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4.69KB ,
资源ID:94385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385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教案.docx

1、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教案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备课时间:2016年2月19日 主备人: 上课时间:教学内容:P27 例1 练一练 练习五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1.计算2816,1286,学生计算后

2、组织交流笔算过程。2提出新的计算问题。出示例题1及相关的情境图,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可以求出什么?3探究: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怎样列式?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这道乘法算式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说明:这道式子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你需要运用学过的计算,自主探索并发现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二、探索新知 1.尝试笔算。观察算式,先想一想可以怎样列竖式计算,再板书竖式。提问:你能用竖式算出得数吗?自己在本子上笔算,同时指导学生板演。提醒学生把横式和答句都写完整。2.总结交流: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明说说计算过程。提问: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6”去

3、乘128,得到的积是多少?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128,得到积四多少?最后的得数2048是哪两个数相加的和?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取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得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得数加起来。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展示,并且同桌相互批改订正。2.练习五第1-3题。注意口算的速度以及改错题中正确的找出错误的原因。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书写格式。四、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要提醒大家什么?。教学反思:第2课时 常见的数量关系备课时间:2016年2月19日 主备人: 上课时间:教学内容:P28-29 例

4、2、3 练一练 练习五4-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会熟练使用复式单位;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掌握两组基本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复式单位的读写和理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口答列式。(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元?(2)50元买文具盒,每个10元,共可以买多少个?(3) 50元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二、探

5、索新知 1.出示例2。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求出什么?需要我们求出什么?2.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每支钢笔12元,每本笔记本3元,这些分别是钢笔和笔记本的单价;买4支钢笔和5本笔记本这是数量;总价是一共要花多少元。3.教学复式单位。单价每支12元可以写成“12元/支”,元/支读作元每支。4.那么练习本每本3元可以怎样写、读呢?5.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6.那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7.出示例3。师提问:你能知道什么?你能说说速度指什么吗?它的单位是什么呢?8.你能说说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吗?9.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求

6、出什么呢?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求出什么呢?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1-3题。先说说每题的数量关系,再计算填写。2.练习五第4-8题。注意单价和速度单位的书写,以及同桌说说每题的数量关系。4、课堂小结 这节可你学习了什么新的内容?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教学反思:第3课时 练习五备课时间:2016年2月19日 主备人: 上课时间:教学内容:P31 第9-14题。教学目标: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熟练掌握两种基本的常见数量关系。;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数量关系的运用;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

7、: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基本数量关系的掌握教学难点: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计算练习1.口算。285= 489= 1253= 48060=7206= 424+10= 84020= 24024=2.列竖式计算2876 57514 48137 50619先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展示,同桌批改订正。二、巩固数量关系的认识 1.口答列式。(1) 一年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 一辆汽车行驶了150千米,行驶了3小时,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 一年汽车行驶了150千米,每小时行驶50千米,行驶了多少小时?比较这3

8、小题,你发现了什么?2.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第13题)。说说每个表格的数量关系。如何用已知条件求未知量?3.完成第9题。首先分析数量关系,然后独立计算,小组交流。4.第10题。从题中你能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分析数量关系,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校对,同桌批改、订正。5.完成第11题。从题中你能知道什么?要求什么?85千米/时指什么?分析数量关系,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校对,同桌批改、订正。6.第14题。首先分析两幅图,从图中分别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求什么?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教学反思: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备课时间:2016年2月19日 主备人: 上课时间:教学内容:P

9、33例4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4题。教学目标:1.探索、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灵活地进行计算。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教学重点: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过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1、谈话引入 1.创设问题。 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并进行了计算。 问题

10、一:小明能算出这个算式的正确答案吗? 问题二:那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导入新课。 在乘法里面,两个因数相乘就得到了积,那因数的变化是否也会引起积的变化呢?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题4的表格。 (1)让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独立观察。 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表格中的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想一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2)小

