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蔬菜生产现状与我市蔬菜发展设想主要内容 我国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出口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市蔬菜生产情况和发展思路 (二)、我国蔬菜生产的发展趋势 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使蔬菜生产区域化,专业化 不断发展蔬菜的高效种植模式 发展合作种植模式 发展蔬菜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三)、我国未来蔬菜品种的发展趋势 日本目前仍是我国蔬菜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0年出口金额在15亿美元左右,2009年接近30亿美元,但近两年出口额逐步下滑,相反对东盟、美国、德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出口增长迅速。 在品种结构上,形成了以我国传统蔬菜和国外引进产品相结合的格局,近年,一方面对传统优良蔬菜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
2、和改良,品质产量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从国外引进了大量优良品种,尤其是从进口国引进适销对路的菜种,极大的丰富了出口品种数量,提高了蔬菜品质 从产地分布看: 我国地域广阔,地理气候差异较大,蔬菜出口生产分布较广,全国各省(市、区)均有出口,但主要出口产地集中在沿海的山东、福建、浙江、广东、江苏、辽宁、河北、上海等产业发展较好的蔬菜出口优势带。 图表 1.2009年蔬菜出口金额前12位省区占有比例 三 、我市蔬菜发展思路 从人们的要求出发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城镇居民消费趋势在快速经历了数量型阶段和质量型阶段之后,开始进入了以“优质、营养、安全、方便”为标志的营养型阶段
3、,蔬菜经营由前几年的“卖方市场”已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由原来“种什么吃什么”变为“想吃什么买什么”,由原来习惯于到市场上买普通的“大路菜”变为买“精细菜”甚至到超市里买“净菜”,这就要求蔬菜的生产和流通必须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4、建立信息网络,增强和改善市场功能 市场是连接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桥梁。应重视蔬菜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市场网络,把搞活蔬菜流通,扩大销售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为实现蔬菜产销一体化, 首先按照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蔬菜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合理布点,分类建设,有效调控。 同时,在蔬菜种植规模较大的重点乡镇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和产地集
4、散市场,便于产品集散、分级包装及转运。 5、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蔬菜是比较讲究规模效益的产业,大力开展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既有利于鲜菜的市场流通,也有利于产后加工。为此,必须把优化蔬菜业发展布局作为提高蔬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来抓,对不同栽培设施、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蔬菜应重点抓好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重点建设集约化程度高、规模适度的蔬菜生产基地。确定自己的骨干品种与专业乡镇,逐步形成一乡一品、多乡一业、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培育拳头产品,突出区域特色,搞好示范带动。在这方面,象贾岭的小辣椒生产已经积累
5、了一定的经验,应积极推广。应依托农业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之路,由拥有固定资产的蔬菜实业公司牵头承建蔬菜产业化示范园,通过企业化经营,提高种植效益,带动蔬菜产业化 。 5、推广屏蔽技术 有些生物专用肥可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或屏蔽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温室使用防虫网可有效地阻止害虫侵入温室内,对防止芽虫、白粉虱等害虫的危害和病毒病的传播有重要作用。 6、加强蔬菜无公害生产的相关研究 无公害生产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社会公益事业,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超前研究,尽快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加以应用。 (二)、设施蔬菜发展的意义 设施栽培就是利用连栋温室,连栋大棚,加温温室,日光温室,大拱棚,中拱棚,小拱
