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67.04KB ,
资源ID:94569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569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实热证与虚热证的鉴别复习课程.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实热证与虚热证的鉴别复习课程.docx

1、实热证与虚热证的鉴别复习课程实热证与虚热证的鉴别实热证与虚热证的鉴别实热证虚热证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缓慢,病程长咼热,怕热,大汗出低热,骨蒸潮热,盗汗神昏谵语,甚则发狂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烦渴引饮口干,但饮不多咳吐黄稠痰、脓痰、或咳血痰少,痰粘,或痰带血丝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大便量少,小便黄、量少面红目赤两颧绯红舌红,苔黄厚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洪数脉细数热邪炽盛阴液亏耗,虚损内呈多由热邪引起(如感染)多由机能亢进所致治以清热泻火治以滋阴清热(一)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 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表证 具有起病急、病程短

2、、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 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主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 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由于外邪有寒热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同,表证又分为表 寒、表热、表虚、表实证。1.表寒证主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流清涕,口不渴。舌质淡 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病机: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邪气侵犯体表经 络,致卫气营血运行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正邪相争于表,故脉浮。治则:辛温解表。常用方剂:麻黄汤2.表热证主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

3、疼痛,有汗,流浊涕,口渴。舌质稍 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病机: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热邪犯卫,汗孔失司,则汗外泄。 热伤津而口渴。热邪在表,故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常用方剂:银翘散。3.表虚证主证: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病机: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治则: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常用方剂:桂枝汤。4.表实证主证: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病机: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 无汗,脉浮而有力。治则:辛温解表。常用方剂:麻黄汤。辨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恶寒发热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据。

4、表寒证是 恶寒重发热轻,表热证是发热重恶寒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 证舌苔薄白而不润,脉浮数。此外,风寒之邪可以郁而化热,由表寒证变成表 热证,外邪侵入肌表后容易入里化热,表寒证(或表热证)可以转化为里热 证。辨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结合病人体质,以有汗无汁为依据。表实证为表证 而无汗,年青体壮者多见;表虚证为表证而有汗,年老体弱或久病者多见。(二)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 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 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

5、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脏腑机能障碍 而成,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脾病的 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因此,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 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外感病中的里证还需结合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 内伤杂病中,则以脏腑辨证为主。里证要辨别里寒、里热、里虚、里实(在寒 热、虚实辨证中讨论)。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寒热及舌苔、脉象的变化。 一般地说,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病程长者,常见于里证。发 热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者,均属里证。表证舌苔常无变 化,或仅见于舌边尖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脉浮者,为表

6、证;脉沉 者,为里证。(三)半表半里证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 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主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目眩。 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眩。病机: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有胜负,故寒热往来。邪犯半表半里,胆 经受病,故胸胁胀满,口苦。胆热而肝胃不和,故心烦,目眩,欲呕,不思饮 食。治则:和解表里。常用方剂:小柴胡汤。(四)表里同病(表里夹杂)表里同病是指表证和里证在同一个时期出现,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初 病即见表证又见里证。二是发病时仅有表证,以后由于病邪入里而见里证,但 表证未解,也称为表里同病,三是本病

7、未愈,又兼标病,如原有内伤,又感外 邪,或先有外感,又伤饮食等,也属表里同病。治疗原则为表里双解。二、寒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是用以概括机体阴阳盛衰的两类证候,一般 地说,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 感受热邪所表现的证候。所谓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 热”。辨别寒热是治疗时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所谓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一)寒证寒证是感阴寒之邪(如寒邪、湿邪)或阳虚阴盛、脏腑阳气虚弱、机能活 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寒证和里寒证,表寒证已以表证讨论,这里所 指为里寒证。主证:畏寒、形寒肢冷,口不渴或喜热饮,面色白,咳白色

8、痰,腹痛喜 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病机:阳虚阴盛,病人寒化,故畏寒肢冷,脾胃寒冷,故腹痛喜暖,阳气 不振而脉沉迟。治则:温中祛寒常用方剂:附子理中汤(二)热证热证是感受阳热之邪(如风邪、热邪、火邪等)或阳盛阴虚、脏腑阳气亢 盛和阴液亏损、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热证和热证,表热证已 在表证讨论,这里所指为里热证。主证:发热,不恶寒,烦躁不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咳痰黄稠,腹 痛喜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病机:阳热偏盛,故发热喜凉,热伤津液而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 结。热盛故见脉数。治则:清热法常用方剂:白虎汤等。(三)实热与虚热由于感

