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80.86KB ,
资源ID:94494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494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x

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活动建议】(1)以自己所在的学校为例,说明生物或某一地理要素与其他自然要素的关系,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在一次长途旅的过程中,观察沿途的植被、土壤、地貌、河流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认识与体会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从事实中感受地域差异性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通过联系和运用地理感性知识,提高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3)暑假去避暑胜地,如江西庐山、云南

2、香格里拉、新疆天山等。注意比较山麓到山顶植被类型的变化,直观上感受垂直地带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1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知识探究】探究点1 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2.地理要素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下面以生物循环为例,看物质和能量如何在该循环中进行传递:(1)生物循环概念: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的物质与能

3、量传递:(2)生物循环中的能量传递:太阳(光)能植物体内有机物(主要是糖类)的化学能动物体内化学能。(3)生物循环中的物质传递:土壤中无机盐类、腐殖质、水分、植物叶绿素有机物、氧气食物链传递到更高等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回归到周围环境中。例题1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 )A.彼此是孤立存在的 B.相互影响、相互排斥的C.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 D.彼此间杂乱无章的解析 本题考查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均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没有一个要素是孤立存在的。答案:C例题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

4、)在图的五个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分子式或化学元素符号。(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在现代地理环境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概括地说,生物出现后,使自然环境中 的原有迁移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也改造了 圈、 圈和岩石圈。解析 本题给出了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图。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时,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氮和其他化学元素,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残体,把氮气及其他气体送到大气中,把无机物等送到水体和土壤中。答案:(1)从上到下,由左到右依次是CO2 O2 N2 H2O N(P、K) (2)化学元素 大气 水拓展延伸 列表比较自然界中的三大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

5、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能量变换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光合作用化学能分解、呼吸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

6、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问的物质、能量传输物质循环示意 探究点2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地理要素的每个要素自身具有独特功能,而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又产生了一些系统的新功能,以下列表作简要比较: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是依赖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要素通过物质与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功能。举例绿色植物(生物)仅依靠自身并不能直接生产出有机物,其自身能直接提供的物质是叶绿素,还需要有水(水圈),无机盐(岩石圈),二氧化碳(大气圈)

7、的共同参与。大气本身没有减缓CO2增加(也可理解为减轻温室效应)的功能。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减少大气中的CO2,海水中的钙在海洋生物作用下能和大气中的CO2结合形成CaCO3沉淀。例题3 关于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生产功能是绿色植物本身的独特功能,与其他环境要素无关 B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C每个环境要素本身具有平衡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也具有平衡功能D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C02被消除掉一部分,这说明海洋生物具有平衡功能。解析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均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非某个单独要素所具备。 答案

8、:B例题4“一山不容二虎”反映了地理环境所具备的 ( )A生产功能 B消费功能 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解析:一定范围山林生态系统中老虎的生长繁殖都要受到食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老虎和其他各物种的数量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各物种数量在一定时期基本稳定。 答案:D【活动点拨】教材P93:(1)生物、土壤、大气、水等。(2)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叶截流大气降水;植物又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通过大气降水补给土壤、生物的水分等。(3)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

9、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五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教材P94:(1)藏羚羊的生存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青藏高原在高寒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相应的自然景观,这表明了自然环境哪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A.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B.自然要素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均衡性C.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D.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有生产功能解析:青

10、藏高原特殊高寒气候,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自然景观如植被,这说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A项比较有干扰性。答案:C2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 )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依赖于人类的工农业生产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A B C D答案:D据材料回答3-4题。材料一: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也是某市政府的实事项目,某年该市将新增绿地面积1000公顷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23。材料二:一些城市将沿街有花园的房屋原先实心的围墙拆除,改造成镂空的墙,使墙内的绿化透露出来,这种情况,称之为“破墙透绿”。3城市绿地减缓热岛效应的功能为 ( )A调节气候 B降低噪

