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5.48KB ,
资源ID:94767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767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说课稿.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说课稿.docx

1、说课稿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来认识人民币。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分析,在教学时我把教材适当的调整,充分利用相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一体的教学原则,我将教学目标设想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从实践活动、小游戏中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 并学会简单的兑换人民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愿意

2、学习、喜欢学习的兴趣爱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认识人民币,元与角之间的关系。 三、说学生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 四、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态度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为: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体现新课标。 五、说过程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二

3、)操作感知,自主探究(三)联系实际,学习应用(四)课外作业,课后延伸 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捕捉具体可感的世界各国货币名称,鲜活的画面一下子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什么呢?让同学们一一回答,然后问当你们想要拥有你们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零食等等我们需要什么?引出今天的课题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第二环节操作感知,自主探究(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为3步来进行)1、小组合作,初步探究第1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从钱袋里取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里自由交流,然后

4、汇报结果。接着我用课件依次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具体说说是怎样认识这些人民币的。在这个活动中会有学生出现不同的说法法,在此我会加以肯定和表扬。 2、想象操作,深入探究第2步:在学生认识人民币后,我用课件出示了一元、五角、一角的纸币和硬币币让学生来辨别这两个钱的关系?使学生明确现行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类;接着我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使学生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3、灵活运用,迁移类推第3步:首先让学生自由做换钱的游戏,游戏完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2。为了让学生推算出1元=10角,我有意的对学生说:老师这支笔是一元,毛毛虫拿了9个

5、一角,我可以卖给它吗?此时学生的回答不是完全统一的,通过交流验证最后得出:1元=10角(板书:1元=10角)。六、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一元=10角 一角=10分统计一、说学生 二年级(上册)学习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有些事情一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二、说教材 本单元教材不教学新的统计方法和可能性知识,仍然用已经教学的方法收集、加工信息,进一步组织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根据存在于同一事件里的不同问题,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和计数方法,进一步体会统

6、计的目的,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能力,体会统计活动是为了解决问题。 教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了动物运动会的场景作主题图。图中根据参赛项目的不同分为长跑和跳高两类,根据动物的种类又可分为狗、兔、猴三类。教材中通过茄子的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提出不同的问题,产生按不同标准分类的需求。教材这样安排,使学生看到不同标准分类处理数据,是以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不是为了不同分类而不同分类。接着呈现两张统计表,组织学生观察统计表,让他们了解表格的内容和填法,同时也体会表格是根据问题设计的。“上面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想

7、想做做”共有6道题,本节课完成1、2两道。第一题,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数据。先在小组里调查填写统计表,再在全班交流,是小组合作完成。第二题,要求学生按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整理,先把统计表的横栏补充完整,再根据横栏统计数据填表,学生独立完成。两道题的要求不同,要有层次、有坡度的安排。三、教学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四、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

8、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五、说教法、学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丰富的素材,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学生讨论、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通过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仔细观察、大胆的猜测、主动的交流,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全过程,通过对统计表的比较,体会到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统计下的多样性,尝试着根据统计表给出建议,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挥

9、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作用,创设简单的“简笔画”照片,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作好铺垫。过程:就这幅主题图,提出问题:你能把下列图形的个数数出来吗?意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不同的问题,感知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因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第二层: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观察统计表项 目 合 计 跳 高 长 跑 只 数 动 物 种 类 合 计 狗 兔 猴 只 数 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并说说要填些什么,对应哪个问题。意图:让学生仔细看这两者表格是为了让他们了解表格的内容和填法,同时也体会表格是根据问题设计的。2、学生自主填表过程:学生自主完成表格意图:自然的让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分析

10、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3、汇报交流过程:学生汇报填表的情况,并说说是如何统计数据的。4、组织比较过程:上面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你从每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意图:比比这些不同就体会到了问题和统计活动是相关的,问题决定统计活动,统计活动服从于、服务于要解决的问题。过程:同学们每个人统计周围的20人,调查他们之间最喜欢游泳、滑冰、羽毛球、篮球的哪一项运动、意图: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数据,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决策。最后进行总结思考:这节课学习到了什么? 学习统计有什么好处?可能性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11、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标准讲“概念”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念”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数学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这部分内容可用四个课时来教学。我讲的主要是第1课时,例1和例2的内容,是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数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

