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3KB ,
资源ID:94797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797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速疾道论第2讲上士道.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速疾道论第2讲上士道.docx

1、速疾道论第2讲上士道速疾道论第2讲上士道 接下来我们看到第六个科判,罪障速得净除。也就是说如果在我们的心续当中,生起这一颗殊胜的菩提心的话,纵使是非常大的恶业,也能够在这个当下,透由菩提心这种力量能够将它净除。所以在入行论当中也有讲述到说:罪恶力大极难当,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也就是说再大的罪恶,都能够透由这一颗殊胜的菩提心,能够将它净除。比如说我们看到小乘的行者,像声闻以及独觉的这些阿罗汉而言,他们没有办法断除障碍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在他们的心续当中没有这一颗殊胜的菩提心。他们也了解无我的内涵,也证得空性的道理,但是在烦恼障以及所知障当中,他们为什么只能断除烦恼障,没有办法断除所知障

2、,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们的心续当中没有这一颗菩提心。 至于像证得空性的这样一种智慧,不管是小乘的声闻独觉也好、大乘的行者也好,这些在他们的心续当中都有,但是为什么有人能够断除所知障?却有人没有办法断除,只能断除烦恼障?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当中,是否有这一颗殊胜的菩提心?一般而言,如果我们想要净除非常大的这些罪障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透由观修空性以及观修菩提心来断除,在这两者当中又以菩提心的力量为强。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心续当中有菩提心的话,我们就能够断除烦恼障以及所知障;相反的,没有菩提心只有空正见的话,我们就只能断除烦恼障,没有办法断除所知障。“接下来我们看到第七个科判,所愿皆成

3、。这个科判当中就有讲述到说,如果我们能够在内心当中,生起这样的一颗菩提心的话,不管是自利这一方面也好、利他这一方面也好,所有一切的事情,都能够透由这一颗殊胜的菩提心来成办。就以今生的角度而言,对于我们一个修学佛法的人来说,我们想要成办的不外乎是来生不堕入三恶道,或者是来生能够得到增上生、得到解脱的果位,或者是得到圆满的佛果位。不管是不堕入三恶道也好、得到解脱、或者是佛果位,这些都能够透由这一颗殊胜的菩提心来成办。所以透由这一颗殊胜的菩提心,不管是自己这一方面也好、或者是他人这一方面,现前、究竟种种的事情,都能够透由这一颗心来成办它。所以今天如果在我们的内心当中生起了菩提心的话,我们所想要做的事

4、情都能够成办。除非说我们今天所要做的这件事情,可能是众生所造的共业,没有办法改变的当下,这是例外;不然一般的菩萨他所发的愿,都是能够藉由这一颗殊胜的菩提心来成办的。除非说这件事情是众生的共业,那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话,这是另当别论;除此之外,菩萨他们发的愿都是可以成办的。而且不管是息、增、怀、诛种种的事业,要是能够透由修学菩提心来成办的话,它的速度是会非常、非常快的。所以不管是息、增、怀、诛种种的事业也好、我们在修学像长寿法、或者是观修本尊的当下,最主要的就是说,我们要把上师跟本尊观想成无二无别,在这个之上修学空正见以及菩提心的话,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短暂时间之内,成办种种的利益。所以最主要的就是说,

5、在观修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把上师跟本尊观想成无二无别来作祈请,并且在这个之上观修空正见以及菩提心的内涵,这个对我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接下来我们看到第八个科判,违缘障碍不能伤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生起这一颗殊胜的菩提心,外界的种种违缘,不管是人也好、非人也好,外界的这些种种的违缘障碍,是绝对没有办法伤害我们的。在这个地方,以前的上师他们也有讲述到说,因为我们都知道转轮圣王他的福德是非常、非常的大,要是没有广大的福德资粮的话,我们是没有办法当上这个转轮圣王的。所以如果想要当上转轮圣王的话,就可以想见说,他的福德资粮是非常、非常广大的。那也因为他的福德资粮非常广大的缘故,在他的四周围会有许多的金