6、棚及地膜覆盖等设施,通过多种措施对土壤温度、空气温度进行调控。 蔬菜是人们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人们要求周年不断供应新鲜、多样的蔬菜产品,仅靠露地栽培是很难达到目的,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无霜期短,而长江流域地区虽然冬季露地能生产一些耐寒蔬菜,但种类单调,且若遇冬季寒潮或夏秋暴雨,连绵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则早春育苗和秋冬蔬菜生产都可能会受到较大的损失,影响蔬菜的供应。 设施蔬菜栽培主要用于改变蔬菜栽培季节性,可促进早熟、丰产和延长供应期,是人类征服自然、扩大蔬菜生产、实现周年供应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发展“三高”农业、振兴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是现代业的标志之一。 而利用先进设施进行蔬菜栽培可利用保护
7、设备在冬、春、秋进行蔬菜生产,以获得多样化的蔬菜产品,可提早和延迟蔬菜的生长期,能调节蔬菜周年均衡供应,满足人们的需要。 设施蔬菜生产,主要有以下作用: 1、蔬菜育苗:冬春季利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培育茄果类、瓜类、豆类及藤菜等的幼苗,或保护耐寒蔬菜的幼苗越冬,以便提早定植,获得早熟产品。夏季利用塑料遮阳网覆盖育苗或栽培莲白、花菜、芹菜、窝笋等幼苗越夏。 。 2、越冬栽培:利用塑料棚,可于冬季栽培耐寒性蔬菜,在保护设备下越冬,使这类蔬菜早春提早收获。 3、早熟栽培:早春利用塑料棚,提早定植茄果类、瓜类、豆类、藤菜、生姜等喜温蔬菜,以获得早熟的蔬菜产品,一般可比露地提早30-50天 4、延后栽培;夏季
8、播种,秋季在塑料棚内栽培果菜类,以延长蔬菜的生育期和供应期(如秋辣椒、秋番茄等),一般可延长供应期20-30天。 5、炎夏栽培:夏季高温多雨或干旱季节,利用遮阳网覆盖进行遮荫、降暑、防暴雨等保护措施,于炎夏栽培果菜类或叶菜类蔬菜,提高产量,增进品质。 6、无土栽培;利用塑料棚进行水培、基质培等无土栽培,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或无有害物质、残留低的蔬菜。 7、蔬菜育种:可利用塑料棚进行蔬菜的留种或杂一代的制种。 ? 8、食用菌栽培:利用塑料棚来防寒保温、遮光栽培各种食用菌,以提高产量,增进品质。 项城市蔬菜产销情况调查 我市属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平原县(市),全市一百万亩耕地,人均地不足一亩。想要在有限
9、的耕地上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必须从高效农业入手,蔬菜生产是典型的高效农业,大力发展蔬菜除可满足我市对蔬菜产品的需要外,还可以大大提高我市农业收入,加快我市跨入小康步伐。 随着广大人们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消费也迅速增加。根据调查分析,人均消费蔬菜量可与0.12亩生产持平,据此估计我市除去外出务工人员,实际消费蔬菜量应与十万亩左右的生产相当【含复种】。目前我市蔬菜种植面积只有3万亩左右,且70%是零星种植,均以宅基地上种植为主,周围是房屋和大树。通风透光度均差,产量明显低于可耕地上的种植。 目前我市较规模生产的蔬菜有:丁集索庄为中心的设施农业,主要生产芹菜、茄子、黄瓜等,总面积在3000亩左右。
10、其产品80%外销。以贾玲为主的三樱椒栽培,总面积5000亩。产品95%外销。大蒜分布较为广泛,全市面积在1万亩左右,有70%以上外销。 我市零星种植的蔬菜大多是管理技术要求不高,生长期较短的蔬菜主要有萝卜、白菜、豆角 缸豆 、菠菜、大葱等,且大多数是以自给为主,部分在小集市上出售。 我市蔬菜销售现状 通过对我市区各大菜市场和各镇菜市以及部分小集市蔬菜的购销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市区各大菜市场蔬菜80%来自本市以外,其中反季节蔬菜95%来自外地。来自本市的蔬菜主要以萝卜、白菜、菠菜等低价位蔬菜,且以小贩出售为主,稍大的蔬菜批销户均是从外地购进,蔬菜价格变幅很大,购进渠道近的周口、扶沟,远者山东、湖
11、北等地,春节前甚至有从海南购进上市。乡镇级菜市场的进菜渠道有60%-70%的来自县城的批发商,诸如李寨、贾玲、三店偏远乡镇,大部分从平舆进菜。乡村菜价高于市区,本市区菜价高于大城市,这倒与全国的蔬菜价格规律相反。 我市蔬菜缺口及亩效益分析 我市自产蔬菜与全市消费的蔬菜相比,总的缺口按保守预测应该在60%以上,即我市常年需要十万亩耕地用于种植蔬菜,其中保护地栽培菜面积应在3-4万亩,与现有3万亩总量和其几千亩的保护的栽培数字相差很大。要想保证我市居民不受外地菜价影响,发展蔬菜种植的重要性很大。同时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也有于我市种植业的迅速发展 通过几年来我们对我市和蔬菜单产和销售价格的调查分析,全市
