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9.85KB ,
资源ID:94843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843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玛米亚RB67相机完全攻略.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玛米亚RB67相机完全攻略.docx

1、玛米亚RB67相机完全攻略玛米亚 RB67 相机完全攻略影像的数码化进程中,数码相机以其快捷方便、即拍即现的优势, 占领了传统胶片相机的半壁江山, 且有指日间将其取代的趋势, 这也 促使大批优秀的传统机械相机从婚纱影楼及商业摄影的第一线提前 退役,大量流入二手市场。玛米亚 RB67 系列相机便是其中之一。手 头不宽裕的影友得福了, 以俄产中幅机的价格购入性能指标不在同一 档次的 RB67 相机步入中画幅之门。RB67 的耐用性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此相机自 1970年推出以来 经久不衰的原因,旋转后背、镜间快门镜头、皮腔对焦 无一不证 明这是一部个性极强的相机, 也正是因为这繁琐的操作, 使刚刚

2、上手 的影友头皮发怵。在此就所遇问题总结归类如下,使玛米亚 RB67 成 为大家手中一支顺手的枪。一、近摄曝光补偿表的读识 近摄是影友经常遇到的题材,本机为皮腔式对焦,较一般对焦环 式相机对焦范围更广,其近摄功能强大。在进行近摄时物距缩短,像 距增大,透射到胶片的光线强度减弱, 曝光补偿多少合适呢?识读一 下皮腔右手边的近摄曝光补偿表一目了然,省去了测量、计算,方法 如下:在皮腔前端镜头座的竖坐标上,找到使用镜头焦距。例如使用 的是 90MM 标头,构图对标完毕,在竖坐标上找到 90MM ,然后顺 着 90MM 所在横坐标找到与机身相交是在 0EV、 0、 5EV 、 1EV 哪个 区,那么在

3、按快门的时候就要补偿相应的曝光值。二、不同镜头拍摄时物距表的识读 对景深的控制需要准确的物距数值,有对焦距的镜头比较直观, 可换镜头的皮腔或对焦方式同样有表可读。 看一下上面提到的那面表 在皮腔前端找到你用的镜头横坐标上, 来自右上方黄、 绿的曲线相交 并且有个圆点,这条有相交并且有圆点的斜线就是这只镜头的焦距指 示线,这条斜线与皮腔后边机身上的竖坐标的交叉点, 就是被摄物到 机身的距离,好玩吧?换另一只镜头试一下吧!三、不同时期机身与镜头的组合使用RB67 系列相机在近四十年的生产进程中不断改进, 先后有 RB67、 RB67-S、RB67-SD三款机身和SEIKO、C型、KL型、APO型镜

4、头 先后问世,厂家在性能进步的同时, 仍保持各时期机身与镜头的互换。 只是在互换时注意一些小细节, 以免卡壳。 首先了解一下早后期产品 的差异,C型镜头与RB67最早同期推出,其内置接环直径为54MM , KL 型与 APO 型则增至 61MM, RB67-S、 RB67-SD 的镜头接口内径 则为61MM。KL型镜头除光学素质稍逊APO镜头以外,其外形与规 格完全相同。只是APO镜质高价昂,国内很少有人使用,所以在以 下 61MM 内置接环口径的镜头就由 KL 型镜全权代表。 纵贯全局是镜 头内置接环直径左右了不同时期镜头与机身的配合, 于是 KL 型镜头 内置接环上有一个直径差为 7MM

5、的旋转接环(如图 2),取下这个 环,KL型镜头的内置接环直径就有 61MM减为54MM,就可以用在 RB67 机身上, C 型镜头的后部内置接环安装上这个转接环,就可以 用在 RB67-S、RB67-SD 机身上。玛米亚厂家的这一改进是为了使 RB67 系列相机与电子化的 RZ 系列相机通用。这样 RB 相机的镜头 都可以用在 RZ 相机上( RZ 相机的镜头接环都是 61MM 的)。同样 不同时期的近摄接环、 增倍镜也要根据其内置镜头接环口径不同来使 用这个转接环。四、在 RB67 相机上其它镜头的代用哈苏相机的蔡司镜头转接到 RB67 上岂不更好?答曰:否。 RB67 相机使用的是带有镜