6、刚手菩萨环绕着他,然后时时刻刻都保护着他,而且据说这些金刚手菩萨的数量加起来可以超过一千尊。也就是说在转轮圣王的四周围,有一千尊的金刚手菩萨会守护着他。那菩萨就比之前的转轮圣王,不管是福德也好、智慧也好,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转轮圣王还要来得优越。所以在他四周围的这个金刚手菩萨,会比转轮圣王的金刚手菩萨还要再多一倍。也就是说转轮圣王他是有一千尊金刚手菩萨在保护着他的话,那菩萨们就有二千尊的金刚手菩萨,会时时刻刻在他四周环绕、保护着他。所以也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缘故,外在的种种的违缘也好、障碍也好,是绝对没有办法入侵的。“在这个地方也有讲到一个公案就是说,导师释迦世尊他以前在行菩萨行的过程当中,有一世他是

7、投生在森林当中,这个时候他所呈现的面貌,是一只断翅的小鸟。有一天森林当中突然起了大火,起了大火的当下,有翅膀的这些鸟儿,牠们自然就会飞走;但是没有翅膀的这些众生,牠们也就自然的会被困在这个森林当中,没有办法逃出去。这个时候因为导师释迦世尊,他虽然是呈现出这样的一种面貌,但是因为他的内心当中有菩提心的缘故,所以他就对着火神这样说:如果你再继续燃烧下去的话,你会伤害到很多的众生,请你不要这样做。所以因为他内心当中的菩提心的缘故,顿时这些火就完全息灭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心续当中,有这一颗菩提心的话,外界的种种违缘障难,是绝对没有办法伤害我们的,这个第八个科判当中的内容。这个地方又有讲述到说,如果说

8、我们在内心当中生起了殊胜的菩提心,不仅仅是外在的这些违缘没有办法伤害我们,可能还会有种种的违缘,在瞬间之内变成种种的顺缘。以前在西藏有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一位噶当派的上师,他平常所修的就是修学菩提心这一方面的法门。有一天就是有许多的非人,他们在讨论说: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伤害这个修行人?所以他们就派了一个代表,然后去见这一位修行人。这个代表他在这个洞口的时候,他看到这个修行人的当下,结果他就看到这个修行人在观修这个菩提心。结果回去之后,他就回去报告说:我今天去看到这个修行人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结果他就跟他上面的人禀告说: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要去伤害他会比较好,因为他爱护我们的心,甚至超越过他爱他

9、自己的心,他是非常疼爱我们的,所以我们应该是去帮助他,而不应该是去伤害他,因为他非常爱护我们的。这边是有一个公案。“另外一个公案就是说,之前十三世的法王那个时代当中,就是有一位出家众,以前他是观修所谓的大威德金刚,之后因为观修的过程当中,有出了一些违缘的缘故,所以他来生就投生在饿鬼道当中,而且所现的面貌就是如同大威德金刚一般,他时常在罗布尔卡的这个地方(也就是法王他住的地方)出现。他出现的时候,这个时候十三世的法王,他就想说: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付这个饿鬼?这个时候法王就想说,既然他之前是观修大威德金刚的关系,所以我应该也要观修这个大威德金刚的法来对付他。所以这个时候法王他就入定,而且示现

10、了所谓的佛慢,然后在观修的时候也现起了大威德金刚。这个时候那个鬼,反而来嘲笑他说:其实你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做观修,观修大威德金刚是不能这样来作观修的。那个鬼他是非常的聪明,在那个地方他嘲笑法王说:你只是在那边假装观修而已,其实你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大威德金刚,你也不会观修。所以这个时候法王他就有一点生气,但是他也拿这个饿鬼实在没有办法,因为那个饿鬼的嘴巴实在是非常、非常的利,他讲什么都讲不过他,这个时候法王就去找了救兵。在那个地方当地有一位大师,他叫做切涅格西仁波切,这位仁波切他的修行非常、非常的高,他本身是安多人。这个时候法王就求助于他说:有一个饿鬼他非常的聪明,而且他讲话非常、非常的刁攒,所以