11、声 C保持水土 D涵养水源4破墙透绿的主要功能为 ( )A净化空气 B消烟除尘 C美化环境 D增加湿度答案:3.A 4.C5北大西洋暖流的动能来源体现了哪两个圈层间进行的什么能量的传输和交换 ( )A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 B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C生物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 D岩石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解析:北大西洋暖流属于典型的风海流,盛行风(大气圈)的运动把能量传递给了海水(水圈)。答案:A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直接反映了生物循环过程中 ( )A食物链的关系 B物质循环关系 C生态金字塔关系 D能量流动关系解析:植物死亡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变成无机盐和水

12、(“春泥”),这是自然环境通过生物循环实现了物质的循环,D项比较有干扰性。答案: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环境各要素的密切联系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据此回答710题。7影响生物分布,特别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人类活动 D土壤8热带雨林中植被有明显分层现象的原因是 ( )A热量 B水分 C空气 D光照9城市绿地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为 (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吸烟除尘 降低噪声A B C D解析:热带雨林地区森林植被上层是高大的乔木,中层有灌木,底层有草本植物,这是生物为了充分利用光照资源而自然形成的结果。答案:7.B 8.D 9.B10地球上森林被大量

13、砍伐,森林吸收人类排放的大量C02的能力减弱,温室效应增强,这就破坏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生产功能 B生物功能 C化学功能 D平衡功能解析:本题直接考查了课本上的案例,难度较小。答案:D11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所起的作用有 ( )可以根本改变气候状况 对水文状况几乎没有影响能促使生存环境向良性发展 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A B C D解析:植树种草多是能过涵养水源等功能调节了局部小气候。答案:D二、综合题12.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图”,回答问题。(1)地理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2)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 要素决定的。(3)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地貌

14、的影响。(4)举例说明气候要素与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答案:(1)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2)气候(3)我国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植被茂盛,但由于人为的砍伐和垦殖,植被多遭到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形成了目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4)气候要素会使岩石产生风化,如温度的变化造成岩石的崩解破碎(外力风化作用)等;地质作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板块的碰撞导致青藏高原隆起上升,形成特殊的高寒气候。13读“光合作用示意图”,回答:(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主要依靠 ;对氧和水汽的释放主要通过 。(2)写出光合作用的简单化学反应式: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和 。(4)绿色植物如何改造了地球大气的成分?

15、 。(5)绿色植物是如何参与陆地水循环的? 。(6)光合作用过程中, 圈、 圈、 圈和 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体现出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根系 叶子(2)(见右图)(3)有机物(主要是糖类) 氧气(4)大气中的氧主要来自源于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于生物作用(5)绿色植物通过根系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并通过叶的蒸腾作用将水汽输送到大气中,从而参与了陆地水循环。(6)生物、大气、水、岩石课时2 自然地理要素的统一演化【知识探究】探究点1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的功能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在演化如气候变化、地貌变化、植被变化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

16、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变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彼此之间的协调。3以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 例题1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 ) A地表河流少,多为外流河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流水侵蚀作用显著,风力侵蚀作用微弱 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解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很少,这里

17、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且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还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可以用下图来分析西北地区地理环境整体性: 图表既具体分析了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备要素之问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又有助于理解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探究点2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滥伐森林与人工造林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截然不同。2.人类活动导致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并由此带动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例如:人类活动使东北

18、天然林面积大规模减小,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例题2 读下面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回答:(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白处。水土流失 鸟类、兽类减少 生态失调 生物多样性增加风速减小、湿度增大 气候恶化 干旱灾害减少 土地沙化 生态系统良性发展(2)图示表示地理环境具有 特征。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 ,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解析:此题考查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理解程度。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其他组成要素作用十分明显。热带雨林对气候的影响尤其显著。滥伐森林造成许多环境问题,生态平衡会失调。解决生态平衡失调的问题,最

19、基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植树造林。我国在许多山地、丘陵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 (2)整体性 热带雨林【活动点拨】教材P95经过abcde五个阶段的演化,地形、气候、生物、土壤和水文均发生了改变:地形由湖泊变成了陆地,气候由湿润变得干燥,生物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生生物,土壤逐渐由湿变干,水面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教材P97:(见下图)【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 C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A2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实

