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球传球技术要领排球传球技术要领: (1)手型,拇指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传球,时手型与球体交吻合,触球面积比较大,容易控制来球 ,增加传球的准确性。 (2)击球点,击球点在额前上方一米距离处,便于观察来球和传球目标,有利于控制传球的准确性,同时有利于伸臂击球。 (3)协调用力,传球的力量是由多种力量合成的。如:伸腿蹬地的力量,伸臂的力量,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球的反弹力,要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及传球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动作方法,运用不同的力量击球。 列举三个传球过程中常见的错误。 (1)手型不正确,形不成半球状。 纠正方法:一抛一接实心球,自抛自接,接住后自我检查手型。距墙40厘米左右连续传
2、球,并不断检查和纠正手型。 (2)击球点过前或过高。 纠正方法:击球点过前,多座自传;击球点过后,多做平传或平传转自传。 (3)传球时臀部后坐,用不上蹬地力量。 纠正方法:讲解协调用力的重要性;一人手压球,另一人做传球的模仿练习。排球技术分类一种是有球技术,包括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和拦网;另一种是无球技术, 包括准备姿势、移动、起跳及各种掩护动作等。排球技术主要由步法和手法组成,同时与视野活动、躯干活动和意识活动相配合融合为一体。每项排球技术都是由击球前动作、击球动作和击球后动作组成。从广义上讲,除了身体某一部位击球时的动作外,都称为配合动作;但从狭义上讲,只把准备姿势、移动等称作配合动作,
3、而把击球动作前后较连续的动作也称之为有球技术,如扣球技术中的助跑、起跳等。这就是排球的技术。排球技术特点一、技术特点第一,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时间短促;第二,各种技术动作都是球在空中飞行时完成;第三,大多技术具有攻防两重性,如拦网,传球,垫球;第四,身体各部位都能触球。 二、运动特点1、广泛的群众性:排球场地设备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既可在球场上比赛和训练,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动,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 2、技术的全面性:规则规定,每个队员都要进行位置轮转,既要到前排扣球与拦网,又要轮到后排防守与接应。要求每个队员都要进行队员必须全面地掌握各项技
4、术,能在各个位置上比赛。 3、高度的技巧性:规则规定,比赛中球不能落地,不得持球、连击。击球时间的短暂,击球空间的多变,决定了排球的高度技巧性。 4、激烈的对抗性:排球比赛中,双方的攻防转换始终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高水平比赛中,对抗的焦点在网上的扣拦上。在一场比赛中,夺取一分往往需要经过六、七个回合的交锋。水平超高的比赛,对抗争夺也越激烈。 5、攻防技术的两重性:排球是多种技术都可以得分,也能失分的项目,这种情况在决胜局比赛中更加突出,所以说每项技术都具有攻防的两重性,因此,要求技术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 6、严密的集体性:排球比赛是集体比赛项目,除发球外,都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没有
5、严密的集体配合,再好的个人技术也难以发挥,更无法发挥战术的作用。水平越高的队,集体配合就越严密。 编辑本段规则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的符合规则规定的攻防动作的总称。排球比赛规律一般是按照发球接发球进攻(简称一攻)接扣球再进攻( 即防守反攻,简称防反)接扣球再进攻直至死球的顺序进行的。接发球进攻一般由垫球、传球和扣球(或吊球) 3项技术衔接而成;而防守反攻一般由拦网、防守(或保护)、传球和反攻扣球 4项技术衔接而成。发球与接发球是排球比赛中争夺的第 1个回合,也是进行比赛的基础。随着技术的发展,训练程度的提高,以及规则的改变,现代排球比赛中,网上扣球、拦网已成为各强队争夺的焦点。而扣、拦技术的发
6、展也带动了其他基本技术的提高。 排球技术发球是一项先发制人的进攻技术。攻击性发球可以直接得分,也可以破坏对方的一传与进攻,动摇其士气,为本队拦网和防守造成有利条件。发球一旦失误就失去发球权和得分机会。 排球技术在训练中,如果发球技术好,也可能带动接发球技术的提高。20世纪50年代中国主要采用各种旋转性发球和大力发球。60年代,中国和日本使用发飘球。这种球飘晃飞行,使上手传球接发球极易失误。中国有些运动员发飘球技术具有独到之处。目前国际上普遍重视发展多样性和攻击性发球,各强队常用的发球技术主要有:上手、勾手发飘球和远距离发飘球,还有勾手大力发球和发高吊球等(图1)。 排球技术接发球垫球(一传)