6、间快门的镜头, 机身不具备精确控制曝光的能力, 看看你要代用的镜头,无法能在镜头上调节快门的都不能用在 RB67 上。可是,可是大画幅背景取景相机的镜头加上接环就能用在你的大 马上了,转接环设计制作合理甚至可以移轴拍摄。哈哈施奈德、罗德 刚、尼康、富士等高素质镜头岂不更爽?只是由于要留出反光镜活动 的距离,所以在使用广角镜时镜头尾部与胶片的距离限制了广角镜的 选择,只能使用 115MM 以上的镜头。谈到镜间快门镜头在本机使用的利与弊,本人就个人观点评说一 下:镜间快门的使用增加了每支镜头的构造机构与制造成本, 却简化 了机身的结构及零部件使用量, 机身结构却变得结实, 减少了机身故 障发生率的

7、可能。 工作中一只镜头快门出现故障, 换另一只镜头即可。 我们一般会有多只不同焦距的镜头, 却总是只有一部机身, 或许换上 去的镜头视角不是很合适, 但拍下来总是比什么也拍不到强吧?镜间 快门的最高一级快门都可以闪光同步, 这就意味着你可以用更高的快门凝固动体的影像。宾得 67 的焦平面快门就曾为提高闪光同步改为1 30秒而专门开发了一只镜间快门的镜头来弥补这一缺陷。当然镜 间快门也是有不足的, 它的结构导致不能把曝光时间做的更快, 它的 快门最高一般为 1500秒,而我们的大马只有 1400 秒。五、B门及快门线的使用B 门必须是使用快门线来控制的,先说一下快门线的应用。 看一看大马那块巨大

8、的反光镜, 想象一下它动起来的劲头, 你还会相 信保持底片清晰的安全快门吗?所以用反光镜预升会比较好一些, 这 样用更轻巧的三脚架就可以架得住大马。如果你坚信反光镜的动作不会影响到你底片的清晰度,那么就把 单头快门线拧在相机的快门释放按钮上, 如果你觉得还是反光镜预升 会带来更结实的成像,那么就把快门线拧在镜头左手边标有 M、 VP 的钮上,拍摄时先按下相机快门释放钮, “跨啦 ”一声以后等反光镜的 余震平息了再按下快门线。 这里控制的是 T 门和其他常用档位, B 门 的操作是独立的,把快门线拧在镜头右手的 B 钮上,按下机身的快 门释放钮,反光镜上翻快门打开 ,读秒结束 ,再按快门线关闭快

9、门 ,好了, 就这样,你用单头的廉价普通快门线同样完成了双头快门线的工作, (注意在这里最主要是廉价,这个对于我们真的很重要,哈哈)并且 在野外转场拍摄的时候你还可以少拧一个快门线头, 而使用原厂快门 线无非是把多的那条快门线拧在相机快门释放钮上,取代手的作用, 而这个取代与你底片清晰度无关, 用到反光镜欲升时这条线更是累赘, 需要把它卸下来。你是不是打消了去买原厂双头快门的念头?六、快门的顺利开启之路 为减少操作失误,本机设有多种安全装置,因此在拍摄时想要顺 利按下快门要过六道关:(1)快门上弦把手一定要向下按到位;( 2)快门释放按钮有锁, 防止意外拍摄, 拍摄时应当在白点位置, 还有一个

10、是红色的,那个是锁住快门用的,防止误拍;(3)正常拍摄完毕(并非多次曝光)的情况下是否过片;(4)片盒内是否正常装好胶片,并已成功卷到第一张,第一张胶 片要扳好几次的;(5)后背是否旋转到正确的横竖拍摄位置,在这 2 种状态的中间 任何位置都不行的;(6)拍摄时是否完全扭出胶片的遮光板,还应注意遮光板在一部 分未完全扭出的时候也可以按下快门释放钮。再就是记得在更换镜头的时候要先给快门上弦采卸的下镜头。 好了,余下的就是装上一只 120 胶卷,感受中画幅带来的美妙感 受吧!为刚刚入手大马的影友更快熟悉自己手中的 “枪”及早进入状态出 好片,在下斗胆在此作一个大马的简易教程供大家参考, 本人才疏学

11、 浅,不足之处望大家不吝赐教, 以免贻笑大方。刚刚遇到的 RB67SD67 后背压片不平的问题 .正在研究之中,未果所以尚未收录其中,日后如有其他问题随时添加。图片正在整理之中 最近abl5111兄对大马.KL镜头的精彩评鉴及器材技术层面的独 到见解,大家借鉴一下。说一下大家关注度较高的 KL65。在KL的广角中,这支头体积是比较大的,重1070g,长度像个中 焦头,九片八组的改良结构,早期时配 S机身的65头是八片七组, 结构不一样,但是凭良心讲,这二者没有太大区别,以前用过 C50,高倍放大时, 边缘的色差是看得见的, 可见 C 级标准和 KL 标准有区 别,光学结构和镀膜都重新设计,而给