12、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有趣的活动与游戏,如摸小球实验、涂色活动、转盘游戏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验证”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景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也会用到“可能”这个词,说明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不

13、确定发生的。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盒子 小球(可用瓶盖代替)五、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猜天气情况,然后师总结:同学们猜的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可能性。 (二)通过摸小球游戏,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感知阶段) 老师和同学进行摸口哨游戏,通过学生猜想实践验证推测验证的学习过程,引出“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概念。由

14、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可能性 。(体验阶段) 通过活动让生了解了可能性三种情况后,紧接着让生进行涂色,以次巩固刚学的新知识点 。通过涂色体验可能性的三种情况。 (四)、应用知识,拓展练习。(升华阶段) 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使学生判断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五)、总结延伸。 小数加减法一、 说教材现在,小学数学四年级选用的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其中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

15、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在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

16、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二、 说教学设想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 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 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

17、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 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三、教学目标(1)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2) 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

18、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3) 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四、说教学程序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 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师: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解决。(1) 探索尝试(2) 汇报交流小数加法师:说一说怎样计算的。谁有补充?(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得数的小数点要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计算结果小数末尾有0的要利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小数加法?(

19、进一步加深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师:选择一个小数减法的问题。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请学生直接说说是怎样做的?其他学生可作适当补充。(3) 总结算法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4) 验算师: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生说验算的方法。得出: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请验算一下你刚才的计算对吗综合应用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三、 设置情境,练习实践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课件显示情境)1)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师:他们买了什么?你还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你会

20、解决这个问题吗?列竖式算一算。爸爸付了50元,要找回多少钱呢?学生独立做后,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师:亮亮又和爸爸逛到了球类区。(课件显示情境图2)观察图:,你又有什么发现?亮亮可能会怎样买呢?需要付多少钱?同桌商量然后解决问题。四、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小数乘法一、说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本教学内容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已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时与整数乘法联系,便于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2、说教学目标 结合当前的课

21、改形势,我认真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三、说教、学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

22、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先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买风筝”的生活情景。接着用“迁移类推法”“引导发现法”,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引导学生由整数乘法的经验类推到小数乘法。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四、说教学程序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以“买风筝”这一生活情境为蓝本,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问道:星期天,小红和妈妈去市场买鱼,每斤12.5元,买了5斤,一共花了多少钱?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让课堂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设计熟悉的“买鱼”活

23、动为背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易于激发童心童趣,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自主探索,理解“法”“理”。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理当重点突破。我是这样做的:(一)学习例1。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3、体现算法多样化。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为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做准备。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交流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4、渗透优化意识。同步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加学习信心。(三)小结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要点。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课标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经验,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2、深化题。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提高学生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力。我安排了练习一第1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拓展题:练习一第2、3题。我的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

25、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2、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注意什么?、五、说教学预设亮点通过本节课的设想我体会很多,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有以下两个方面: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的遵循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2、转变了学生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整节课教学中,教师始终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

26、手段,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力争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高涨的学情。真正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转变。圆的认识一、 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3、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

27、圆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二、 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三、 说教法学

28、法 1、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 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

29、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四、 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创设一个情境 屏幕出示:生活中的圆,提问学生 学生讨论、交流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三、 巩固练习1、 第88页第一题。(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再说说一些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圆。)2、 填表。(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r(米) 0.24 1.42 d(米) 0

30、.86 1.043、 判断题:(1) 经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2)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3)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4、 操作题(1) 小明有一张没有标出圆心的圆形纸片,你能帮他找到圆的圆形心吗?同时请你说说你是怎样做的?(2) 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5、扩展题:在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里画出一个最大的圆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办法来确定它的圆心?它的半径应是多少?(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延伸,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6、小结体验: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