7、是组织进攻战术的基础技术,也是夺回发球权的重要技术环节。要求准确地、平稳地把球接送给二传队员或扣手(即一传到位),尽量减少失误,以便组成有力的进攻战术。国际上接发球在50年代主要是用双手上手传球。1961年以后,发飘球逐渐盛行,为了提高接发球的稳定性,日本、中国和国际上其他一些强队都相继将一传改为双手下手垫球(图2)。 传球(二传)是接应一传或防守后,把球传给扣手进攻的技术。 排球技术80年代对传球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把球稳准地托起,而且要能迷惑对方,避开拉网,组成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以达到助攻的目的。在现代排球比赛中,二传队员往往起着由防转化到攻的桥梁与核心作用,需要有特殊的技
8、巧。中国一贯重视二传手的特殊训练,特别是从1976年以来,各强队普遍着手培养身材较高、 头脑冷静、 排球技术战术意识强、能拦能扣、传球技术熟练的二传手。国家男子排球队优秀二传手沈富麟,擅长隐蔽传球,与同伴配合非常密切,能机智灵活地选择突破口,组成各种快变战术。国家女子排球队队长孙晋芳能根据扣球手的特点传球,跳起传球的掩护性强,而且左手扣球具有较强的攻击力,是一名能传善扣的二传手。此外还有各种调整传球、跳起晃传、向侧传球以及各种假动作传球等,都是使中国排球战术更加灵活多变的传球技能(图3)。 排球技术扣球是战术配合的最后一击,是进攻中最积极有效的技术,也是得分与获得发球权的重要手段,它是衡量一个
9、队进攻实力的要素之一。一个队扣球技术水平越高,越能为提高拦网及防扣球技术提供有利条件。扣球的攻击威力主要表现在高度、速度、力量、变化和突然性上。据测验,一个优秀运动员的一记重扣,球速可达每秒28米左右。有威力的扣球往往是在球路的变化和与轻打软吊相结合中突破拦网的。优秀的扣球手应该既能强攻,又会快攻,还要有自己的特点。强攻扣球是扣球的基础,它一般包括近网高球强攻(平网扣球)和调整强攻(斜网扣球)。快球和快速进攻是现今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奥运会排球赛、世界杯排球赛或世界排球锦标赛,几乎所有的强队都越来越多地运用了快球。有些以高打为主的队也吸收了快速的打法。中国排球运动历来是以快着
10、称的。在1950年世界学生第 2次代表大会的体育比赛中(中国第1次参加6人制排球比赛)和1956年第 1次参加在巴黎举行的世界排球锦标赛中, 排球技术中国队都使用了传统的“快球”。此后,各国也逐渐运用了此种打法。19651966年中日男排互访比赛与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中,中国国家队与北京队运动员创造性地运用了 4号位平拉开扣快球。后来日本队又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当前的短平快球。为了突破拦网,中国运动员在大力提高弹跳力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冲飞扣球(分前飞和背飞),即起跳后在腾跃过 排球技术程中选择适宜突破口击球(图4、图5)和拉3、拉4扣球(由短平快球发展而成,是将击球点从3号位或4号位队员的右侧错位拉到
11、左侧进行扣球)、时间差、空间差及位置差等新技术。中国男子排球队优秀扣球手汪嘉伟的冲飞扣球,在许多重大比赛中命中率往往高达70%以上,1979和1981年两次被选为亚洲最佳男子排球运动员。当前,在国内外强队的比赛中, 排球技术男队强攻与快攻约各占一半。女队则强攻多于快攻。中国队素以快攻见长,现在正重视提高强攻,使强攻与快攻有机地结合。对优秀扣球手的培养,也是既重视其个人的特长,又要使其掌握强攻与快攻的技术。如国家女子排球队郎平,既是优秀的重扣球手,快攻技术也很熟练。 扣球要领 扣球起跳后,先挺胸抬头展腹,手臂屈肘向后上方抬起,身体成反弓形。利用收腹、转体收胸动作发力,带动前臂上甩击球,挥动要有提
12、肩抬肘动作,前臂成弧形快速向前上方抽甩,在肩上方最高点击球。手触球时,用全掌包住球的后上方,使球上旋,急速离手落入对方场区。正面传球1:准备姿势:看清来球,迅速移动倒球的落点,对正来球,两脚左右开立,约同肩宽,左脚稍前,右脚脚跟稍提起,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两臂弯曲置于胸前,两肘自然下垂,两手成传球手形,眼睛注视来球方向。2:击球点:击球点在前额上方约一球距离处。3:传球手形:当手触球时,手腕稍后仰,两手自然张开,手指微屈成半球状。两拇指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两拇指间的距离不能过大,以防漏球4:击球用力:球来时,两手微张迎球,用拇指内侧,食指全部,中指的二三指节触球的后下部,无名指和小