12、平均种植蔬菜亩收入在1.5-2万元之间,保护地栽培蔬菜收入在2.5-3.5之间,如露地栽培春季茄子可亩产6000-7000斤,平均每斤一元,亩收入6000-7000元;秋季萝卜亩产12000-15000斤,平均销售0.5元,亩收入6000-7000元;冬季的菠菜可亩产10000斤,平均售价0.3-0.5元亩收入3000-5000元。三季合计1.5-1.9万元。如保护地栽培早春的黄瓜或茄子,一般亩产10000斤左右,平均售价1-1.2元;夏季的辣椒亩产7000-8000斤,平均售价1.5元左右,亩收入10000元左右,冬季的芹菜,亩产8000斤左右,平均售价1.2-1.5元/斤,亩收入1-1.2
13、万元,三季合计收入3-3.5万元。若按高效栽培模式还可提高亩收入0.5-1万元,即亩收入可达4-4.5万元。 我市发展蔬菜的可行性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我市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有较高的可行性。 蔬菜生产与粮食生产相比,属高投入、高收入的作物,一般粮食生产(两季)需投入6-8个而蔬菜生产(三季)需投入工30-40个,按每个工30元计算,粮食投入工需200元左右,蔬菜生产需投入1000元(按每亩计算)。生产资料投入,粮食需400元,露地蔬菜需600-800元,保护地栽培需1200-1500元。技术投入,粮食需10元,蔬菜需100-200元。各项投入合计,粮食需610元,蔬菜需2000元。其收入粮食为1
14、8000-2000元,而蔬菜为2500元(平均)。收入扣除投入粮食为1200-1300元,蔬菜为23000元。其纯入蔬菜是粮食的20倍。 蔬菜生产与外出工相比,若一个劳动力在家种2亩蔬菜,需投入工60-80个,投工工资每年2000元,蔬菜纯收入46000元,合计年收入48000元。外出务工按每年十个月计算,年收入平均1.5万元左右,是蔬菜种植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同时在家种地也能照顾家庭,子女和老人。我市蔬菜缺口7万-10万亩蔬菜有固定销路,同时保证我市居民生活的需要,还可以增加我市种植收入2亿多元,使全市人均收入提高200元。综合上述分析结果,我市发展7-10万亩蔬菜可行。 主要应采取的措施:
15、面对全国蔬菜发展的新趋势和蔬菜“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我们要充分挖掘蔬菜业在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上的巨大潜力。立足于我市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特色化、名牌化为突破口,以产业化为实现途径,从科技推广、市场运销、加工转化、基地布局、政策扶持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发展无公害生产,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调整结构,提高产业素质和效益;通过科技突破,增强发展后劲;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挥加入世贸组织后蔬菜业劳动密集的优势;通过加强蔬菜产品的整理、包装、贮运、加工等产后处理,不断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使之成为种植业
16、中辐射范围广、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 良好的发展的机遇: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蔬菜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国内居民的蔬菜消费量平稳增长,发达国家蔬菜自给率持续下降,使蔬菜生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我市气候温和,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蔬菜生产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源优势;同时,加入WTO,使蔬菜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对蔬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市蔬菜生产多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千家万户随意种植,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低,产前、产中、产后衔接不够紧
17、密,龙头加工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自产自销、地头批发居多,使菜农收益稳定增加受到影响。如我市丁集索庄,无论从规模或是设施上,十多年没有大的发展。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我市发展建议有以下几点: 1、科技兴菜,全面提高产量品质。 在扩大规模种植面积的同时,注重提高单产水平,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要充实技术队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对菜农的技术培训,提高蔬菜种植水平。继续加大蔬菜种植技术,特别是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扩大设施栽培和反季节蔬菜面积。 传统畦灌的设施栽培,水的利用率只有40%,而且影响蔬菜品质,因此
