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7.70KB ,
资源ID:94638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638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质说明书.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质说明书.docx

1、地质说明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地质说明书山西沁源凤凰台煤业地质说明书总工程师: 编 制 :审 核 :二0一一年十二月地质说明书为满足矿井设计和生产需要,依据本矿地质报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特编制此地质说明书。一.井田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一)地层矿区地层出露较好,由西向东依次出露有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段地层,第四系黄土零星覆盖。现就区内出露及钻孔揭露的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O2)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钻孔揭露峰峰组厚度162.60m174.67m,平均168.64m,按岩性特征分为上、下段。下段为灰色

2、、浅灰色泥灰岩及石膏层(纤维状、脉状),夹薄层状石灰岩及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厚105.22m115.98m,平均厚110.59m。上段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裂隙间具方解石晶簇,厚35.50m57.40m,平均厚45.40m。2.石炭系(C)石炭系发育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分述如下:(1)中统本溪组(C2b)岩性为灰色、灰黑色铝土层、泥岩、石英砂岩及石灰岩组成,间夹不稳定的不可采薄煤层,属滨海相沉积地层,底部沉积有山西式铁矿,其厚度和品位很不稳定。由于中奥陶统古风化壳剥蚀程度不同,该地层厚度变化较大,依据钻孔揭露资料,本矿区该组地层厚度为49.45m,平均厚度为41.16m。平行不整合于峰峰组地

3、层之上。(2)上统太原组(C3t)为主要含煤地层,自K1砂岩底至K7砂岩底,地层厚度为114.09m,平均厚度103.80m。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以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灰黑色粉砂岩、黑色泥岩及石灰岩为主,含煤1115层。本组地层以其含煤性以及沉积环境的差异,区分为下、中、上三段、1)太原组下段(C3t1)K1砂岩底到K2石灰岩底,地层厚度为44.75m,平均厚度为40.57m,为太原组主要含煤层段。含煤57层,总厚度达8.2m,含煤系数超过20%,其中有3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1层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K1砂岩为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硅质砂岩或泥质砂岩,向上渐变为细砂

4、岩、粉砂岩、泥岩。K1砂岩顶到K2石灰岩底,下部位灰黑色、黑色泥岩及粉砂岩,水平层理,富含植物化石;上部位黑色泥岩、粉砂岩及深灰色细砂岩。含煤57层,其中9+10、10下、11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2)太原组中段(C3t2)由K2石灰岩底到K4石灰岩顶,地层厚度为38.08m,平均厚度34.96m左右,变化很小。此段地层以K2、K3、K4三层海相石灰岩为主,间夹黑色泥岩、粉砂岩及中粗粒砂岩,含煤2 3层,其编号为8、7下、7号煤,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3)太原组上段(C3t3)由K4石灰岩顶到K7砂岩底,地层厚度为31.26m,平均厚度28.27m。下部为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向上渐变

5、为泥岩,水平层理,富含植物化石,局部含煤1层,即6下煤,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中部为黑色块状泥岩,含煤1层,即6号煤;上部为深灰色粉砂岩层,夹2 4层菱铁矿薄层。菱铁矿层为结核状、藕节状、透镜状、似层状,厚度0.20m 0.40m,变化不大。3.二叠系(P)(1)下统(P1)发育有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地层,根据区域资料,地层总厚度约153.24m。现分述如下:1)山西组(P1s)本组自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含本煤矿具有开采价值的1、2号及3号煤层。地层厚度为56.40m,平均厚度51.39m。岩性主要由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灰黑色的粉砂岩、泥岩和煤层形成的45个沉积旋回所组成,

6、依据其岩性和沉积旋回分析,属于滨海三角洲平原上的河控型沉积。其底部K7砂岩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为滨岸沙坝沉积。其上约3m左右的3号煤层,再向上约13m左右,发育有稳定可采的2号煤层。此段以黑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中、细粒杂砂岩。2号煤层上距K8砂岩平均间距24.00m,以黑色泥岩、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夹菱铁矿结核、铝质泥岩及炭质泥岩和1号煤层,1号煤层位于K8砂岩之下约2m左右。2)下石盒子组(P1x)本组自K8砂岩底至K10砂岩底,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地层厚度101.85m左右。按岩性、岩相特征划分为上、下两段,分述如下:下段(P1x1)本段自K8砂岩

