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143.43KB ,
资源ID:943516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351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十八讲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十八讲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docx

1、第十八讲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第十八讲: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二十世纪的企业理论有两个基本问题,而这两个基本问题都是在三十年代被人提出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为什么会存在企业?这是由科斯于1937年在其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科斯提出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对传统的新古典理论进行挑战。因为,在主流的新古典理论中,尽管也有所谓“企业理论”,但在该标题下人们所谈论的实质上是市场机制,企业仅仅被当作一只黑箱,被视为是在满足一系列有关的边际条件时,实现利润极大化的一个单位。科斯问,既然市场机制是那样有效,干吗还需存在企业呢?企业与市场机制从组织机构的角度说,究竟有什么区别?第二个基本问题是:在现代公司制度中,公司

2、资产的极大部分是实际控制在经理手中的,这些经理在控制资产时事实上只抵押一小部分私人资产,甚至完全没有资产抵押,难道这些抵押很小甚至毫无抵押的经理会按资本投资者的利益而行动吗?这个基本问题是由贝利(Adolf Berle)与米因斯(Gardiner Means)在科斯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前五年提出来的。这是他俩合著的现代公司与私有权(1932年)一书的主题。过了近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才见到经济学家们开始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威廉姆逊(O. Williamson, 1975年,1985年),克莱因(B. Klein)克莱福特(R. Crawford)阿尔钦(A. Alchain)(1978年),格拉斯

3、曼(S. Grossman)与哈代(OHart )(1986年),哈代与莫尔(J. Moore)(1990年)在回答科斯提出的问题上获得了重大进展。另一方面,阿尔钦与德姆塞茨( Demsetz)(1997年),莫里斯(J. Mirrlees)(1975 年,1976年),赫姆斯特姆(B. Holmstrom)(1979年)则在理解贝利与米因斯所观察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分离这一现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已经在本书的第十三讲介绍了关于第二个问题的基本分析。在这一讲,着重分析有关第一个基本问题的答案。应该指出,乞今为止,我们还不能说经济学家们已经出了完整的答案,而只能说,每人好比是盲人摸象,只抓

4、住某一个侧面展开分析。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问题会随着新世纪的来临而获得新的回答。这也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之一,中国经济学界在该点上应该对人类作出贡献。本讲的安排如下:在第一节先介绍科斯本人对此问题的思考与其继承人威廉姆所形成的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第二节分析威廉姆逊1967年关于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的一个理论模型;第三节讨论资产的专用性与投资的专用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扼制”(“hold-up”)问题;第四节分析所有权的成本与效益,并讨论产权人的关系,强调在进行产权重组与企业重组时不要忽视人力资本,而这一点在当前中国的企业改革时尤其显得重要。第一节:企业的性质与边

5、界一、科斯的回答1937年科斯在提出为什么会存在企业这个问题时,自己已经对此作了回答,其回答实质上界定了企业的性质与边界(企业的范围与规模)。1.企业的性质 所谓企业的性质,就是指企业作为一种机构(organization)区别于市场机制的地方。在科斯看来,企业与市场是对交易活动进行组织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当人类的交易活动是通过价格机制在不同单位(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时,就形成市场机制;当人类的交易活动是通过企业家(Entrepreneur)的协调在内部进行时,就形成企业组织。通过市场而展开的交易活动会产生某种交易费用,通过企业家内部协调而进行交易活动也会产生交易费用。企业与市场之所以会共存,其

6、原因于,某一类活动由市场而非由企业来完成交易,会节约交易费用;反之,另一类交易活动如由企业而非由市场来完成,会节约交易费用。2.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又称交易成本)是与生产、流通过程中出现的显性成本相区别的一个概念,它专指人类进行交易而产生的费用。而这种费用又根植于人类的本性与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人类活动的基本特性是不确定性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不完全性。而人类又具有规避风险与机会主义的一面。由于人的活动的不确定性与人类本性中的上述劣根性,就产生了两方面的交易困难:一是如何从不完全的信息中,在不确定的经济活动中寻找并确定一个贴切的、稳定的价格?二是规避风险的经济当事人在未来是不确定的前提下如何为长期的