13、指触球两端。用手指的弹力、手臂和身体协调的力量将球传出。背传当判断来球之后,迅速移动到球下,双手抬起,手触球时,手腕适当后仰,掌心向上,在额上方击球的下部,传球时,用蹬地、展腹、抬臂、向后翻腕及手指的弹力把球向后上方传出。跳传跳传的起跳最好是向上垂直起跳,要掌握好起跳时间,起跳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传球的质量。根据一传球的高低,及时起跳,两手放在脸前,当身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靠伸臂动作和手指手腕的弹击力量将球传出。由于在空中无支撑点,用不上蹬地力量,只有靠伸臂力量将球传出,因此,必须在身体下降前传球出手,才能控制传球的力量。一般正面二传这是二传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战术。传球的动作与正面传球基本相同,只
14、是传球前身体不要正对来球,也不要正对传球方向,而要边迎球边转身,将击球点放在靠传球方向一侧,身体随传球动作边传边向传球方向转动。调整二传将一传不到位,离网较远的球传给扣球队员进攻,这种传球叫调整二传。调整二传与正面传球动作相同,传球时,要注意选择传球方向,传球方向与网的夹角越小越有利于扣球,尽量避免垂直向网前传球,同时,传球高度要稍高,不要太拉开,这样有利于扣球队员观察和上步扣球。背向二传背向二传能够利用网的全长,增加进攻点,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突然性。传球前要先移动插入球下,背对传球方向,要明确身体所处的位置及离标志杆的距离,传球时,要利用向后上方展体、抬臂、伸肘动作将球传出。传快球传出的球弧
15、线低,节奏快。传快球主要是依靠手指手腕的弹击动作和适当的伸臂动作来控制传球力量。要传好快球,二传队员必须主动与扣球队员配合,要根据一传的弧线、速度和扣球队员的助跑速度、起跳时间、击球点的高度和挥臂速度等情况,来决定传球的速度、高度、距离和出手时间,把球主动送到扣球队员手上。传短平快球传出的球速度快、弧线平,落点距二传手2至3米处。传球时,击球点应保持在脸前或额前,上体前倾,充分利用伸肘和压腕动作,传出快速的平弧线球。传平拉开球传出的球速度快、弧线平,落点距二传手6至7米处。平拉开传球和短平快传球动作基本相同,但要充分利用蹬地、伸臂、压腕伴随动作将球传出。如果来球低,要稍屈膝,降低重心,使击球点
16、保持在脸前。如果来球较高,可采用跳传。传球时,利用伸肘和主动加大屈指、屈腕的力量把传球路线压平。 拦网是在网上拦击对方来球。它是防守反击的第一线,又是强有力的得分手段。拦网有单人拦网、2人或3人的集体拦网 (图6)。50年代,规则不允许手过网,大都采用后仰式拦网,那是单纯防御性拦网,只要求将球拦起来,以便组织反攻。1965年以后,规则改为拦网手可以过网,使拦网成为攻击性技术,因此拦网在整个比赛中越来越显得重要。中国在采用了“盖帽式”拦网新技术后,也大大提高了拦网的攻击性。70年代随着扣球技术的不断创新,各国拦网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队员的身高、臂长、 原地弹跳和连续弹跳的能力有所增长,而且单
17、人拦网能力、手形变化以及对付快攻战术的拦网技术都有很大提高。还出现了重叠(梯次)拦网。拦网时力争拦死,其次才是把球拦起以便反击。 防守(救球)是防守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攻的基础。一场比赛除了最多有 1/3左右的扣球可能拦住以外,还有 2/3的扣球需要救球。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防守就没有反攻,因此后排防守已引起各国强队的重视。60年代,日本教练员大松博文带领的贝冢女子排球队就是以防守和勾手飘球轰动国际排坛,并以绝对优势夺得1962年世界排球锦标赛冠军和1964年奥运会排球比赛冠军的。中国排球队,尤其是女队,近几年防守技术有明显进步。女排队员张蓉芳被评为不来梅国际排球邀请赛中最佳女排防守
18、队员。实践证明,只有在接发球进攻稳定的基础上,使防守反攻也具有高水平的队,才可能进入世界排坛先进行列。防守技术以垫球为主,根据不同来球选择不同方法,如遇低球可视情况选用正面、侧面、 跨步、 滚翻等各种低姿势的垫球或鱼跃救球(图7、图8),如遇高而急的球可用上手挡球。只有防起更多的好球,才能更好地组织反攻;而掌握多种多样的防守技术和不断加强防守战术意识,特别是顽强的战斗意志,则是防守成功的先决条件。 保护是排球比赛中各项技术之间的一项串联衔接性技术,它虽然没有定型的动作,主要靠反应、脚步和实战经验,然而却是排球比赛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良好的保护技术,往往使比赛中断而失分。保护有进攻中的保护(
19、如扣球时本队不扣球队员要转向其进攻区,以保护被拦回的球)和防守中的保护(如拦网者后面的保护)以及防守起球后的保护。同时扣球和拦网队员都应随时做好自我保护的准备(图9)。 无球技术是指实际比赛中许多没有接触到球的技术动作。它是随着排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无球技术在排球比赛中大量出现,它在战术组成中,对助攻、策应、掩护、保护等都十分重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动作要求及时、准确和真实。 准备姿势和脚步移动这是各项基本技术的前奏。准备姿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脚步移动的及时与准确性;而脚步移动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据统计,在防守中因移动慢而使球落地的约占防守失误总数的50%