11、我想要对付他都没有办法,所以今天请你出马。这个时候这位上师他就到了这个鬼的面前,但是他到了这个鬼的面前,他也不示现什么佛慢、也不观修什么大威德金刚,他在那个当下就观修了悲心。所以他在观修悲心的同时,对方也就是这个鬼,他突然就哭了起来,也是因为这样的缘故他调伏了这个饿鬼。之后法王就对这个事情特别的好奇,就是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调伏他的?他就说:我也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方法,我只是在当下观修了悲心,他就哭了起来,也就是这个样子而已。所以法王就对于这件事情非常、非常的惊讶。这个公案一直到现在,也就是现今的这位法王,他在讲法的过程当中也有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它拿出来讲。之前为大家介绍的这位上师,也就是切涅格

12、西仁波切这位上师,他本身的成就是非常、非常的高的。他也有当过帕绷喀仁波切以及次江仁波切,诸多大善知识的上师,也就是他们的经教师。“接下来我们看到第九个科判,一切地道速得圆满。这边就有讲到大乘的五道十地,也就是透由生起这一颗殊胜的菩提心,我们能够在短暂的时间之内,得到五道十地的种种的功德。这个地方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也有讲到,比如说有两个人,他们同时都要去田面割草,他们所用的镰刀,如果是一位愚人的话,这个时候他不会想到说,要先把这个镰刀磨利,这个时候他可能就拿着这把镰刀往田里面冲,这个时候他就会花很多的时间在那边割草。但是因为他的镰刀不利的关系,所以他必须要花很多的心力、花很长的一段时间,才有办

13、法把农田里面的草都割完。对于智者而言他就不同了,他刚开始的时候,会把步调先放慢,先把手上的这把镰刀先磨利;磨完了之后,他才会走到田中,然后以最短暂的时候,把农田里面的这些稻草、这些杂草都割下来。现今虽然我们不用镰刀,我们就是用各式各样的机器,但是有好的机器割草、跟没有好的机器、或者这个机器已经不太灵光,我们同样做一件事,那个效率是相差非常、非常多的。所以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在当下生起一颗菩提心,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能够非常快速的成办。相反的,要是没有菩提心的话,我们做这件事情,可能就要花上非常、非常多的时间,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能不能够达到这样的一种功效,还是有待考虑的。所以发起菩提心就如同智者一

14、般,他在还没有做事之前,会先把他的镰刀先磨利。所以我们在还没有行善之前,我们也应该先观修菩提心之后,再去行善。如果我们没有透由观修菩提心,然后就莽莽撞撞的去做一些善事的话,我们在当下必须花很多的时间、花很多的心力,但是他所达到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的圆满。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行善的当下,我们就必须要学前面的这一位智者一般,在还没有割草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把手上的这把镰刀先磨利。所以就如同这样一般的道理,我们在还没有行善之前,也要在内心当中想办法,看是不是能够生起如同菩提心一般的这种心识再去行善,它的效果才会好。“接下来第十个科判,成为一切众生安乐出生之源。其实这几个字它是有相当深的内涵的。我们这边有讲

15、到一切众生安乐出生之源,也就是说菩提心它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切众生安乐出生之源是有它的原因的。之前我们有提到说,任何的一种安乐都是透由之前行善所得到的果报。就比如说在天气热的当下,我们开电风扇的时候,会有一种凉爽的这样一种乐受,它也是透由之前行善所得的果报。所以就是说再微细、再微小的一种安乐的感受,它也是透由之前行善所得到的一种结果。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说,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安乐,在这个之前我们必须行善。所以讲到行善我们就必须连想到说,之前有一天我们有讲到佛陀的事业,佛陀的事业当中又可以分为两大类:能作者的事业,以及所作境的事业。所以在我们的心续当中任何的一种善念,它都是佛陀的事业,它是佛

16、陀的所作境的事业。也就是透由佛陀的智慧法身为增上缘之后,佛陀对于众生们宣说各式各样的法门,也就是透由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才有办法在我们的内心里面生起所谓的善念,所以这些都是包涵在所作境的事业当中。在我们的心续里想要生起善念的话,必须透由修学佛法。那法是从何而来?法是透由佛陀所宣说,我们才有办法听闻。佛陀又是从何而来呢?佛陀他是从菩萨所生的。所以在入中论当中也有讲到诸佛复从菩萨生,也就是说诸佛这样一种圆满的境界,他是透由什么样的因缘而产生的?他是透由菩萨这样的一种因缘而产生的。那菩萨又是从何而来?他是透由菩提心而来的。所以到最后我们会发现到,安乐的根本都是由菩提心所生起的。也就是说在这位行者的心