12、 S机身配的50和后来镀膜改 良的 C50 的十一片八组的结构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变,实际上这个 焦距段的镜头这样的光学结构已是非常经典, 存在的不足不是大问题, 当然,高级的镜头也应运而生, 如 RZ 用的 ULD50 ,已经多达十五片 的光学新结构,由于没有用过,不好发表意见,但是校正以前的残存 的色差和边缘的因场曲造成的清晰不足应该是有提高的, 而马米亚公 司把 KL 的广角只做到了 65mm 的焦距,因此给使用者带来了遗憾, 大家只好把注意力放在了 KL65 上。那么这支广角镜头为什么体积会这么大?这么长?这是和它的光 学结构有关。 这支镜头属于反摄远光学结构, 什么叫反摄远结构以前 帖

13、子里我没有讲清楚,有必要讲一下。这支镜头 65mm 的焦距照理说从镜头成像的像方主点到焦平面应 该是 65mm 的距离,可是,大马如此大的机身和巨大的反光镜这 65mm 根本不能容下,怎么办?是聪明的法国人赫赫有名的昂热尼厄公司的 工程师发明了反摄远光学结构解决了这个问题。反摄远结构顾名思义就是和正摄远结构相反的,我估计浪漫的法 国人在苦苦思索时, 一不小心把一个摄远镜头颠倒过来忽然发现了这 个光学特性,当然说穿了简单,发明者付出的心血是很大的,不是这 么颠倒一下就行, 整个镜组都要重新设计以符合广角镜头的特点。 反 摄远结构的光学镜片在前组是采用了具有发散作用的负透镜组, KL65 前组用了

14、三块, KL75 用了二块, KL90 用了二块, C50 也用了 三块,都是平凹和凸凹结构, 而在后面的镜组则是具有一定对应作用 的正组透镜, 这样的设计主要使像方主点后移, 以便容下大马的镜箱 和反光镜, 在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前组, 使得主点后移而到焦平面距 离又不变,面在许多旁轴的和大型技术相机由于没有反光镜箱的结构, 都采用了标准的广角镜组设计,如完全对称八片四组的超级安格隆, 标准的大广角镜组的设计带来的好处是边缘视场清晰度较好, 由于对 称光学的作用在不同远近距离拍摄时边缘清晰度影响较小, 镜头个头 也不需要做得很大,但是由于后镜片贴胶片太近,浙晕是比较大的, 往往需要收小光圈和加

15、中灰镜来解决。而反摄远结构的广角镜头则边缘的照度得到了改良,镜头的光学 口径也比较大,由于前镜组用了大体积的负透镜,因此镜头很大,又 重,由于是不对称的光学结构, 近摄时边缘的成像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因而,这些镜头都带有自动和手动的浮动镜组来校正,因此,用大马 的兄弟一定要记得使用这个校正环, 这好比在 KL 很优秀的光学品质 上,校正了浮动镜片会创造了更好的成像质量的基础平台, 加上收小 光圈的景深作用, KL 的成像质量是非常好的。介绍一下 KL75mm3。5L。这支镜头在市场上的拥有量是很少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焦距值在 广角镜头中的视角太小,只有 61度,相当于35mm镜头的37mm镜 头

16、,又由于和 KL90 太靠近,所以很多人会去选择 50和 65头,其实 每一个镜头的视角在摄影活动中是一定有他特定的作用的, 选配三镜 组合时,只要广角的视角和标准的视角离它较远,选择它是合适的, 如 50, 75, 127 或者 150,都是很好的组合。KL75 由于视场角度小, 带来了令人满意的无暗角, 几乎不存在的 畸变,在这里要说明一下, KL 系统的广角镜头在边缘视场失光和畸 变控制和别的品牌相比是做的最好的,不论是 C50, KL65, KL75, KL90,边缘视场的暗角都很微弱有的甚至没有,这并非一定是德国 镜头在这两个方面才是最好的, 勃浪尼卡的 67相机用的 PG50,PG

