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稻谷大米产业报告2015年中国稻谷(大米)产业报告发布日期:2015-11-20作者:浏览次数:1133字号:大中小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发展深加工是稻米产业的必由之路,国内大米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状况,粮源难以保证,加工产品质量难以稳定。规模化、集团化生产经营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调控目标,也是市场发展运行的要求。随着国内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已逐渐成为主流。
2、普通小麦粉将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在细分市场上,特色面粉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随着食用油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食用油企业只有延长自己的产业链,将种植、贸易、物流、加工等各个环节打通,实行加工的产业化,才能不断降低成本,保障利润,促进我国食用油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粮油产业蓝皮书针对我国粮油产品(米、面、油)的市场环境、生产经营、购销加工、供需平衡、产业布局及未来趋势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稻米产业由稻米生产、贸易、加工、物流、研发等环节构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2015年,我国稻米产业发展继续向好,产量平稳增长,技术不断革新,市场平稳波动,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作
3、出了重要贡献。一、我国稻谷生产现状从世界范围来看,稻谷种植的集中度非常高,亚洲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球的九成左右。世界大米的消费也主要集中在亚洲,中国、印度、印尼三国大米消费量占了全球的六成。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仅次于印度,约占世界水稻总面积的1/6,占国内粮食种植面积的26.9%。平均单产6.56吨/公顷(2012年数据),比世界平均单产高34.3%。稻谷产量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27.5%,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3左右。1.1稻谷产量持续增长2004年以来,国内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实现了“十一连丰”。2014年我国稻谷稻谷总产量20642.7万吨,较2013年增加313.
4、7万吨,产量连续4年站稳在2亿吨之上。1.2水稻种植区域较为集中我国水稻分为籼稻、粳稻,还有少量糯稻。其中籼稻产量占2/3左右,粳稻约占1/3。主要产区分布在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各品种间分布区域差异较大。1.2.1中晚籼稻中晚籼稻产量约占国内稻谷产量的一半,主要分布于南方,即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和河南。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2014年我国中晚籼稻产量10211万吨。1.2.2粳稻我国粳稻分布地区主要有3个:以黑龙江为核心的北方粳稻区,以江苏为核心的南方粳稻区和以云南为核心的云贵高原粳稻区。其中黑、吉、辽、苏、浙、皖
5、、云7省粳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粳稻的85%。2014年,我国粳稻产量7020万吨。1.2.3早籼稻早籼稻产量约占稻谷产量的1/6,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13个省区,其中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是全国早籼稻种植面积最大的4个省(区),产量都在500万吨以上,4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80%,决定着全国早籼稻播种面积的大局。2015年全国早稻总产量3369.1万吨,比2014年下降0.9%。1.3稻谷生产特点1.3.1生产日益向主产区集中。仅黑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和安徽7省的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就占了国内六成以上。其中,黑龙江和江苏两省的粳稻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粳稻的60%以上。湖南、四川、
6、湖北、江西4省中晚籼稻产量合计占全国的55%。1.3.2商品率不断提高。随着稻谷生产日益向主产区集中,稻谷的商品率也不断提高。据统计,2014年国内稻谷商品率为36.9%,较2007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主要是粳稻的商品率大幅上升。1.3.3粳稻增产势头强劲,籼稻产量出现徘徊。2014年稻谷增产主要来自于粳稻,当年国内粳稻产量较2003年增加2850万吨,增幅68%;而同期籼稻产量增加1727万吨,增幅14%。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受种植效益相对较好的刺激,东北特别是黑龙江的粳稻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新的水稻主产区。而籼稻主产区在南方,受制于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难以增加,相反