18、应大力推广滴灌、微灌等设施栽培节水灌溉技术。优良品种是先进科技的重要载体,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蔬菜新品种,加快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以抗旱、抗病虫为重点,提高优种覆盖率,并筛选出适合我市的的拳头品种,形成地方特色菜。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全面提高蔬菜产品质量。 2、增强加工转化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按照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蔬菜业的效益,生产环节只占25%,流通环节占42%,加工环节占33%。据悉,美国农业总投入只有三成用在采摘前,七成都用在产后,农产品产后总产值和采摘时的自然产值比达到3-7:1。而在我国,每年有20%的蔬菜在采摘后的流通中腐烂变质,白白被扔掉。蔬菜产
19、后问题的解决,不仅直接影响到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利益,而且严重影响蔬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要克服重视蔬菜生产而轻视蔬菜加工和流通的思想观念,在蔬菜主产区成立蔬菜产业化的主管部门,改变目前各部门分散管理的状况,对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检测等实施统一管理,逐步把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按产业化要求连接起来。尽快实行蔬菜产品分级整理、净化包装、“净菜上市”。加快开发和推广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加工产品,如菜汁、蔬菜脆片、脱水菜、速冻方便菜等,集加工、贮藏、保鲜、盐渍、脱水、冷冻等多种形式,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产品增加值、加工增效,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 3、促进蔬菜产业
20、化,建好产业化实体是。 政府应加强对蔬菜产业化的指导支持,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政策,争取国家资金扶持,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其加工转化增值和带动生产发展的能力。鼓励不拘一格、多种模式地组建产业化实体;走产学研结合或企业联合的路子,努力提高开发能力与加工水平,重点突破加工、保鲜、贮运的薄弱环节,促进生产与加工、保鲜、贮运的同步发展;增强名牌意识,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名牌优势、出口优势 其次加强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市场和区域市场,加强与各大中城市联系,建立销售网点,街接全国大市场,发挥市场中枢作用和龙头作用,扩大市场覆盖面。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培养蔬菜经纪人,
21、对外开拓市场,建立起稳固可靠的营销网络;对内组织生产、筹措资金、协调关系、规范行为,逐步形成生产、流通与销售集团化操作。 第四是建立信息网络,配备功能齐全、传递快捷的信息服务设施,及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开展主要蔬菜产销形势的预测预报,帮助各蔬菜批发市场制定指导性价格,为各地制定指导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2、地理位置优势:我国蔬菜出口区位优势显著,与出口区域接海邻壤,距离和空间相对较小,生活消费习性、文化渊源相近,出口贮运成本和时间成本较低。如日本、韩国、东盟10国,西亚及独联体国家,其蔬菜生产受资源限制,自给能力有限,但需求旺盛,我国与这些国家接海邻壤,距
22、离近,空间短,运销方便快捷。以鲜洋葱为例,从美国西海岸运达日本横滨至少需21天,而从山东安丘运到横滨仅需7天,我国沿边出口亦如此。 ?3、生产成本优势:蔬菜生产既是资源性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共同性支撑,构成了我国蔬菜出口的成本优势。我国耕地和劳动力价格较底,劳动力价格是发达国家的1/201/6,蔬菜的生产成本一般为发达国家的1/121/5。以欧美国家传统主要消费产品芦笋、洋葱和青花菜为例,我国芦笋建园和投产4年每公顷需投入40184元(人民币下同),产业利润大致为49816元,美国则需投入65505元(人民币),产业利润20936元,投资亏损;我国洋葱每公顷生产成本