7、底至K9砂岩底,地层厚度为47.31m,平均厚度43.26m。以灰色、绿灰色中、细粒砂岩为主,夹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和不稳定的薄煤层,底部为中、粗粒石英杂砂岩(K8),一般厚度4.50m,为灰色、灰白色。成分:石英占50%,长石占10%,岩屑为粘土岩和硅质岩占15%,含少量的云母和锆石,杂基为高岭石,少量为水云母占25%,孔隙式一接触式钙质和少量硅质胶结,分选中等,次棱角状一次园状,直线型斜交层理和斜层理,局部含泥质斑块。上段(P1x2)自K9砂岩底至K10砂岩底,根据区域资料,地层厚度为53.73m68.62m,平均厚度58.59m。底部K9砂岩厚3.00m 6.00m,平均厚度4.7

8、5m,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岩屑及少量重矿物和黑白云母碎片,基底式钙质、泥质胶结,分选中等-较差,呈棱角状一次棱角状,多具斜民支理,其上为瓦层状的绿灰色、灰色中细粒砂岩和灰绿色泥岩、粉砂岩。中上部泥岩、粉砂岩中常见紫红色斑状,顶部有一层稳定灰色夹紫红色斑块的铝质泥岩,鲕状结构,俗称“桃花泥岩”。是确定K10砂岩的良好辅助标志。(2)上统(P2)上石盒子组(P2s)该组地层按岩性及其组合分为上、中、下三段。矿区内仅保留下段地层,现叙述如下:下段(P2s1)自K10砂岩底至K12砂岩底,地层厚度约140.00m。底部K10砂岩为灰色、灰白色、黄绿色、细粒砂岩,含绿灰色泥

9、岩、粉砂岩包裹体,底部含砂砾岩层。其韵律分选。 一般厚度22.50m,其上以灰、绿色、黄绿色、灰黄色的粉砂岩、细粒砂岩互层为主,夹灰绿色、黑灰色泥岩薄层。中部夹数层灰绿色、灰黄色中、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局部夹似层状、串珠状的铁锰矿层。上部为灰紫色、紫色、灰绿色、黄绿色的细粒砂岩、粉砂岩互层。顶部夹有2-3层灰色、灰绿色中粒长石砂岩。4.第四系(Q)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零星分布于不同时代基岩地层之上,厚度约10.00m左右。(1)中更新统(Q2)为棕红、黄褐色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具钙质结核。(2)上更新统(Q3)为棕红色、黄褐色亚粘土夹棕红色古土壤条带。(3)全更新

10、统(Q4)主要由砂土、砂砾石组成。(二)含煤地层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此外,在本溪组和下石盒子组也含有少量不稳定的薄煤层和煤线。现将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叙述如下:1.山西组(P1s)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含煤地层,地层厚度为56.40m,平均厚度51.39m。岩性主要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间3-4层中、细粒砂岩和3-5层煤层组成。所含煤层中,1、2、3号煤层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本组所含砂岩多以中细粒为主,成分以石英、长石和岩屑为主,有时含煤屑。砂粒磨园、分选中等,交错层理发育,有时有冲刷下伏地层现象。2.太原组(C3t)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地层厚度为114

11、.09m,平均厚度103.80m。岩性主要由黑色、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石灰岩间夹细粒砂岩和1115层煤层组成。所含煤层中,9+10、10下、11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6、11下号煤层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三)构造该矿区位于沁水煤田的西翼,沁源国家规划矿区沁源北区的北西部,其总体构造为一走向近SN,倾向E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变化较小,为58,区内未发现断层,在生产过程中,揭露有5个大小不等的陷落柱,先将陷落柱分述如下:XL1:位于矿区西部,长轴40m,短轴30m;XL2:位于矿区西部,长轴50m,短轴40m;XL3:位于矿区西南部,长轴40m,短轴30m;XL4:位于矿区西南部,长

12、轴45m,短轴35m; XL5:位于矿区西南部,长轴40m,短轴38m。5个陷落柱均是在开采2号煤层时发现,柱内充填物均为泥岩、砂质泥岩及少量的砂岩,陷落柱塌陷角均为70,具有一定的导水性,上覆岩层的含水在陷落柱范围有淋水现象。目前尚未发现岩浆侵入现象,总的来说,本井田地质构造属于简单型。(四)可采煤层本区自上而下的可采煤层为1、2、3、6、9+10、10下、11、11下号煤层,共8层,其特征见表3-1: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上部,K8砂岩之下,煤层厚度-0.97m,平均厚0.85m,结构简单,不含夹石,为稳定大部可采的煤层。顶板为中、细粒砂岩及粉砂岩,底板为中细粒砂岩。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1号煤