7、契约关系而进行讨价还价?上述双重困难实质上规定了科斯所谓的交易费用的内涵与外延:交易费用实质上是指:(I)寻找合适的价格的费用;(II)为形成契约而展开讨价还价的费用;(III)履行契约与对违约进行惩治的费用。这三类费用是专指以市场机制来完成交易活动而付出的费用。请注意,以企业来完成交易尽管也需要化成本,但这种化费不属于“交易费用”的内涵。3.企业的边界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实质上定义了企业的边界,其核心论点是:市场交易中的主要成本是获知交易条件的费用以及砍价时交易双方所付出的代价。一般说来,如果交易是初次相交,则获知交易条件的成本便是主要的;如果交易关系是长期的,则讨价还价即砍价所付出的代价往

8、往会非常高昂。这种交易费用可以通过赋于一方以权威而降低。按科斯的说法,这种权威恰恰是定义了企业:即在一个企业内,交易活动仍会出现,但它们是作为老板的指令的结果而出现的,不容对方讨价还价,价格机制是被压抑了的。这种权威的安排本身也会导致代价的。即权威集中于一方手里本身会产生相当大的行政上的僵硬。因此,科斯认为,企业的边界就在于,当在企业范围内进行交易所产生的边际节约等于由于企业内权威的增大而产生的边际僵硬成本时,企业的范围恰到好处。二、阿尔钦与德姆塞茨的贡献科斯的上述思想,被引用的次数很多,但几乎没有被应用。为什么用不上?原因可能有两条:第一,上述思想极难数学化、公式化。第二,从概念上说,科斯的

9、论点亦有弱点。这种弱点是阿尔 钦(alchian)与德姆塞茨(Demsetz)在1972年指出来的(见American Econcmic Review(62):777(1972):“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阿尔钦与德姆塞茨指出,科斯把企业内部的权威与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不成文契约的功能加以区分,但这种区分并不见得能成立。比如,科斯说,雇主对雇员有一种权威即雇员如干得不好,雇主可以解雇对方。阿尔钦与德姆塞茨批评说,雇主这种解雇雇员的权威,在多大程度上会强于一个消费者有权停止购买杂货店的货物的权威呢?难道消费

10、者的这种权威不会降低交易费用吗?如果市场交易活动中的这种权威与企业内部雇员的权威难以区分的话,那么,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边界又在什么地方呢?Alchiom 与Demsetz在指出了上述问题之后,根据协同生产与监督,发展了他们自己的理论。他们认为,协同生产或团队生产需要仔细的监督,只有这样,每一位工作者的贡献才能得到很好的评估。而给予监督者恰当的激励的最好办法无非是给予他下列一组权力,而这组权力正好有效地定义了资本主义企业的所有权:(1)具有一种残留权(residual claimant)。Residual的含义 是从计量中转用过来的,residual的原意是不能被系统解释的余项。在权力结构中,有大

11、量的权力是可以事先规定得很清晰的,这好比是回归过程中b0+b1x1+bnxn的作用,但还有一种权力是事先无法定义清楚,叫权力余项,或称残留权,这是随机处置的权力,实际上是最大的权力。如毛泽东在淮海战役时给邓小平发的电报中说,如遇紧急情况,你们不用请示,可随机处置。这就是residual claimant. oalchian与Demsttz认为,所有权的最本质的内容便是这种难以被定义清楚的,但又是必需的对于一切随机结果进行随机处置的权力。将这项随机处置权给了谁,谁就拥有了所有权中最本质的权力。Alchian与Demsetz的这个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直接通向1986年Grossman与Ha

12、rt的新产权理论。(2)观察各项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的权力;(3)成为与所有投入要素签订合约的中心的权力;(4)能掉换团队成员的权力;(5)能够出卖以上(1)(4)各项权力的权力。显然,Alchiam与Demsetz是从团队生产的角度来定义所有权的。但是,他们同样面临困扰科斯的难题:为什么协同生产和监督的任务必需由企业而不是由市场机制来承担?事实上,市场上不是存在着各种监督机构吗?那么,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科斯的企业理论是发源于对下列问题的思考:如果价格机制可以处置所有经济问题,那么为什么需要企业呢?他的思考结果是,正由于市场结构机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才需要企业存在,在市

13、场价格作用的尽头,就是企业组织形式发挥作用的起点。但是,科斯的思考仅仅是现代企业理论的起点,他的思考是深刻的,具有极强的原创性,但仍需要新的思索与发现,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抽象,才能使理论形成明晰的数学表达式。三、威廉姆逊的贡献与阿尔钦与德姆塞茨同时,威廉姆逊从60年代到80年代对企业的性质与边界问题作了独到的探索,他的研究主要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 1. 为什么契约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威廉姆逊的回答是;人类本身的局限决定了契约不是万能的。他指出人有两方面的基本局限:有界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与机会主义。有界理性这一概念是提出者是西蒙(H.Simon)(1947年)。西蒙定义