7、却有下降的趋势,导致产量徘徊不前。1.3.4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初步统计,2014年全国水稻机插、机收、机耕面积分别达1.6亿亩、3.6亿亩、4.3亿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74%,比2010年提高16个百分点。1.3.5单产稳步提高。据统计,2014年我国稻谷单产6810.7公斤/公顷,较2003年增加749.7公斤/公顷,增幅12.4%。单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水利灌溉设施提升,良种良法推广,机械化水平提升等。二、我国大米加工现状与特点随着稻谷产量增加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大米加工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14年全国入统大米加工企业8500多家,生产大米1.3亿吨,实现销
8、售收入4000多亿元,利润4亿多元。2.1大米产量不断提高据统计,2014年全国生产大米1.304亿吨,较2009年增加0.732亿吨(见图表七)。2015年16月生产大米0.609亿吨,同比增长1.73%。大米产量持续增长的原因:一是人口增加,对大米和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需求持续增加;二是统计体系不断健全,入统大米加工企业不断增多;三是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符合入统的企业增多,入统企业大米产量也不断增多;另外,大米加工量也存在重复统计的可能。2.2大米加工区域较为集中我国大米生产布局与稻谷种植分布高度相关。2014年统计,我国大米生产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东北三大地区,产量合计占国内大米总产量
9、的近90%。上述三大地区是我国的稻谷生产集中区,因此,也成了我国大米加工企业的主要集聚区。分省看,大米产量最高的为湖北省,2014年大米产量2631万吨,其后依次为:安徽省1725万吨,黑龙江省1504万吨,湖南省1245万吨,吉林省1041万吨,江苏省998万吨,辽宁省707万吨,江西省687万吨,河南省600万吨,四川省616万吨。10省大米年产量达11754万吨,占国内大米年产量的九成以上。其中前6省大米产量9144万吨,占国内大米产量的七成。可见,大米生产非常集中。2.3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经过多年发展和竞争的洗礼,大米加工企业经历了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过程,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提升。据
10、统计,2008年全国入统大米加工企业7311个,加工能力16074万吨;2012年底增加到9349个,产能3.1亿吨;2014年下降为8519个,产能2.43亿吨。前期加工企业数量和产能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粮食刚刚全面市场化,又适逢稻米市场持续上涨,加工利润较高,因而出现盲目上马,产能无序扩大。后期企业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稻米市场牛市结束,产能严重过剩,加上进口大米冲击,企业竞争激烈,亏损严重,关停增多。大中型加工企业趁机扩大市场份额,使得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其中,黑龙江省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的企业由2009年的41家增加到2014年的102家。全国排名前50的企业加工能力合计占总产能的
11、12%左右。前三甲的中粮集团、北大荒米业、益海嘉里3家产能合计超1000万吨,占整个稻谷加工市场的4%左右。伴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大米品牌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北大荒、福临门、金健、金龙鱼等已成长为知名的大米品牌。五常等一批优质大米品牌也已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小包装领域,品牌大米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中,中粮和益海嘉里在小包装大米市场合计占据了约36%的份额,余下则被北大荒、华润五丰以及各地的区域品牌所瓜分。2.4产能利用率触底回升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稻米市场持续上涨,大米加工产能急剧扩张,产能利用率随之下降。此后,稻米市场止涨回稳,市场竞争激烈,加上进口大米冲击,大米加工企业处境日益艰难,
12、破产关停不断,行业集中度开始提升,产能利用率也随之提高。2008年,我国稻谷年处理能力为1.6亿吨,当年大米产量4783万吨,产能利用率47.3%。2011年,产能扩张至2.85亿吨,大米产量8200万吨,产能利用率却下降为44.9%。2014年,产能降为2.43亿吨,当年大米产量1.3亿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八成左右(剔除重复计算产量,产能利用率约六成),达到本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另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稻米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产业链逐渐延伸,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升。三、稻米贸易稻米贸易包括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其中国内贸易主要是稻米的购与销,国际贸易为大米进出口。3.1稻谷收购从2