13、层之下,煤层厚度-0.87m,平均厚0.70m,结构简单,不含夹石。因沁源地区煤层分布的复杂性,根据长治市地方政府划分,沁源地区煤层厚度达到0.60m,均按可采煤层对待,故2号煤层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顶板为细粒砂岩及黑色泥岩,底板为黑色粉砂岩、泥岩。上距1号煤层平均约24.20m。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2号煤层之下,厚度-1.01m,平均0.89m,变化很小,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石,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顶底板均为灰黑色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上距2号煤层平均约13.00m。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段中上部,3号煤层之下,厚度-1.22m,平均0.90m,变化较大,西北部2022号钻孔6号煤层灰分较高,

14、向下渐变为富灰煤,炭质泥岩,煤层厚度仅0.50m,向东向南灰分降低,煤层逐渐变厚,最厚达1.17m(2025号钻孔)。因焦煤属稀缺煤种,当地政府允许煤层厚度达到0.60m者均算作可采煤层,故属稳定大部可采煤层,不含夹石,顶板为泥岩、粉砂岩,底板为炭质泥岩、泥岩。上距3号煤层平均18.95m。+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顶部,6号煤层之下,厚度4.52m,平均2.67m,变化很小,为全区稳定可采的煤层,含夹石12层,厚度0.20 m0.65m,平均0.37m,变化不大。西部夹石一般厚度为0.20 m0.38m,向东逐渐变厚,到2025号孔达0.65m,岩性为黑色泥岩。顶板为K2石灰岩,底板为黑色泥

15、岩、灰黑色粉砂岩,变化很小。上距6号煤层平均46.37m。下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的上部,9+10号煤层之下,厚度-2.05m,平均1.75m,含0-1层夹石,变化不大,为全区稳定可采的煤层。顶板为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底板为灰黑色粉砂岩。上距9+10号煤层平均12.65m。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的下部,10下号煤层之下,厚度0.95m2.98m,平均2.38m,变化不大。西北部的2022号钻孔11号煤的上分层灰分较高,经分层采样化验,上分层的上部有1.15m相变为炭质泥岩,致使11号煤层总厚变薄,包括夹石总厚度只有0.95m,向东、向南炭质泥岩变薄尖灭,煤层增厚,一般厚度为2.45 m2.68m,

16、为全区稳定可采的煤层。含夹石02层,总厚度0.05 m0.81m,平均0.26m。西部一般含夹石1层,东部渐变为2层,变化不大。上距10下号煤层平均5.94m,变化很小。顶板为炭质泥岩、泥岩,底板为黑色泥岩。下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的下部,11号煤层之下,厚度0.69m1.42m,平均1.03m,变化较大,不含夹石。西部一般厚度为0.70m左右,向中部增厚,到中部的2025号钻孔,11下号煤层厚度达1.42m,属稳定大部可采的煤层。顶底板均为黑色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上距11号煤层平均3.09m,变化很小。(五)煤质1.物理性质各煤层以半光亮型煤为主,夹半暗型煤条带。结构以细条带到中条带为主,镜煤、

17、丝炭、粘土矿物以稀疏的线理状、透镜状不均匀分布于条带中,局部还夹有黄铁矿结核。构造为层状、块状。光泽为强玻璃光泽。颜色为黑色。性脆、裂隙发育,参差状断口。2.煤岩特征(1)宏观煤岩特征各可采煤层宏观煤岩特征相近,煤岩组分多以亮煤、镜煤为主,其次为暗煤。煤岩类型为光亮型-半亮型煤,含少量半暗-暗淡型煤分层。煤层主要为条带状、均一状结构,层状构造,其次为线理状结构、块状构造。(2)显微煤岩特征各煤层镜质组含量一般在%左右,半镜质组含量一般在%左右,丝质组含量一般在20-30%之间,矿物含量一般在10-15%左右。各煤层中,镜质组一般是以均质镜质体为主,其次为基质镜质体,丝质组多为结构半丝质体,部分

18、为粗粒体、少量为碎屑体,矿物含量多为分散状粘土,有个别球状黄铁矿和黄铁矿结核以及次生方解石。(3)化学性质根据井田内各钻孔煤质化验资料及各煤层井下见煤点煤质化验资料,统计出各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并根据煤炭质量分级GB/、GB/、GB/标准评价煤质特征:煤质特征表 煤层号原浮煤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Vdaf (%)硫St,d(%)发热量Qgr,d(MJ/kg)粘结指数GRIY(mm)煤类1原煤浮煤原煤浮煤原煤浮煤原煤浮煤原煤浮煤下原煤浮煤原煤浮煤下原煤浮煤(3)煤类根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划分,1、2、3、6号煤层属焦煤,9+10、11号煤属焦煤、瘦煤,10