14、有界理性为这样一种行为,即主观上“企图有理性,但仅仅有限地达到理性。”这是由于,人类并没有无限的计算能力。正是由于企业的所有者或经营者并不具备无限的能力,现实世界中才会有交易成本,才需要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去降低交易成本。然而,仅仅是“有界理性”这一点还不能说明契约不是万能。如果人人都是老老实实,即使能力有限,理性有界,也会老实遵守合同。这样,市场机制中的交易活动就完全可以由契约来实施。但事实上,人类具有机会主义的劣根性。由于机会主义加有界理性,因此契构不是万能的。威廉姆逊把“机会主义”定义为“自私加狡诈”(1975年)。这是指,市场上经济当事人之间的合约并不会老老实实地被加以履行。如果履行合同的

15、成本很高,如果惩罚违约的成本很高,如果违约所带来的利得(扣除惩罚的代价)远远超过忠实遵守合同的利得,那么,个人或企业就会选择“违约”。这样,机会主义行为就使合同不能解决所有的交易问题。 2. 为什么需要等级森严的企业制度?等级森严的企业制度的存在原因就在于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克服横向(水平)关系上出现的各怀二心“(“Subgoal pursuit”)问题。由于经理层的层层监督,就可以降低机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效率损失。但是,一个企业的垂直型的等级制的锁链有多长(这实质上是企业的规模大小),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管理层的能力(能力总是有限的)水平;二是生产第一线与企业管理中心的连结程度。威廉姆逊在1

16、967年的一篇论文中,给出了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我们在下一节会介绍这一个模型)。 3为什么会出现“扼制”(“hold-up”)问题?扼制问题是与资产或投资的专用性(asset-specific or investment-specific)相联系的。1978年,Klein-Crawford-Alchian的论文垂直一体化,可增的租与竞争性合同过程(载于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umics,(1978,21,297326)就专门分析了资产的专用性与“扼制”问题的关系。所谓资产的专用性是指,一种资产如用作别途,其边际生产力近乎于空。也就是说,该种资产只

17、能用于某种特定的交易活动,而无法用于他途。威廉姆逊(Oliver Williamsin)在科斯的观点走向数学形式的道路上给出了关键性的观念。其中之一就是对资产专用性的阐述。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两本专著里:一是1975年出版的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lmplications,市场与待级分析与反托斯的含义,与1985年出版的The Economic Institution of capitalism(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前一本书比后一本书要重要,因前一本书提出了许多原生性(original)的概念。其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便是“特

18、定关系投资”(relationship-specific-investments)专门为一群人或专门用于某种资产的投资。比如,一家企业为满足一群特定的消费者的需要而扩张自己的生产能力;如,一个人在城里找到了新工作,需要重新安家,如该新工作丢掉了,他重新安家的成本很可能收不回来了。又如,一个学生为联系出国,要考托福、GRE,这需一年左右的时间投资,这就是出国specific的投资,即如果联系出国失败,这项投资就是sunk(沉淀)掉了,再也无法收回了。因为考托福与GRE没有别的用处,英语能力并不由此而大长。威廉姆逊由此发展了科斯的思想,他指出,在存在“特定关系投资”的地方,交易成本显得尤其重要。因

19、为一旦某企业或个人为另一家企业或个人进行了专用性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受制于人”了,后者就可能对前者进行“扼制”。这时,企业组织的出现,便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费用。为什么?企业组织的存在可以把具有资产专用性的投资纳入同一个企业,从而大大避免浪费“特定关系投资”的可能,进而鼓励人们进行这种“特定关系投资”,提高它们的投资效益。这种观念是可以数学化的。而将它们数学化的过程,便是八十年代新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节: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这一节所阐述的思想是基于威廉姆逊1967年的论文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的优化(载于“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75(2),123-38)。