20、以上。排球运动的特点: 1、广泛的群众性:排球场地设备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既可在球场上比赛和训练,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动,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 2、技术的全面性:规则规定,每个队员都要进行位置轮转,既要到前排扣球与拦网,又要轮到后排防守与接应。要求每个队员都要进行队员必须全面地掌握各项技术,能在各个位置上比赛。 3、高度的技巧性:规则规定,比赛中球不能落地,不得持球、连击。击球时间的短暂,击球空间的多变,决定了排球的高度技巧性。 4、激烈的对抗性:排球比赛中,双方的攻防转换始终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高水平比赛中,对抗的焦点在网上的扣拦上。在
21、一场比赛中,夺取一分往往需要经过六、七个回合的交锋。水平超高的比赛,对抗争夺也越激烈。 5、攻防技术的两重性:排球是多种技术都可以得分,也能失分的项目,这种情况在决胜局比赛中更加突出,所以说每项技术都具有攻防的两重性,因此,要求技术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 6、严密的集体性:排球比赛是集体比赛项目,除发球外,都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没有严密的集体配合,再好的个人技术也难以发挥,更无法发挥战术的作用。水平越高的队,集体配合就越严密。 一、 攻守平衡已成为现实 在排球发展过程中,攻强守弱的状态已持续了很长时间,国际排联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对排球规则作了几次重大修改。如:每球得分制的使用,自由人的
22、出现,发球区的扩大,允许身体任何部位击球等,必将会进一步促使排球技战术的创新,充实排球运动的内涵,丰富排球运动的表现形式。排球技战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排球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是互为因果的。在这里必须重视两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一是除发球和扣探头球外,排球的一切进攻都是从接球和防守开始,没有良好的接球和防守作基础,一切进攻无从实现;二是每球得分制要求运动员的攻防技术更加全面,准确和有效,进攻与防守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规则的修改不能改变排球比赛的这一基本规律。 纵观世界排球技战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进攻与防守对抗始终贯穿于排球运动发展的整个过程。例如:扣球技术的产生导致了拦网的出现;勾手飘球技
23、术的发明,刺激了垫球技术的发展;网前跑动换位、交叉重叠掩护等快攻战术的运用,与此相对抗出现了重叠、换位等拦网战术;拦网技术的提高,推动了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进攻与防守战术的相互对抗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是排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进攻技战术的提高带动了防守技战术的进步,而防守技战术的加强,又反过来促进进攻技战术的发展,形成了排球技战术发展螺旋式递进的特征。 二、 技、战术向全面、高度、快速、多变方向发展 排球运动带有规律性问题是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能攻能守,进攻上既能强攻又能快攻,既能前排攻又能后排攻,前后排融为一体。根据运动员不同特长,有效地组合不同的战术,使战术组合更具个性化,
24、发挥整体优势。 随着运动员身高和弹跳力的不断增长,后排扣球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成为当今高水平排球比赛的主要进攻手段。高快结合,前后排结合,进攻向着立体、全面型方向发展。运动员凭借身高、弹跳力强,爆发力好、力量大和挥臂速度快等优势,跳发球技术被大量运用,采用跳发平飘,跳发侧旋、下旋,轻发落点等多样化跳发球技术,以达到先发制人,争取主动的目的。发球技术正向着发球高点、大力、快速方向发展。四号位平拉开结合二、三号位的跑动进攻战术,降低后攻的弧度,增加反攻的进攻点等等都是为了争取时间,夺得空间,加快进攻的速度,突破对方拦网。速度在不断加快,采用的手法是降低弧度,增快传出球的速度等。 世界男排各队的集体