19、下号煤层属瘦煤,11下号煤层属瘦煤、贫瘦煤。(六)煤的风化及氧化本区的西北部有1、2号煤层出露,煤发生风、氧化,煤质变劣。根据沁源详查勘探结果,煤的风氧化界线圈定范围:沿煤层露头向内水平推进100m二、水文地质条件(一)地表水矿区西邻地表河流主要为王陶河,王陶河常年有溪流,雨季水量有所增大,属黄河水系。由于地质构造为单斜在局部地段王陶河水及潜水将补给含水层。因此,将对矿井开采产生一定的影响。(二)井田内主要含水层矿区的含水层自上而下有:1.第四系砂砾层孔隙潜水含水层第四系全新统Q4及上更新统Q3,分布在矿区外围山涧河谷地带,岩性为灰白色砂质粘土、亚粘土砂砾层及砾石层,厚度变化大,层位不稳,依地

20、形而异,该层渗水性含水性均好,由于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条件好,为地下水较丰富的孔隙潜水含水层。2.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底部(K10砂岩)裂隙含水层砂岩含水层较稳定,多呈透镜体,岩性为黄绿色,浅灰绿色中-细粒厚层状石英长石砂岩,埋藏浅时,风化裂隙及节理发育,局部含小砾。根据本次施工FH-2钻孔水文观测,钻进消耗量达5.5m3/h,一般钻进消耗量在0.5m3/h以下。因此,该层为弱裂隙含水层。3.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K9、K8)砂岩裂隙含水层砂岩含水层位于1、2号煤层以上,K8为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灰绿色、黄绿色厚层状石英长石砂岩,多为钙质胶结,裂隙稍发育。根据本次施工FH-2钻

21、孔水文观测,钻进消耗量在1.00m3/h以下,一般在-0.5m3h之间,局部地段受王陶河补给出现富水地段,单位涌水量可达0.177L/。因此,含水层为弱-中等裂隙含水层。4.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K4、K3、K2)岩溶裂隙含水层K4石灰岩为7号煤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1.56 m4.10m,平均为2.88m,岩性为深灰色,致密、块状,顶部质不纯含泥质,裂隙较发育,多为方解石细脉充填。根据本次施工FH-2钻孔水文观测,岩进消耗量一般在1.00m3/h之间。K3石灰岩为8号煤直接顶板,厚2.05m5.27m,平均厚3.80m,深灰色、块状、坚硬,质不纯含泥质,裂隙较发育,多被方解石细脉充填。根据本

22、次施工FH-2钻孔水文观测,钻进消耗量在1.00m3/h之间。K2石灰岩为9+10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也是太原组的主要含水层,岩性为深灰色,致密、坚硬、性脆石灰岩,一般含有燧石层及透镜体。厚-10.00m,平均厚7.05m,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厚下层薄,中间夹-2.00m的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石灰岩裂隙稍发育,局部较发育。根据本次施工FH-2钻孔水文观测,钻进消耗量一般在1.00m3/h以下,钻孔单位涌水量-0.214L,区内未发现泉水出露。因此,含水层为弱-中等裂隙含水层。5.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地层出露于矿区外西部,峰峰组石灰岩是本区煤系地层下伏的主要含水层,是开采下组煤(

23、9+10、10下、11、11下号)的主要威胁。岩性为质纯、致密、性脆,裂隙稍发育,一般被方解石充填,局部偶见有封闭式小溶洞,可见有角砾状石灰岩,棱角状灰岩碎块被泥灰岩胶结,厚度70.05m。根据本次施工FH-2钻孔水文观测,钻进时冲洗液消耗量一般在0.5m3/h以下,据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于2006年在沁源县王陶乡王陶村东300m打的深水井,该水井位于矿外的西南侧,井口坐标为X=4083002,Y=,H=,奥灰水位在1091.02m,涌水量为40m3/h。该水井位于松罗断层北2.5km左右,在本井田以西1km的国有空白区,跟本井田属同一区域,故该水井资料可以利用。故推断本井田奥灰水位标高为109

24、0m。(三)井田主要隔水层11号煤至O2含水层之间隔水层,由铝土泥岩、粉砂岩、泥岩、石英砂岩等致密岩层组成一般厚42.73m,其间的石英砂岩、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断裂贯通情况下垂直方向上11号煤以上含水层与O2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峰峰组下段泥灰岩石膏层隔水层,根据区域资料,石膏层厚度78.86m,深灰色、灰白色,以深灰色块状石膏为主,含不规则纤维状石膏,局部为斑块状,多与泥灰岩交织在一起,岩芯较完整,为相对隔水层。2号煤至K4石灰岩之间隔水层,由于致密的粉砂岩、泥岩组成,一般厚76.40m,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断裂及陷落柱贯通情况下,垂直方向使2号煤发生含水层