17、65, PS40, PS50, PS65, PE50, PE60也有很好的暗角和畸变控制,得多 的用家都有深刻的映象,而我们在用哈苏的 40,宾得 67 的 45,宾得645的AF35,都可以看到明显的边缘视场的失光,当然有时候这种 边缘的光衰落也不见得是一种坏事, 会符合一种意境和加强视觉中心 的需要,现代人用广角对这种现象也不强求和已经适应了, 因为不管 怎么样,浙晕的现象不是很严重的。KL75 的光学结构为 9片 7组,前面有两块大的负透镜起着将像方 主点后移的作用, 如果更大的广角就要再前面加一块更大的负透镜以 获得更大的视场,如 C50, KL65 ,有意思的是,后面的 7 块镜片是

18、 完全一致的外径尺寸的大小的正负透镜, 这样的设计也就造成了在整 个 KL75 的像场中光学不足非常小,也包括清晰度的一致性,我们在 别的厂家也可看到同样的设计,如勃浪尼卡 67的PG65, 645机用的PE60等,看来,对于一种焦距镜头的设计,大多数的厂家都是一致 的,光学设计的调整无法违背光学的规律, 只能是通过镜片的品质的 提升和镀膜工艺的改变来达到成像质量的小小的提高。KL75 在要求严谨的场合下是非常合适的, 如人数多的合影,建筑, 室内装璜等要求不变形的题材, 我在拍摄合影中人较多时会用 KL75, 因为这时候也可以用 KL90 ,但是距离会很远,对焦困难,大气 中的尘埃也会影响照

19、片的清晰度,那么用 KL75 甚至 KL65 都是合适 的,拍摄距离不远于 10m 最好。如果遇到 KL75 ,就要把它买下,已经成了品质好的稀罕之物了。说一下KL90mm3。5镜头。现在中幅的标准镜头一般都是视场角为 50 度左右的,如 645 的 75mm, 66的80mm, 67机器用的90mm,实际上标准头的视角如符 合人眼睛的46度的话,67相机的标准头应该是100mm,如勃浪尼卡的PG-1的100mm3。5,或者是宾得的105mm2。4,当然宾得也有 一支 90mm2。 8,50度的视场角应该是小广角了,但是厂家这样的标准配备,用户 也没有什么异议,也习惯了,可是,几乎所有的厂家对

20、于 50度视场 角的标准头都采用了对称高斯六片四组或变高斯的六片五组的光学 结构,唯有马米亚采用了复杂的八片七组的广角结构, 就连早年的为 S机器配备的90mm3。8C头也采用了七片五组光学结构,可见,厂 家一直把 90 头作为小广角镜头来设计的,不管怎样,在相同的视角 下,高较正的光学系统一定是更好的, KL90 配备了只是广角和微距 特有的手动校正的浮动镜片校正环, 使得影像在远近距离都有一个完 美一致的清晰度,由于职业的需要,我把 90KL, 75KL, 65KL 作为 拍摄合影最为契合的镜头,这三支镜头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KL90 没有暗角,也看不见畸变,不要说 KL90,就连65K

21、L也看不到明显 的暗角,这点中幅镜头要比35mm镜头优秀的多,变型也比35mm镜 头小很多, 由于浮动镜片校正环作用, KL90 在光圈 f8 时就能中心和 边缘影像很一致的清晰度,极端光线下在 f5。 6-8之间边缘的人像也 保证有很好的清晰度,由于是小广角结构,景深范围也大,用起来很 放心,而当我用勃浪尼卡 GS-1的100mm镜头时,当拍摄的人少一 些的时候,就会担心景深不够, KL 镜头还有一个特色是采用精工快 门,品质的优秀有目共睹, 不是酷使几乎不会有问题, 我家的 SEIKO 挂钟一年也只有二十秒的误差。我觉得有可能还是要有 KL90 的标准配备, KL90 在使用的范围上要 比

22、 KL127 大一些,差不多两斤的重量,牢固,可靠,是世界上最重 的标准镜头,使用起来很放心。不知道大家在用大马时都喜欢配什么样的中焦镜头?我在这里向 大家推荐 KL150 。一般来说,配 KL150 原有的标准头一定是 KL90 ,不然的话有 KL127 再配置 KL150 就太近了,向大家推荐 KL150 ,主要是从相对 的大口径来说的,大家知道,大马的对焦屏不够细腻,暗光下对焦有 一定的困难,选镜头尽可能选大口径的, KL 镜头中, 3。5 已是最大 口径了,因此,如果配 KL65mm4 , KL90mm3。5, KL150mm3。5, 可以说是最大口径的一套了, 有人会认为, 厂家为什