11、组交流。 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况。 (3)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让参与汇报的学生到讲台前运用实物投影进行汇报。 汇报预测: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5。 (4)概括规律。 提问:谁能将刚才四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括,说一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后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

12、乘几。 3.验证规律。 引导: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验证规律。 (2)交流验证的情况。 4.解决课堂导入时的问题。 提问: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纠正。 引导学生发现:小明在计算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他算出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 3、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一个因数是怎样变化的,再直接填出

13、积。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中各个算式之间因数的联系,再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第5课时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备课时间:2016年2月19日 主备人: 上课时间:教学内容:P34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59题。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及计算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14、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教学难点:根据因数末尾0的个数判断积的末尾0的个数。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1、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 4022= 2020= 4090= 5027= 2.复习有关0的运算。 5+0= 200= 70= 08= 3.导入新课。 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0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题5。 2.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组织学生读题,说说自己从

15、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有850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20克。 所求问题: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 3.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1)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问:要求“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需要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得出:只需要“有850平方米草坪”和“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这两个条件。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3)组织汇报交流。 说一说用乘法解答的理由。 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过程。 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竖式,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竖式: 8 5 0 8 5 0

16、1 5 1 5 4 2 5 0 4 2 5 8 5 0 8 5 1 2 7 5 0 1 2 7 5 0 师: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b.如何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一个因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4.教学例题5后的“试一试”。 (1)出示问题: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引导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85020= (2)学生尝试解答。 (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4)

17、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算式。 师: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为什么? (5)追问:170后面添的两个0应该怎么对齐? (6)教师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2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 (7)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5.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让学生交流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相同,即: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 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

18、页“练习六”第5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以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及时避免运算中的错误。 对于运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如能用口算完成,可让他们先用口算,再用笔算检验。 2.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6题。 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79题。教学反思:第6课时 练习课备课时间:2016年2月19日 主备人: 上课时间:教学内容:练习六1016题。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及计算的

19、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教学难点:根据因数末尾0的个数判断积的末尾0的个数。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1、练习六第11题。 可以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口算,并通过比较,弄清每组中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明确:口算时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乘数末尾0的个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相同个数的0。2、练习六第12题。 要通过比较和交流,使学生明确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与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不同特点及各自的处理方法,以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和发展。3、练习六第13题。 要提醒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能用口算或估算解决的可

20、以选择口算或估算。4、练习六第14题。 可以先让学生估一估长方形和正方形苗圃哪一个面积大,再列式解答,并和估算的结果比一比,看估计得怎么样。5、练习六第16题。 先引导学生弄清公园对门票价格的相关规定,再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相应的问题。列式解答后,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比较省钱的购票方案,并想一想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布置作业:10、15题。教学反思:第7课时 整理与练习备课时间:2016年2月19日 主备人: 上课时间:教学内容:P3839练习与应用18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2.通过练习,进一

21、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学重点:回顾、整理本单元学过的知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1、知识系统整理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回顾与整理。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 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你还知道哪些数量关系?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提问: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4)复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提问:

22、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2.交流质疑点。 二、查漏补缺训练 1.交流质疑点。 师:在本单元的知识点中,你感到有困难的知识点是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 2.完成教材第3839页“练习与应用”。 (1)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让学生独立进行口算,交流时说说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是否能做出正确处理。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末尾的0的乘法在笔算时的正确计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

23、3题。 这道题是练习积的变化规律。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说说是怎样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判断。 (4)完成教材第3839页“练习与应用”第4、5、6题。 第4、5题: 学生直接根据数量关系来解答。 第6题: 先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出这周的营运总收入,再求出每天利润的平均数,最后计算一个月获得的利润。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39页“探索与实践”第7题。 这道题是积的变化规律知识的拓展。从一个因数变化拓展到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 练习时,先让学生计算出左边各题的积;再填写右表;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 一个因数“几”,另一个因数“几”,所得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几几”。 2.完成教材第39页“探索与实践”第8题。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