20、我们分两个层次来对此进行介绍: 一、竞争性企业的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 1. 基本假定我们从竞争性企业这一假定出发,所谓竞争性企业,就是指其是“价格接受者”;其目标是利润极大化。 除此以外,我们还假定:,一家企业有m个管理层次,每个层次对下一级层次都管理s个人。这样,最高层只有一人,为总指挥(总经理);第二层有s人;第3层就有s2人,第m层就有sm-1人。注意,这里,只有最低层的工人才处于生产第一线,即是第m层的sm-1工人才真正从事生产活动,我们假定所有的中间层次的管理者都是“脱产干部”。设为“失去控制(Control loss)参数,且01。即每往下延伸一个管理层,生产率就会由于控制放松而下降

21、(1)。这样,只有的生产率才得以保持下来。工资水平随管理层级别上升而上升。设最低层的第一线工人的工资水平为W0 ,比它们上一级的管理者(小组长)的工资水平为W0 (1);再上一级的干部(班长)的工资水平为(W0 )2 W0 ;如此上推,最高层干部(总经理)的工资水平为m-1W0 。除劳动工资成本之外,每单位产量的平均成本为r。 2生产函数。不考虑资本对生产的贡献,设产量只是第一线工人劳动投入的函数,这样,总产量Q可以写为:Q(S)m-1 (18,1)这里,为劳动生产率参数(0)。式(18,1)是说,Sm-1 是生产第一线工人人数,且最终只有m-1(每上一级都会损失生产效率(1)会保持下来 ,所

22、以总产量是最终保持下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函数。3. 总成本函数生产Q的总成本由两部分构成:劳动工资成本与非工资成本。非工资成本为rQ。劳动工资成本则比较复杂,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请看下表:表181:劳动工资与等级管理层次: 1, 2, 3, , m-1, m人 数: 1, S, S2, , Sm-2, Sm-1平均工资水平: , , , , 工资成本: , , , 由表18.1可知,总工资成本为: (18.2)所以,生产总成本为 (18.3)由于 (18.4)对(18.4)式两边都乘以(S),可得 (18.5)由(18.5)式,可知 (18.6)从而,总成本函数为: (18.7)4.利润函数利润函

23、数在竞争性条件下等于pQ-c(Q),(p为单价)。所以, (18.8)但是,由于(18.1)式, 所以, (18.9) 公式(18.9)给出了企业利润增加的模型。 我们来先小结一下公式(18.1)(18.9)的基本思想: 公式(18.1)是说,增加管理层次可以扩大辖管的人数(S m 随m的增大而变大),从而可以提高总产量,但是公式(18.9)明显地告诉我们,管理层次的增加会使企业的边际盈利率下降。M 上升会使下降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1,管理层次增加(m变大)会使m变小。这种损失的经济背景又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管理层次增加后会使指挥系统的信号被歪曲,其二是层次增加后会使监督力度层层递减,从而失控程

24、度上升。M上升会引起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工资水平会随管理层级别上升而按的倍数上升,从而增加总工资开支。由此可见,对于一个给定,S与W0的企业来说,m并非越大越好,也并非越小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佳的m*。这个最佳的m* 便是企业最佳的等级设计;或S给定,Sm*-1 就给定了企业的最佳规模。5.最优等级m* 的决定最优等级m*的决定可以从公式(18.9)的一阶条件与二阶条件推导而得: (18.10a) (18.10b)这里等号“ln”表示自然对数。公式(18,10 a)决定了与利润极大化所对应的m的数值,即一家企业应设多少层管理层是最优的。公式(18,10b)决定m* 不是利润极小的管理层次数目,

25、而一定是利润极大化的管理层次数目。为了使表达形式简化,记 (18.11)“Z”代表什么?由于是劳动生产率参数,(P-)表示单位产品中价格扣除非人力成本后的余额,所以,(P)是单位产品中劳动的贡献。从而Q(p-)/W0是衡量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劳动贡献与工资成本之比率。把代入公式(18.10a),可得: (18.12)由于公式(18.12)仍是非线性的,理解起来不方便。然而,运用示数方法,该式仍是可解的。威廉姆逊1967年在其论文中就建议,从经验的角度看,Z似乎应在1.5与3之间,s在5到10之间,在1.3到1.6之间,而约为0.9。对应于各种不同的参数而言,利润极大化的要求的等级层次数m的不同最佳