23、么不再开发出更 大口径的镜头?实际上是快门的尺寸和 SD 机身限制了,大马由于旋 转后背的设计, 机身尺寸和重量已够大了, 镜头的卡口尺寸不能再加 大,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 SEIKO 快门在每支镜头上都是一个尺寸, 即一号快门。KL150镜头个比较小,长度只有76mm,和KL127基本一样,中焦 头的尺寸减小, 主要拜赐于正摄远光学结构的改革, 上次和大家讲了 KL65 的反摄远光学结构, 这个 KL150 明显像方主点前移了, 什么是 像方主点要向大家解释一下, 一支镜头的成像是将拍摄的画面由物方 向镜头的某一个点会聚, 再由这个点向焦平面射出成像, 这个点就叫 像方主点,这个点在镜头上的

24、位置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广角在后, 标准和中焦在镜组内,长焦会出镜头之外了,那么 KL150 的像方主 点在哪里呢?你可以粗略算一下知道了, 大马的机身卡口到焦平面的 距离大概为120mm,加上KL150的76mm,那么这支镜头的主点肯 定在镜头中间了,要知道, 不管镜头设计的长短,主点到底片平面的 距离一定是设计的焦距值, 是不可变的, 而镜头设计的长短是设计师 根据要求将正负透镜度数大小的选择。KL150 很可爱,小小的镜头,前镜片却是一片大镜片,这是大口 径要求的,六片四组的相似对称结构,成像是没有话说,以前在开影 楼时,一直以这支镜头打主力,当然,我们不应该把中焦镜头定义为 人像镜

25、头, 中焦拍什么题材都是很好的, 厂家也不会决弃中焦镜头的 边缘分辨率, 而人像题材的拍摄也不是不要边缘的清晰度, 而千篇一 律的虚化背景的大光圈应用, 在风光摄影中, 用中焦来剪去不需要的 画面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为什么没有 KL50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都想知道。早在十五前,我得到马米亚公司的一次打折, 花了 5800买了 KL65, 看到这支类似中焦镜头的大个子, 心里很高兴, 也被它的优秀的品质 所折服,当时我也想到,为什么没有KL50 ?而C50则是满世界都是, 而且价格远远低于KL65,我想当时,马米亚有可能限于技术的原因 一时还做不出 KL 标准的 50mm 镜头,好在我不是风光摄影

26、师, 50 头也没有那么迫切, 而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实用家, 也不需要吹毛求 疵地找那些不大的差别,用 C50的远远比KL65多。没有多久, RZ 的配套镜头和旁轴的 67 镜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大家知道, RB 机器进入 90 年代成了亚洲影楼的最佳配备, KL127 , KL150 成了相当重要的镜头, 而 KL90 则是合影的重要镜头之一, 而 RZ 机器则是世界职业摄影师的首选, 旁轴的 67 机器则是风光摄影师 的重要机器,于是 50mm 镜头变得相当重要,在这样的供求关系下, RZ 的 15片 11组的 ULD50mm4 。5出世了,旁轴的 50头也出世了, 晚一些的时候这两个机

27、型都出了更广一些的相当于 35mm 的镜头21mm焦距的43mm镜头,RZ只见过图片,没有看见销售,旁轴的 43mm 镜头则成了不少风光摄影师的追求,而 RB 机器则大多数掌握 在像我这样的人像摄影师手中, 对广角不迫切, 很少有人又兼有风光 的。到了今天, RB 全线退出影楼,到了业余爱好者的手中,于是,对 广角的品质要求又重新被提了出来,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RB 等 胶片机器都停产了,我们的要求已无法达到, KL65 成了一块最后的 美玉,说实在话,全机械的相机非常值得收藏,镜头也一样,我的 KL65 至今很新,全机械的 SEIKO 非常准确,用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 若要收藏,多少年都

28、可以,若马米亚当时有一支 KL50 闻世该多好, 这对收藏是一件完美的事情, 只是胶片时代退得太快了, 人们还没有 拍摄好胶片, 数码就来了, 而相当多的人都怪胶片摄影不好而彻底与 之决裂,只玩数码了。可见,马米亚的研发实力是相当强大的,只是厂家是根据不同的 用户需求来研发, 从昂贵的价格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大广角的品质应该是不错的,至今我也念念不忘 ULD50 ,由于不能和 RB 兼容,因此的 必须再配一个 RZ 机身,而现在二手市场上, RZ 二型实在是又贵成 色好的又少,而从收藏的角度上来说也没有 RB67SD 好。 纵观 KL 这些为数不多的镜头,光学品质相当好,既是马米亚再愿意 开发,品