13、004年开始,我国稻谷收购市场全面放开,同年又出台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因此,稻谷收购可分为三块:一是以大米加工、经营企业为主的多元化市场收购;二是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为主的储备稻谷补库收购;三是以中储粮系统为主的托市收购。市场收购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时,稻谷收购以大米加工和经营企业等市场主体为主;市场稻谷收购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时,稻谷收购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为主。2011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市场主要以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收购为主,储备轮换补库为补充(2008年曾全面启动临储收购)。2011年以后,尤其是2013年以来,随着稻谷生产的连续丰收,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已成常态。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累
14、计收购2014年产中晚稻6765万吨,同比增加572万吨。其中临储收购中晚稻2807万吨,较上年增加113万吨。2015年早籼稻托市收购预案于7月28日在安徽、江西、湖南3省启动,湖北省在7月30日启动。这是我国连续3年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2015年9月23日起,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率先在安徽省启动,9月25日、28日、30日,四川省、湖北省和河南省也先后陆续启动预案,预计其他主产区随后也将启动预案。3.2稻米销售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5年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19000万吨,同比减少178万吨。其中,口粮消费约16900万吨,同比减少20万吨;饲料用粮约900万吨,同比减少12
15、0万吨;工业用粮约1020万吨,同比减少40万吨。除种用和饲用以外,稻谷一般要加工成大米后才会出售。我国大米市场化改革较早,市场化程度也较稻谷彻底。经过10年来的发展,目前稻米销售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销售格局和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销售主体有加工企业、经销商、米店、超市和便利店等,还有少量的网上销售。由于目前大量稻谷掌握在国有粮食企业,因此,国有粮食企业的稻谷销售是国内稻谷销售的主力军。国企稻谷出售主要分为正常的储备出库和临储稻谷出库,两者出库都需要进行拍卖。储备稻谷出库是一种正常的储备轮换业务,年度内轮入轮出相对平衡。由于库存庞大,临储稻谷的出库更受市场关注。椐统计,从2014年5月
16、临储稻谷再次开拍至2015年9月30日,临储稻谷成交总量为1026万吨,月平均成交量约60万吨。其中,早籼稻成交81万吨,中晚籼稻成交432万吨,粳稻成交513万吨。3.3大米进出口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一直是大米出口国。2012年以后,由于国内外大米价格倒挂,我国由大米出口国一跃成为主要的大米进口国。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大米进口量约为236万吨,2013年和2014年分别进口大米约224万、256万吨。我国进口大米的主要来源国是越南、泰国、巴基斯坦和缅甸。2014年我国累计进口大米255.7万吨,同比增加31.3万吨。其中,进口越南、泰国和巴基斯坦大米分别为135.3万吨、72.8万吨
17、、40.7万吨,分别占总进口量的52.9%、28.5%和15.9%。如果算上走私大米,则大米进口总量很可能超过400万吨。据越南粮食协会统计,2014年中国从越南进口大米约210万吨,说明至少有70多万吨的越南大米是走私进口的。2015年18月大米进口量19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8%,进口势头依然强劲。我国大米出口量在2003年达到本世纪的最高点后,开始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由于国内大米价格较高,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更为困难。2014年我国累计出口大米41.9万吨,同比减少5.9万吨。其中,出口朝鲜、日本和蒙古分别为6.4万吨、2.5万吨和1.95万吨,分别占总出口量的15.2%、5.9%和
18、4.7%。2015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大米14.2万吨,同比增长5%,总量依旧保持在较低水平。我国出口大米多为粳米,进口大米多为低端籼米。虽然年进口量不到国内总消费量的2%,但对国内大米供求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我国稻米本本就供应过剩,在廉价的进口大米冲击下,国内稻米市场压力增大,国家不得不频繁启动托市收购来稳定稻米市场。大米大量进口,对我国的大米加工业也造成了较大冲击,加剧了产能过剩。同时,低端大米的流向是从沿海向内陆、销区向产区,与原有的稻米流向相反,加重了我国产销区间的不平衡现象。3.4我国稻米供需继续宽松2014年我国稻谷产量20642.7万吨,当年进口大米256万吨,折合稻谷约390