23、37300元,美国为42300元,日本高达173000元,我国青花菜每公顷生产成本26400元,美国高达60700元,生产成本优势最终体现在利润和价格上成为国际竞争的利润和价格优势。 出口生产优势明显 我国蔬菜生产规模、种值面积、从业人数、产量、人均占有量、加工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出口以品种多、数量大、品优价廉而极具竞争力。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2009年,保鲜大蒜出口量接近100万t(吨),占世界贸易量的70%;脱水食用菌出口3万t(吨),占世界67%;罐装蘑菇出口30万t(吨),占世界51%,均居世界贸易首位。 ?出口环境进一步改善 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
24、展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措施,使农业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和公共服务,蔬菜生产和出口将得到更多的支持和优惠,出口的软、硬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改善。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全面推动各种贸易的发展,蔬菜出口也不例外。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合作多边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国蔬菜出口空间和利润空间进一步加大,蔬菜出口竞争优势继续凸现。近年中国外交、外贸活跃,与世界各地建立的良好关系及签订的农产品贸易互惠协定,将对我国蔬菜出口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我国蔬菜出口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影响我国蔬菜出口的制约因素很多,既有自身生产、贸易方面的问题,也有国际市场变化、贸易壁垒
25、等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档次亟待提高 首先,我国蔬菜实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时间短,管理经验欠缺,技术水平不高,很长时间内都是很被动的接受出口生产标准规范、管理规范和安全卫生检查,自身标准化体系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脆弱,基地建设、肥料、农药的使用,包装运输等方面的生产安全意识和技术手段,还跟不上国际出口市场发展的要求,蔬菜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亟待提高。 。 其次,长期以来重生产、轻采后处理和加工,忽视蔬菜产品分选、分级、清洗、预冷、包装、贮运等环节中的二次污染,导致细菌、重金属、防腐剂等含量超标,加之采收、运输、包装粗放,采后损耗率高达25%30%,给生产和出口带来
26、了不必要的损失。最典型的是曾出现过某企业因清洗用水污染,导致整批出口蔬菜被检出重金属和细菌超标退货的事件。 第三、在整体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的同时,提高出口包装水平和价格水平。我国蔬菜在生产、分级包装和定价过程中,缺乏对优良品种、优质产品、精选产品运用精细包装,优质优价及品牌营销的策略。走高端市场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很有限,中高档产品比率低,普通产品存在定价过低现象,易引起倾销嫌疑。 ?出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出口蔬菜结构长期以自主生产为主,什么种类便于生产,产量高就一哄而上生产什么,对国际贸易主要产品类型、主导产品、消费趋势及增长潜力产品研究和开发不足,造成出口种类中占世界蔬菜出口的大宗
27、产品中份额偏低,比重和贸易额增长有限,产品结构的市场转型慢。如世界出口贸易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的11种产品中,我国只有蕃茄酱占有30%的份额,其它产品比例很小;出口贸易额在5.1亿10.0亿美元的11种产品中,我国只有大蒜、罐装食用菌和脱水蔬菜这3种产品比较高,其它产品都不足3%,出口贸易额在1.0亿5.0亿美元的16种产品中,我国只有姜、鲜或干制蔬菜和干食用菌位列其中。 ?出口市场开拓发展缓慢 虽然近年我国蔬菜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不断提升,但市场集中仍然很高,出口受传统周边国家和地区左右的局面,没有得到大的改观,市场多元化进程还远远不能与我国经济增长、贸易扩大、蔬菜生产发展的速度相匹配。突出表
28、现在对北美、欧盟市场进军速度过缓,出口比重小、品种少,对东亚、东南亚市场依赖性太大。显示出我国蔬菜支持体系薄弱,长期缺乏对国际市场的系统研究,对世界各蔬菜主要消费区域的需求动向和经营特点熟知度不够,后备贸易市场开发不足,易受集中市场的动荡影响和牵制,抗风险能力有限。 而且,市场过于集中和对增长潜力有限的市场的大幅度扩张,不仅易受蔬菜进口市场的牵制,对我国着眼于世界市场的长期开发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不利,也容易引发一些国家实施技术,环境、食品安全、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近年对日本出口的增长,致使日本对我国包括蔬菜在内的所有产口进行严格的卫生安全检查和增加一系列进出口附加条件,不仅挫伤了我国出口生