9、受热邪所形成的实热证,与机体阴液亏损或机能亢进所致的虚热 证,其临床表现及治则都是不尽相同的。见下表表3-3实热证与虚热证的鉴别实热证虚热证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缓慢,病程长咼热,怕热,大汗出低热,骨蒸潮热,盗汗神昏谵语,甚则发狂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烦渴引饮口干,但饮不多咳吐黄稠痰、脓痰、或咳血痰少,痰粘,或痰带血丝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大便量少,小便黄、量少面红目赤两颧绯红舌红,苔黄厚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洪数脉细数热邪炽盛阴液亏耗,虚损内呈多由热邪引起(如感染)多由机能亢进所致治以清热泻火治以滋阴清热(四)寒热真假在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危重阶段,可以发现一些 “寒极似热”、“热极似寒”的假象,临床上把

10、本质是热证而表现为寒象的叫 “真热假寒”,本质是寒证而表现为热象的叫“真寒假热”。这种情况往往表示疾病比较严重。如 果不能抓住本质,就会被假象所迷惑,而致误诊、误治。1.“真寒假热”: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见身热,两颧潮红,躁扰不 宁,苔黑,脉浮大等,表面上看似有热象,但病人却喜热覆被,精神萎颓淡 漠,蜷缩而卧,舌质淡白,苔黑而润,脉虽浮大但无力。为阴盛于内,格阳于 外,其本质仍是寒证,故称 “真寒假热”治疗上要用温里回阳,引火归元。2.“真热假寒”:即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如热性病中毒较重时可见表情淡漠、困倦懒言、手足发凉、脉沉细等,粗看好似寒证,但又有口鼻气 热,胸腹灼热,口渴喜冷饮,

11、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干,脉虽沉 细但数而有力。为阳热内郁不能外达,本质是热证,故称 “真热假寒”,治疗上应清泻里热,疏达阳气。一般来说,寒、热的表象属标,是一种假象;内、里的寒、热属本,是它 的本质。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或体征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 表现综合观察,尤其是寒热、口渴不渴、面色、四肢温凉,二便、舌象、脉象 等几方面更为重要。即畏寒喜热为寒,发热,怕热喜冷为热;口淡不渴为寒, 口渴喜饮为热;面色红为热;手足厥冷多为寒,四肢烦热多为热;小便清长、 大便稀溏为寒,小便短赤、大便燥结为有热;舌淡苔白为寒,舌红苔黄为热等 等。从寒证与热证的比较可以看出:寒证属阴盛

12、,多与阳虚并见;热证属阳 盛,常有阴液亏耗的表现。三、虚实虚实是辨别人体的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的两纲。一般而言,虚指正气不足,虚证便是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而实指邪气过盛,实证便是由邪气过盛 所表现的证候。素问通评虚实论说: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若从正邪双方力量对比来看,虚证虽是正气不足,而邪气也不盛;实证虽是邪气 过盛,但正气尚未衰,表正邪相争剧烈的证候。辩别虚实,是治疗是采用扶正(补虚)或攻邪(泻实)的依据,所谓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一)虚证虚证的形成,或因体质素弱(先天、后天不足),或因久病伤正,或因出血、失精、大汗,或因外邪侵袭损伤正气等原因而致 “精气夺则虚”。主证:面色

13、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失禁,舌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临床上由于气、血、阴、阳不足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由于脏 腑的不足造成的各脏腑的虚证(如肺气虚、心血虚、肝阴虚、脾气虚、肾阳虚 等)。下面列表说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证候及治则。脏腑的虚证在脏 腑辨证中讨论表3-4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鉴别表分类共同证侯不同证侯治则常用方剂气虚面色白或萎 黄精神萎气短,乏力动则气急等症明 显,脉虚无力益气四君子汤等从上表可以看出:气虚和阳虚,属阳气不足,故临床表现相似而都有面色白,神疲乏力,自汗等症状,但二者又有区别,气虚是虚而无