19、万吨(按出米率66%计算),供应总量21033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4/2015年度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20078万吨,2014年我国出口大米41.9万吨,折合稻谷63万吨,需求合计20141万吨。2014/2015年度我国稻米供需平衡有余,当年结余892万吨,粳籼稻米均呈供大于求的态势,期末库存量继续增加。2015/2016年度,预计我国稻谷总产量20700万吨,进口折合稻谷420万吨,稻谷总供应量21120万吨。预计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19000万吨,出口60万吨,总需求量约19060万吨。全年继续供大于需,预计结余2063万吨,库存将继续大幅增加。3.5稻米价格2001年稻谷购销
20、全面放开后,价格基本由市场形成。2004年最低收购价政策出台后,对市场价格形成了重要影响。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稻谷连续丰收和最低收购价不断上调,国内稻米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和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已成常态,政策对国内稻米价格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市场波动范围不断收窄,“稻强米弱”成为常态。四、稻米物流4.1稻米储存我国稻米储存分为两部分:一是社会库存,包括民营企业库存、农户库存、国有粮食企业自营库存,主要用来满足经营和消费所需;二是储备库存,包括国家专项储备、临时收购储存和地方储备,主要用来调剂年度间稻谷供求平衡。我国稻谷储备的一般要求是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总体上产销区的稻谷库存布局较为合理
21、。由于稻谷生产和加工日益向主产区集中,无论是生产者库存、加工企业库存,还是储备库存,也日益向产地集中。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的连续启动,稻谷库存向主产区集中的趋势更为明显。20112014年,临储稻谷累计收购7600多万吨。由于只有主产区才会启动托市收购,因此除部分跨省移库外,临储稻谷库存绝大部分在主产区,导致主产区库存畸高。4.2物流设施我国粮食仓储企业遍布全国,基本形成了以大连北良港、广东新沙港、上海民生港、浙江舟山等粮食物流基地为枢纽,以各级粮食中心库为节点,以遍布全国的粮食收纳库为基础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4.2.1仓容截至2013年底,我国拥有各类粮食仓储企业1.9万个,仓容总量超
22、过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100倍。然而,随着我国稻谷的不断丰收和商品率的不断提高,稻谷库存越来越大,仓容压力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大力兴建仓库,国有粮食企业的仓储条件持续改善,但加工企业等社会储备的仓容建设投入不足,已影响到企业收购,尤其是加工企业的收购。4.2.2仓储设施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仓储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尤其是大中型粮库的仓储设施较为先进,智能化程度较高,基本实现了环流熏蒸、富氮储粮、智能通风、粮情测控等智能和绿色储粮,稻谷保管品质得到较大提升。大多数粮库还实现了散装散卸,装卸效率大幅提高,但社会储粮设施仍较为落后,损耗较为严重。4.2.3运输设施经过多年的发展,散粮运输设
23、施得到了较大提升,稻谷散运比例逐年提高,运输效率大幅提升,运输损耗与成本都有所下降。特别是集装箱运输实现了门到门的运输,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损耗,是今后粮食运输的发展方向。4.2.4包装稻谷体大有芒,运输成本高。因此,除了短途运输和储备补库外,国内跨省贸易和运输主要以大米为主。与稻谷运输散粮化相对应的是,随着大米品质的不断提高,附加值的提升和电商化的发展,大米包装日益小型化,规格多样化。4.3稻谷流向我国稻米产销布局很不平衡,主产区较为集中,消费较为分散。稻谷生产、库存和加工不断向主产区集中,决定了稻米的基本流向,形成了“早籼南下、中晚籼东输南下,北粳南运”的流通大格局和运输走向,且多年来较
24、为稳定。江西、湖南、湖北中晚籼米产消平衡有余,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缺口较大。产销衔接上,江西的中晚籼米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湖南、湖北的中晚籼米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福建、海南、贵州等地;江西、湖南的早籼米主要销往广东、贵州等地。粳稻大量销出的主要是东北三省,江苏和安徽也有少量粳稻外销,产销衔接上,东三省粳米主要销往京、津、冀、苏、浙、沪、闽、粤等,江苏和安徽的粳米主要销往浙、沪、闽、粤。随着我国水稻种植的重心略微北移和商品率的提高,预计今后主产区向外输出的稻米数量将持续增加,东北粳稻南下的数量仍有增长空间。五、影响稻米产业发展的因素5.1政策5.1.1产业政策为支持粮食和稻米产
25、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有: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6-2015年),水稻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等,这些政策从不同层面对稻谷生产、流通、加工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将给我国的稻米产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5.1.2补贴政策稻米补贴政策有种植补贴、运输补贴和加工补贴等多种形式。为鼓励水稻种植,国