17、续当中生起了菩提心之后,他就成为了菩萨;在慢慢的修学当中,他就能够成为所谓的佛陀;透由佛陀宣说法门之后,众生他才有办法行善;行善之后才有办法得到所谓的安乐。所以一切众生安乐初源,就是来自于菩提心。“以上我们已经结束了第一个科判,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并兼胜利。既然说发起了这样的一种心识,也就是发起了菩提心有种种的功德的话,那我们应该要如何发心呢?这个时候就讲到第二个科判发起菩提心之理,这个科判的内容,我们之后过几天为大家作讲说。“现在我们回到今天的己二、正抉择能趣解脱道性的这个科判,进入了今天的第二讲。这个科判当中又分二:庚一以何等身灭除生死,庚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这个科判当中的第一个科判,以何

18、等身灭除生死这个地方是讲到暇满。至于暇满的这个部份,在下士道的时候已经有讲述过了。接下来我们看到第二个科判修何等道而为灭除,既然我们想要跳脱生死轮回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到说,我们是什么样的因缘在这个生死轮回当中流转的?流转的根本(也就是轮回的根本)为何?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到说,轮回的根本来自于无明。既然我们想要跳脱生死轮回的话,我们就必须要断除轮回的根本,也就是断除无明;如果没有办法断除无明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跳脱。那如果想要断除生死轮回(也就是断除无明)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修无我的智慧,也就是修学空正见。在入行论当中也有讲述到说,我们内心当中种种烦恼也好、种种的过失、轮回当中种

19、种的痛苦,它都是来自于所谓的萨迦耶见,也就是所谓的坏聚见。如果说今天你想要断除内心当中的烦恼,以及轮回当中种种的过失的话,必须透由修学空正见的内涵,才有办法断除。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想要去承受轮回当中的种种痛苦的话,我们必须要了解到说,痛苦的来源来自于何?这个时候会发现到说,痛苦的来源完全都是来自于我们内心当中无明的这样一种心识。所以要断除这样的一种心识,必须要修学空正见,也就是要了解空性的内涵。“但是现今有一些人,在修学的过程当中,一听到所谓的空性的时候,他会把它当成是一种知识,然后想要去了解它,觉得相当的好奇,但是其实这样的一种想法是相当错误的。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来修学空性的法门?并不是

20、在于说,它是非常的特别、跟其它的法门不太一样、或者它的本质是相当特别的;而是在于说,如果你不想要在轮回当中流转的话,你就必须要了解空性的法门。这个是为什么?因为我们都了解到说,轮回的因在于无明,所以你不想要轮回的话,你必须要断除无明。要断除无明最基本的条件,你必须要对于空性的内涵有所认知。所以今天我们要修学空性的法门,并不是因为它相当的奇特、或者是它跟世间的一般知识一样,才来作修学。而是说你不想要得到痛苦,你不想要承受你面前种种的痛苦的话,你没有修学空性的法门,是绝对没有办法跳脱的。既然在我们的内心当中,想要生起这样的一种空正见的话,在之前是必须要有其它的条件,所以讲到所谓的定学以及戒学。今天

21、早上我们也有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要将一棵大树砍下来的话,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一把锋利的斧头,而且需要有强而有力的臂膀,以及健康的身体。就如同这样的例子一般,我们今天想要断除无明,就是想要砍伐这棵无明的大树的话,就必须要有如同锋利的斧头一般的慧学,这个地方就有讲到所谓的空正见。不仅仅要有这把锋利的斧头,而且我们要有如同强而力般的臂膀般的定学。这个地方就有讲到慧学还未生起之前,必须要有定学作为摄持;接下来定学还未生起之前,我们必须要有如同非常健康般的身体一般的戒学。也就是透由戒、定、慧这样的一种修学次第,我们才有办法断除、才有办法斩断这个无明的这棵大树。至于共中士道这个部分,对于慧学以及定学,在这