14、“寒象”,阳虚是虚而有“寒象” 怕冷,形寒肢冷,脉迟等。血虚和阴虚属阴液不足,故 临床表现相似而都有消瘦,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但二者又有区别,血虚 是虚而无“热象”,阴虚是阴液亏损不能约束阳气而导致阳亢,故为虚而有“热象”一一低热或潮热,口干,咽燥等。(二)实证实证的形成,或是由病人体质素壮,因外邪侵袭而暴病,或是因脏腑气血机能障碍引起体内的某些病理产物,如气滞血瘀、痰饮水湿凝聚、虫积、食滞 等。临床表现由于病邪的性质及其侵犯的脏腑不同而呈现不同证候,其特点是 邪气盛,正气衰,正邪相争处于激烈阶段。常见症状为高热,面红,烦躁,谵 妄,声高气粗,腹胀满疼痛而拒按,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15、,或有瘀 血肿块,水肿,食滞,虫积,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治则;泻实攻邪是治疗实证的主法,所谓 “实则泻之”。但泻火、通便、 逐水、祛痰、理气、活血化瘀、消导和驱虫等不同的泻法用于不同病邪产生的 各种实证,将在有关章节中讨论。辨证虚证与实证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从发病时间上,新病、初病或病程 短者多属实证,旧病、久病或病程长的多属虚证;从病因上,外感多属实证, 内伤多属虚证;从体质上,年青体壮者多属实证,年老体弱者多属虚证;从临 床症状与体征上,参考下表鉴别。表3-5虚证与实证鉴别表症状与体征治则虚证面色白、 苍白、萎 黄无华神疲乏 力声低懒言隐痛喜按舌淡苔白或少苔脉虚无力补虚实证面红烦躁谵语声

16、咼气粗剧痛拒按舌红苔黄厚腻脉实有力泻实四、阴阳阴阳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是八纲的总纲,即将表里、寒热、虚实再加 以总的概括。类经阴阳类说: “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 ”,指出了证候虽然复杂多变,但总不外阴阳 两大类,而诊病之要也必须首先辨明其属阴属阳,因此阴阳是八纲的总纲,一 般表、实、热证属于阳证,里、虚、寒证属于阴证。阴证和阳证的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治疗等已述于表里、寒热,虚实六纲之中。但临床上阴证多指里证 的虚寒证,阳证多指里证的实热证。(一) 阴证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阴偏盛的证候。一般而言阴证必见寒象,以身畏 寒,不发热,肢冷,精神萎靡,脉沉无力或

17、迟等为主证。由脏腑器官功能低 下,机体反应衰减而形成,多见于年老体弱,或久病,呈现一派虚寒的表现。(二) 阳证阳证是体内阳气亢盛,正气未衰的证候。一般而言阳证必见热象,以身发 热,恶热,肢暖。烦躁口渴,脉数有力等为主证。由脏腑器官机能亢进而形 成,多见于体壮者,新病,初病呈现一派实热的表现。阴证与阳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参考下表:表3 -6阴证与阳鉴别表证侯四诊阴证阳证望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 倦怠无力,萎靡不振,舌质淡 而胖嫩,舌苔白而润滑面色潮红或通红,狂躁不安,口 唇燥裂,舌质红绛,舌苔厚,甚 则燥裂,或黑而生芒刺闻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 弱,气短语声壮历、烦而多言,甚则狂 言,呼吸

18、气粗,喘促痰鸣问饮食减少,喜温热,口不渴, 口淡无味,大便溏薄,小便清 长或少口干口苦,喜凉,烦渴引饮,大 便燥结,小便短赤切疼痛喜按,身寒足冷,脉沉, 细、涩、迟、弱、无力疼痛拒按,身热足暖,脉浮,洪、 滑、数、实而有力。(三)亡阴与亡阳亡阴与亡阳,是疾病过程中两种危险证候,多在高热,大汗不止,剧烈吐 泻,失血过多有阴液或阳气迅速亡失情况下出现,常见于休克病人。亡阴亡阳 虽属虚证范围,但因病情特殊且病势危笃,而又区别于一般虚证。亡阴与亡阳的临床表现,除原发疾病的各种危重症状外,均有不同程度的 汗出。但亡阴之汗,汗出热而粘,兼见肌肤热,手足温,口渴喜饮,脉细数疾 而按之无力等阴竭而阳极的证候;