26、家给予了种子、农药、化肥以及农机等多方面的补贴。2008年东北粳稻大丰收,销售不畅,国家出台了东北粳稻(粳米)入关运费补贴政策,2010年新粳稻上市后入关运费补贴政策停止执行。2013年11月26日,国家再次启动东北粳稻(米)入关运费补贴政策。今年4月份,黑龙江省对加工企业竞购加工政策性稻谷按100元/吨的标准给予补贴。由于市场整体低迷,加工补贴政策效果不明显。5.2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7476美元,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必然对包括大米在内的食品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稻米加工产业的功能已不仅
27、仅是满足人们对数量与温饱的需求,美味、安全放心、营养健康、便捷、多样化等将成为未来稻米加工产业发展的方向。5.3科技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不断变革将给稻米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水稻种子的改良、种植方法的改进、机械化种植的推广、大米加工工艺的革新、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开发、物联网的应用等,都将加快推动稻米产业的发展。5.4市场化因素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稻米产业除稻谷有政策性收购、储存外,贸易、加工、物流和销售已全部放开。在稻谷生产和加工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预计行业兼并、重组将加快,规模化、集团化将是发展方向。六、当前稻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6.1水稻生产6
28、.1.1.种植比较效益不高2008年以来国家连续七次提高最低收购价,农户种植水稻的收益得到了保障,促进了我国稻谷生产的连续丰收,但却不能改变我国水稻种植比较效益偏低的状况。从单位面积来看,目前水稻种植效益不如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也不如外出打工,种植水稻的劳动力也持续流失。6.1.2机械化种植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近年来我国的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仍有提升空间。6.1.3优质稻种植比例不高发展优质稻是当前世界水稻生产的潮流,但我国优质稻的种植比例仍不高,稻米生产偏重数量而轻视质量,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数是普通
29、稻。原因主要是普通稻种植易于管理、产量高,效益要相对好于优质稻,且有最低收购价托底;而优质稻产量低、投入高、难管理,常规优质稻的抗性差,且托底价与普通稻一样。因此,我国优质稻种植迟迟难以大幅提升。6.1.4农药、化肥使用过量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农药使用量总体也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22014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年均使用量31.1万吨,比20092011年增长9.2%。过量施肥、过量使用农药,不仅增加水稻生产成本,也影响稻米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6.2大米
30、加工6.2.1大米加工效益偏低,企业开工率不足。2014年全国大米行业实现利润不足5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利润不足5万元。行业内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大部分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2013年北大荒米业亏损就达4.22亿元。而据黑龙江大米协会统计,2013年以来有近半大米加工企业亏损。受此影响,黑龙江只有不足1/3的大中型企业开工率能达50%左右,其他一般维持在30%左右,年加工能力5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停产面更为严重。南方地区受进口大米冲击更大,加工企业停产、半停产现象更为严重。6.2.2企业规模偏小,品牌效益不突出。目前国内入统的大米加工企业平均产能只有3万多吨/家,小型及以下企业产能仍占行业
31、的50%以上。行业排名前三甲的中粮集团公司、北大荒米业集团、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三家产能合计也只有4%左右的份额,行业集中度远低于面粉、油脂等行业。由于大米加工企业众多,部分企业一家会使用23个品牌用以区分高中低档品质大米,导致大米品牌既多且杂。仅黑龙江省大米品牌就有上千个,但在市场上有号召力的品牌不多。由于大米企业各自为战,造成了国内优质稻米品牌间的内耗和严重的同质竞争。此外,假冒“五常大米”等优质稻米的标志满天飞,假冒伪劣产品很难杜绝,消费者难以通过品牌辨别大米品质好坏,品牌效益低下。6.2.3过度加工现象突出。由于过分追求大米好看,加工时大量使用抛光工艺,甚至双抛工艺,加工精细化倾向严重。据统计,2012年一级和二级大米产量合计8024万吨,占大米总产量的90.3%,远高于2009年原国标特等米30%的比例;三级大米产量724万吨,占总产量的8.2%,远低于2009年原国标标一米6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