26、数值就展示在表18.2里:表18.2: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的均衡数值SM0.943.15030.954.08470.964.68700.975.10080.566751.00020.800052.12970.900054.08470.930055.76740.9700513.24380.9800519.78020.9900539.3846 Z=2, =1.3从表18.2里可以看出,第一,当每一级控制人数S上升时,等级层m总是上升的。这说明管理者的控制能力(S代表一个管理者的管辖范围,S越大说明管辖范围越大,当然代表管理者的能力越高。)增大会使管理层面越多。第二,当1时,m也总是上升的。这一点也是

27、有着深刻的经济含义的:1,说明丧失控制的可能性在下降,控制就越来越有效,在S不变的前程下,失控的可能性越小,则会使m越大,垂直的锁链可以延伸得更长些。读者还可以作这样的练习:从公式(18.10.a)出发,把此公式看作是一个包含着m与z的隐函数,然后推导m与z的关系,不难证明,当Z上升时,m总是上升的;同理,可把公式(18.10.a)看作是关于m与的隐函数,由此证明m对是递增的。在对于S与的数值有某些限制的前提下,我们还不难证明,利润极大化要求所对应的m对于s是递增的,而m对于是递减的。一、寡头企业的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应当指出,威廉姆逊1967年那个理论模型把企业看成“价格接受者”是不现实的。事

28、实上,常见的企业往往是“价格的决定者”。在这里,我们对威廉姆逊的模型作些推广,看看当企业是“价格决定者”时,企业的内部结构应该如何设计?换言之,这里我们所考察的寡头企业采取策略型(博弈行为)行为时,m该如何确定?1市场需求函数我们按古诺模型来推广威廉姆逊的等级设计模型。这里关键是给出一个市场需求函数。 设市场上存在n家一样的企业,令市场需求的反函数为: 这里,是企业I的产出量。而,。把代入(18.13),可以还原为p=a-bQ。加进这一因素,是为了突出价格中包含单位物质成本这一含义。 2. 企业i的利润函数 对企业i而言,其利润函数(根据式(18.9)可以写成: (18.14)式(18.14)

29、的第二个等式来自于式(18.13)。与公式(18.9)相比,所不同只是,在公式(18.9)那里,只有一家企业,而现在市场上有n家企业,I是代表性企业。在公式(18.14中把qi=Q(S)mi-1代入,就有: (18.15)3企业i的“等级反应”函数在古诺模型里,我们知道有“反应函数”。那是企业的利润函数对于产量(qi)求一阶导而得到的。在我们这里,企业I的决策变量是等级设计mI,于是,我们要求的是“等级反应”函数。令式(18.15)对mi 求一阶导,就给出下列“等级反应”函数: (18.16)对公式(18.16)再施加“对称性”条件,即令mi mj m(对所有的j与I),我们就可获得在具有n家

30、寡头企业条件下定义均衡等级层次的一个公式: (18.17)从公式(18.17),可以看出m对于s,的“反应”。故称(18.17)式定义了“等级反应”函数。3. 企业个数对于 m的影响企业个数n如果增加,m是增加还是减少呢?一般说来,n越大,说明市场越趋于完全竞争;n1,则说明市场越趋近于完全垄断。市场越是趋于完全竞争,则企业规模应越小,从而,企业内部的等级层次就越是少;反之,如市场越来越趋于完全垄断,企业规模应该会越来越大,从而企业内部的等级层次就会越来越多,m会相应增加,这样看来,m与n的关系应该是反方向运动的。上述结论是可以用数学证明的。其证明的思路如下:把公式(18.17)看作一个隐函数

31、F(m,n),然后求,按隐函数定理,可得: (18.18)这里,分母是,由于实质上是让一阶条件再对m求一次导,是。按二阶条件(公式(18.10.b)的含义,这一项应为负。从而。 公式(18.18)包含了市场结构是(n)与企业结构(m)之间的内在联系。这里,市场结构以企业个数n来代表,企业结构则由等级层次数m来表示。公式(18.18)说明,当m与n都内生化时,即当市场结构与企业等级制从经济系统来看都是内在地互相关联时,那么,市场结构n与企业结构m是按相反的方向而运动的。市场越是趋于竞争,市场结构越是有效,则m越小,企业等级越少,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就越不重要;反之, 市场越趋于垄断,n1,即市场的机制越趋于大一统,市场竞争的功能越是萎缩,那么,企业内部的等级层次越多,m越大,说明企业内部垂直的等级制越是重要。这种逻辑,正好说明市场与企业这两种组织形式是相互替代的:在市场机制的功能走到尽头的地方,企业组织形式就代之以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