19、亡阳之汗,大汗淋漓,汗凉不粘、兼见畏寒 倦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阳脱而阴盛的证候。由于阴阳是互根 的,阴液耗竭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散越,阳气衰竭则阴液无以化生而枯竭,所以 亡阴与亡阳的临床表现,难于截然割裂,其间可迅速转化,相继出现,只是有 先后主次的不同而已。亡阴与亡阳的治疗都以扶正固脱为主。亡阴者,应益气敛阴、救阴生津, 大补元气以生阴液而免致亡阳,常用方有生脉散;亡阳者,应益气固脱、回阳 救逆,常用方有独参汤、参附汤等。亡阴与亡阳的证治,参见下表。表3-7亡阴亡阳的鉴别表汗四肢其它症状舌脉治则亡阴汗热、味咸而粘尚温畏热面色潮红、全 身灼热、烦躁、昏迷、气 促、渴喜冷饮红绛而干细数

20、疾而按 之无力或虚 大益气敛 阴救阴生津亡阳汗冷、味 淡不粘厥冷畏寒面色淡色,全 身发凉、淡漠、昏迷、气淡白滑润微细欲绝或 浮而空益气固脱微、口不渴或 喜热饮回阳救逆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八纲辩证的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的区分并不是单纯的、彼此孤立的、静止不 变的,而是错综复杂、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归纳起来,八纲之间存在着“相兼”、“夹杂”、“转化”的关系。(一) 相兼关系“相兼”即指两个纲以上的症状同时出现,如外感热病初期,见有表证, 还须进一步辨其兼寒或兼热,故可分为表寒证和表热证;久病多虚证,当进一 步辨其属虚寒证或虚热证。相兼证的出现,不能平均看待,而是有主次和从属 关系,

21、如表寒、表热证都是以表证为主,寒或热从属于表证,治疗当以解表为 主,分别用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虚寒、虚热证都是以虚证为主,寒或热也从 属于虚证,治疗时当以补虚为主,分别用补阳或滋阴的方法。至于表里相兼 时,以何证为主,须看具体病情而定。(二) 夹杂关系“夹杂”即指患者同时出现性质互相对立的两纲症状,如寒热夹杂、虚实 夹杂、表里夹杂(习惯上叫表里同病)病。另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会出 现一些假象,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所以,在辨证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全 面分析,去伪存真,抓住本质,以免造成误诊、误治,延误病情。(三)转化关系“转化”即指某一纲的症状向其对立的一方转化。表里之间、寒热之间、 虚实

22、之间、阴阳之间既是相互对立的,又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外感风 寒见恶寒发热、头痛等表寒证,若因病情发展或治疗不当,则病邪可由表入 里,病变性质可由寒转热,最后由表寒证转化为里热证;实证可因误治、失治 等原因,致病程迁延,虽邪气渐去,而正气亦伤,逐渐转化为虚证,虚证可由 于正气不足,不能布化,以致产生痰饮或水湿、气滞或血瘀等实邪,而出现种 种实证。转化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辨证时必须随时审察病机的转变,及 时诊断治疗,避免疾病向恶化方向发展,促进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八纲辨证运用时,首先辨别表里,确定病变的部位;然后辨别寒热、虚 实、分清病变性质,了解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状况;最后可以用阴阳加以

23、总的概 括。小结八纲辨证是对疾病从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方面归纳、分析进行诊 断的一种方法,虽然它还要和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结合起来诊断才能趋 于完善,但它是各种辨证的基础,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八纲各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一定条件而转化;表证传里为病热加 重,里证出表为病势向愈;热证变寒证、实证变虚证多为正不胜邪,寒证变热 证、虚证变实证多为正气逐渐恢复。八纲虽有各自不同的见证,但很少是单纯的、孤立的,而是存在着 “相兼”、“夹杂”的复杂关系,有时还会出现 “假象”。因此,在辨证过程中要 认真地调查研究,连贯起来进行思索,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及时掌握疾病的转 化,只有这样才能有中肯的分析,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恰当的治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