22、个地方不作特别讲述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今天所要修学的中士道,并不是一般的中士道,而是要修学共中士道的缘故,所以这个地方并不做特别得多说,而在上士道的六度当中,会对于慧学以及定学再一次的阐述,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就不介绍所谓的慧学以及定学。“这个地方我们就有讲到了所谓的戒学。戒学当中就有讲到说,如果我们有机会的话,我们应该要去受戒,这个戒当中就有讲到了所谓的别解脱戒。别解脱戒当中又以比丘戒或者是比丘尼戒最为殊胜。我们在持戒的过程当中,必须透由思惟持戒的功德,以及没有办法持戒的话会带来什么样的过患?这样不断的去思惟的当下,我们才有办法持守清净的律仪。而且在犯戒的同时,我们应该要马上就去忏悔,所以戒学的

23、这个部分就变得相当的重要,它是生起定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所以在之后上士道的过程当中,会讲到有关修学三摩地,也就是修学襌定的这个部分。在这个部分,修学襌定的过程当中需要有众多的条件,但是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戒学的基础;如果没有戒学的基础的话,定学以及慧学是没有办法在我们的心续当中生起的。早上我们也有介绍到说,犯戒最主要有四个条件,也就是犯戒的四门,这个当中就讲述到所谓的无知、不敬、烦恼多以及放逸。讲到了放逸的话就是说,如果我们平常受戒了之后,没有时常去提醒自己的话,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放逸的现象。比如说我们受完了比丘戒之后,你没有时时刻刻的告诉自己说:我是一位比丘,我应该怎么去做的话,这个时候就会

24、很容易产生放逸的现象,而因为放逸我们就很容易犯戒。接下来烦恼多,如果我们的内心当中时常生起某一种烦恼的话,也会因为这样的一种缘故犯戒。所以这时候我们必须观察说,我的内心当中哪一种的烦恼比较炽盛?这样一种烦恼生起的时候,它会带来什么样的一种过患?也就是透由这样的一种思惟方式,我们要想尽办法的,在内心当中生起一种正对治,也就是对治这样一种烦恼的方法。也就是透由这种方式,才能够将这样的一种烦恼的力量减低。接下来不敬,所谓的不敬就是说,我们对于大师(也就是我们导师),他所制定的这个戒律,要生起恭敬心。因为佛陀他今天会设定这些戒律,是由于他内心当中有悲心的缘故,他知道说要是我们能够好好去持守的话,对于修

25、学而言是相当有帮助的。他并不是要来找我们的麻烦,他今天安立这么多条戒律,是有他相当大的、有相当深的这个目的在的。所以我们在持守的过程当中,也应该生起一种,今天佛陀他会制戒,最主要的原因,他是想要帮助我们,并不是想要找我们的麻烦。既然他想要帮助我们的话,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说,有一些律仪实在是非常的麻烦,但是在这个当下也应该生起说,其实佛陀今天会制戒,是真正想要帮助我们,所以我在当下,我也应该要好好的持守。这个是不敬的这个方面。接下来无知,所谓的无知就是说,我们对于戒的内涵要是不了解的话,就不懂得说应该要如何的来持守?在没有办法了解的当下,我们就很容易犯戒。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犯戒的四门。“接下来我

26、们看到丁三、于上士道次修心。于上士道次修心当中分三:戊一、显示入大乘门惟是发心并兼胜利,戊二、发起菩提心之理,戊三、既发心已学行道理。第一个科判当中分十,这边我们看到第一个科判,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能不能够入大乘之门,就是取决于在我们的内心当中,是否能够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如果有菩提心的话,我们就是正式的进入大乘之门,要是没有发起菩提心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进入大乘之门,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得佛子之名,如果能够发起菩提心的话,在发起菩提心的那一剎那,我们就能够得到所谓的佛子之名(也就是所谓的菩萨)。纵使说在发起菩提心的那一剎那,你没有其它的功德的话,也会因为菩提心的缘故,能够得到佛

27、子这样的一种名号。接下来映蔽声闻独觉,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内心当中发起了菩提心的话,纵使小乘的声闻以及独觉的阿罗汉,也没有办法跟我们媲美。因为在我们的心续当中,有大乘的种姓、有佛陀的种姓的缘故,所以纵使小乘的阿罗汉,他们有种种的教证功德,也没有办法与我们媲美,这是第三点。第四成最胜供养之田,在我们的心续当中要是发起了菩提心的话,这个时候我们会成为所谓的人天供养之田,而且是最殊胜的供养之田。接下来第五点易于圆满广大资粮,在心续当中要是发起了菩提心的话,我们能够以非常快速的时间,圆满福德以及智能二种资粮。而且它是不用花非常多的时间,是非常快速、而且在一种非常简单的状况当中,就能够积聚这两种资粮。因为现