25、配合战术更加丰富,战术有新的发展,四号位平拉开,三号位远网快球,远网短平快被普遍采用。重视集体配合和快攻战术,技术全面、攻守兼备、快速灵活,自身失误少。一攻水平高,防守能力强的队代表着当今世界排球的最高水平。过去日本女排的勾飘和垫球,中国女排的背飞,波兰男排的后攻,日本男排的短平快球,美国男排的两人接发球,确实在夺冠中发挥了作用,但依靠的是整体攻防的技术实力。实践证明:技术不全面,就不能保证战术的组织与变化;排球运动的全面内涵是在全攻全守基础上突出自己特长,各单项技术的运用从较单调打法向多样化、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当今排坛世界各强队在注重高度和速度的同时,每名运动员的技术是否全面,全队的串连技术
26、是否合理、娴熟等等成为一支球队成熟与否的标志。攻守不平衡,就无法夺取比赛的主动权;没有高度,必然削弱网上扣拦抗争的实力;个人没有特长,队也必然没有特点;没有集体配合,也就谈不上更好地发挥个人的特长;不必要的失误,就会不攻自破;没有拼搏精神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就缺少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等。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变革,排球战术体系的构建和发展经历了“点线面体”的演变过程,对战术的运用趋向合理,简练和实效。国际排球运动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发展速度,提高力量,增加变化,全面发展,有所特长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具体表现在力量、速度、高度和技巧紧密结合,攻守技术全面,战术风格独特,
27、队有特点,人有特长,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高,在技术、战术、身体、心理层次全面发展,是当代排球运动发展趋势。全面、高度、快速、多变将在更高层次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三、 排球运动的职业化、商业化、大众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竞技排球朝着职业化、商业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职业化是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高额奖金促使比赛更加精彩,而紧张激烈的对抗更能吸引观众,又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意大利率先推行职业化和俱乐部制度,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典等国家职业排球的开展也十分活跃。职业化和俱乐部制度吸引了大批优秀选手投身竞技排球,大大提高了排球比赛的激烈精彩程度,提高了排球运动的吸引力。传播媒体的介入,促使
28、排球运动商业化趋势日益加强,沙滩排球比赛职业化、商业化就是率先走向市场的范例。娱乐排球的盛行,使排球运动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运动项目之一。排球运动的竞赛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 四、 排球教学、训练向多学科综合运用和更加科学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排球课程教学与改革将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利用电影、电视录像和计算机CAI等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动态地模拟排球技战术的时空状态和连续变化过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现代排球教学的一个显着特征是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随着排球教学实践的发展,排球教学研究范围也在扩展。对课内与课外排球活动一体化的研究;对排球教学内
