮源:N2、氨、铵盐、硝酸盐等

28、有机氮源:尿素、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玉米浆、豆饼粉等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动植物组织提取液(肝脏浸出液、麦芽汁)作用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溶解物质,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其一系列生命活动提供不可缺少的矿质元素要用于合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异养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说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碳源的需要差别较大,而且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量最大。异养微生物: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微生物之所以要补充生长因子,往往是由于缺乏合成这些物质所需要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4,实例

29、:面粉的发酵、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北京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等。*5,发酵过程是一个连续发酵的过程,发酵产物主要是在菌体生长的稳定期产生,所以要控制发酵条件。其原则是需要根据发酵的目的和要求控制好发酵的条件,控制的条件有温度、PH、溶氧量等。还需要及时检测菌体的浓度、产物的含量等,控制发酵进程以及添加必要的培养基成分,来延长菌体生长的稳定期。 (1)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生物合成的途径;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以及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吸收。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都有一个最适宜的温度,而且不同菌种的最适宜的温度是不同的。(2)PH:影响酶的活性;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引起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分解;产物的生成。调整

30、措施:添加缓冲系统,或中间补加氨水、尿素、(NH4)2CO3、CaCO3等(3)溶解氧:影响不同异养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代谢;产物的合成(4)营养物质的浓度:C/N、无机盐、维生素等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6,分离提纯: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提取代谢产物(谷氨酸);如果是菌体应该用过滤、沉定等方法。7,传统发酵技术的两个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腐败、使口感平淡的原料发生感官的、物理的和营养方面的变化,使口感更好、营养更好、更易消化。现代发酵技术生产的食品质量则更易受控制,也更稳定,同时也更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第二节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列出酶的类型。(重

31、点)2,描述酶制剂的生产过程。(重点)说明酶的活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3,说出固定化酶的概念及酶的固定化常用的方法。发展要求认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离不开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说明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不作要求。 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二、知识要点(注意与必修1中的酶的联系):1,酶是一种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效率高(专一性)、污染少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其类型根据分布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胞内酶和胞外酶(如水解酶);根据底物不同可分为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根据催化的反应和所起的作用分为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和连接酶等六大类。 *2,在人工控制的培养条件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