29、质也无法再上一层楼,因此,我们拿着这些镜头是非常心安 理得的,二手市场上,品相好的机身和镜头越来越少,有机会和有条 件应早拿下,全机械相机收藏的条件最好。和大家谈谈摄影镜头的分辨率问题。 关于镜头的清晰度作为使用者的影友都以拍摄的图片和主观的语 言来描绘, 但是作为专业的测试机构都是以仪器测试的结果, 以数据 和客观的语言来总结, 那么我们怎样去读懂专业的测试报告和数据? 使得和们更了解我们使用的镜头,我觉得这是大家要学习的。 专业测试机构一般都以调制传递函数方法来分析镜头的, 是目前最为 客观的测量手段,它有两个座标,竖座标是镜头的反差系数,横座标 最镜头的像场半径, 一般说来, 会有四组由

30、像场中心绘制到半径边缘 的曲线,每一组有两条,一个是弧矢线,用 S 表示,一个是子午线, 用T表示。这些线具有什么含义?以像场中心为方向, 往外发射,与 方向一致的线条叫弧矢线,与发射方向九十度相交的线叫做子午线, 由于玻璃的特性和材质的不一样, 以及熔化工艺水平的不一样, 镜组 在成像时,对这两个方向的分辨率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弧矢线的 清晰度会高过子午线, 这是玻璃特性所决定的, 镜头最难分辨的是边缘视场的竖线条,但也不尽然,在一些大幅的大广角镜头中,会发生 在边缘视场时,弥矢线会向下穿越子午线, 形成非常不好的相交现象, 这种现象会造成图像的清晰度紊乱,当然我们是希望 S和T的两条曲线

31、尽可能的并行且边缘下降的不厉害, 不然的话, 这支镜头的边缘 失光就太严重了。一般说来,微距镜头曲线最平,标准次之,中焦也 很好,没有 APO 技术的长焦曲线就分离很厉害,主要原因是因为色 差的原因造成子午方向分辩率大幅下降, 而广角是因为视角太大造成 光学玻璃在边缘视场上无法达到理想化要求, 也就是说, 它无法看清 边缘的影像,因此,再好的大广角镜头边缘的曲线都会下降的多,越 广越多,由此可见,最好不用太广和太长的镜头。各种片幅的四组曲线的分辨率指数也不一样, 35mm 最高,中幅 在后,最低的是大幅的镜头,在 MTF 曲线图上, 35mm 的最细的细 节分辨率可以测试到每 mm40 线,而

32、且能保持有足够的反差, 换句话 说,细部也很清晰可辩,而大幅的最高分辩率就只有每 mm20 线了, 由此可见, 大幅的镜头的分辩率并不比小中幅的镜头高, 而是相对的 低倍放大而造成的细腻无比的影像。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大马上通过接环用大幅镜头肯定清晰度不 如 KL 镜头,我们通过下面这个测试可以看出这二者的差别。在一个 固定的地方,用 4*5 拍摄一个画面,然后在选用一个合适焦距的 KL 镜头拍摄 4*5 画面中的一个剪裁的画面, 这个剪裁的画面就是我们用 4*5 镜头装在大马拍到的画面,实际上是用了 67 后背剪裁了而已, 67以外的还有呢,这样,一张 4*5 底片和一张 6*7cm 底片冲洗出来,4*5 上面剪裁出来的 6*7cm 画面的清晰度和 KL 拍摄的原片的清晰度 明显 KL 要好的多,只有 4*5 不剪裁拍摄的和 67 相机一样的画面, 才有细腻的影像, 我们把大幅镜头弄到大马机身上实际上每拍一张照 片都是 4*5 剪裁成 6*7cm 的一个局部,由于 4*5 镜头的分辩率低于 中幅镜头,这个 6*7 代表着 4*5 镜头的分辩率水平和代表着中幅镜头 分辩率水平 KL 的原片的肯定有区别了。可能我在讲镜头的分辩率问题时讲得不够细, 大家有些不够明白, 这里再把 MTF 曲线详细讲解一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