29、产,更重要的是诋毁了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增加了开拓其它市场的阻力。 ?对技术壁垒和其它贸易保护限制适应能力弱 我国蔬菜出口由于自身生产标准体系残缺,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再加上与出口目的地互认、互惠度低,致使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传统关税壁垒不断消减的同时,以重视食品卫生安全为由,实行近乎苛刻的质量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为非关税壁垒,也称绿色技术壁垒,对我国蔬菜起到了阻碍作用,反映出我国应对能力不强。 但也不排除,有些国家利用我国各种认证制度、标识制度、检测检查制度尚不够规范,或出口经营策略不当,专门针对我国设置技术壁垒,采用针对性检查,进口许可制,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性措施,为我国蔬菜出口设置障
30、碍。 5.出口经营缺乏有效的调控 近年我国出口经营状况有很大改善,但出口企业整体利益和全局观念不强,相互间统筹协调不足,各自为阵,恶性竞争,竞价收购,压价销售,渔利于外商,内伤外损现象时有发生。虽然事件是个别的,但是影响面和危害性不小,后遗症并发,常会使一个出口行业或出口品种在一段时期内有市无价,价格低迷回升无力,这样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产业效益,造成产业病态萎缩,更严重的是损害了我国蔬菜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和经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信誉,并为一些国家的反倾销提供了口实。尤其表现在经营企业对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不予重视,在国际经营中联合作战能力不强,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出口
31、顺利时,将商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协调,信息服务视为可有可无;出口出现问题时,单个企业势单力薄,束手无策,掌握信息有限的弱点暴露无遗,很难运用贸易通则和法律、法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我国蔬菜出口发展建议 ?针对我国蔬菜出口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应将治标与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我国蔬菜出口的竞争优势,实施出口带动战略,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提高蔬菜出口的整体水平,(包括出口质量、数量、品种、金额、市场份额等),扬长避短,正确对待蔬菜出口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首先,要切实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实
32、施产地认证制,产品标识、标签等措施。质量管理从生产源头抓起,从生产、加工、出口规范化、标准化、无害化抓起,按照品种区域化种植标准、栽培标准与产品需求标准、营养含量标准相配套;生产管理标准、产品标识标记标准与产品规格标准,证照明示标准相配套;产品卫生标准、等级标准与生产、加工、贮运技术规程相配套;初级产品标准与加工产品标准相配套;种植、加工、销售相衔接,农艺措施与工艺方法相协调;建立、建全我国蔬菜产业标准体系,推进蔬菜生产过程标准的贯彻和落实。做到既与国际接轨,又具中国蔬菜生产特色。 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质量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和管理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和执法力度,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采用政府监督、行业协会规范、企业自律等方法,结合优势区域布局和特色产业开发,积极引导和促进企业管理认证,产地标志认证,产品认证,产品标识和产品商标牌注册等基础管理工作的落实。有效推广蔬菜无害化栽培技术,减少和规范农药使用,推行采前自检,产地准出制度,做到不合格产品不采收,超标产品不放行。加强对生产基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进行监测、监管、保证蔬菜质量卫生安全。 三是提高产品档次。重视选育、开发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加强蔬菜优质区域种植,加强蔬菜采后分级、包装、保鲜、冷链、贮运等商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