20、例体现了 ( )A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区域解析:A项比较有干扰性。植被(生物要素)的破坏,土质疏松(土壤要素),夏季暴雨(气候要素),导致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貌要素),表层肥力的流失,导致植被近一步恶化,这体现的是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答案:B3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和土壤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解析:A项要素不全面;D项要素之间

21、相互影响,是地域整体性的体现。答案:B4.大面积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问题是(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造成臭氧层空洞水土流严重,环境恶化 许多物种灭绝A. B. C. D.解析: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森林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的功能。答案:C5.下列各种地理现象中,属于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的是( )太阳活动,全球气候产生变化气候干旱,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A. B. C. D.解析:太阳活动(如黑子和耀斑)对球气候变化影响,是外部环境(非自然地理环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东南

22、沿海多雨,西北内陆干旱,这是大气环流及海陆分布导致的气候分异,不是整体性,而是差异性。答案:D6.人类在北极能体内发现热带地区的农药残余,这种现象梋民哪些循环密切相关( )大气循环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地质循环A. B. C. D.答案:D7有关水土流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只是土壤的侵蚀过程 B水土流失会导致地貌的变化C水土流失会导致植被的退化 D水土流失会导致地方气候的变化解析:水土流失不只是土壤侵蚀的过程,会伴随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如地貌、植被、河流水文等共同演化。答案:A8关于生物在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出现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B.生物能够

23、参与各种岩石与矿物的形成C生物能够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D.生物能够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解析:生物明显不能参与岩浆岩的形成。答案:B9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是因为 ( )A植被稀少,水分蒸腾 B距海远,海洋潮湿空气难以到达C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 D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解析:西北内陆干旱的原因是距海洋远,来自于太平洋、大西洋或印度洋(有青藏高原阻隔)的水汽很难到达,这才是根本原因。A、C、D三项是气候干旱产生的结果,而并非原因。答案:B二、综合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的环境怎样呢?古代诗歌伐檀中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

24、水清且涟漪”砍呀,伐呀,昔日林草茂密的黄土高原变成了许多沟壑纵横的荒山秃岭,昔日清澈照人的河水变成了滚滚奔流的“黄水”,母亲河变成了悬在下游两岸人民头上的利剑- “悬河”。 材料二(1)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主要是由 (天气系统)所带来的,其特点是 。(2)黄土高原构成土壤是 ,具有 特性。(3)河流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起 作用,在下游则主要起 作用。(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滥砍滥伐滥垦殖,破坏地表植被 B气候湿润,夏季多暴雨 C黄土疏松,易被侵蚀 D植被稀少,径流不稳定 解析: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受快行冷锋影响多暴雨,黄土高原有深厚的黄土层,其特征是土质疏松,

25、多垂直节理易被侵蚀,黄河在中游主要起侵蚀作用,在下游则主要起堆积作用。 近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就是滥砍滥伐、滥垦殖,破坏植被,其他只是条件。答案:(1)快行冷锋 多暴雨 (2)黄土 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3)侵蚀堆积 (4)A11判读下图,解答下列问题:(1)资料A反映的问题是 ,产生的原因是 。(2)资料B反映的问题是 ,产生的原因是 。(3)资料C反映的问题是 ,产生的原因是 。(4)资料A、B、C反映的几种问题之间有何联系?解析:本题通过对我国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地区所面临不同环境问题的剖析,找出这些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从而体现出在人为的干扰下,

26、环境中的某要素被破坏后所引发的其他环境要素的统一演化进程。答案:(1)河源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扩大。 过度放牧(2)湖泊面积不断减小,蓄水能力降低,调节功能减弱。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3)森林减少,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滥伐森林(4)由于人为因素影响,造成草场退化,森林覆盖率降低,导致土壤侵蚀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中下游的河床淤积,湖泊调节作用减弱,洪涝灾害多发。这一过程也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统一演化的进程。【本节小结】1.自然地理环境由 大气 、 水 、 岩石 、 生物 、 土壤 等地理要素组成,它们通过大气循环, 水循环 、 岩石圈物质循环 、和 生物循环 等过程,进行着 物质 和 能量 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2.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它的生产功能是指 其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它的平衡功能是指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 自然地理各要素 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 整体性 的重要表现形式。4.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 地理环境状态 的改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