28、今有一些人,在学法的过程当中,他会觉得说要积聚三大阿僧祇劫的资粮,我才有办法成佛,他光听到这个时间,可能他都会觉得相当的灰心。他会觉得说,我要花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积聚这么多的资粮、才能够成佛的话,他光听到这些时间他都已经晕头转向了。所以这个时候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也就是说菩萨们,他们在布施他们的手脚的时候,跟我们在布施我们自己的手脚是不同的一个状况的,而且他们所谓的布施,是登地的菩萨之后所作的一些行为。这些登地的菩萨,他们在初地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修学布施度的缘故,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头颅、或者手脚布施出去。但是他们布施的当下,他们内心当中的感受,跟我们一般人(也就是所谓的凡夫)在布施的当下的

29、这样一种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在布施的同时,他们不会觉得有疼痛的感觉,就像我们将树上的这些树枝砍下来的时候,对于树木本身而言,它是不会有任何的感觉的。因为今天菩萨他们所得到的这个身蕴,并不是透由业以及烦恼来造作的,所以他在布施的当下,因为透由菩提心的摄持,所以他是不会有任何疼痛的感觉。但是有可能他在修学布施的过程当中,会有这种失落感(也就是失望的这样一种感觉)。因为他对于他自己本身的身体,还是有某一种程度的这种保护的心态,所以他在布施的时候可能会有这种感觉生起,但是至于疼痛感是绝对不会有的。就比如说我们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布施给别人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感觉到身体有什么不舒适,但是可能会有一种放不下

30、的这种感觉,这个倒是会有的。所以菩萨,今天也就是在他的心续当中,因为有这一颗殊胜的菩提心的缘故,他在布施的同时,是不会有这样一种疼痛的感觉。至于说提到三大阿僧祇劫积聚资粮的话,这些菩萨他们是很乐意将自己的头颅、或者将自己的手脚布施给其它众生,他们不会觉得说,这件事情对他们来说是相当严重或者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接下来我们看到第六点罪障速得净除,在生起菩提心的同时,我们能够将所有的罪障,在短时间之内将它净除,到了最后能够将所谓的所知障以及烦恼障完全的都净除干净。第七所愿皆成,发起菩提心的同时,我们想要达到的愿望,皆能透由这样的一颗殊胜的心态让它达成。第八违缘障碍不能伤害,也就是说外在的人、或者

31、是非人的种种伤害也好,或者是外在的这些违缘障难也好,是绝对没有办法入侵,也就是说没有办法伤害我们的。第九一切地道速得圆满,这个科判当中就有讲到说,发起菩提心之后,五道十地的种种功德,能够透由这样的一颗心,快速的将它圆满。第十成为一切众生安乐出生之源。“以上已经结束了今天的第二讲,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讲。回到科判当中,已二正抉择能趣解脱道性当中分二:庚一以何等身灭除生死,庚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接下来我们看到第三个科判,丁三于上士道次修心这个科判当中分三:戊一显示人大乘门唯是发心并兼胜利,戊二发起菩提心之理,戊三既发心已学行道理。第一个科判当中分十:己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己二得佛子之名,己三映蔽声闻独觉,己四成最胜供养之田,己五易于圆满广大资粮,己六罪障速得净除,己七所愿皆成,己八违缘障碍不能伤害,己九一切地道速得圆满,己十成为一切众生安乐出生之源。“接下来是回向,也就是说将今天所造的功德,回向希望佛陀的圆满教法能够长久住世,而且透由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让一切的有情众生,都能够得到安乐的这样一种果位。也希望在修学的过程当中,种种的障难以及外缘,不管是外缘也好、内在的种种的障碍,都能够消除。并且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大善知识他们都能够长久的住世、常转法轮。最后透由修学道次第的过程当中,希望都能够究竟圆满,并且在修学的同时,能够利益到其它的众生。(校稿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