29、容的选择;手段与方法的更新;考核与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方面的探讨;不断引进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程序、发现等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必将推动排球教学改革的深入。 排球运动科学研究不仅涉及到医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的领域,也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教育学、史学等社会科学的领域,这些多学科、多侧面的研究为排球运动的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为进一步加深对排球运动规律的认识提供了工具,对排球运动科学的认识将更加深入广泛。 纵观排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从观念的转变,理论的形成,技战术的创新,训练手段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改革,竞赛规则的修改等。排球运动研究内容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层次不
30、断提高。随着排球运动实践的发展,排球技术战术的创新、科学地控制排球运动训练过程和制定科学定量的评价标准。排球运动员生理、生化特点、心理训练、排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及其训练,体能训练、比赛的营养与恢复、计算机在排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 五、 排球运动科研与实践的结合日益紧密 科研直接为排球教学训练和比赛实践服务,是排球运动科学研究活动的一个显着特点和发展方向,也是促进排球运动科学研究发展的过程;从方法论来看,科研人员越来越多地从文献研究、思辨研究,走向实证研究,正在从不同层面上去关注学校、关注课堂,关注运动训练实践,提高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从科研的功
31、用来看,越来越多的排球科研人员不再满足于排球教学训练的一般抽象理论论述,开始更多地追求排球运动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排球教学训练的改革与发展。 六、 排球运动科研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和发展 排球运动科研的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与科研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丰富和发展分不开的。现代科技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排球运动领域中,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女排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临场指挥和技术分析,日本队采用三维摄影分析扣球技术等。80年代以来,便携式计算机、录像和无线电通讯等高科技设施进一步渗透到排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使排球教学训练更加科学化。随着相关学科科研成果向排球科研领域的不断渗透和现代科
32、技的应用,排球运动科研的方法和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十分重视有效吸收和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具体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时,则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是排球运动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 综上所述,现代排球运动科研从过去重点研究竞技排球逐步转向竞技排球与娱乐排球并重方向发展,大众排球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在研究方式上,多学科综合研究不断加强,强调同一对象进行多学科同步综合测试,观察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从定性描述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力求做到多样化与统一;在研究手段上,从手工操作日益转向现代化,如测试仪器自动化、电脑化、遥控化、轻便化;在研究思路上,重视吸取现代科学思想,重视借鉴现代科技理论和科技成果;在研究主体上,已从专家独立作战逐步转向专家与教师结合研究。 展望21世纪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态势,世界排球运动正处在一个多强纷争的阶段。正如张然教授指出:“21世纪初叶世界排球的大势,可谓女排优势在美洲,男排潜力藏欧洲,危机隐伏在亚洲;女排强队较少,男排劲旅林立,并向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一、赛前准备:第一裁判主持抽签,首先选择发球权、球区。 二、比赛开始过程与停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