25、与K4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2号煤以上各砂岩含水层,由于其间存在厚度较大的粉砂岩、泥岩,且各砂岩含水层又不强。因此,垂直方向2号煤以上各砂岩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四) 矿井充水因素1大气降水区内地形复杂,基岩出露良好,山顶、山脊黄土零星覆盖,植被不发育,有利于自然排水。对于山西砂岩裂隙含水层,井田大部地段埋藏较深,由于其上有较多隔水层分布,接受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很少。但在井田西北部,有1、2号煤露头,虽被剥蚀,但该位置1、2号煤层距地表较近,将可能上通到近地表的基岩风化带,使大气降水通过黄土覆盖层和基岩风化裂隙及煤层顶板导水裂隙渗入矿井巷道,从而增加矿井涌水量。2煤层上下含水层水K8砂岩含水

26、层是开采上组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并通过开采塌陷裂隙与上覆砂岩体发生水力联系,或在浅部与风化裂隙水发生水力联系,成为矿井充水因素,但由于各砂岩体含水层均多为弱富水性,充水方式均以顶板淋水为主,并且采空区有难以查明的采空积水。因此,上组煤层矿井充水为中等-复杂类型。K2石灰岩含水层是开采下组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局部地段可能通过开采产生的塌陷裂隙带接受上部砂岩的充水补给,由于含水层均为弱富水性,且充水方式以顶板淋水为主。采用2006年山西煤炭地质公司在王陶乡、在矿区的西南部施工钻探的水井,奥灰水位静止标高为1091.02m,推测本井田奥灰水位静止标高为1090m,低于最低开采煤层等高线1100m

27、,所以不存在带压开采。3采(古)空区积水该矿自开采以来,对1、2号煤层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开采,现井田内已分布多处大小不等的采空区,在采空区低洼处有一定积水,经本次调查,查明井田内1号煤层在西北部有小窑破坏区,积水量约23213m3,2号煤层在西部及西北部有3处采空,积水量分别约2014 m3、1571 m3、3213 m3。另外在井田外,发现原东盛煤业有限公司1、2号煤各存在一处采空区,积水量约3424m3、3337m3,原小岭沟煤业有限公司对2号煤层开采形成3个采空区,积水量约834m3、774m3、620m3。各煤层积水情况:采空区积水量估算结果表 煤层积水区编号积水区位置积水区面积(m2)

28、煤层厚度(m)积水系数煤层倾角()积水量(m3)备注11原东盛煤业公司采空区1180073424相邻矿2小窑采空区80000723213本井田小计918002663721原东盛煤业公司采空区1512573337相邻矿2原小岭沟煤业公司采空区350068343原小岭沟煤业公司采空区325067744原小岭沟煤业公司采空区26006620小计2447555655本矿井854472014本井田669327157171417573213小计296516798合计54126123634.顶板及上覆岩层对开采煤层的影响 根据化验结果,1、3、11下号煤层的顶板属软弱岩石。2、6、10下、11号煤层的顶板属

29、中等坚硬岩石。经计算,各煤层顶板垮落带高度及顶板最大导水裂缝高度见表各煤层顶板垮落带高度及顶板最大导水裂缝高度结果表 煤层号煤层间距最小-最大(m)顶板垮落带高度(m)顶板最大导水裂缝高度(m)1下下由此可知,3、6、9+10、10下、11、11下号煤层开采将会导通2、3、6、9+10、10下、11号煤层采空区的积水。因此在开采下层煤的时候,应对上层煤采空区积水进行探测和排放,做到“预测预报、有掘必探(钻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5. 封闭不好的钻孔导水本井田内分布以往历年施工钻孔4个及本次施工钻孔3个,施工结束封孔后,因均未进行启封检查,各个钻孔的具体封孔质量不详,若在封孔质量不好的钻孔处开采时,存在煤层上覆各含水层水甚至地表水沿钻孔空隙渗入矿井的可能性,建议将在钻孔附近开采时应加防范。6.陷落柱的导水性本井田西南部有5个陷落柱,陷落角均为70,陷落柱内充填物均为泥岩、砂质泥岩及砂岩,具有一定的导水性,故在陷落柱附近开采,一定要做到“预测预报、有掘必探(钻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防止水故灾害的发生。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该矿批准开采111下号煤层,其中,1、2、3号煤层直接充水层为下石盒子组的K8砂岩裂隙含水层,6号煤层直接充水层为山西组的K7砂岩裂隙含水层,9+10、10下、11、11下号煤层直接充水层为太原组K2石灰岩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